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74)
2023(5880)
2022(4963)
2021(4908)
2020(3872)
2019(9150)
2018(8852)
2017(15776)
2016(8250)
2015(10507)
2014(10129)
2013(10303)
2012(9125)
2011(8317)
2010(7964)
2009(7367)
2008(7251)
2007(5802)
2006(5081)
2005(4857)
作者
(23436)
(19723)
(19701)
(18918)
(12496)
(9564)
(8901)
(7740)
(7615)
(6943)
(6723)
(6710)
(6398)
(6314)
(6314)
(6243)
(5791)
(5746)
(5548)
(5459)
(5075)
(4756)
(4725)
(4505)
(4490)
(4417)
(4299)
(3997)
(3951)
(3920)
学科
(39407)
经济(39379)
管理(18351)
中国(17243)
方法(16430)
(16086)
数学(15422)
数学方法(15344)
(11646)
企业(11646)
(10887)
贸易(10881)
(10701)
(9864)
(8083)
(7463)
业经(7200)
地方(6473)
(6467)
(6147)
银行(6142)
(6073)
(6062)
(6055)
金融(6055)
关系(5993)
农业(5782)
环境(5599)
(5362)
(5065)
机构
大学(120503)
学院(118466)
(59376)
经济(58659)
研究(51694)
管理(41629)
中国(40999)
理学(35417)
理学院(34896)
管理学(34479)
管理学院(34256)
科学(29254)
(27235)
(26155)
(24503)
研究所(24125)
中心(22331)
经济学(19809)
财经(19686)
(18774)
(18377)
北京(18305)
(18240)
经济学院(17801)
(16577)
师范(16451)
科学院(16219)
(15016)
财经大学(14871)
业大(14545)
基金
项目(80534)
科学(64556)
基金(62143)
研究(57640)
(55593)
国家(55250)
科学基金(46249)
社会(39262)
社会科(37399)
社会科学(37391)
基金项目(32268)
自然(28978)
自然科(28309)
自然科学(28303)
自然科学基金(27796)
(26482)
资助(25667)
教育(25644)
(24788)
中国(20107)
编号(19996)
(19683)
重点(19248)
(18204)
国家社会(18041)
教育部(16848)
成果(16508)
(16065)
科研(15795)
创新(15323)
期刊
(62000)
经济(62000)
研究(41228)
中国(25192)
科学(18898)
学报(18542)
(16759)
(15762)
管理(14949)
大学(14130)
学学(13125)
技术(12546)
经济研究(12417)
农业(11356)
(10709)
金融(10709)
(10465)
财经(10113)
国际(10059)
世界(9891)
教育(9614)
(8922)
问题(8128)
(7792)
业经(7398)
资源(7109)
技术经济(5473)
物流(5207)
统计(5125)
(4950)
共检索到187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成金  
物流反映了地理单元间的经济联系或职能分工,对考察区域或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铁路物流的国内外研究评述,本文构筑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铁路物流的GIS数据库,从省级和地级政区两个尺度,对中国铁路物流进行模拟和评价,分析其分布格局与演变特征等空间规律,并对城际集装箱物流的空间规律进行分析和透视;同时,深入解析省际和城际铁路物流和集装箱流的流动格局及演变特征,考察其交流模式;然后,对铁路物流和集装箱流的流动轨迹进行模拟和评价。通过该研究,可有效考察中国省际和城际经济联系与相互作用,强化网络组织的空间认识。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郑易平  郑德洛  
杰斐逊、汉密尔顿、杰克逊和威尔逊主义四种对外政策学派,共同主导了包括对华政策在内的美国对外政策。这四个学派都扎根于美国独特的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它们之间虽争吵不休、折冲樽俎,但经常能达成共识、合力前行。在中美关系演变的几个阶段中,这几个学派均发挥了不同作用。在特朗普担任总统时期,杰克逊主义唱主角,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压力大大减轻,但经贸和军事方面的压力很有可能会加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敏  
本文主要以中国统计年鉴中《资金流量表》的数字为依据,对中国居民的消费变化和特征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探讨特征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改善居民消费状况以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震  
伴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寿命不均等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即社会成员能在多大程度上公平地分享寿命延长的成果?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经历了快速增长。但是,截至目前鲜有关注中国人口寿命不均等的研究。文章利用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以及世界人口死亡率和经济发展数据,考察19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寿命不均等的变化历程,并对之进行历史纵向和国际横向比较。研究发现,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中国不仅实现预期寿命的持续增长和寿命不均等的大幅下降,并且能在相同的收入水平上把寿命不均等降到全球极低的水平。这反映出中国在促进健康公平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未来中国在人口寿命不均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宗会明  黄言  季欣  
