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00)
2023(2567)
2022(2298)
2021(2356)
2020(1918)
2019(4895)
2018(4426)
2017(7321)
2016(3972)
2015(4420)
2014(4080)
2013(3935)
2012(3754)
2011(3429)
2010(3193)
2009(2920)
2008(2843)
2007(2087)
2006(1899)
2005(1865)
作者
(9686)
(8441)
(8252)
(8129)
(5411)
(4106)
(3852)
(3284)
(3260)
(3018)
(2959)
(2910)
(2727)
(2651)
(2634)
(2616)
(2566)
(2426)
(2313)
(2212)
(2129)
(2087)
(1989)
(1937)
(1924)
(1831)
(1829)
(1717)
(1701)
(1659)
学科
(16906)
经济(16895)
中国(7624)
管理(7536)
(7534)
方法(6628)
数学(6139)
数学方法(6085)
(6080)
地方(5593)
人口(4849)
农业(4256)
(4183)
(4040)
企业(4040)
业经(3602)
(3472)
贸易(3469)
(3388)
(3048)
地方经济(2808)
(2806)
(2716)
金融(2715)
(2427)
(2327)
银行(2326)
(2241)
问题(2235)
产业(2209)
机构
大学(47953)
学院(45944)
(22326)
经济(21989)
研究(21120)
管理(17259)
中国(16970)
理学(14634)
理学院(14417)
管理学(14133)
管理学院(14036)
科学(11727)
(10830)
(10773)
中心(10516)
(10036)
研究所(9684)
(8824)
财经(7529)
(7330)
经济学(7243)
(7128)
师范(7095)
北京(6925)
(6902)
(6692)
农业(6666)
经济学院(6526)
业大(6342)
科学院(6304)
基金
项目(33631)
科学(26856)
基金(25510)
研究(25317)
(22599)
国家(22423)
科学基金(19019)
社会(17012)
社会科(16110)
社会科学(16109)
基金项目(13428)
自然(11312)
(11126)
自然科(11067)
自然科学(11067)
自然科学基金(10849)
教育(10621)
编号(10411)
(10373)
资助(9732)
成果(8612)
国家社会(7988)
(7752)
重点(7696)
(7518)
(6792)
科研(6612)
中国(6562)
教育部(6552)
创新(6445)
期刊
(23954)
经济(23954)
研究(18026)
中国(12957)
(7878)
科学(7768)
学报(7717)
(7444)
大学(5952)
管理(5488)
农业(5407)
(5356)
金融(5356)
学学(5332)
图书(4791)
教育(4705)
经济研究(4645)
财经(3611)
(3587)
技术(3571)
书馆(3499)
图书馆(3499)
国际(3411)
人口(3408)
(3398)
(3206)
理论(3181)
业经(3152)
问题(3149)
资源(3128)
共检索到82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琦  曹树基  
文章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对广西10个县新修地方志中的人口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以1959~1961年的人口数据为分析重点,结果发现,两套县级人口数据资料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工”,其意为以数据处理的方式来降低这3年的灾情。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曹树基  
文章采用人口学和历史地理学的方法,以县级政区为基础,以虚拟的"府"级政区为单位,重建1959~1961年中国各地非正常死亡人口数。计算结果表明,1959~1961年中国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多达3 250万。将1959~1961年的分府死亡人口与1851~1875年的分府死亡人口进行对比,可知两个时代的人口非正常死亡呈强负相关。文章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民间关于饥荒的"历史记忆",而与各个区域人均拥有的资源及粮食无关。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范子英  孟令杰  
近年来有关 1 959~ 1 961年中国大饥荒的解释众说纷纭 ,至今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归类、解释并给出评论 ,我们力图得出能够较好地解释历史现象的理论 ,并指出一些还没有解释的问题和疑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梁振华  
本文通过构建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型,利用2013年天津人口变动抽样数据,研究常住人口总数、常住人口户数、常住人口分年龄结构、劳动力人口结构等主要人口指标的推算方法,并提出数据评估方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硕  
1959~1961年发生在中国的饥荒日益被发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及劳动经济学所关注。这次饥荒为回答和检验这些学科关注的问题和假设提供了机会。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对饥荒中非正常死亡人口数量和分布的估计与描述,介绍导致饥荒的两种理论及对应的文献,饥荒在政治、经济制度及人口方面造成的长期影响。最后,在现有文献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该领域研究者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莹  苏永秀  李政  
利用广西88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数据,运用GIS技术、气候倾向率以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对广西近50 a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影响下,近50 a广西全区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高气温的突变时间分别为2001年和2003年,均比极端最低气温(1984年)晚了近20 a左右;年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存在非对称变化。时空分布图表明,区域平均值忽略了研究区域内的差异,尽管近50 a来广西气温区域平均值的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尹旭  魏慧  李裕瑞  陈悦  
