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82)
2023(9173)
2022(7925)
2021(7750)
2020(6590)
2019(15797)
2018(15498)
2017(28920)
2016(15887)
2015(18795)
2014(18876)
2013(19129)
2012(18408)
2011(16821)
2010(16856)
2009(16100)
2008(16578)
2007(14837)
2006(12868)
2005(11896)
作者
(47480)
(40071)
(39880)
(38451)
(25563)
(19251)
(18332)
(15727)
(15087)
(14225)
(13732)
(13507)
(12996)
(12755)
(12579)
(12493)
(12199)
(11920)
(11580)
(11508)
(10154)
(9845)
(9777)
(9125)
(9099)
(9048)
(8861)
(8826)
(8154)
(8101)
学科
(73754)
经济(73686)
管理(43962)
(41856)
方法(35477)
(32787)
企业(32787)
数学(31806)
数学方法(31514)
中国(22652)
(19302)
(18469)
(16409)
贸易(16400)
(16033)
(15151)
(14021)
业经(12929)
农业(12509)
(12001)
银行(11974)
(11866)
金融(11864)
地方(11710)
(11479)
(11118)
财务(11095)
财务管理(11062)
(10697)
企业财务(10479)
机构
大学(244642)
学院(238780)
(108128)
经济(106125)
研究(88581)
管理(87967)
理学(75037)
理学院(74127)
管理学(72873)
管理学院(72418)
中国(69574)
(53223)
科学(52381)
(48708)
(45973)
(41777)
研究所(41761)
中心(39940)
财经(38741)
(35342)
经济学(35209)
(34785)
北京(34511)
业大(34275)
农业(33099)
经济学院(31801)
(31614)
师范(31321)
(30851)
财经大学(28735)
基金
项目(151641)
科学(118705)
基金(112149)
研究(109473)
(98184)
国家(97434)
科学基金(81804)
社会(70932)
社会科(67128)
社会科学(67108)
基金项目(58355)
(55155)
自然(51442)
教育(50387)
自然科(50248)
自然科学(50230)
自然科学基金(49393)
(48097)
资助(47772)
编号(42874)
成果(36471)
(35749)
重点(34624)
(32453)
教育部(30616)
国家社会(30506)
(30422)
中国(30357)
课题(29715)
科研(29435)
期刊
(117818)
经济(117818)
研究(74456)
中国(49469)
学报(39961)
(38543)
(37841)
科学(36247)
管理(31219)
大学(30088)
学学(28034)
农业(25688)
教育(23903)
(23490)
金融(23490)
财经(20503)
经济研究(19970)
技术(19716)
(17795)
(16421)
问题(16107)
业经(15954)
(15065)
国际(14850)
世界(14238)
技术经济(12936)
统计(12659)
(11975)
图书(11710)
理论(11274)
共检索到368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荣  李振鹏  
党员人力资本的测量鲜有研究。利用全国各地不同分区的党员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来衡量全国各区域党员人力资本结构的不均匀性,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均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两者相比较,党员人力资本基尼系数下降幅度更大;党员人力资本平均存量逐年均高于全国人口人力资本存量,且两者之间的距离逐年增大。比较民族边疆地区与全国的党员人力资本基尼系数则差距更大。因此,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以使全国各区域的结构平衡应是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建设的努力目标之一。同时,加强人均党员人力资本的积累,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党组织建设中,为这些区域党员提供更好的受教育机会,吸收高学历、高素质的党务人才,制定吸引高端党务人才的进人用人机制,将是缩小地区党员人力资本的根本途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甘小武   周巍   柳光强  
中国共产党财政工作中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原则强调人民政府以公共权力为依据,通过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同时,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使广大民众受益。文章详细阐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苏区财政、边区财政和解放区财政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原则的遵循,即如何以税收的形式筹集财政收入,又将税款用之于民的过程,并分析其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财政政策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财政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实践的缩影,其中贯穿的基本原则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基本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石鸥  刘艳琳  
中国共产党教材建设的百年历程,是积累教材建设经验、凸显教材建设智慧的百年。这些经验与智慧集中浓缩于党在教材理论层面的创新性认识和在教材实践层面的创造性策略上。党的教材理论是对教材理论的发展、创新与超越,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党的教材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产物,是党的百年教材实践经验的总结。百年教材建设中,党不但形成了对教材的独特认识,也创造性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材发展的实践路径,凸显了党的教材建设的实践智慧:建立了以党管教材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探索出以编写为重心的编审结合、以审促编的研发机制,构建了出版印刷供应一体化的教材产供销模式,创建了以充分实现教材效用为目标的保障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学智  张振  
我国的教材建设不仅要从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出发,还要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大格局、大体系和大趋势出发,探索教材建设的特色化道路。百年中国共产党教材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中华民族风格,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发展道路。其建设历程大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自在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自觉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自主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信阶段。中国共产党教材建设形成了稳定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强有力的教材政策制度、持续良好的教材建设效能、不断深化的政党认同以及现代化的教材发展道路。面向未来,实现中国教材的高质量发展,要把握教材建设的根本方向,把牢党对教材建设的领导权,打造人民满意的优质教材,落实教材建设的国家事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的教材体系建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晓玲  
系统梳理与总结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的历史演变,不仅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对于讲好中国共产党审计历史、传播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思想史角度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进行了系统性与理论性的梳理、提炼与总结。研究发现:(1)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经历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三个发展阶段,即1921-1926年以认识审计本质及其重要性为主要特征的思想产生阶段,1927-1936年以认识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为主要特征的思想初步形成阶段,1937-1949年以认识审计功能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思想发展阶段。(2)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有三个重要理论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财政与监督理论,二是中国传统的国家审计思想,三是西方审计方法与理论。(3)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具有三大理论创新。一是在坚持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基础上深化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监督思想,指出了国家审计的本质,强调了审计独立性,拓展了审计功能;二是改变了中国传统国家审计的封建专制理念,强调民主法治;三是突破了西方审计理论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审计目标,将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审计的根本目标。
