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4)
2023(11800)
2022(10021)
2021(9744)
2020(7975)
2019(17947)
2018(17554)
2017(33117)
2016(18504)
2015(20828)
2014(20784)
2013(20821)
2012(19758)
2011(17782)
2010(18432)
2009(17661)
2008(18072)
2007(16117)
2006(14749)
2005(13602)
作者
(51827)
(43897)
(43286)
(41622)
(27416)
(20835)
(19465)
(16688)
(16441)
(15760)
(14932)
(14635)
(13982)
(13879)
(13876)
(13102)
(12772)
(12590)
(12565)
(12436)
(11230)
(10801)
(10603)
(10163)
(9980)
(9923)
(9852)
(9781)
(8831)
(8723)
学科
(74755)
经济(74639)
(62303)
管理(55263)
(50768)
(40058)
企业(40058)
农业(33591)
(33359)
方法(25858)
中国(25254)
(24512)
业经(23106)
数学(22609)
数学方法(22414)
(17192)
(16643)
财务(16623)
财务管理(16566)
企业财务(15794)
(15544)
银行(15521)
地方(15063)
财政(14858)
(14819)
(13886)
贸易(13876)
(13630)
(13420)
金融(13417)
机构
学院(266023)
大学(264663)
(115173)
经济(112813)
管理(98465)
研究(94954)
理学(83779)
理学院(82889)
管理学(81745)
管理学院(81268)
中国(77355)
(64873)
(59606)
(55818)
科学(53186)
(48354)
财经(46294)
农业(45210)
中心(43667)
研究所(42511)
(42126)
(41843)
业大(40853)
北京(35298)
经济学(34940)
(34830)
师范(34575)
财经大学(33531)
(32898)
(32619)
基金
项目(163997)
科学(129275)
研究(126694)
基金(119328)
(102621)
国家(101605)
科学基金(85907)
社会(82351)
社会科(77522)
社会科学(77501)
(63333)
基金项目(62907)
教育(56690)
编号(53004)
(52827)
自然(51115)
自然科(49814)
自然科学(49800)
自然科学基金(48905)
资助(47076)
成果(45652)
(38552)
(37550)
重点(37026)
课题(36296)
(36269)
(34575)
国家社会(34412)
(33813)
(33408)
期刊
(141073)
经济(141073)
研究(88945)
(64265)
中国(62054)
(54331)
农业(43314)
学报(40057)
科学(37841)
管理(33453)
(33257)
金融(33257)
大学(32419)
学学(30534)
教育(27230)
业经(26882)
财经(23663)
经济研究(20576)
(20199)
技术(19950)
(19910)
问题(19872)
(16112)
农村(15717)
(15717)
农业经济(15369)
世界(15247)
(15086)
经济问题(13252)
会计(13187)
共检索到432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知林  
农村财务治理是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治理中一项具有政治、经济与社会价值的全局性、基础性内容。本文尝试以财务学、历史学、制度经济学与制度变迁理论为考察视角,阐释1949~1978年间我国农村财务治理机制的阶段性变迁,最后提出一般性结论与启示。分析认为,农村财务治理机制的变迁动力是计划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政府在机制变迁中始终居主导地位。政策导向、政府理念、公平效率准则以及村资产性质与规模变化构成治理机制变迁的主要作用因子。治理机制的传承和变迁祈求与政府行为的高度协同,变迁轨迹存在着明显的路径依赖以及计划、财政、资源集聚功能的锁定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知林  
现阶段,农村财务治理是农村经济与社会治理中一个全局性、基础性内容。分析认为,政府行为、村治结构、农村经济状况、村民权益意识是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财务治理机制变迁轨迹的主要变量。依据我国农村组织制度的现行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以及机制自身的演进规律,今后农村会计核算治理机制应沿着体现村庄自治、强化民主监督、保障信息质量的方向变迁。农村财务制衡治理机制的变迁思路是:创设与"村两委"具有等同法律地位的财务监督组织,构建制衡的财务治理结构;施行村代会常任制,发挥村代会的财务决策与监督功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宏斌  崔茜雅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历经波折,主要聚焦于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体制、财政税收制度以及城乡发展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建党一百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之路。同时,党在农村经济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和政策扶持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梳理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发展的历史脉络并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我国在新阶段发展农村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汪先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先后制定了以保护耕作者权利为主题的《农地法》、以农地开发整理为主旨的《土地改良法》、以农地用途划分为中心的《关于农业振兴地域的法律》和以促进农业综合发展为主导的《农业经营基础强化促进法》等一系列农村土地法律制度。这些制度不仅促使了日本农地高效利用和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对战后日本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顺利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日本的做法对中国今后的改革有着重要启示,就是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使用和保护的法律制度,重视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青  张玉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政治信任伴随着乡村治理模式的变革经历了从高度政治信任向"逆差序格局"政治信任、政府公职人员信任流失等的历史转变。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农村政治信任仍处于较高水平,但"逆差序格局"政政治信任可能隐藏政治风险,应该积极寻求政治信任和怀疑的合理边界,用制度建设促进制度信任,实现我国农村政治信任现代性转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青  张玉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政治信任伴随着乡村治理模式的变革经历了从高度政治信任向"逆差序格局"政治信任、政府公职人员信任流失等的历史转变。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农村政治信任仍处于较高水平,但"逆差序格局"政政治信任可能隐藏政治风险,应该积极寻求政治信任和怀疑的合理边界,用制度建设促进制度信任,实现我国农村政治信任现代性转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邝先慧  祁晓玲  
