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16)
2023(5249)
2022(4708)
2021(4431)
2020(3780)
2019(8980)
2018(8507)
2017(14900)
2016(8342)
2015(9723)
2014(9403)
2013(9588)
2012(9456)
2011(8712)
2010(8629)
2009(7953)
2008(7900)
2007(6673)
2006(6067)
2005(5571)
作者
(28002)
(23446)
(23177)
(22124)
(15075)
(11639)
(10400)
(9302)
(9186)
(8450)
(8377)
(8184)
(7816)
(7695)
(7643)
(7348)
(7073)
(7002)
(6996)
(6910)
(6046)
(5959)
(5871)
(5673)
(5453)
(5372)
(5288)
(5062)
(4911)
(4843)
学科
(35283)
经济(35245)
(16767)
管理(16362)
地方(12751)
方法(12573)
(11854)
(11525)
(11457)
企业(11457)
数学(10992)
数学方法(10861)
中国(10200)
农业(8087)
业经(7002)
(6906)
(6576)
贸易(6571)
(6306)
地方经济(6247)
(6212)
环境(5705)
(5312)
金融(5312)
(5278)
(4568)
银行(4529)
(4415)
(4353)
(4210)
机构
大学(117188)
学院(116014)
研究(55234)
(46144)
经济(45105)
中国(40930)
管理(38188)
科学(37816)
理学(31987)
(31717)
理学院(31402)
(31178)
管理学(30619)
管理学院(30420)
研究所(28763)
(27669)
农业(25320)
中心(24762)
(24323)
业大(22920)
(21178)
(20420)
(20055)
科学院(17887)
(17816)
师范(17509)
北京(16876)
(16102)
研究院(15877)
农业大学(15670)
基金
项目(82762)
科学(64087)
基金(59206)
(55600)
国家(55161)
研究(54237)
科学基金(44628)
(35383)
社会(32553)
自然(32078)
基金项目(31665)
自然科(31212)
自然科学(31198)
自然科学基金(30624)
社会科(30588)
社会科学(30577)
(29390)
资助(24301)
教育(23759)
重点(20832)
编号(20595)
(19584)
计划(18556)
(17731)
科技(17348)
成果(16655)
科研(16596)
(16438)
课题(16052)
创新(15606)
期刊
(55640)
经济(55640)
研究(36857)
中国(30878)
(27874)
学报(27493)
科学(24145)
大学(19119)
农业(19074)
学学(18023)
管理(14430)
(13929)
教育(12498)
(11373)
金融(11373)
(11214)
资源(10026)
经济研究(8725)
技术(8582)
业经(8262)
业大(7705)
国际(7180)
(6845)
财经(6816)
(6816)
林业(6765)
问题(6717)
世界(6560)
农业大学(6270)
科技(6093)
共检索到195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义星  王小军  叶正伟  焦士兴  潘欣  
选用江苏省13个气象站1951~2013年的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RClim Dex软件包提取极端气温指数,并借助线性倾向估计、改进的Mann-Kendall趋势和突变检验、GEV模型等方法研究极端气温的趋势和概率特征,并基于Arc GIS对百年一遇的极端气温进行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1)以最高气温来度量的冰冻日数和冷昼日数呈下降趋势,夏季日数和暖昼日数呈上升趋势;以最低气温来度量的霜冻日数和冷夜日数呈下降趋势,炎热夜数和暖夜日数呈上升趋势。(2)改进的Mann-Kendall检验表明,极端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弱于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主要在2000年左右发生突变,而最低气温的突变主要发生在1980年代。(3)基于平稳和非平稳GEV模型得到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重现水平,其中非平稳模型的重现水平随序列存在的趋势而变化。(4)江苏省百年一遇极端最高气温的空间分布由西到东递减,最低气温则呈现由西北到东南递增的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纪军  裴铁璠  王安志  关德新  金昌杰  
利用线性趋势法对长白山地区13个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逐日温度资料进行分析,确定该区域的气温变化趋势,同时通过Mann-Kendall方法确定突变点位置,并结合t检验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区域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有极为显著的增加趋势,分别为每10年增加了0.23和0.46℃(α=0.001);近50年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时间系列都有一个突变点,其中最高气温的突变点出现在1995年左右,最低气温的突变点在1985年前后。这种变化使得温度日较差表现出明显的减小趋势,并在1972年出现一个突变点,前后平均相差0.8℃。区域各月最高、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与日照百分率均有极为显著的相关关系,一定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菱  谢贤群  苏文  郭学兵  
