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08)
- 2023(14998)
- 2022(12682)
- 2021(12109)
- 2020(9853)
- 2019(23026)
- 2018(22862)
- 2017(42994)
- 2016(23573)
- 2015(26933)
- 2014(27064)
- 2013(26612)
- 2012(24603)
- 2011(22235)
- 2010(22010)
- 2009(20368)
- 2008(20103)
- 2007(17277)
- 2006(15245)
- 2005(13747)
- 学科
- 济(99034)
- 经济(98927)
- 管理(64632)
- 业(59978)
- 企(48663)
- 企业(48663)
- 方法(42919)
- 数学(37189)
- 数学方法(36760)
- 中国(31211)
- 农(25890)
- 财(21822)
- 业经(21284)
- 学(21035)
- 地方(19805)
- 贸(19456)
- 贸易(19445)
- 易(18930)
- 制(17731)
- 农业(16977)
- 理论(15551)
- 和(15163)
- 环境(15024)
- 银(14789)
- 银行(14749)
- 融(14401)
- 金融(14400)
- 行(14124)
- 技术(13778)
- 发(13571)
- 机构
- 大学(339233)
- 学院(333459)
- 济(137746)
- 经济(134836)
- 管理(129805)
- 研究(119685)
- 理学(112055)
- 理学院(110728)
- 管理学(108781)
- 管理学院(108196)
- 中国(89830)
- 京(74530)
- 科学(73491)
- 财(60293)
- 所(60198)
- 研究所(54984)
- 中心(53044)
- 农(53022)
- 财经(48588)
- 业大(48563)
- 北京(47803)
- 江(46929)
- 范(45946)
- 师范(45557)
- 经(44454)
- 院(43574)
- 经济学(42086)
- 农业(41522)
- 州(38477)
- 经济学院(37852)
- 基金
- 项目(227864)
- 科学(179251)
- 基金(166722)
- 研究(166347)
- 家(145705)
- 国家(144548)
- 科学基金(123538)
- 社会(105761)
- 社会科(100133)
- 社会科学(100106)
- 基金项目(88303)
- 省(85135)
- 自然(79662)
- 自然科(77855)
- 自然科学(77838)
- 自然科学基金(76422)
- 教育(75520)
- 划(73183)
- 资助(68641)
- 编号(66801)
- 成果(54887)
- 部(50885)
- 重点(50881)
- 发(48503)
- 创(46277)
- 课题(46071)
- 国家社会(44158)
- 教育部(43654)
- 创新(43311)
- 科研(43199)
- 期刊
- 济(150718)
- 经济(150718)
- 研究(103731)
- 中国(65345)
- 学报(54011)
- 科学(50542)
- 农(48717)
- 管理(47993)
- 财(43957)
- 大学(41112)
- 教育(38542)
- 学学(38190)
- 农业(34383)
- 融(28256)
- 金融(28256)
- 技术(28088)
- 经济研究(24596)
- 财经(23788)
- 业经(22243)
- 问题(21132)
- 经(20478)
- 图书(19499)
- 业(18706)
- 贸(17499)
- 理论(16531)
- 世界(16410)
- 技术经济(16026)
- 国际(15993)
- 科技(15780)
- 现代(15418)
共检索到499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少之
1949—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70年代末,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但与经济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当然,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又有一些重要的、特殊的因素制约着城市化的发展,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正确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为今后城市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力
1 978— 2 0 0 0年间的城市化与过去相比 ,无论是政策上 ,还是速度上都有很大变化 ,城市化表现出加速趋势。但是由于这个时期的城市化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背景下进行的 ,发展小城镇就成为比较可行的选择 ,因此也带来了隐性城市化和准城市化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 ,应该实行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共举的发展方针 ,以适应中国人口太多和资源短缺的国情。
关键词:
城市化 小城镇 集聚效应 户籍制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力
1949—1978年中国劳动力供求与城市化关系研究武力众所周知,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的“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林柏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中国技术引进的目的、方式、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动力、能力和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各阶段宏观经济工作质量、技术创新体系的变动使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成效呈现阶段性差异;计划经济体制对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产生了双刃剑的作用;这些与国际关系等非经济因素交织在一起使1949—1978年中国工业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特点。
关键词:
技术引进 技术创新 成效 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巴曙松 邢毓静 杨现领
过去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都与方兴未艾的城市化浪潮息息相关。展望未来10~20年,中国将有近10亿人口居住在城市。一方面,这种巨大的城市化空间都将孕育新的机会,并将成为未来中国长期增长与经济转型的宏大主题;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未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市场、资源和公共服务三方面的重要约束。因此,解决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城市化问题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
城市化 市场约束 资源约束 公共服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苏少之 任志江