建国初期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合作社土地集体制、人民公社公有制的变迁。本文以组织公民行为为视角,分析了土地制度影响因素,认为互助合作的组织公民行为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到合作社土地集体制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瞒产私分、包产到户的组织公民行为是农村人民公社所有制及基本核算单位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关注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与土地制度变迁的关系,对国家土地制度创新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宏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政府主导建立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缓解"因病致(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过程主要分为萌芽兴盛、衰退解体、恢复重构、新农合试点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五个阶段。为实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持续规范发展,必须在功能定位层面,始终坚持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共产品性质,确保农村居民公平享有健康医疗保障的权利;在体系建设层面,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农村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减缓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制度压力;在运行主体层面,将"政府主导、农户主体"作为制度持续发展的基点,强化参保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建设;在覆盖范围层面,关注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群体的参保补偿方案,考虑建立贫困农民群体的长效参保机制;在发展趋向层面,按照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目标,逐步建立全民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齐秀琳  王鑫  
本文为新中国成立伊始至20世纪60年代初的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组织变迁提供一个政治经济学诠释,并探讨该段历史进程对当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在本文框架下,合作化运动与人民公社的建立与调整被视为主导信念与现实之间不断互动、有其内在逻辑的制度变迁过程。传统的劳动互助思想、社会主义信念体系和苏联的榜样作用、源自战争年代的牺牲精神共同构成了推行农业集体化的信念来源。该信念不仅主导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不断升级与人民公社制度的发轫和调整,而且在现实的反作用下持续演进。以史为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须充分考虑相关信念分布与主导信念的实现机制、稳中求进、充分重视利益分配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超龙  邓于芬  
当前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工作是农村财务核算及管理工作。本文所议“村财镇代管”不失为一个好的尝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振  孔祥智  
农业经营体制是农村政策的基石,是历来农业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梳理了新中国70年农业经营体制的5个发展阶段,运用农业生产"统分结合"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变化规律,形成如下研究结论:第一,市场与政府共同决定着农业经营体制的变迁,政府的"有意"越位与"无意"缺位是统分关系长期失衡的制度性原因,形成了农业经营体制强制调整与自我调节的两类变迁路径。第二,生产关系调整能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决定制度变迁能否持续的前提,也是检验农业经营体制生命力的试金石。第三,政府主导的农业经营体制强制性变迁易陷入"统"的过多或"分"的过细的不协调状态。最四,70年来农业经营体制呈现出从家庭经营走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变化轨迹,再次表达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天然合理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完善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贺宏  
财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会计界讨论的永恒主题。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IASB曾经三次发布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对有用的财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修订和完善。从变迁的角度,着重对IASB概念框架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变化进行分析,阐述其变化的原因和理论基础,并借鉴其合理之处,提出修订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建议,为最终完善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做出有益的探索。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毅  
金融体系是一国经济结构中最敏感、最复杂的部分。随着经济与金融业的发展 ,金融业已在一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融安全关系到经济与社会的稳定 ,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本文通过研究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发展历程 ,总结其经验得失 ,探讨建立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与金融监管理念 ,将金融监管置于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 ,使监管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又不至于因为发展的冲动、市场机制的缺陷以及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不稳定性等等负面影响的干扰而使发展的动机成为梦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夏云飞  吕小娅  王宗萍  
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财务发展演变为研究主体,分析了不同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财务管理的要求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关系,以史为鉴,提出了未来农村财务管理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广栋  程久苗  
文章根据建国以来关于农村土地制度论文发表数量和研究焦点的转移,将学术界的理论研究分为5个阶段,就每个阶段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同时,结合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土地政策调整的各个阶段进行对比,总结了中国土地制度和政策调整的变迁特点,并将理论研究的演变阶段与制度的演变阶段进行了对照,得出了如下结论:虽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先后经历了多种变迁方式,土地政策也相应进行了多次调整,但由于在制度演变过程中忽视了核心制度的再创新,效果因此并不显著,新问题不断显现,问题依然存在;土地制度的理论研究和政府实践二者的演变过程基本上是对应的,但从土地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储备滞后于实践需求,这为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