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11)
- 2023(11563)
- 2022(10337)
- 2021(9858)
- 2020(8041)
- 2019(18938)
- 2018(18582)
- 2017(34869)
- 2016(19087)
- 2015(21507)
- 2014(21458)
- 2013(21327)
- 2012(19496)
- 2011(17613)
- 2010(17572)
- 2009(15767)
- 2008(15221)
- 2007(12557)
- 2006(10895)
- 2005(9429)
- 学科
- 济(75090)
- 经济(75014)
- 管理(51106)
- 业(46957)
- 企(38863)
- 企业(38863)
- 方法(34245)
- 数学(29768)
- 数学方法(29437)
- 中国(22420)
- 学(18730)
- 农(18642)
- 地方(17550)
- 财(16847)
- 业经(15735)
- 贸(12788)
- 贸易(12782)
- 环境(12491)
- 农业(12474)
- 和(12440)
- 易(12319)
- 理论(12266)
- 制(11514)
- 技术(10975)
- 务(10474)
- 财务(10411)
- 财务管理(10392)
- 划(10240)
- 银(9880)
- 企业财务(9857)
- 机构
- 大学(266882)
- 学院(263236)
- 管理(106359)
- 济(100770)
- 经济(98342)
- 理学(92785)
- 研究(92425)
- 理学院(91614)
- 管理学(89968)
- 管理学院(89494)
- 中国(66658)
- 科学(60209)
- 京(57878)
- 所(46283)
- 财(44115)
- 研究所(42692)
- 农(42269)
- 中心(41716)
- 业大(40932)
- 范(37321)
- 师范(36995)
- 江(36917)
- 北京(36423)
- 财经(36008)
- 院(34529)
- 农业(33183)
- 经(32899)
- 师范大学(30582)
- 州(30466)
- 经济学(29015)
- 基金
- 项目(190798)
- 科学(150432)
- 基金(139278)
- 研究(136428)
- 家(122501)
- 国家(121562)
- 科学基金(104449)
- 社会(85059)
- 社会科(80547)
- 社会科学(80524)
- 基金项目(75876)
- 省(73574)
- 自然(70293)
- 自然科(68642)
- 自然科学(68627)
- 自然科学基金(67367)
- 划(63333)
- 教育(61580)
- 资助(56041)
- 编号(55053)
- 成果(43791)
- 重点(42991)
- 部(41280)
- 发(40470)
- 创(39239)
- 课题(37864)
- 科研(36861)
- 创新(36638)
- 计划(35220)
- 大学(35003)
- 期刊
- 济(106894)
- 经济(106894)
- 研究(78568)
- 中国(47385)
- 学报(44002)
- 科学(41587)
- 管理(36994)
- 农(36841)
- 大学(32430)
- 财(30949)
- 学学(30369)
- 教育(28538)
- 农业(26125)
- 技术(21498)
- 融(18527)
- 金融(18527)
- 经济研究(16709)
- 业经(16608)
- 财经(16165)
- 图书(15517)
- 问题(15272)
- 资源(14049)
- 理论(13954)
- 科技(13732)
- 经(13643)
- 业(13635)
- 实践(13079)
- 践(13079)
- 现代(12410)
- 技术经济(12089)
共检索到378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熊伟婷 杨俊宴
城市空间形态不仅包括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也包括城市内部各要素的空间布局模式。本文以无锡市为例,从城市内部要素的布局模式出发,通过对主城区各街坊地块内建筑物的实地调研,分析了解放后至今四个历史阶段内无锡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在总结无锡城市空间形态现状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年轮分析、全局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及圈层分析等方法,以建筑层数、建筑年代、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地块地价和开发强度等为评价指标,以Arc GIS9.3软件为操作平台,定量分析了无锡城市空间形态"集聚式"分布和"年轮式"增长的演化特征。
关键词:
空间形态 演化 GIS 无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叡 李云梅 李尉尉