一五战略实质上是以苏联模式为基础的均衡重工业优先战略。大跃进战略虽然从理论上和方法上对一五战略和苏联模式做出新的探索和尝试,但由于把重工业优先原则扭曲到畸形,并严重忽视了经济规律,最终使大跃进变成了大灾难。在不寻常的背景和条件下形成的备战战略,成为一个特殊的重工业优先战略。洋跃进战略是重工业优先原则时代化和具体化的产物,其本质是一个极端的重工业优先战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宋丁
中国未来15年的城市化将呈现"中间平稳、双向突破"的基本格局和趋势,即中等规模的城市基本保持平稳发展,战略突破将发生在城市化的两端,即大城市和小城镇两个方向上。经济的力量将继续推进大城市的强劲发展,而国家政策导向将全力扶持大量小城镇的成长。
关键词:
城市化 战略趋势 双向突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力
“剪刀差”是统制或计划经济的产物 ,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工农产品价格比在短期内的扩大是正常的 ,不必人为地改变它。建国以来工农产品价格比的波动 ,如果说有剪刀差的存在 ,也是从 1 953年农产品统购统销到 2 0世纪 90年代初完全放开工业品价格和农产品购销价格之前这段时间。在此期间 ,国家通过剪刀差从农民那里拿走的农业剩余也没有如许多人估计的那样多。此外 ,改革开放以前农民收入增长过慢和收入水平太低 ,主要原因不是剪刀差 ,而是国家限制了农民的农业生产自主权和发展非农产业。
关键词:
剪刀差 农业剩余 计划经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健
本文以一种地理空间的视角,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考察了中国内地31个省域城市化水平的空间效应和地区收敛。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各个省域的城市化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地区城市化水平存在着绝对β收敛,在考虑了空间效应之后,收敛的速度有所加快。同时,这也说明,普通回归模型低估了城市化水平的地区收敛速度。本文的启示是:中国省域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示范、带动和学习、模仿现象;空间效应对城市化水平的地区收敛具有正向作用;充分利用城市化水平的空间特征,有助于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 空间效应 β收敛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慧芳 周恺
根据2003-2013年间在国内主要地理学、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文献,对近10年间的城市形态相关研究的内容、方法和进展进行评述。文章在辨析城市"布局形态"、"结构形态"、"肌理形态"三大概念的基础上,将现有研究成果按城市形态影响要素分解、新技术方法应用、时间—空间维度探讨、可持续城市形态、城市形态规划、管理和控制,以及分城市、地区案例研究六大主线进行归纳,并评析现有成果的研究视角、技术方法、实践应用特点及其局限。比较中西方城市形态研究轨迹,国内研究习惯于通过实证主义的因果演绎和经验主义的案例归纳来理解现有城市的形态发展历程,并在借鉴历史经验和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寻求城市形态发展的"理想城市形态"。而西方研究则致力于寻求"可持续城市形态"的可操作性和实现方式,侧重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和规划应对。本文提出未来城市形态研究应更关注微观层面的肌理形态分析,应从更加温和、建设性的"时间—空间演化"视角探讨城市形态演进规律,为包容性、共生性的"可持续形态"演变发展构建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志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两项重大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激起了人们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前身——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热情。这是因为,除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差异之外,就经济体制而言,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体制、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都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模式基本相同;更重要的是,建国前新民主主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宋士云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 ,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大体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并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一制度虽然在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 ,由于它脱离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混淆了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 ,缺乏社会保障基金的积累 ,因此 ,在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和人民公社组织体制的解体 ,它便趋于瓦解 ,造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和不到位 ,这给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转型带来了较多的困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卫 白永平 张雍华 周鹏 牛宗斌 冯海红
根据新型城市化的内涵,从经济、社会、生态、城乡和城市现代等方面,构建中国新型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份进行测评。同时,运用空间分析工具和计量模型,考察了中国新型城市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和收敛性。结果显示:1全国新型城市化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整体水平差异较大。2在空间格局分析上,各省域新型城市化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地域总体格局呈现三级梯度分布的趋势;新型城市化主要是靠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城市群拉动的。3在收敛分析上,新型城市化存在显著的收敛性,应用合理空间模型(SEM)能加快收敛的时间。4在收敛检验方面,引入变量大大提高了模型的拟合程度,并且城镇人口比重最大。研究认为,要加强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豫 姚依妮
选取中国88个城市在1998~2013年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别探讨房地产开发投资在不同等级城市中对城镇化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城镇化有挤出效应,而且在一、二线城市中更为显著。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应合理引导房地产业的发展,保障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