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49)
2023(7498)
2022(6595)
2021(6452)
2020(5419)
2019(12406)
2018(12392)
2017(22946)
2016(13094)
2015(15332)
2014(15633)
2013(15041)
2012(14118)
2011(12890)
2010(13129)
2009(12694)
2008(12659)
2007(11238)
2006(10234)
2005(9773)
作者
(35607)
(29543)
(29402)
(28444)
(18678)
(14004)
(13557)
(11190)
(11173)
(10824)
(10040)
(9904)
(9601)
(9402)
(9090)
(9083)
(8868)
(8642)
(8625)
(8542)
(7792)
(7188)
(7116)
(6855)
(6738)
(6735)
(6732)
(6630)
(5995)
(5687)
学科
(47783)
经济(47701)
管理(40893)
(34691)
(28524)
企业(28524)
方法(18764)
中国(18040)
(16965)
数学(16542)
数学方法(16415)
(16098)
(13356)
(12189)
(10958)
银行(10950)
(10545)
贸易(10537)
(10527)
业经(10507)
(10337)
体制(9595)
(9538)
金融(9536)
(8825)
财务(8806)
财务管理(8775)
理论(8449)
教育(8346)
企业财务(8323)
机构
大学(188538)
学院(185192)
(78744)
经济(77017)
管理(66942)
研究(62968)
理学(56212)
理学院(55570)
管理学(54653)
管理学院(54292)
中国(50567)
(43310)
(39959)
科学(33331)
财经(32419)
(31042)
(29235)
(28822)
中心(28349)
研究所(27157)
北京(26097)
(25997)
师范(25826)
经济学(24577)
(24454)
财经大学(23876)
(23107)
(22493)
业大(22131)
经济学院(22063)
基金
项目(109878)
研究(87745)
科学(86374)
基金(77832)
(65359)
国家(64779)
科学基金(55513)
社会(54820)
社会科(51778)
社会科学(51768)
教育(43559)
(42619)
基金项目(40701)
编号(37356)
(35752)
成果(33459)
自然(32988)
自然科(32164)
自然科学(32158)
资助(31726)
自然科学基金(31595)
课题(27266)
(26798)
(26124)
重点(24970)
(23585)
(23261)
教育部(23230)
(23178)
项目编号(22889)
期刊
(93779)
经济(93779)
研究(65559)
中国(45004)
(34582)
教育(31451)
管理(28255)
学报(23128)
(22496)
科学(21783)
(21556)
金融(21556)
大学(19280)
技术(17012)
财经(16913)
学学(16833)
经济研究(15157)
农业(14884)
(14546)
业经(14143)
问题(12578)
(12382)
图书(11630)
国际(11008)
理论(10351)
职业(9199)
实践(9176)
(9176)
(8898)
论坛(8898)
共检索到305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晓玲  张德祥  
专业调整机制及其演变是驱动专业调整历史实践的内在动力和根本法则。高校专业调整的历史就是专业调整机制的演变史。高校专业调整机制本质上是专业调整主体与需求主体之间,通过需求信息传递执行、办学资源配置以及适应性评估与持续改进的信息与资源交换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需求信息传递执行、办学资源配置、适应性评估与持续改进既是高校专业调整机制的生成路径,也构成了专业调整机制的根本特征。基于对不同历史阶段专业调整机制生成及其特征分析,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专业调整历史分为3个阶段:计划机制阶段(1949—1984年),类市场机制阶段(1985—2016年),准市场机制探索阶段(2017年至今),并认为准市场机制是我国高校专业调整的未来选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魏明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以培养满足社会生产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经历了移植探索、规范调整、丰富提高和创新发展的内涵式上升过程。伴随专业建设实践,相关研究同步进行,阶段化特点明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研究视域和内容不断扩展,主要围绕职业教育专业的属性特征、设置依据与原则、专业结构调整、专业体系与职业体系协调发展、专业认证与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成果日臻丰富。未来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研究,在总结研究成果和反思不足的基础上应持续深耕专业的根本问题,揭示专业建设的现实症结,推动专业建设向高水平、特色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迈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萍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展顺利、成果丰富,在国家大力支持与鼓励下,应用型高校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教育专业化、职业化、产业化、终身化发展迅速。但以适应产业化发展为导向的高校专业结构设置仍存在诸多缺陷,高校专业结构设置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结构改革不断推进,高校专业结构设置需要做出相应调整,才能做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应深入探究高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内在关联性,并以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与资源配置情况为导向,指导高校专业结构设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福寿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伴随着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保险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保险监管体制经历了初期监管、集中监管、专门监管、协同监管等四个阶段。随着监管体制的演进,保险监管法律制度体系积极适应现实需要,朝着科学、完备、协调的目标向前迈进,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和有效实施保险监管等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保险业发展的辉煌成就,与保险监管工作密不可分。在监管实践中积累的许多宝贵经验,为进一步推进保险监管法制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坚持监管姓监,坚持以人为本。新时代的保险监管法制建设,要准确把握保险监管法制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持续提升保险监管质效,深入推进保险法律制度体系建设。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郭志云  邓猛  赵勇帅  
本研究基于系统论的视角,将我国特殊教育专业视为由不同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依据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三个基本原理回顾特殊教育专业40年发展的基本历程;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个基本属性出发管窥特殊教育专业的宏观发展现状,发现其呈现年轻化、不平衡、多样性、纺锥形、丰富性和多功能的基本特征。结合系统的优化演化这一基本规律,本研究认为我国特殊教育专业数量将持续增长,层次将逐步优化,质量将不断提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查吉德  赵锋  林韶春  陈凯  陈咏  买琳燕  
