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43)
2023(13621)
2022(11536)
2021(10591)
2020(8647)
2019(19905)
2018(18692)
2017(34524)
2016(19523)
2015(21706)
2014(21786)
2013(21420)
2012(20075)
2011(18456)
2010(18379)
2009(17171)
2008(17256)
2007(15306)
2006(13252)
2005(11766)
作者
(61575)
(51751)
(51719)
(49028)
(32392)
(24987)
(23343)
(20419)
(19349)
(18173)
(17727)
(17337)
(16499)
(16269)
(16222)
(16176)
(16026)
(15266)
(14894)
(14846)
(13311)
(12626)
(12565)
(11924)
(11662)
(11485)
(11464)
(11378)
(10503)
(10472)
学科
(82640)
经济(82558)
管理(50748)
(48462)
(37368)
企业(37368)
方法(36288)
数学(32192)
数学方法(31859)
(23999)
中国(21754)
(20588)
地方(19725)
(19367)
业经(17617)
(16758)
贸易(16756)
农业(16381)
(16253)
(13523)
环境(13268)
(12046)
(12005)
金融(12001)
(11773)
银行(11696)
(11477)
财务(11460)
财务管理(11428)
技术(11224)
机构
大学(287775)
学院(287085)
(113788)
经济(111475)
研究(105289)
管理(103184)
理学(89894)
理学院(88668)
管理学(86891)
管理学院(86363)
中国(76152)
科学(70975)
(62624)
(60988)
(56552)
研究所(52459)
业大(51074)
农业(50183)
(49556)
中心(47013)
(42918)
财经(39970)
(39673)
师范(39133)
北京(37695)
(37621)
(36301)
经济学(35069)
(34156)
科学院(33064)
基金
项目(201035)
科学(156259)
基金(144607)
研究(137975)
(130944)
国家(129852)
科学基金(107782)
社会(87049)
社会科(82359)
社会科学(82329)
(80283)
基金项目(77289)
自然(71945)
自然科(70226)
自然科学(70195)
自然科学基金(68949)
(68932)
教育(63117)
资助(57600)
编号(54384)
重点(47175)
(45027)
成果(43590)
(43334)
(41842)
计划(40680)
科研(39527)
创新(39271)
课题(38813)
科技(36234)
期刊
(121341)
经济(121341)
研究(78356)
学报(59158)
(56334)
中国(54238)
科学(50373)
大学(42235)
学学(40229)
农业(38215)
(37694)
管理(33613)
教育(28736)
(22706)
金融(22706)
技术(22217)
(20527)
业经(20352)
经济研究(20262)
财经(19343)
(17205)
(16658)
问题(16263)
业大(15879)
资源(14919)
科技(14704)
(14668)
技术经济(13853)
商业(13323)
农业大学(13275)
共检索到415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新萍  白红英  侯钦磊  袁博  章杰  
利用灞河流域马渡王水文站1959年-2010年的实测径流量数据,结合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小波分析法、M-K突变点检验法等数理方法,研究分析了灞河流域年内、年际径流深度变化特征,并定量估算了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①灞河径流深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达到0.92;②季节分配上,径流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占到全年径流量的68.15%,并且夏季到秋季灞河径流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春季和冬季是径流量变化低谷时期;③运用Kendall秩相关系数计算得出的M值为-2.572(|-2.572|>1.96)(在0.0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灞河年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④...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园园  师长兴  杜俊  范小黎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近几十年,黄河的径流量发生明显变化,分析径流量变化及驱动力,对流域治理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分析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无定河是黄河中游重要的一级支流,也是中游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最早的流域,因此以无定河流域为例分析黄河中游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及原因。论文首先分析白家川站1956—2009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采用7种时间序列突变检验方法分析序列的突变点;其次,通过估算不同时期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从而分析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956—2009年无定河流域径流量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玮  吕爱锋  贾绍凤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白洋淀流域山区阜平、中唐梅和紫荆关等3个流量站1959年-2008年50年径流量资料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揭示了白洋淀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白洋淀山区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丰枯变化明显;50年来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呈降低趋势,径流量总体上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出现枯水期。利用保定气象站1959年-2008年的月气象数据和"海河流域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效应遥感监测与评估"研究成果的5期土地利用数据,从气候和人类活动两个角度分析了径流变化的原因。认为气温升高、降水的减少是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同时,工农矿用地面积的扩大而可能引起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彦君  王随继  苏腾  