最高和最低温度的变化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比平均温度更加重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北方最高和最低温度变化的特点是:最低温度升温速率大于最高温度的升温速率;冬季升温速率大于夏季;偏北(纬度较高)地区的升温速率大于偏南(纬度较低)地区。黄淮海和西北区,夏季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对最高和最低温度变化作突变性检验,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的突变点发生于1992年,年平均最低温度变化的突变点发生于1981年。最低温度明显升高的年份远远早于最高气温,这说明最低气温的变化比最高气温变化敏感,中国北方气候变暖主要来自于最低温度升高的贡献。自20世纪80年代气候变暖以来,中国北方喜温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作物种植北界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德才  吴梅  
根据江苏省历年经济统计数据及能源消费数据进行灰色GM(1,1)预测和多项式组合预测,并对预测数据进行LMDI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2013~2020年江苏省碳排放量仍会持续增加;(2)人口、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的变动都会带动碳排放增长;(3)经济增长仍是未来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的主要推动因素,而能源效率提升将在很大程度上减缓未来碳排放增长趋势;(4)产业结构对未来碳排放增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而能源消费结构对未来碳排放增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削弱,甚至消失。最后,指出未来江苏省的减排重点是降低第二产业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兼顾第三产业的碳排放等建议,为江苏省及其他类似省份制定减排政策提供决策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勇  奚砚涛  刘欣婷  
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的2000-2013年MODIS NDVI数据集,研究区行政区划矢量数据集、土地利用数据集,运用最大值合成法、趋势线分析法、像元二分模型和R/S分析,研究江苏省植被覆盖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从像元和区域尺度上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持续性特征空间变化格局。结果表明:1植被NDVI、植被覆盖变化趋势与持续性变化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好的耦合性;2江苏省植被覆盖度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苏中>苏北>苏南;3苏南、苏中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下降趋势;苏北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上升趋势;4江苏省植被覆盖未来呈现出持续退化稍大于改善的态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晓静  徐宗学  左德鹏  赵焕  
利用云南省1958~2013年28个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计算10个极端气温指数。基于MannKendall(M-K)方法分析极端气温指数年代/际、季节变化趋势,并利用反距离权重法探讨极端气温空间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明确未来各极端气温指数年/季节可能存在的变化趋势,利用R/S分析方法,估算极端气温指数的HuRSt指数。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上,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大于低温事件,而最低气温增温幅度高于最高气温。且年/季节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均在1980年代后呈现更为显著的增温趋势,四季中冬季最高、最低温度增温幅度均最大;(2)空间上,极端高温事件高发地区为滇西南与滇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雪雁  雒丽  王亚茹  张钦  刘原峰  
利用1963-2012年青藏高原东缘23个站点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日平均气温资料,选取11个极端气温指数,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曼-肯德尔(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小波分析法对该区域近50a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年内日最高气温、年内日最低气温、夏日日数、暖昼日数、暖夜日数及生物生长季的变化均为上升趋势,结冰日数、霜冻日数、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及气温日较差的变化均为下降趋势;2三个区域的极端气温指数空间差异明显,且极端高低温、冷暖指数及昼夜指数的变化趋势呈现一定的不对称性;3各个极端气温指数在不同的年份发生了突变,且存在13a左右的震荡周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华  郭生练  郭海晋  徐高洪  徐德龙  
利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1951~2003年汉江流域年和春、夏、秋、冬四季降水和气温变化趋势的时空分布,并重点分析了丹江口水库上游年降水、年平均气温和北半球气温的变化趋势及相互间的联系。分析发现,在显著性水平α=0.1上,近50年来汉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气温呈上升趋势。丹江口水库上游降水在1991年发生突变,从20世纪80年代多雨期进入90年代少雨期,80年代平均降水比1951~2003年多年平均降水多9.7%,90年代平均降水比多年平均降水少11.6%;上游平均气温90年代比多年平均气温高0.2℃,而同期北半球的平均气温也比多年平均高了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夏太寿  