以无锡市1991、1996、2001和2005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改进后的波段组合阈值提取法对无锡市城市建成区空间信息进行提取,并参照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分类图对提取的信息进行修正;通过影像叠加分析,研究1991~2005年无锡市城市扩张的空间分布规律,认为无锡市城市总体扩张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尤其是2000年以后,城市扩展出现快速发展。同时无锡市城市空间扩张呈现出不均匀性,主要包括集中连片发展和轴向扩展两种典型的扩展模式,而城市扩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常州-无锡-苏州城市中心线沿线和环太湖方向,其中以东南部和东部扩展最为迅速;结合无锡市1991~2005年社会经济以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立国 刘小兰
选取中国22个主要铁路枢纽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利用1990年、2000年的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12年遥感影像图,在ArcGIS9.3软件中提取城区外围轮廓,运用紧凑度、分维数和形状指数等指标测度铁路枢纽城市空间形态,然后利用SPSS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铁路枢纽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铁路枢纽城市空间形态逐渐趋向紧凑,形状逐渐趋向方形和圆形;从各要素来看,铁路枢纽城市空间的紧凑度、分维值的差异越来越小;相对于矿业城市,铁路枢纽城市空间整体趋于分散,紧凑度相对较高;从规模来看,规模小的铁路枢纽城市紧凑度较高,形状趋于简单,规模大的紧凑度较低,形状趋于复杂。
关键词:
空间形态 演变特征 铁路枢纽城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薛东前 王传胜
通过计算土地扩展集中指数和扩展强度 ,分析了无锡市土地扩展的数量特征 ,从横向和纵向比较、地类扩展、时段分析等方面刻划了城市土地扩展速度。认为无锡市土地扩展总体上属于快速增长类型 ,90年代建成区用地增长了 5 0 %。 90年代中期以来 ,城市土地扩展强度以原锡山市最为突出 ,扩展区域集中于无锡市区 ;从时间序列分析 ,历年扩展强度相对均衡。从横向比较来看属于缓慢增长类型 ;从纵向比较看 ,80年代以来土地扩展弹性系数达 3 3以上 ,属较快增长类型 ;从扩展地类来看 ,90年代以来工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的增幅最大 ,其中工业用地属于引导型用地类型 ;从异速增长类型分析 ,无锡市属于正异速...
关键词:
土地扩展集中指数 时空相关性 无锡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辉 段汉明 范熙伟 谢元礼
在RS和GIS技术支撑下,利用城市空间紧凑度模型,分析西宁1987,1996,2001,2006年近20年的城市影像图。认为西宁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出"X"形,在城市空间形态演化过程中表现出扩张速度加快,湟水南岸扩张速度快于湟水北岸,并且主导西宁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类型;从城市内部来看,近20年湟水北岸城市空间扩张以填充紧凑型模式演化,湟水南岸表现出从填充紧凑型过渡为外延扩张型为主。最后分析得出西宁城市形态跨河发展演化机制中,湟水、南川河与北川河流向奠定了其城市空间形态总体格局,交通网络体系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经济基础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崔大树 吴婷莉
本文从空间结构和功能两方面运用分形理论对苏锡常城市群空间组织进行了研究。通过测算苏锡常城市群的集聚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发现苏锡常城市群空间组织各要素分别以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具有一定的向心性,分布均衡且相互关系密切。结合C-D函数,本文分析苏州、无锡、常州三个核心城市的要素功能,发现苏锡常城市群空间组织的核心城市不明确,主导功能不清晰。
关键词:
城市群空间组织 苏锡常城市群 分形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钱昊钟 钱培东 苏艳 刘端阳 费海红 韩亦勇
基于无锡市2008~2011年酸雨观测资料,利用功率谱分析、后向轨迹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无锡市酸雨的变化特征,分析了气象因素对酸雨的影响,探讨了1 500m高度的气团移动路径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1年,无锡市酸雨pH值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而且酸雨逐月pH值、逐月弱酸雨和强酸雨频率分别存在不同的周期性变化;酸雨酸性随降水量增加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但夏季降水与酸雨pH值的相关性并不显著;春季相对湿度与酸雨pH值呈现显著负相关,夏季气温则与酸雨pH值呈显著正相关;各季节1 500m高度的轨迹存在一定差异,春冬季无锡市受内陆气团影响为主,夏秋季西太平洋水汽输送作用明显。总体而言,江浙赣和西太...