为了定量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松花江流域不同区段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应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等方法,对流域内4个不同区段1955-2010年径流量序列进行分析,揭示了径流量在各区段呈现不同的规律。其中江桥以上、江桥—大赉和哈尔滨—佳木斯3个区段各存在3个突变点以及被其分割的4个变化阶段,而大赉—哈尔滨区段只有一个突变点。应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方法,在不考虑蒸散的情况下,定量估算了不同阶段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程度,并探讨了主要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准期(T1)相比,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其中江桥以上、江桥—大赉和哈尔滨—佳木斯3个区段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在T2、T3、T4(1998-2010年)3个阶段分别为75%、95%和80%;而降水的影响程度分别为25%、5%和20%;大赉—哈尔滨区段T2时期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程度分别为25%和75%;主要与不同区段人口变动和水利工程修建这两项人类活动相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雪  李运刚  何娇楠  罗贤  
国际河流水文变化和跨境影响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从全流域尺度分析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跨境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等提供科学基础。本文基于元江-红河流域干支流6个水文站径流数据以及64个气象站降水、气温数据,分析径流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特征、径流变化趋势和周期性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元江-红河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约80%的径流量集中于汛期(6-11月)。支流站点的径流年内分配变化大于干流站点,所有站点径流集中期均表现出提前的趋势;(2)径流年际变化剧烈,具有明显的丰枯特征,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为枯水期,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为丰水期,7...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新春  杨青  梁云  
利用1961-2000年近40a的气温、降水、冻土深度等逐月资料及年蒸发量资料和20世纪50年代初或中期建站起到90年代中期径流逐月实测资料,分析20世纪下半期阿克苏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同时分析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阿克苏河流域普遍存在升温的变化趋势,尤其是冬季升温明显;同时导致冻土层温度的升高和冻土退化;流域内降水增加趋势明显。1990年以后径流增加趋势更加明显,从年内变化分析来看,流域内各水文站春、夏季径流有明显的增大趋势;秋、冬季径流减少明显;分析径流的变化特点,主要还受到流域地表状况变化、大面积开荒及上游水库调节等人类经济活动作用的影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边坤  张建禄  苟妮娜  靳铁治  郭林文  王开锋  
秦岭黑河是西安市主要水源地,其水生生态环境直接影响西安市乃至周边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可持续性发展。为分析秦岭黑河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历史变化,揭示生态环境改变对鱼类群落的影响,本研究结合历史资料和实地调查,于2018年和2019年的1月、5月、7月和11月对黑河流域进行调查。研究共采集鱼类7020尾,隶属3目5科16属17种,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最多,占种类总数的82.35%。在生态类型方面,产黏性卵、杂食性和底栖性鱼类在黑河鱼类中占多数,分别为总种类数的76.47%、64.71%和64.71%。流域中鱼类优势种为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鱼类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为物种数(S)(12~17)、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1.55~1.88)、Pielou均匀度指数(J)(0.56~0.66)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1.54~2.15),同时通常夏季鱼类多样性指数最高。通过聚类分析和NMDS分析可得,黑河鱼类可划分为Ⅰ~Ⅲ共3个群落,其中群落Ⅰ由水库生境鱼类组成,群落Ⅱ和Ⅲ由峡谷生境鱼类组成。ABC曲线分析显示,不同季节中数量优势度曲线都高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 W统计值范围为–0.146~–0.181,秋季最高,其次为冬季和春季,夏季最低。与历史资料相比, 201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的鱼类调查结果相似性指数为中等不相似(0.46)。研究结果表明,秦岭黑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推测水库建设和生境破坏是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双双  延军平  杨赛霓  胡书山  赵怡  
基于134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逐日最高温和相对湿度数据,辅以趋势分析、空间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秦岭—淮河地区热浪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热浪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近57年秦岭—淮河地区热浪呈现"非线性、非平稳和阶段性"的变化过程,年代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960-1972年热浪呈现东西分异,分界线大致位于112°E,以东地区热浪异常偏多,以西地区则"高低交替"波动;1973-1993年热浪维持"低位波动",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呈现快速增加;1994-2016年,关中平原、秦巴山区、巫山山区和四川盆地热浪维持"高位波动",黄河下游、淮河平原和长江下游热浪则经历从"相对偏多"向"相对偏少"的转变;(2)在影响因素方面,最高温波动变化是秦岭—淮河地区热浪频次年代变化的主导因素,相对湿度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弱;(3)近57年来关中平原热浪年代变化与赤道太平洋西部海温异常关系更为密切,长江流域与东部海温异常关系更为密切;对于黄河下游和秦巴山区的热浪变化与不同分区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关系均较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培亮  毛德华  周慧  何晴亲  
