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96)
- 2023(8159)
- 2022(6933)
- 2021(6830)
- 2020(5426)
- 2019(12700)
- 2018(12281)
- 2017(22664)
- 2016(12134)
- 2015(13896)
- 2014(13516)
- 2013(13336)
- 2012(12944)
- 2011(12068)
- 2010(12034)
- 2009(11470)
- 2008(11234)
- 2007(9564)
- 2006(8721)
- 2005(8185)
- 学科
- 济(51951)
- 经济(51903)
- 管理(35583)
- 业(30567)
- 企(23557)
- 企业(23557)
- 方法(20845)
- 中国(19168)
- 数学(18861)
- 数学方法(18682)
- 农(15014)
- 贸(13976)
- 贸易(13969)
- 易(13754)
- 财(13473)
- 环境(13332)
- 制(10583)
- 策(10453)
- 学(9941)
- 业经(9496)
- 银(9358)
- 银行(9355)
- 农业(9262)
- 地方(9211)
- 划(9206)
- 行(9151)
- 融(8902)
- 金融(8902)
- 及其(8502)
- 发(8025)
- 机构
- 大学(175375)
- 学院(173124)
- 济(85238)
- 经济(83845)
- 研究(68857)
- 管理(65298)
- 中国(55330)
- 理学(55292)
- 理学院(54643)
- 管理学(54025)
- 管理学院(53690)
- 财(38968)
- 京(38133)
- 科学(37080)
- 所(34082)
- 中心(30835)
- 研究所(30731)
- 财经(30108)
- 经(27751)
- 经济学(27418)
- 北京(25248)
- 院(24865)
- 江(24633)
- 经济学院(24596)
- 农(24561)
- 范(23587)
- 师范(23474)
- 财经大学(22366)
- 科学院(20463)
- 业大(20324)
- 基金
- 项目(111441)
- 科学(89716)
- 基金(84557)
- 研究(84411)
- 家(73263)
- 国家(72726)
- 科学基金(62110)
- 社会(57074)
- 社会科(54265)
- 社会科学(54255)
- 基金项目(42889)
- 省(38444)
- 教育(37744)
- 自然(37704)
- 自然科(36715)
- 自然科学(36703)
- 自然科学基金(36084)
- 资助(35637)
- 划(34149)
- 编号(32377)
- 成果(27634)
- 部(27116)
- 重点(25394)
- 国家社会(25113)
- 中国(24883)
- 发(24808)
- 教育部(23637)
- 课题(22948)
- 创(22444)
- 人文(22313)
共检索到279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连辉 赵凌云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显现和恶化,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并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之前,发展战略是影响环保政策特征与演变的主要因素;之后,经济体制则成为影响环保政策特征与实施绩效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并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保政策体系,则是提高环保政策绩效的根本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解振华
“九五”期间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举措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解振华第九个五年计划是中国迈入21世纪最后一个五年计划,中国的经济仍将以比较高的速度发展,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将以一个什么姿态进入21世纪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凌云
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内生的,这种内生性决定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是不断强化和固化的,在这种强化和固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这种"中国特色"又决定了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可改革性",决定了改革必然以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的基本取向,决定了改革必然采取"渐进式"的推进模式。
关键词:
新中国 传统计划经济 内生逻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刚
关于中国近代机器面粉工业的研究已有不少重要成果 ①。本文拟对抗日战争前 1 0年间机制面粉工业的发展与不发展 ,外资企业及进口面粉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面粉工业的市场、原料及生产 ,抗战前中国机制面粉产量等问题 ,提出若干看法 ,以见教于同仁。
关键词:
民族工业 外国势力 市场 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珂
在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1998~2005年中国污染密集型和中、低污染型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各种因素对不同污染类型工业行业的污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规模的扩大增加了污染排放,恶化了中国环境;工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变化对污染密集型行业和中、低污染行业的污染排放均有显著的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控制污染密集型工业行业的污染排放有显著的作用;污染密集型行业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对其行业污染排放有显著影响,进口商品结构变化对各污染类型工业行业污染排放均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立宁 吴晋峰 任瑞萍 王奕祺
拓展入境旅游外国市场规模、改变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二八"结构是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市场竞争态理论分析了1995—2010年间我国23个入境旅游客源国结构的变化过程、规律和趋势。研究表明:①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国结构不均衡且相对稳定。②12个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国规模位序呈现出3个组团。③1995—2010年间,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等明星市场演化为金牛市场的同时,幼童市场数量增加。提出了恢复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的明星市场地位和重点拓展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幼童市场以及改善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国结构、拓展中国入境旅游外国市场规模的对策性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鹤