关键词:
酸雨 pH值 气象条件 后向轨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伟 唐捷
"工业化后"的城市,与过去两个世纪工业城市的差异足以使其用全新的内涵来解读,其表征着一系列新兴城市功能和形态。后工业时期的城市在若干方面是工业城市的延续,在演化过程中获得了新的功能和形态。经营性城市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和社会的主要特征;多中心网络化成为其存在的主要形态;其空间结构也表现出扩散的特征即地理空间的蔓延和经济空间的重构。对先行国家工业化后大都市区发展的经验性总结,于我国率先完成工业化区域的城市化发展路径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磊磊 尹昌斌 米健
运用分解分析方法对工业污染变化进行地区分解、影响因素分解和综合分解,建立包含地区和影响因素的工业污染分解模型,并且应用该模型对2001-2005年无锡市工业SO2排放量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无锡市工业SO2排放量的变化主要是江阴的经济规模、能耗技术和排污技术,市区的经济规模和能耗技术,以及宜兴的经济规模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区来看,无锡市工业SO2排放量的变化主要源于江阴,而宜兴的影响逐渐增强,市区的影响趋于减弱。从影响因素来看,三个地区的经济规模效应都为正,而且显著大于其他三种效应;经济结构是影响力最弱的因素;技术变迁有显著影响,但在三个地区间存在差异性。为了同时实现经济发展和工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戴维丽
构建了SVBI指数,以多时相、多波段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1990—2010年中国62个主要城市的建成区,通过测算各城市的紧凑度、形状指数及分维数,分析城市空间扩展和形态演变趋势。结果发现,20年间我国主要城市的扩张速度与城市的级别成正比,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特征;1990年和2010年两个年份城市空间形状趋于稳定,集中于正方形与矩形之间;城市的空间紧凑度总体提升,分维数呈下降趋势;城市扩张方向往往趋向于少数几个方向,"摊大饼"式的扩张不多见;39个城市用地规模扩展不合理;H形和星形形态对消除大气污染的效果最好。城市化推进、交通区位条件变化、城市新空间要素出现和政府调控力度加大是影响62个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城市空间形态 紧凑度 遥感 中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曹大贵 杨山 李旭东
城市更新自古有之 ,城市产业布局大规模变化则始于上世纪 50年代。我国正进入城市更新的高潮 ,大拆大建随处可见。如何将城市空间布局演化与城市产业布局调整科学地结合起来 ,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和改造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您正在阅读的这篇文章 ,讲述了西方一些国家内城改造的得失 ;中西城市改造的原因与机制的不同 ;指出了我国城市改造应从中吸取的教训 ;剖析了无锡城市改造的缺失并给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城市 空间布局 产业布局 调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江宁 汤姚楠 尚金玲
在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中国家大城市问题凸显的背景下,各国对环境问题越发重视并积极探索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式,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全球共识。2000年之后,全球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生态城市实践案例,为我们探索生态城市建设路径提供了经验借鉴。从2000年之后全球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出发,通过对欧美国家的生态建设特色、重点领域、建设方法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对比研究,总结其建设经验,借鉴其物质循环理念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国内生态城市建设遇到的困惑,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新城建设、老城绿色化改造的生态城市建设路径。
关键词:
生态城市案例 中外案例比较 路径研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雪原 翟国方
山地城市由于其周围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其空间生长比之平原城市,具有较大不同,往往呈渐进式和跳跃式两种方式交替拓展。通过聚焦城市边界,并以此来构建城市模型,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山地城市形态生长的内在机理。山地城市在其生长过程中具有跨越生长、循环生长的特征,并且要经历两次大的跨越,历经三个阶段。据此,山地城市形态生长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手段来调节城市边界力量的平衡,进行有效引导,以促进其健康生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江,段杰
定量研究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是城市建设与规划的重要环节。文章应用分形原理和方法以及GIS技术定量研究了无规则、具有自相似性的城市外部空间形态,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多核心组团式城市空间形态分形特征,以及武汉市50年间的分维演变规律,并分析了不同阶段城市分维值变化的原因以及城市扩展的方式,最后提出采用多理论、多技术手段综合集成的方法是未来深入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GIS 外部空间形态 分形特征 演变规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钱枫林 吴园一
本研究通过统计数据实证分析,初步揭示了无锡、苏州两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及驱动内因。分析结果表明:无锡第三产业发展水平高于苏州,苏州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有明显特点,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比重上与无锡差距较大,支撑苏州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动力是第二产业,其中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关键词:
无锡 苏州 产业结构 非公有制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