分析资水流域汛期径流量变化规律能够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旱灾害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根据资水干流主要代表水文站1990~2013年汛期月径流量实测数据,应用分配不均匀系数和变化幅度等方法指标、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法分析了资水流域汛期径流量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并应用汛期内分配指标与湖南省水旱灾害状况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1)资水流域径流量在汛期内各月之间分配极不均匀,但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趋向均匀;汛期内各月径流量呈现在波动中递减的趋势;罗家庙站、冷水江站和桃江站各项分配指标值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2)资水径流量汛期内分配特征指标与流域水旱灾害的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康淑媛  张勃  郭玉刚  郭玲霞  王兴梅  
利用石羊河流域气象站点1959年-2008年的逐日、逐月、逐年的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应用非参数统计检验Mann-kendall法分析研究区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复值Morlet小波法分析研究区日照时数的周期变化,并在ArcGIS环境下分析了研究区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①近50a来流域年日照时数呈现不明显的增加趋势,变化趋势(β)值为1.78;四季日照时数均为增加趋势,其中以春季增加为主;②日照时数变化存在25a的主振荡周期和5~8a左右13a左右的次振荡周期;③日照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北部城区日照时间长,南部山区日照时间短,中部走廊平原的日照等值线大概和纬线平行;④暗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明金  张勃  王海青  袁健萍  
以黑河流域出山口莺落峡水文监测站1950年~2004年55年的天然径流序列为基础数据,径流年际变化规律采用滑动平均、累积距平曲线、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等方法指标,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采用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期)及变化幅度等方法指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黑河流域出山径流年际年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莺落峡多年径流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是趋势不是很显著。1959年和1979年是莺落峡径流量突变开始的年份,1959年是莺落峡径流量由多变少的突变年份,1979年是莺落峡径流量由少变多的突变年份。累积距平曲线和突变检验同时验证了这一结论;②受径流补给条件(大气降水)的影响,莺落峡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双双  杨赛霓  刘宪锋  
基于秦岭—淮河南北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和全国0.5°×0.5°逐月降水格网数据,选取16个极端降水指数,辅以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1960-2013年秦岭—淮河南北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极端降水变化与ENS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1960-2013年秦岭—淮河南北除长江下游降水呈增加趋势外,其他区域降水均呈下降趋势;2极端降水变化主要表现为:降水日数减少,降水强度上升,突发性强降水事件增多,连续性干旱事件增多;在空间上,秦巴山地、长江下游和黄河下游以极端降水强度上升为主,关中平原、巫山山区和四川盆地以极端干旱强度上升为主;3在影响因素方面,秦岭—淮河南北极端降水与ENSO事件关系密切。在厄尔尼诺年,秦岭—淮河南北春季极端降水偏多,夏季和全年偏少;在拉尼娜年,春季极端降水偏少,秋季和全年偏多。就各个区域而言,在厄尔尼诺年,黄河下游、关中平原、秦巴山地和四川盆地极端降水呈下降趋势,淮河平原极端降水呈上升趋势,长江下游和巫山山区响应并不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迪丽努尔·阿吉  近藤昭彦  肖開提·阿吉  古丽吉米丽·艾尼  曼孜然·吐尔逊  
利用博尔塔拉河流域内(简称博河)4个气象代表站1960-2010年气温和降水量资料以及2个代表水文站1980-2010年径流量观测资料,进行了气候、径流量的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并探讨其相关关系和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博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冬季气温上升对流域气温变化的贡献率最大;2博河年平均径流量呈波动中增加态势,并在1997-1998年发生一次由偏低期转为偏高期的突变;3流域气候变化与博河径流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其上游河源区气温与径流量的相关性比下游的大。就降水量而言,下游降水量与径流量的相关性比上游更为显著;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当降水不变,温度每升高1℃时,博河径流量增...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薛天翼  武旭同  朱晨怡  王红亚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的主要泥沙来源,为了确定1955—2016年红水河流域输沙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论文尝试采用有序聚类分析确定了流域输沙量变化的3个时期,并利用泥沙归因诊断分析计算了含沙量、径流系数和降雨因子在不同时期对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55—2016年间红水河流域输沙量存在1963和1991年2个突变点,在突变点前后输沙量存在明显变化,且这一变化主要受含沙量因子控制,人类活动是造成流域输沙量变化的根本原因。其中在1955—1991年间,红水河输沙量的上升主要由毁林开荒引起的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增加所导致;而在1964—2016年间,水库修建使红水河流域输沙量减少了83.49%,而同时期植被覆盖度的增长贡献了输沙量减少的12.03%。将Wa TEM/SEDEM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同样发现1964—2016年输沙量变化的绝大部分(81.03%)由修建水库所贡献,而土地利用变化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相对较小(18.97%)。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穆振侠  姜卉芳  
为对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和极端水文事件频发诱因之一的积雪融水有较好的认识,本文基于2001年-2010年昆马力克河流域8dMODIS积雪合成数据,从整个区域、不同坡度、不同坡向和不同海拔高度对其积雪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昆马力克河流域最大积雪覆盖面积出现在1月,最小积雪覆盖面积出现在8月,冬季积雪所占比例最大;从坡向看,四季中最大积雪覆盖率出现在冬季坡向为22.5~67.5°的东北坡,为77.9%,最小积雪覆盖率出现在夏季坡向为157.5~202.5°的南坡,为28.3%;从坡度看,四季中最大积雪覆盖率出现在坡度>60°的区域,最大值出现在春季,为82.2%,最小积雪覆盖出现在坡度为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