本文提出专业结构优化和动态调整机制是专业建设与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鉴于行政强制性专业调整存在诸多弊端,建议构建基于分类发展及差异化财政投入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基于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发展战略、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以及办学效益,将专业分为重点发展专业、常态发展专业和限制发展专业。对不同类别专业给予差异化财政投入,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推动职业院校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同时,专业类别不搞终身制,而是基于其发展状况作动态调整。由此形成专业动态调整优化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张建平  
高职院校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解决目前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弊端,促进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缓解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应遵循适应性、前瞻性、特色发展、整体优化、校企合作等原则;专业动态调整的策略有扩大大类招生改革,增设、淘汰、改造专业等;其运行模式有宏观指导机制、咨询参谋机制、具体执行机制、监督反馈机制等。
[期刊] 征信  [作者] 肖小和  金睿  
信用是票据的灵魂和基石,票据业务的本质在于经营信用。积极发展票据信用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票据业务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分析影响和制约票据信用发展的因素,认为应充分认识票据信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借力电子票据系统拓展商业承兑信用,建立经纪公司和评级公司,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发挥科技作用,完善相关法规制度等,以促进我国票据信用的发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杜尚荣  王笑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学目标研究经历了初步确立、深化发展和多元整合三个时期。整个研究历程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脉络,理论运用由外来借鉴迈向本土研究,研究内容从关注单一到多元化发展,研究取向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研究方式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研究动力离不开政策、理论和实践三条发展线索的交织影响。反思现有发展经验和现存问题,未来我国中小学教学目标研究应着力深化教学目标相关理论体系的转型与升级,积极开展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研究,采取学科融合下的多维性思维研究,努力推动个性化、层次化教学目标的形成与建构,从而不断加强教学目标研究的实践转化工作,促进教学目标政策、理论、实践三者的协同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默如  
中国税制经过70年的建设、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从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财政收入方式之一的不完全税收制度,演变成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作为财政收入主体方式的全面税收制度,进入新时代以来再发展成为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代税收制度。本文探讨了中国税制改革70年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初步提出了加快建立现代税收制度的思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卫安  
70年来,我国乡村小学教师补充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公办与民办教师并举的补充阶段,以中师生毕业分配为主、代课教师为辅的补充阶段,公开招考与专项项目并存的补充阶段。当前,乡村小学教师补充存在编制总量从严控制与乡村小学教师数量不足、职业吸引力低与乡村小学教师质量不高、全国小学教师整体结构供大于求与乡村小学教师有效供给不足以及县级政府财力有限与乡村小学教师补充的经费偏低等矛盾。"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补充面临特殊困难。新时代,可通过优化外部环境和加强内部支持提升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着力在编制框架内解决乡村小学教师补充问题,把教师培养供给侧改革作为乡村小学教师补充的重要方向,完善多元化的补充渠道,为"三区三州"乡村小学教师补充提供特殊支持政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裴尔念  
十年前,清华大学图书馆在我国率先实行学科馆员制度,正式把国外的先进管理制度引入国内。近年来,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纷纷设置了学科馆员制度,但在实行中发展不尽如人意。文章分析目前开展学科馆员制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就如何完善该制度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进行探讨。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万国   孙波   黄颖  
数智时代,信息素质演变为数字素养,成为国际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关键指标。回顾我国高校图书馆40年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挖掘其内在发展逻辑与规律,旨在为当今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提供借鉴。本文将我国高校图书馆40年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归纳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稳步提升阶段,阐释了每一阶段的时代背景,剖析了每一阶段的内在发展逻辑,总结了对信息素质教育起核心推动作用的5方面成就,提炼了5点经验,梳理了3个方面的问题,展望了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承前启后的良好发展前景。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万国   孙波   黄颖  
数智时代,信息素质演变为数字素养,成为国际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关键指标。回顾我国高校图书馆40年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挖掘其内在发展逻辑与规律,旨在为当今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提供借鉴。本文将我国高校图书馆40年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归纳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稳步提升阶段,阐释了每一阶段的时代背景,剖析了每一阶段的内在发展逻辑,总结了对信息素质教育起核心推动作用的5方面成就,提炼了5点经验,梳理了3个方面的问题,展望了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承前启后的良好发展前景。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廷山  
河北省高校图工委40年工作回顾与展望王廷山~((1))河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河北省高校图工委)最初名为“河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与“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成立于同一年,也就是1981年。之后,1988年初,根据国家教委文件精神,改名为“河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