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46)
2023(4083)
2022(3303)
2021(3290)
2020(2649)
2019(6280)
2018(6033)
2017(11111)
2016(5769)
2015(6810)
2014(6390)
2013(6593)
2012(6351)
2011(6033)
2010(5778)
2009(5381)
2008(5272)
2007(4282)
2006(3811)
2005(3569)
作者
(16229)
(13944)
(13685)
(13203)
(8795)
(6642)
(6099)
(5617)
(5332)
(5039)
(4641)
(4611)
(4589)
(4467)
(4439)
(4264)
(4079)
(4057)
(3846)
(3566)
(3511)
(3291)
(3225)
(3224)
(3082)
(3002)
(2957)
(2781)
(2762)
(2737)
学科
(29620)
经济(29592)
方法(13258)
数学(12449)
数学方法(12422)
管理(11876)
中国(11453)
(11193)
(8542)
贸易(8537)
(8455)
(7722)
(6951)
企业(6951)
(5797)
关系(5200)
土地(5194)
(5064)
(5053)
农业(4929)
(4876)
环境(4803)
(4650)
银行(4646)
(4615)
(4596)
(4409)
金融(4409)
业经(4375)
(4158)
机构
大学(89723)
学院(85857)
(47444)
经济(47009)
研究(38393)
中国(30839)
管理(30803)
理学(26412)
理学院(26081)
管理学(25889)
管理学院(25725)
科学(20698)
(20164)
(19231)
(18786)
研究所(17807)
经济学(16877)
中心(15824)
财经(15570)
经济学院(15251)
(15085)
(14614)
(13709)
北京(13475)
科学院(12712)
农业(11929)
财经大学(11857)
业大(11615)
研究中心(11333)
(11144)
基金
项目(58830)
科学(47646)
基金(47141)
研究(42557)
(42539)
国家(42302)
科学基金(35181)
社会(30634)
社会科(29214)
社会科学(29211)
基金项目(24018)
自然(21153)
自然科(20678)
自然科学(20673)
自然科学基金(20364)
资助(19696)
教育(18373)
(17400)
(16834)
中国(16744)
(15473)
国家社会(14942)
编号(14395)
重点(13694)
教育部(13367)
(13051)
重大(12025)
人文(11887)
成果(11839)
(11673)
期刊
(47987)
经济(47987)
研究(29474)
中国(18754)
科学(14762)
学报(13717)
(13581)
(12525)
管理(10903)
大学(10647)
学学(10027)
农业(9797)
经济研究(9321)
(8473)
财经(8460)
世界(8205)
(7969)
金融(7969)
国际(7775)
(7504)
问题(6982)
(6537)
资源(5598)
教育(5383)
技术(5236)
业经(5103)
技术经济(4313)
经济问题(4140)
统计(3950)
(3900)
共检索到131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元木靖  刘金生  张宗奇  
元木靖博士是国际知名的开发地理学家。1944年出生,1967年入日本东北大学理学部(地理学专业)学习,1975年在东北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攻读博士学位,同时任玉大学讲师。现为玉大学教授。主要著述有《地域的科学———水和地域的关系》(与人合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封志明  刘宝勤  杨艳昭  
由于统计方面的原因,1949年以来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至今尚没有一个客观的描述。针对该问题,论文对1949~2003年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耕地数据系列进行分析,认为统计数据存在问题较多的时期为1960~1985年,并采用粮食产量对耕地面积进行了分时期的反演,对于1986~1996年间的耕地数量则按照全国土地利用详查统一到1996年的结果再进行反推,由此重新刻画建国以来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趋势和特征,并结合不同时段耕地相关政策对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49年以来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呈现波动性变化,但在1979年之前总体上是增加的,自20世纪80年代起呈现缓慢下滑,1999年后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效顺  曲福田  谭荣  姜海  蒋冬梅  
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不断恶化为代价的。论文在分析经济发展和耕地资源利用态势基础上,从现实和理论两个视角剖析耕地资源减少的危害、理论动因及保护与管理的缺陷,进而引出弥补管理缺陷的政策走向:土地督察制度的建立;并明确其历史使命:消减耕地过度性损失。然后,在构建模型测算耕地损失基础上,考察督察视角下不同区域理性耕地保护目标。结果表明:其一,我国1989~2006年之间耕地资源过度性损失达1 930 742.27 hm2;其二,倘若延续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态势,即使督察部门消减耕地过度性损失,...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大放  刘艳艳  张晓露  何尹杰  
[目的]我国目前处于城镇化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农村耕地不可避免被大量占用,如果能将耕地的多功能性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则可以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同时也有效保护耕地。[方法]以广州市为例,把耕地功能分为生产功能、生态功能以及社会功能3项,选取粮食产量等10个指标构建耕地功能综合评价模型,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GIS技术为辅,同时穿插计量学等方法,对广州市农村耕地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近25年来,广州市耕地生产功能不断下降,从0. 480下降到0. 140,减幅较大;生态功能波动不大,从0. 070减少到0. 064,比较平缓;社会功能持续上升,从0. 032增加到0. 384,增幅明显。[结论]广州市的耕地功能综合得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耕地生产功能为主转向社会功能为主,经济、人口以及政策因素是影响耕地功能的主要驱动因素。对广州市耕地功能进行评价分析能够丰富特大城市耕地功能相关研究成果,揭示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耕地功能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规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应中,毕于运,杨瑞珍,梁佩谦  
