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85)
- 2023(9631)
- 2022(8112)
- 2021(7437)
- 2020(5802)
- 2019(13335)
- 2018(13177)
- 2017(23042)
- 2016(12938)
- 2015(14799)
- 2014(15194)
- 2013(14827)
- 2012(14403)
- 2011(13442)
- 2010(13756)
- 2009(12516)
- 2008(12264)
- 2007(11001)
- 2006(10006)
- 2005(9458)
- 学科
- 济(57326)
- 经济(57260)
- 管理(30911)
- 业(28951)
- 中国(22795)
- 地方(21925)
- 企(20299)
- 企业(20299)
- 农(18475)
- 方法(14047)
- 业经(13924)
- 学(12862)
- 农业(12656)
- 制(12182)
- 融(12089)
- 金融(12081)
- 地方经济(12031)
- 银(11745)
- 银行(11722)
- 行(11522)
- 数学(11486)
- 数学方法(11345)
- 财(11178)
- 发(11007)
- 贸(9756)
- 贸易(9744)
- 环境(9294)
- 易(9265)
- 体(9161)
- 和(8808)
- 机构
- 学院(183165)
- 大学(179968)
- 研究(75654)
- 济(72635)
- 经济(70854)
- 管理(61265)
- 中国(57838)
- 理学(50075)
- 理学院(49268)
- 管理学(48290)
- 管理学院(47929)
- 科学(46548)
- 京(41596)
- 所(40163)
- 农(36189)
- 研究所(36068)
- 财(34436)
- 中心(34025)
- 江(30803)
- 范(28744)
- 师范(28377)
- 农业(28072)
- 院(27560)
- 北京(27246)
- 业大(26719)
- 州(25382)
- 财经(25132)
- 省(24895)
- 技术(22966)
- 科学院(22794)
- 基金
- 项目(115757)
- 科学(89063)
- 研究(87830)
- 基金(78564)
- 家(69389)
- 国家(68716)
- 科学基金(56430)
- 社会(53338)
- 社会科(50209)
- 社会科学(50199)
- 省(47313)
- 基金项目(40739)
- 划(40197)
- 教育(39970)
- 编号(37441)
- 自然(33868)
- 自然科(33000)
- 自然科学(32990)
- 成果(32480)
- 自然科学基金(32348)
- 发(31905)
- 资助(31280)
- 课题(28219)
- 重点(27141)
- 发展(25637)
- 展(25207)
- 部(24210)
- 创(23751)
- 年(23073)
- 性(22298)
共检索到316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浩宇 汤庆园
交通运输是推动区域时空格局演变的核心因素。1949年后,交通运输的发展不断推动着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与外部社会的互联互通,时空压缩效应日益显现。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的符号象征、社会整合和民族自信,为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发挥了关键作用,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进一步加快西部民族地区交通建设的步伐,处理好与交通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生态、文化问题,依据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借此构建一种建设性的民族主义,进而将其转化为多民族国家的制度建设,从硬性的物理铺设和软性的文化构建两个方面共同创造出一个更为连续的国家空间,使之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英杰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精神之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促进民族团结,是贯彻这一精神的重要方面。从中国传统看,中华文化的大一统观念吸纳多样性的少数民族文化,内卷民族团结,凝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多一辩证"的学理上看,多民族国家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关键不是消除差异而是要尊重多样,进而形成稳定的文化生态和持久的文化张力,以聚力民族团结,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建构路径看,可以通过改善民生、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社会环境等三方面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勇
加速少数民族地区后发赶超与跨越发展,始终是国家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客观现实要求。青海少数民族区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7%,面临着西部地区、高原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困难。因此,加快推动这些区域的跨越式发展,对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阮朝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民族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办好高水平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的重要使命。民族地区高校要自觉主动肩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重任,坚持系统观念,注重从政治保障、价值引领、文化浸润、知行合一、研究创新等多维进路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根铸魂,使各民族师生自觉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易 陈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国家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安全稳定的威胁和破坏,民族地区本身还存在着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消极思想残余,加之地域差异性与文化多元性的客观影响,在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面临诸多现实问题。通过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民族地区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力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推动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等路径来应对现实困境,从而实现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共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付倩 么加利
促进民族地区学前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早期建构,激活这一特定群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必要且急迫。基于民族地区学前儿童精神成长文化空间的原生态文化属性,可以从中华民族身份认知、中华民族情感和中华民族性行为三个维度规定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民族地区学前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具有多重价值:一是实现儿童由原生民族身份认知向中华民族身份认知的超越;二是促成儿童感性化的原生民族情感向中华民族情感的提升;三是形塑儿童原生民族性行为的中华民族性行为精神特质。培育民族地区学前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依赖有效路径:第一,优化儿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教育场域;第二,拓展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文化空间;第三,揭示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一致性,突破儿童原生民族性行为与中华民族性行为贯通的瓶颈;第四,优化儿童游戏的内容,促成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发。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前儿童 文化场域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晓娟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共同体意识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是中华文化意识的重要载体与媒介。历届获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女作家作品,既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又呈现着中华文化相同的文化符号、共同的文化理念、共有的行为规范,展示了当代多民族文学中不同族群经验和多元文学传统所构成的气象万千的中华文化,为促进民族文化向心力的形成、建设共享现代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意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胡平 高宇 薛金洋
民族社会建构观认为,"民族"是在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政治等因素建构而成的用于标记文化的标签。这一标签超越了个体固有的生理属性,能够随着历史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中华民族共同体正是在历史长河中所有民族由于各种原因共同建构而形成的。本研究从发展的视角总结了民族社会建构观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并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民族社会建构观的水平及各学段的教育特点对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提出了建议。在幼儿园阶段要教育幼儿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概念,小学阶段帮助儿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逐步树立民族建构观;在中学阶段深化共同体意识,形成中华民族历史观,在大学阶段通过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的政治认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雅荣 张璞
"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各地区发展状态不均衡。虽然,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绚丽多彩,但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经营性开发的产业发展比较落后,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偏低。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演艺业、工艺美术业及会展业发展初具规模,并探索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方式,但产业化的发展却出现了扭曲或忽略民族文化精神价值的经营运作形态,短期的经济利益会使得文化产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总体上,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处于随意发展状态,缺乏鲜明民族特色的发展重点引导,也没有形成突出民族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邢晓东 曹晓星 明希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大量收集资料,总结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科普工作的经验,提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工作的方式、途径和办法,为国家在民族地区开展科普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西部 少数民族地区 科普事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岳颂东
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几点意见岳颂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一年多来,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对于加快本地区发展的呼声很高。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虽说发达地区仍是国家投资的重点,以进一步激发那里的活力,但少数民族地区同志也充满信心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志仪 闫倩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与发展 郭志仪,闫倩1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面对着急剧变化的世界经济格局和我国东部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发展相对缓慢,东西部之间的差距、西部地区内部较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毅 柳文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实际情况。作为内陆地区,中西部地区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及自然条件的约束,相比较而言。在中西部地区内部,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少数民族地区往往要更为落后。要全面迈进小康社会,必须使城乡得到协调发展,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为此要特别重视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在此少数民族地区又成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除了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西部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泽仁哈姆
文章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内因和外因两方面阐述了经济发展被制约原因,并针对当前的状况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
西部 少数民族 地区经济 经济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万光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我国的少数民族大都聚居于边远的农村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凸现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民主权利;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使之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发展新农村 建设 民族地区 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