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2)
- 2023(8575)
- 2022(7551)
- 2021(7138)
- 2020(6176)
- 2019(14389)
- 2018(13859)
- 2017(25784)
- 2016(14433)
- 2015(16595)
- 2014(16813)
- 2013(16898)
- 2012(16183)
- 2011(14889)
- 2010(15004)
- 2009(13973)
- 2008(14172)
- 2007(12632)
- 2006(10924)
- 2005(10005)
- 学科
- 济(66116)
- 经济(66067)
- 管理(34952)
- 业(33672)
- 方法(29175)
- 数学(26036)
- 数学方法(25812)
- 企(25353)
- 企业(25353)
- 农(17845)
- 地方(17613)
- 中国(17587)
- 学(16004)
- 财(14814)
- 贸(12747)
- 贸易(12742)
- 易(12310)
- 农业(11923)
- 业经(11907)
- 制(10964)
- 地方经济(10304)
- 和(10137)
- 环境(9667)
- 融(9581)
- 金融(9579)
- 银(9437)
- 银行(9392)
- 行(8984)
- 务(8143)
- 理论(8136)
- 机构
- 大学(211854)
- 学院(210131)
- 济(87475)
- 经济(85582)
- 研究(80904)
- 管理(75999)
- 理学(64820)
- 理学院(63904)
- 管理学(62650)
- 管理学院(62244)
- 中国(61222)
- 科学(52339)
- 京(46298)
- 所(43385)
- 农(41652)
- 研究所(39770)
- 财(38995)
- 中心(36894)
- 业大(34018)
- 农业(33160)
- 江(32884)
- 财经(30393)
- 范(30027)
- 师范(29729)
- 北京(29346)
- 院(29195)
- 经(27593)
- 经济学(26987)
- 州(25638)
- 科学院(25078)
- 基金
- 项目(140862)
- 科学(109743)
- 基金(101505)
- 研究(99264)
- 家(90575)
- 国家(89875)
- 科学基金(74712)
- 社会(61441)
- 社会科(58106)
- 社会科学(58087)
- 省(55135)
- 基金项目(54318)
- 自然(49193)
- 自然科(47942)
- 自然科学(47927)
- 划(47439)
- 自然科学基金(47078)
- 教育(45322)
- 资助(41328)
- 编号(40389)
- 重点(33388)
- 成果(33239)
- 发(31925)
- 部(31241)
- 创(28454)
- 课题(28304)
- 科研(27677)
- 计划(27310)
- 创新(26826)
- 教育部(25695)
共检索到323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正伟 李宗花
降雨是诱发洪涝灾害的主要因素,降雨特性的研究对流域洪涝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距平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重标极差R/S分形分析等方法,对1951年来洪泽湖流域年面雨量的变化特性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近58a来流域年雨量波动幅度较大,面雨量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增加趋势不显著,面雨量异常时往往导致洪涝发生。在变化阶段上,年面雨量经历了1950s到1970s的年代际减小和1980s以来持续增加的两个阶段,且年雨量在1965年和2003年左右出现降雨突变异常并导致严重洪涝灾害。Hurst分形指数为0.538,表明未来流域年面雨量具有持续性和长程记忆效应,雨量仍...
关键词:
降水 洪涝 洪泽湖流域 江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波 濮培民
利用洪泽湖及其淮河入湖河段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近30年来洪泽湖水质的变化趋势,重点研究了"八五"、"九五"期间洪泽湖水质的季节与年际变化规律;通过对淮河干流、省界河流代表站及全流域国家基本站水质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论述了淮河流域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研究表明,全流域水质恶化的趋势已经基本得到遏止,水质有所改善,但波动性大,部分河段特别是省界河流污染仍然较严重,集中排污所引起的污染事故仍时有发生。近几年"达标排放"等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淮河、洪泽湖水变清",依然"任重道远";淮河流域位于温度变化的南北过渡带,当属于我国最大的Ecotone(生态交错带)类型之一,建议基于其Ecoto...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正伟 朱国传
为分析洪泽湖流域洪涝灾害在千年尺度序列上的演变趋势,采用统计历史洪涝记录的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洪涝灾害的响应过程,探讨了洪泽湖流域洪涝灾害同El Ni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近1000 a来洪泽湖流域洪涝灾害的频度总体是趋于上升的,这种变化趋势同气候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研究结果显示:公元1000~1400年洪涝记录偏少,同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中世纪暖期出现的一次200 a以上的干旱化过程有较好的对应性。1400~1800年是洪泽湖流域洪涝的多发期,这一事实同我国东部1550~1850年小冰期期间总体偏湿的环境特征相一致。分析洪涝灾害变化同El Nio事件对应性关系表明:在El Nio...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为 都雪 林明利 张超文 张堂林 刘家寿 丁怀宇 张胜宇 李钟杰