一、外贸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及其贸易功能和动因分析改革前三十年,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下,中国实行了高积累、低消费、优先发展重工业、力求以高增长速度赶超发达国家的战略。在这种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外贸易处于一种十分矛盾的地位。一方面关闭自守的发展方式使外贸只能起到“调剂余缺”的作用,对外贸易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一直不足10%;另一方面,满足高速度增长目标所需要的技术基础又必须依赖于外部,由于封闭体制排斥外部直接投资的可能性,因此只能通过贸易交换获得先进的技术装备。为进而出,量入为出,或者说以进口规模强制出口,是这一时期外贸的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琨 潘根兴 邹建文 李恋卿 熊正琴 张旭辉 郑金伟
收集整合了中国各省区1949—2006年粮食产量资料,采用减产率指标、减产率浮动性指标、高风险概率指标3个评价指标以及综合性指标进行了气象产量的气候变化减产风险评价,同时采用变异系数对我国各省产量波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华北、西北大部分省份面临严重的气象产量减产风险,且产量稳定性低。华东、华南、西南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减产风险。由于中国农业的重心正在向北方转移,这些影响将严重影响未来中国粮食生产的稳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凌云
1992~2002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工作史上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期。在实践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成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在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在战略上,构建了一系列面向新世纪的经济工作战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工作无论在指导思想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凝聚成丰富的经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凌云
1979— 1 991年间 ,中国实施了以内地为重心的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向以东部为重心的非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伴随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展开 ,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出现了经济重心向东部沿海倾斜的显著特征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迅速拉大。由此形成的效应决定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从非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转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刚
本文研究的是 1 92 7年至 1 93 7年间的棉纺织手工业。这是中国传统手工业中分布最广泛 ,影响最大的门类。对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研究 ,前辈学者不乏其人 ,极有建树。但对此最深入、全面的研究 ,还当推严中平先生。严中平在 60年前的著作《中国棉业之发展》(1 955年修改为《中国棉纺织史稿》) ,曾对手工棉纺织业在 2 0世纪 3 0年代的存在状况深入考察 ,研究了 1 6省 53 6县 (地区 )的手工纺织资料。但自严先生研究发表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 ,尚未见到对手工棉纺织业的更为全面详尽的全国性研究。这里 ,我们希望在严中平的基础上 ,吸收诸位学者的成果 ,对 2 0世纪 3 0年代中...
关键词:
手纺 手织 农民家庭经济 市场 原料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凌云
1949—1956年这七年,是中国经济体制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七年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在此同时,鸦片战争以来开始的、作为经济近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市场化过程逐渐退却并中止了,市场基本退出社会经济资源配置领域。经济体制中的市场因素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消亡?它是如何消亡的?这一消亡过程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造成了什么影响?本文将通过对这七年间中国经济体制运动过程的历史剖析,考察并思索这些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培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坤民
在总结建国初期及起步阶段环境问题及环保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与环境政策的形成: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环境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环境保护同环境破坏艰难博弈,环境外交与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生态文明。中国环境政策的特点是:充分运用命令-控制手段;努力筹集环境保护资金;明确保护环境的责任;鼓励"防治结合"和"综合利用";较早体现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文章归纳了中国环境政策的演变过程,地位从基本国策到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从偏重污染控制到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并重,方法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范围从点源治理到流域和区域的环境治理,手段从以行政命...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环境政策,演变 60年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艳 潘文慧 朱影
长期以来,中国主要沿用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型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战略,重发展的速度和数量,轻发展的效益和质量;重外延扩大再生产,轻内涵扩大再生产;对自然资源重开发轻保护。这种发展战略违背了经济规律,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从1973年的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至今,我国一直在探索管理、保护和改善中国环境的有效政策和措施,并且在诸多的环保政策中都有其经济意义。故本文将结合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发展及演变,分析我国环保政策的运行机理,并对我国环保经济政策的未来走向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