基于省际铁路物流数据,从国家和省域尺度对2000—2018年中国铁路货物运输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各省铁路货物运输量为因变量,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研究铁路货物运输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8年,中国铁路的货运能力和货运量均得到较大的提升,但铁路在货运市场中的地位经历小幅提升之后不断下降。(2)省际铁路货运量分布高度不均衡,极化态势显著。煤炭生产格局的调整以及煤炭产能的增加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北方省份在铁路货运网络中的中心地位,并提升煤运通道铁路的运输密度。此外,内陆省份的铁路货运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铁路货运市场逐渐萎缩。(3)铁路网络的拓展、多式联运的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煤炭产能变化等因素对各省的铁路货运量影响显著,且这些因素对货物到达量和货物发送量的影响会有所不同。未来随着高速铁路货运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铁路货运仍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Kennedy Mwenya  刘昱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丽华  俞金国  
基于因子分析等定量方法初步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旅游城市格局动态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其演化机理。结果表明:京、沪、穗、深四大城市为中心形成的三大旅游核心地带没有显著变化;其它城市旅游发展变化明显;东部城市旅游发展综合优势胜于中西部;从位次升降值变化可见各区域城市旅游发展速度的空间分异过程:90年代初南方城市旅游发展快,此后长江中下游城市及北方城市旅游发展相对较快。成因不仅在于旅游资源禀赋、区位和交通等因素影响,还表明其空间动态过程与国家宏观的空间发展战略安排、外商投资量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1990,1996,2000,2002年FDI与城市旅游综合实力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盛西  张强  陈正洪  傅斌  
湖北省60年代以来的气温变化特征乔盛西1)张强2)陈正洪3)傅斌1)(1)湖北省气候应用所,武汉430074;2)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3)湖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武汉430074)VARIATIONOFAIRTEMPERATUREINHUB...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晓雷  
本文利用来自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中前10强的数据,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银行产业的竞争格局的演变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分析。分析表明,全球银行产业的竞争格局从来就没有真正长时期稳定过。尽管都是由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银行主导,但不同时期美、欧、日银行之间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差异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月芽  张根福  
1950年代以前,太湖流域水质除苏州河外,污染很少;1960—1970年代,黄浦江水质逐步恶化,甚至出现黑臭,大运河各段水质相继污染,太湖水质受轻微污染;到1980年代中期,太湖流域污染加重,大运河出现黑臭,典型河流和跨界水域受污染,太湖水质受严重影响;到1990年代,运河河道90%为V类水或劣于V类水,太湖出现富营养化。太湖流域水环境变迁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网围养鱼、农业面源污染、乡镇企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孙泽学  
1950年代,是当代中国利用外资外智的初始阶段。由于受冷战环境的影响,使中国的利用外资外智局限于一个比较狭窄的范围,但中国政府以开放的胸襟,通过向苏联贷款、开办合资企业及争取侨汇,构成了利用外资的主要渠道;而聘请专家、引进设备和开展技术合作、利用苏联和东欧国家培养人才及争取海外人才回国是利用外智的主要形式。利用外资外智,促进了当时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与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稌年  
文章通过对学习苏联的时代背景的简述,阐述了中国图书馆界从译介苏联图书馆论著的主要人物与成果到图书馆服务精神与图书宣传、分类编目理论与目录体系的引进与指导、图书馆学教学体系的引入和教改、馆际互借以及国际交换等工作的开展各个方面,学习苏联图书馆界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史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杉  戴特奇  
货流联系是城市相互作用的重要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向消费社会的转型,我国在1990年代的高附加值产品的运输显著增强。尤其集装箱运输这一高附加值的运输方式,在空间分布上发生了重要的演变。文章针对1991年和2000年200个左右城市间的集装箱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距离衰减规律、首位联系模型等对中国城际铁路集装箱流进行了透视,发现1990年代各区的集装箱流变化趋势不同,但总体上发生了分散化的演变。本文还进一步对此做出了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平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如何以较低的能源消费保障较高的经济增长成为政府和学术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对2 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能源消费的时空特征的分析表明,宏观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和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为保障能源可持续消费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宏观上调控上述因素,使其向能源可持续利用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翟荣新  刘彦随  
该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粮食生产变化态势做了简要回顾,并从生产和消费角度,分别基于粮食总产量与人均占有量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动特征,结果验证了粮食生产"北上西进"的变动格局。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即使区域粮食作物总产量在全国没有优势,但仍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可能性。基于比较优势模型和GIS方法,该文分析了主要作物(稻谷、小麦、玉米、豆类)的区域比较优势,为全国层面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区的划分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