本文论述了中国耕地资源持续利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耕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状况以及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认为:我国耕地质量是“总体变好,局部变坏”,耕地数量的锐减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耕地持续利用的战略抉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霍雅勤  蔡运龙  王瑛  
对湖南省长沙市所辖三县一市农民的问卷调查及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耕地对于农民的效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社会保障、就业与直接经济收益。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现了“成员权”而强化了耕地的社会承载功能 ,考虑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基本空白的现实及提高耕地生产效率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的农地制度选择应该是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农地经营权流转制度 ,并同时辅之以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会公平机制的建立 ,减轻耕地的社会承载压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穆怀中  张文晓  
中国耕地资源人口生存系数立足于研究城乡人口结构条件下的耕地产出收益对城乡人口的容纳承载能力。文章构建耕地资源人口生存系数总模型,以及一阶、二阶分模型,提出耕地资源人口生存系数的适度上下限及其检验标准,并对全国及各省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现存耕地资源一阶人口生存系数较高,适度检验效果良好;二阶人口生存系数较低,适度检验不足。在当前城镇化水平下,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接近满足现有城乡人口生存需求下限,未来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的人地生存指数平衡点约为2030年。城乡人口增长率、城镇化水平、耕地产出收益与耕地资源人口生存系数存在关联,均是提高中国耕地资源人口生存系数并实现人地协调发展的重点调控指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运龙  汪涌  李玉平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用地需求和满足粮食安全的耕地供给之间的消长关系及变化规律,以期为国家土地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首先提出关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即满足粮食安全的人均耕地需求)和耕地非农化逻辑斯蒂的假设。然后对历年中国耕地的统计数据进行订正,重建1980—2006年耕地数据序列。据此计算了同期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反映耕地需求和供给的对比关系),并验证耕地非农化逻辑斯蒂假设。研究结果:保障粮食安全的人均耕地需求数量逐渐降低,耕地压力指数虽先降后升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国在基本满足城市化—工业化用地需求和生态退耕,因而满足粮食安全需求的耕地供给不断减少,同时人口又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庞英  张全景  2.叶依广  
本文认为 ,耕地数量平衡与质量下降的错位是当前我国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选取了耕地产出效益系数、耕地消耗回报系数、耕地污染替代系数、耕地利用集约化系数等指标 ,对我国现有耕地利用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 ,从观念更新、技术进步、财政投资、产权制度优化等角度 ,提出提高我国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对策 ,以缓解我国人地矛盾的压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曙辉  宋天庆  陈怀军  欧阳作富  
文章浅述了现阶段我国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在数量、质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及生物多样性等诸方面的主要危象;进一步分析指出,人口的持续增长、节地护地理念淡薄、耕地基础数据不实、城乡建设与经济发展粗放、政策法规欠完善以及自然灾害频发等是导致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危机的深层诱因,亟须引起更高关注、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应对策略与措施,方能确保国家耕地生态安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运龙  俞奉庆  
研究目的:揭示中国当今耕地问题的深层原因,寻求治本之策。研究方法:归纳推理法,现象溯因法。研究结果:不合理占用耕地的问题之所以一再得不到根本解决,是因为对问题的症结缺乏认识,因而相应的政策基本上是治标不治本。问题的症结是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民没有掌握主动权,所以虽然采取“世界上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实际上农地却最容易被征用。产权不明晰又必然导致土地市场化不充分,地方政府很容易滥用征地权,损害农民的利益和全社会的利益。此外,发展城市和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农民和农村为代价的传统计划经济思路仍未扭转,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对耕地价值的认识不足,耕地的外部性价值被忽略。对症下药的治本之策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司振中  李貌  邱维理  郧文聚  
采用土地整理工程手段建设基本农田,有助于实现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提高,但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论文根据自然地理区划和各地区的地貌特征,从分布特点、地类结构和利用水平等方面,对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提出各地区耕地资源建设和保护的方向与重点。东部季风区应重点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改造现有中低产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西北干旱区不宜大规模开发,要着重发展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土地退化;青藏高原区则应限制开垦。在土地整理与耕地资源建设中,因地制宜具体表现在生态保护、量力而行和重在效用3个方面。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晓华,杨秀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贤金  
中国耕地资源价值量核算研究黄贤金一、地价内涵及研究思路对地价本质之认识,理论界尚无定论,但大多数是从地租资本化及土地开发成本之构成本身来阐述的,而笔者认为地价不仅是土地本身的问题,它应是土地资源与其他诸如资金技术、劳动力、管理等资源要素综合配置的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