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01)
- 2023(7868)
- 2022(7147)
- 2021(6721)
- 2020(5848)
- 2019(14051)
- 2018(13474)
- 2017(24892)
- 2016(13988)
- 2015(16220)
- 2014(16591)
- 2013(16670)
- 2012(16044)
- 2011(14704)
- 2010(14914)
- 2009(13894)
- 2008(13955)
- 2007(12428)
- 2006(10790)
- 2005(9708)
- 学科
- 济(62526)
- 经济(62475)
- 业(34081)
- 管理(33802)
- 方法(29264)
- 数学(26178)
- 数学方法(25936)
- 企(25752)
- 企业(25752)
- 农(17923)
- 中国(16171)
- 地方(15610)
- 学(14876)
- 财(13751)
- 贸(12943)
- 贸易(12936)
- 易(12500)
- 农业(11899)
- 业经(11885)
- 制(10342)
- 和(9214)
- 环境(9105)
- 融(8863)
- 金融(8860)
- 银(8657)
- 银行(8609)
- 地方经济(8236)
- 行(8219)
- 理论(8160)
- 务(7855)
- 机构
- 大学(207007)
- 学院(205560)
- 济(85024)
- 经济(83266)
- 研究(78572)
- 管理(74853)
- 理学(64061)
- 理学院(63143)
- 管理学(61980)
- 管理学院(61568)
- 中国(58148)
- 科学(50762)
- 京(45697)
- 农(43793)
- 所(42507)
- 研究所(39042)
- 江(37383)
- 财(36822)
- 中心(35520)
- 业大(35293)
- 农业(34898)
- 范(28954)
- 财经(28933)
- 师范(28625)
- 北京(27880)
- 院(27833)
- 经(26122)
- 经济学(25641)
- 州(25341)
- 省(24529)
- 基金
- 项目(137444)
- 科学(106431)
- 基金(98244)
- 研究(96425)
- 家(87681)
- 国家(86975)
- 科学基金(72245)
- 社会(59362)
- 社会科(56136)
- 社会科学(56112)
- 省(55039)
- 基金项目(52738)
- 自然(48050)
- 自然科(46839)
- 自然科学(46822)
- 划(46722)
- 自然科学基金(46018)
- 教育(44515)
- 资助(40385)
- 编号(39110)
- 重点(32470)
- 成果(32073)
- 发(30560)
- 部(30560)
- 创(27994)
- 课题(27813)
- 科研(27041)
- 计划(26965)
- 创新(26331)
- 教育部(25145)
共检索到315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史军 崔林丽 周伟东
利用长江三角洲国家基本/基准站历史气候数据,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主要气候要素在1959年~2005年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1959年~200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气温显著升高,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数都显著减少,而降水量和0cm地温变化趋势不显著。蒸发量在1959年~2001年期间显著减少。在1980年后,气温加速升高,相对湿度加速减少,0cm地温显著升高。风速、日照时数和蒸发量则在1991年以后变化趋势都不显著。除个别站点外,整个长江三角洲气温显著升高,风速显著降低,日照时数显著减少,降水量变化不显著。相对湿度在长江三角洲多数地区显著降低。总云量在长江三角洲西部显著减少,低云量在苏南和浙...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温康民 史军 马井会
选取长江三角洲146个观测站1961~2013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霾日季节性的年际、年代际长期变化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霾多发时段随年际增长逐渐由冬季蔓延至春季,秋季和夏季。长三角平均霾日的季节变率从60~70年代的72.5%~78.5%,80年代跌至61.2%,到90年代跌至55.3%,而在本世纪的13 a低达52.3%,体现了长三角霾日变化季节性的年代际特征,即近53 a季节差异在不断减小,霾趋于常年化发生。霾日季节性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特征还表明:近53 a长三角霾日呈持续上升趋势,1980年以前的2个年代增长缓慢,并维持低霾日水平,尽管1980年以后仍然增长缓慢,但维...