开展新形势下中国不同类型地区人口集疏变化研究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论文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基于2000—2020年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对全国以及城市群、原连片特困区和边境区等不同类型地区的人口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2020年胡焕庸线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人口比值仍约为94∶6。目前中国分县人口已经进入负增长阶段,2010—2020年超过一半的县域人口负增长。(2) 2000—2020年城市群人口增长1.53亿人,2020年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接近90%,是承载中国人口的主体区域。2010—2020年,19个城市群中珠三角和长三角人口增长最为显著,而哈长和辽中南城市群人口负增长。(3)原连片特困地区在2000—2020年人口持续减少,20年间人口减少了1100万人以上。新疆南疆三地州和西藏区2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增长明显,2010—2020年人口增幅超过15%。(4)边境地区县域2000—2020年人口基本保持稳定,但2010—2020年人口集聚度和人口密度略微下降。其中,东北和北部边境地区人口下降明显,2010—2020年减幅均超过了15%。新时期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和国防安全建设要参考区域人口增减的现实情况,对不同类型地区要统筹谋划、分类施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桂新  
在考察和分析人口普查之间时间系列人口数量变化时,通常需要对其间的缺损或异常数据进行插值或调整。在其他一些科学研究过程中,也往往需要对其时间系列的缺损或异常数据进行插值或调整。文章拟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区间时间系列人口数据插值方法,并以上海常住人口数据调整为例对其具体应用进行了说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陶涛  张现苓  
数据质量评估是使用普查数据前的重要步骤,而登记人数的准确性是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文章对六普数据中低龄组人口漏报和青年人口重报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比较多次普查数据的生命表回推结果以及不同来源的数据分析,得出结果显示,六普数据在中老年组数据质量较高,与四普、五普数据相比,同批人人口规模呈现出高度一致性;六普数据在低龄组依然存在大量漏报,其中0岁组男孩漏报更多;在青年组人口中,六普数据16~21岁的人口规模相对于2000年普查及其他来源数据中的同批人规模出现异常增多。与五普数据及户籍统计数据相比,六普16~21岁青年组人口可能存在重报,每个年龄组重报100万人以上,且可能主要是流动人口女性重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柏中强  王卷乐  杨飞  
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旨在发掘和展现人口统计数据中隐含的空间信息,并以地理格网或其他区域划分的形式再现客观世界的人口分布,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人口空间分布数据有助于从不同地理尺度和地理维度对人口统计数据形成有益补充,其应用广泛,相关研究方兴未艾。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对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进行综述:①主要空间化方法的原理及其适用性;②空间化中用到的建模参考因素,并结合具体应用案例分析其作用机理;③典型人口空间化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人口数据空间化所运用的输入数据的质量和详细程度、尺度效应及时空分辨率、长时间序列数据集和精度检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人口数据空间化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翟振武  陶涛  
文章从人口统计数据系统存在的矛盾出发,对低年龄人口数据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利用人口系统以外的教育数据来对人口数据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在考虑死亡的情况下,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对应的0~3岁人口平均每个年龄组漏报了近340万人。这种漏报对中国生育水平、老龄化程度、未来劳动力供给状况、未来育龄人群人数、男女婴儿死亡率和出生性别比等重要人口指标的准确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遂良  
老年人口的数量变动与死亡率变动的趋势,是进行人口预测,制订人口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医疗保健对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老龄化问题的基本资料。本文所用人口资料根据县公安局年报数,死亡资料系县卫生防疫站综合县、乡、村三级生命登记报告,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德余  
无论诉诸于农民退社权的剥夺、公共食堂,还是从政府救济能力、城市偏向的供应制度,这些单个因素或视角的解释不能让人信服地理解大饥荒发生的真正机制与根源。将解释大饥荒的各种因素纳入到一个能够包容各种假说在内的系统的政治经济学模型,增加了一些被现有文献所忽视的因素如家庭储备与社区共济机制失灵等因素。对大饥荒研究存在的两个重要争论是可以得到消解的,显然,关于大饥荒发生的解释应该同时侧重于粮食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而关于Sen的粮食获取权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对非市场经济的大饥荒进行解释。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跃进,于清文,刘建国  
利用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确定1981年年中按龄人口数的自修正迭代算法,是目前国内较为流行的方法。本文证明了该算法的收敛性,进而提出一个简便易行的稳定算法。 一、问题的提出 取得基年按年龄分性别的人口数据,是进行人口预测十分重要的基础之一。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得到的资料是:1981年度的死亡和生育资料,以及1982年年中按年龄分性别的人口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晓雪  段萱  
在系统梳理1959—2017年美国食糖生产、消费、贸易、政策变动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美国食糖产业规模与结构的动态演变,得出7点结论与启示:一是美国食糖市场仍以产不足需为主;二是美国食糖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例经历了先增、后降、再增的历程,整体趋降;三是美国甘蔗和甜菜收获面积近20年变动不大,糖料和食糖产量提升更多靠单产、出糖率和每英亩产糖量的提升,技术成为产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四是美国食糖消费呈先增、后降、再增态势,而人均消费量呈先降后稳态势,现稳定在29~34kg;五是美国食糖消费以工业消费为主,且工业消费决定着食糖消费的变动趋势,工业消费以面包、谷物类食品及相关产品消费为主,非工业消费以批发商和糖交易商消费为主;六是美国食糖消费呈显著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七是美国食糖产业以法律形式将价格支持固定下来,有助于产业预期和政策实施的安全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