2010年分4个季度对洪泽湖全湖20个样点的水质理化特征进行了定期监测,采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TSIm)综合评价了洪泽湖水质的营养状况,同时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网络)分析了洪泽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除了水深(WD)和透明度(SD),洪泽湖的pH、EC、NH+4-N、TN、TP、和CODMn等水质参数季节差异显著。TSIm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洪泽湖4个季节的水质均呈富营养化状态,夏季富营养化程度最严重。PCA分析表明洪泽湖水质主要受离子和氮盐的控制,磷不是控制洪泽湖水质的最主要因素。SOM网络将全湖20个样点聚为G1、G2和G3三类,G1代表洪泽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治倩 张后虎 张毅敏
分析了太湖流域城市人均生活垃圾年清运量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家庭规模、年龄分布年变化特征和消费性支出情况。江苏地区人均垃圾年清运量由2002年的0.051t增加到2007年的0.118t,增长1倍多(P<0.05)。同时期上海和浙江增幅也分别高达60%和23%。太湖地区家庭人口数2~4人占主导地位,总和约占76%(P<0.01)。2002~2007年,我国人口年龄分布逐步呈现老龄化,0~14岁人口比例逐年下降,其中上海和江苏地区的下降比例高达25%(P<0.01)。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人均垃圾年清运量与家庭规模和居民消费性支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年龄分布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与家庭规模的相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闵敏 林晨 熊俊峰 沈春竹 金志丰 马荣华 许金朵
综合星地协同技术手段,定量化表征1990年以来洪泽湖流域非点源颗粒态磷负荷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差别化地探讨其与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关系,厘清二者的作用机制,为实现非点源磷污染的有效管控提供科技支撑。主要结论包括:(1)近20年,颗粒态磷负荷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状态,1990~1996年呈下降趋势,1998~2006年保持平稳增长状态,2008年后快速下降;(2)颗粒态磷单位负荷空间差异明显,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淮河支流流域(3.88 t/km~2/a),低值区则主要分布在汴河流域(0.57 t/km~2/a);(3)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平均颗粒态磷负荷由高到低依次为:多种地类混合的淮河支流流域(681.84 t/a)、城镇化快速增长的高松河流域(317.65 t/a)、农用地主导的维桥河流域(185.73 t/a)、湿地保护区的汴河流域(121.09 t/a)。林地、湿地等用地类型能显著减少颗粒态磷污染物的流失量,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则会加剧颗粒态面源磷污染。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操操 谢高地 甄霖
利用1961年~2004年泾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的气象站点的月降水资料,以降水倾向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降雨变化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泾河流域降雨量年际间波动较大,每相隔10年降雨正负距平发生转化,上世纪90年代至今降雨处于新的减少期;40年间流域降雨量下降趋势不显著,减少幅度约为4.7mm/10年;但流域上中下游季节性降雨趋势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秋季降雨减少而冬季降雨增多,秋季降雨减少可能是年降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流域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东亚季风加强北移,以及区域地形差异,地表差异等因素联系密切。分析结果还表明:1981年~2004年及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亚民 何华春 崔云霞 吴涛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湖泊水域面积日益缩小,不仅影响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也造成了湖泊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的破坏及湖泊水环境质量的下降。以淮河中下游洪泽湖为例,通过收集洪泽湖地区1930~2001年不同时期的地形图和遥感影像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RS)技术的支持下对洪泽湖地蛆70多a来水域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30~1961年,洪泽箕面积减少了130.3km2,年均递减率为0.23%;1961~1971年,洪泽湖面积减少了31.99km2,年均递减率为0.17%;1971~2001年,洪泽湖面积减少了154.93km2,年均递减率为0.3%;193...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华 郭生练 郭海晋 徐高洪 徐德龙
利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1951~2003年汉江流域年和春、夏、秋、冬四季降水和气温变化趋势的时空分布,并重点分析了丹江口水库上游年降水、年平均气温和北半球气温的变化趋势及相互间的联系。分析发现,在显著性水平α=0.1上,近50年来汉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气温呈上升趋势。丹江口水库上游降水在1991年发生突变,从20世纪80年代多雨期进入90年代少雨期,80年代平均降水比1951~2003年多年平均降水多9.7%,90年代平均降水比多年平均降水少11.6%;上游平均气温90年代比多年平均气温高0.2℃,而同期北半球的平均气温也比多年平均高了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俊雄 徐宗学