为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我国科技咨询业,1994年6月,原国家科委决定在部分省、市开展科技咨询产业的试点工作。1995年底,原国家科委决定首先在江苏、上海、北京、广州开展1995年度科技咨询业统计工作。在1995年度科技咨询业统计工作基础上,江苏省科委以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海雯  黄健元  王欢  
以2010年江苏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主要依据,从流动人口规模、结构和空间聚集三个主要方面对江苏省流动人口特征与趋势进行研究:江苏省流动人口增长逐渐缓慢,预计于2020年将稳定在2000万人左右;流动人口结构老化、劳动年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加剧,文化结构转变缓慢,职业结构依产业结构调整而改变,居住时间上具有长期化倾向;流动人口以聚集在苏南地区为主,但具有空间分布均衡化的趋势;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江苏人口、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凡  郑小波  陈志谊  刘永锋  陈毓苓  王法明  
用 7个中国统一鉴别品种对 1997~ 1999年采集自江苏省吴江、赣榆、通州、高邮和宜兴等 5个代表地区的 32 4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了小种鉴定。 3年中共检测到 2 1个小种 ,其中以ZG1小种出现频率最高 ,达 5 7 80 %~ 6 7 89% ,为优势小种 ;其次为ZE3 小种 ,出现频率为 16 5 0 %~ 19 81% ;其它小种出现频率较低。各地区小种的组成及年度间变化存在较大差异 ,宜兴地区小种组成简单 ,3年均以ZG1小种为优势小种 ;吴江地区小种组成复杂 ,优势小种变化较大 ;通州地区小种数量显著增加 ,ZG1小种的优势明显下降 ;赣榆地区的小种数量则明显减少。各地小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欢  陆伟婷  曹胜男  陈长青  
利用数理统计及非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探求江苏省近20a气温和降水资源变化对稻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a平均温度(Tavg)、最高温度(Tmax)和最低温度(Tmin)年增加趋势为0.050℃、0.056℃和0.061℃,降水量(Prec)变化不明显。在近年气候变暖下,冬小麦全生育期和营养生长期呈显著缩短趋势(P<0.05),分别年缩短0.41d和0.70d,而生殖生长期年显著延长0.32d(P<0.05)。冬小麦营养生长期和全生育期长短与该时段Tavg、Tmax和Tmin呈显著负相关(P<0.05)。水稻生育期长短变化不大,呈现整体向后推移趋势。2000s与1990s相比,冬小麦生育期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先明,白先春,魏秋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青娥  吴孝情  陈晓宏  杨冰  
根据珠江流域43个气象站点(1960—2012年)16个极端气温指标数据,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M-K)和小波分析法分析珠江流域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变化趋势分析表明,除结冰日数(ID0)、月最高气温极小值(TXn)、冷昼日数(TX10p)和作物生长期(GSL)4个指标呈现出不显著的变化趋势外,夏日日数(SU25)、热浪日数(TR20)尤其是暖夜日数则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空间变化分析表明,冷夜日数(TN10p)、冷日持续指数(CSDI)和昼夜温差幅度(DTR)以及冷昼日数(TX10p)在整个珠江流域大致呈下降趋势,其余10个指标大致呈上升趋势,呈现出较好的流域一...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恬宇  李东峰  王立雪  马浩艳  赵志锰  张文  邬佳宾  许丽丽  
近年来长江流域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该文使用1962—2021年长江流域137个站点的气温数据,从流域和站点两个尺度,利用时间序列趋势和突变检验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年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长江流域年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均呈现显著升高趋势,增长率分别为每10年0.35℃和0.26℃;2)年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有97.08%(133个)和91.97%(126个)的站点显著升高,长江下游地区的站点年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增长较快;3)长江流域年极端最低气温没有发生突变,年极端最高气温在2001年发生增暖突变,突变后气温增速明显提升;4)36.5%的站点(50个)年极端最低气温存在突变,突变发生最多的年份为1994年,长江各游段的站点突变年份均以1990—1998年为主。80.3%的站点(110个)年极端最高气温存在突变,突变发生最多的年份集中在21世纪初,长江各游段的站点突变年份均以1999—2006年为主。该研究同时揭示了长江流域60年来极端气温的增暖趋势和阶段性突变,对于理解区域极端气温时空变化过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制定防灾减灾策略,指导区域气候治理,实现双碳目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