关键词:
霾 季节变化 气候趋势 长江三角洲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桂山
论文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近50年长序列耕地统计、近10多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重点从长江三角洲耕地数量变化的阶段性及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宏观分析的角度,探讨该区未来10~15年耕地变化趋势及实施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能性。分析表明,长江三角洲耕地面积随人均GDP的增长呈良好的指数减少关系,人均GDP低于12000元/人,经济增长占用耕地的压力较大;人均GDP超过30000元/人时,这种压力将开始显著减缓。现阶段长江三角洲仍处于经济发展对耕地的压力较大的发展阶段,但已较1995年前明显减轻,估计至2004年前后,该区经济增长对耕地的压力将开始得到缓解。按现有的土地复垦整理补充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崔玉娟 张玉洁 方修琦 叶瑜 张向萍
为研究洪涝灾害中不同洪涝致灾因子组合特征对灾害的决定作用,基于历史文献资料,对长江三角洲地区1644~1949年五种洪涝致灾因子(简称洪涝因子)——连续降水、台风、潮灾、上游洪水以及强降水——分类辨识并逐年赋值统计,得到1644~1949年长江三角洲逐年洪涝因子总值序列。结果表明:(1)影响洪涝的因子平均为1.66个,依据洪涝因子总值序列变化趋势,研究时段可划分为三阶段:阶段一,1644~1718年,三因子与四因子洪涝年多集中于这一阶段,该阶段均值高于全段均值与其它两阶段;阶段二,1719~1864年,该段波动较大,单一因子与二因子洪涝年发生频次较高,该段均值最低,其中单一因子洪涝年以强降水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朝林 张晓明 王小丹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人口和产业最密集、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正在成长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世界级城市群,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与建设环境互为影响。一方面,用2008年数据概括了长江三角洲城市化现状特征,重点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是城市化过程进一步加速;另一方面,综述了常见三角洲海平面上升研究,在未来20a长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估计将达到220~380mm;在未来50a,长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保守的估计将达到270~610mm。未来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必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造成影响,主要是:土地淹没面积大,洪涝灾害加剧,影响生产和能...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气候变化 城市化过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仁锋
创意经济是全球进入新经济时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个人创造力与智慧、推崇创新,强调基于个人创造力的文化艺术与科技创新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作用的新经济。创意产业发展的质与量已经成为21世纪衡量一国或城市综合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较高新技术、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等对城市群影响,创意产业作用于城市群的哪些方面、影响程度如何尚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而这恰是创意时代城市群竞争优势持续提升的重要理论和城市产业政策实践难点。以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综合测度视角研判长三角城市群创意产业发展趋势:(1)梳理国内外研究阐明了创意产业的空间性,由此糅合城市体系理论与创意阶层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石慧 王正卫
长江三角洲①是我国乃至亚洲和全球经济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区域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加速发展,区内城镇建成区总面积已超过6300平方公里,占地区总面积的6.36%,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城市化模式。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探索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加强地区内部整合,形成紧密合作、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从五个方面来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
关键词:
趋势 长江三角洲 城市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天成 朱晓华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1978年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变。采用1978-2005年长江三角洲16市GDP数据,首先计算分析区域GDP增加的总量与速度,定量描述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进而引入区域重心的概念,定量表示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以来GDP重心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GDP增长速度较高的城市主要沿宁沪杭甬铁路呈"Z"型分布;发展速度较低的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边缘及两翼地区;上海市与第二位城市的差距有所减小;区域GDP重心整体上表现出缓慢、定向的向西南移动趋势,表明区域差异总体上在不断缩小。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区域经济 空间格局 演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彬 陈圻 王志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震东 张京祥
透过全球城市区域的理论视角对长江三角洲当前的产业与空间发展进行剖析,认为长江三角洲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已经逐渐显现出"网络+等级"的演化趋势,总体上表现为区域发展的匀质化、多中心化和服务中心的等级重构。产业结构处于激烈的变动重组之中,城市区域功能分工逐渐清晰,南翼与北翼的总体发展差异日益凸显。"沿路、沿江、环湾"总体发展态势进一步强化,次区域发展组团展开新一轮的竞合重组。上海作为崛起中的全球城市,正不断强化着长三角的"中心-腹地"关系,并深刻地改变着长江三角洲的空间格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春锋 缪启龙 马利 王勇
基于1996~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4个省会城市的逐日地面观测资料,研究了气温指标(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周循环特征,并分析了春节、五一节、十一节长假期间与假日前后各7d气温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末效应现象,其中气温日较差和日最高气温最为显著;气温变化的周末效应存在季节差异,夏季周末气温指标值比工作日大,其他季节周末气温指标值比工作日小,其中春季周末效应最为显著。春节、五一节、十一节三大长假存在明显的假日效应,其中春节和十一节假日期间气温指标值相比假日前后7d小,五一节假日期间气温指标值相比前后7d大。由于三大节假日的时间更长,气温变化的假日效...
关键词:
周末效应 假日效应 气温变化 长江三角洲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陶希东 赵鸿婕
本文在分析世界博览会发展过程的基础上 ,阐述了 2 0 1 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都市圈联动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并提出了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空间整合与联动发展的战略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肖飞 姚士谋 张落成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地区之一,虽耕地资源秉赋较好,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耕地问题显得十分严峻。以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12年相关数据,以市域为单元分析了耕地资源变化和实际利用强度的时空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1990~2012年,长三角地区的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呈现周期性的下降趋势,以"快-慢-快-慢-慢"的循环模式逐步降低;(2)长三角地区耕地实际利用强度大体呈现"北强南弱"分布规律,在空间表现上,原来集中连片的"高-高"、"低-低"格局正逐渐破碎化,开始出现斑点镶嵌式格局;(3)长三角地区的人口、二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均对耕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桂山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增长最快和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济快速发展加剧的人地矛盾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论文利用近50年耕地长序列统计资料和近5年的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 ,研究揭示了长江三角洲高强度土地开发的特征和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空间差异 ,并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及其作用。研究表明 ,近50年来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呈现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 ,经历了由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基本变化过程 ,其中分别在1958~1963年、1985年前后和1993年前后出现了三次明显的耕地流失高峰 ,其形成机制主要是政策、经...
关键词:
耕地流失 变化过程 驱动因子 长江三角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