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对太湖流域6个气象站点1954~2006年降水、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和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余年来太湖流域降水量呈较弱的增加趋势,冬季和夏季降水增加显著;空间变化趋势表现为北部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东南部地区呈上升趋势。年平均相对湿度表现为微弱的下降趋势,M-K倾斜度值为-0.99%/10 a;春、秋季相对湿度都显著减小,而夏季减小幅度较弱,冬季减小现象不显著。年平均气温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并表现出最低气温比最高气温增高趋势显著的特点,冬、春季增温显著;空间分布变化趋势为以平湖和溧阳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上升趋势最小,以上海为中心地区上升...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何孝光 贾健 刘锦霞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国家大型调水工程,可有效解决黄淮海平原和山东半岛的缺水问题,可更有效地利用淮河水资源,拟将洪泽湖蓄水位由现在的13.0m抬高至13.5m,增加洪泽湖的蓄水量,减少抽江水量,但抬高蓄水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洪泽湖抬高蓄水位的影响和效益,从经济上分析论证抬高蓄水位是可行的。
关键词:
洪泽湖 蓄水 经济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尹海霞 张勃 王亚敏 张亚宁 王强 赵一飞
根据黑河流域中游地区7个气象站点1967年-2009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FAOPenman-Monteith模型和所提供的作物系数计算出主要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引起作物需水量的驱动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分型理论的R/S方法对作物需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近43年来,中游地区春小麦和玉米ETc均呈波动下降趋势,春小麦下降斜率为6mm/10a,玉米下降斜率为8mm/10a;其中,民乐和甘州站春小麦和玉米的ETc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他站点春小麦和玉米的ETc均呈下降趋势,且部分站点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蔺学东 张镱锂 姚治君 巩同梁 王宏 刘林山
以拉萨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拉萨水文站和唐加水文站的水文实测数据和当雄县等3个气象站的气候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1956 ̄2003年研究区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利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Pettitt变点检验法分析了拉萨河流域径流的变化特征,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气候因素(气温、降水)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径流年际变化波动较大,在1970年前后径流发生了较大的突变,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尤以近20年来的趋势最大;月均径流的年际变化中,有增加趋势的主要分布在冬半年(11~4月)和夏半年的个别月份(5、7、9月);(2)流域内气候变化趋势与径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不同月/年均径流受不同气候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年平均尺度上受降水影响较大,在月平均尺度上,夏半年径流增加趋势受降水增加影响较大,而冬半年径流变化则主要与气温有较显著相关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水增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荣坤 徐锦前 张颖 胡恺源 彭凯 龚志军 夏霆 蔡永久
湖滨带是陆地与湖泊水体之间的生态过渡带,具有强烈的环境异质性和丰富的生产力,同时也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洪泽湖湖滨带受人类开发利用情况严重,为探明其水质空间分异特征,于2020年8月对全湖52个点位的水质开展调查,对比4个湖区水质差异,应用逐步线性回归探究水质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氮磷营养盐、高锰酸盐指数(COD_(Mn))与叶绿素a(Chla)是影响洪泽湖湖滨带水质的主要指标,各样点总氮(TN)浓度在0.66~4.25 mg·L~(-1)之间,均值为1.88 mg·L~(-1),属Ⅴ类水;总磷(TP)浓度在0.02~0.24 mg·L~(-1)之间,均值为0.12 mg·L~(-1),属Ⅴ类水;COD_(Mn)浓度在5.24~14.16 mg·L~(-1)之间,均值为7.21 mg·L~(-1),属Ⅳ类水;Chla浓度在4.55~158.31 ug·L~(-1)之间,均值为49.30 ug·L~(-1)。洪泽湖湖滨带水质空间差异较大:COD_(Mn)、Chla和溶解性有机碳(DOC)等指标在成子湖岸和西部湖岸浓度较高,在南部湖岸与东部湖岸则相对较低,TN、TP在各湖区未见明显差异,表明湖区内部变异较大。洪泽湖湖滨带水质空间分异主要受湖滨带缓冲区利用类型、水生植被覆盖度及风浪扰动的影响,其中湖滨带缓冲区利用类型是最关键的影响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婷 章新平 黎祖贤 罗紫东 廖梦思 刘娜
基于洞庭湖流域84个气象站点1962~201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综合干旱指数(CI)对洞庭湖流域气象干旱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52 a,区域性干旱强度较强的时段以夏季、秋季、夏秋和秋冬时节为主;区域干旱强度在春季、夏季、夏秋、冬季呈上升趋势;秋冬时节和年干旱强度变化不明显;春夏时节、夏秋时节、秋冬时节和冬春时节的平均干旱强度比春、夏、秋、冬单个季节的平均干旱强度大。小波分析表明,区域干旱强度的周期以10a为主周期,5 a和22 a为次周期。近52 a来,历年干旱站次比主要集中于10%~30%之间,多表现为区域性干旱,以夏季和秋季的干旱范围较大;干旱频率高发时期主要为夏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