[期刊] 求索  [作者] 丁小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构建阶段、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创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深入推进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具有其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不断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实质、广大人民的鲜活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动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方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牛楠森  毕诚  
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实践是中国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社会改造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党的初心与使命的具体表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始终扎根于中国大地和中国文化,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根据各个时期的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教育方针政策,通过推动教育实践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由此建立了举世瞩目的教育大国。展望未来,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任重道远,在新时代教育方针政策指引下,中国教育事业一定会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文武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为本的教育正义观为指导,坚持不懈发展教育平等与教育质量、效率相互促进的教育正义思想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正义思想的发展与实践,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争取工农的平等受教育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创建工农优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新教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坚持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教育公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城乡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教育扶贫、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和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优质教育等。百年发展,形成系统和丰富的教育正义思想和成功的教育正义实践。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董志勇  沈博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经济现代化目标而不懈奋斗的过程中,形成了宝贵的经济现代化思想。本文从思想史的研究视角出发,对百年中国共产党经济现代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探究,并重点就其现实基础、理论渊源、演进逻辑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以期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现代化理论的新探索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韩保江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和工人阶级的"圣经",一直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百年来启迪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及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的经济思想演变历史,不同的时代,《资本论》所闪耀出的理论光辉不同,与实践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也深深打上了时代烙印,这一过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成熟。其中变的是时代主题,不变的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传统,"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理论品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水旸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早在建党初期就认识到,振兴科学技术是中国革命之必须,是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我们党振兴中国科学技术的历程,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增强社会主义信念,进一步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强大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认识到科学在社会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永新  罗晶  
一百年来,中国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了锚定方向、改造建设、改革开放、续写新篇的宏伟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扩大了人民群众的入学机会;培养国家建设所需人才,推动了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整体素质逐步提高;调整完善教育布局与结构,教育发展更加均衡;鼓励教育探索与研究,形成丰硕理论与实践成果。百年的不懈探索,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一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优先发展教育;三是坚持推进教育公平;四是坚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教育事业方能取得辉煌业绩,也方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魏礼庆  常翠鸣  
我们党高度重视来华留学工作,一代代来华留学生的身影活跃在世界各个领域,为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互信、经贸关系、科研合作、教育文化交流和增进中外友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要继续推进来华留学教育体系的社会化、专业化、趋同化,推动来华留学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金龙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与演进是一个过程,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的推进和历史成就的取得,逐渐形成了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自信,历史自信的内涵和视域不断拓展,历史自信的程度和水平日渐提升。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以党史自信为核心,是历史自信与历史自觉、历史主动的交织,是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有机统一,既基于历史真实和历史事实,又蕴含国际比较和世界视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程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一百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不断探索与完善,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不同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经历了孕育、确立、发展、稳定、曲折、成熟、完善的演变历程。在探索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理论中国化,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在与时俱进中同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坚持工具价值与人本价值的融合统一,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克服探索中的曲折与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坚持守正创新,学习理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深刻内涵,做好党的教育方针宣传教育工作,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五育并举",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