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37)
- 2023(17163)
- 2022(14718)
- 2021(14081)
- 2020(11524)
- 2019(26920)
- 2018(26579)
- 2017(49835)
- 2016(26850)
- 2015(30782)
- 2014(30712)
- 2013(30137)
- 2012(27950)
- 2011(25407)
- 2010(25012)
- 2009(23114)
- 2008(22497)
- 2007(19424)
- 2006(16855)
- 2005(14568)
- 学科
- 济(110354)
- 经济(110231)
- 管理(73157)
- 业(72104)
- 企(56843)
- 企业(56843)
- 方法(51218)
- 数学(45022)
- 数学方法(44370)
- 农(37639)
- 中国(31885)
- 财(26932)
- 业经(25435)
- 农业(24682)
- 学(23032)
- 贸(21407)
- 贸易(21397)
- 易(20864)
- 地方(20814)
- 制(20322)
- 理论(17235)
- 和(16575)
- 银(16524)
- 银行(16486)
- 融(16278)
- 金融(16276)
- 环境(16147)
- 务(15962)
- 财务(15886)
- 财务管理(15848)
- 机构
- 大学(383410)
- 学院(379770)
- 济(155522)
- 经济(152277)
- 管理(149385)
- 研究(130158)
- 理学(130106)
- 理学院(128652)
- 管理学(126225)
- 管理学院(125552)
- 中国(97777)
- 京(81719)
- 科学(79503)
- 财(68384)
- 所(64116)
- 农(62736)
- 中心(59771)
- 研究所(58640)
- 业大(56124)
- 财经(55213)
- 江(53157)
- 范(53150)
- 师范(52714)
- 北京(51875)
- 经(50592)
- 农业(48125)
- 经济学(47268)
- 院(47114)
- 州(43209)
- 师范大学(42903)
- 基金
- 项目(262884)
- 科学(207508)
- 研究(193559)
- 基金(192349)
- 家(167236)
- 国家(165844)
- 科学基金(142643)
- 社会(122885)
- 社会科(116293)
- 社会科学(116262)
- 基金项目(101608)
- 省(99924)
- 自然(91907)
- 自然科(89820)
- 自然科学(89799)
- 教育(89620)
- 自然科学基金(88154)
- 划(84998)
- 资助(79411)
- 编号(78797)
- 成果(64148)
- 部(59157)
- 重点(58583)
- 发(55836)
- 课题(53889)
- 创(53854)
- 教育部(51124)
- 国家社会(51065)
- 创新(50274)
- 科研(50182)
- 期刊
- 济(168733)
- 经济(168733)
- 研究(113180)
- 中国(73581)
- 农(60935)
- 学报(60465)
- 科学(56740)
- 管理(53372)
- 财(50794)
- 大学(47263)
- 教育(46381)
- 学学(44116)
- 农业(42033)
- 技术(33415)
- 融(31906)
- 金融(31906)
- 业经(27965)
- 经济研究(26685)
- 财经(26585)
- 经(22831)
- 问题(21758)
- 图书(20555)
- 业(20364)
- 版(18889)
- 理论(18141)
- 贸(18072)
- 技术经济(17915)
- 科技(17507)
- 世界(17470)
- 资源(16925)
共检索到558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艳 郑新蓉
1949—1976年,中国乡村学校在校生人数快速增长,1976年全国乡村小学、初中、高中的入学学生分别以几倍、十几倍和几十倍的数字高于开始有统计资料的1962年。这种情况,没有大批教师的补充和任用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当时究竟采取了什么办法满足乡村教师队伍急剧扩充的需要呢?除了少量政府文件,很难找到相关文字资料,也没有研究成果可供参考。有鉴于此,口述史研究就成了弥补这一不足的好办法。本课题的研究者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46位有代表性的乡村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口述资料,结合国家教育政策,发现,当时是采取政府配给和乡村自聘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乡村教师的补充任用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国家政策,把大批本地生长、出身不同、学历不一、水平参差的人员补充到教学第一线。这种方法造就了一批热爱教育、热爱乡村、师德高尚、锐意进取的乡村教师队伍,为乡村教育、文化、社会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今天新时代的乡村教育来说,历史上作为权宜之计的乡村教师补充任用办法,是值得借用的一面镜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文琦 郑殿元 施琳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目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重要途径。论文系统回顾了乡村发展的历程,将1949年以来中国乡村发展分为:人民公社为主体的城乡二元结构阶段、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城市反哺农村的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阶段4个发展时段。从时间序列深入刻画了乡村振兴的主体分化、产业演变、环境整治、文化重构、乡村治理5个振兴主题及乡村规划的演化过程与研究趋势。最后,着眼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与研究热点,从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城乡一体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提质增效研究、乡村"三生"空间融合发展研究、乡村跨区域协作与联动研究5个方面对乡村振兴未来研究趋势展开了讨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余桥 林群 肖建勇
乡村教师是乡村社会的主体,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是乡村教师的重要任务。我国乡村教师在乡村学校与乡村社区践行着三重公共生活:教师身份的学校公共生活、本地人身份的乡村社区公共生活以及跨身份的公共生活。这三重公共生活为乡村义务教育、乡村治理以及乡村社区公益事务提供了知识与智力支持。但随着乡村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管理改革的深入,乡村教师公共生活实践也存在一些困境,因此,应根据新时代乡村教师的公共使命重构公共生活:重塑乡村教师知识分子角色,提升乡村教师参与乡村社会的理性能力;构建“共建共享”的“村-校”命运共同体,厚植公共关怀与使命感;营造良好的教师管理制度公共空间,为乡村教师的公共参与提供保障。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公共生活 公共精神 口述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郑新蓉胡艳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2018年出版《乡村教师口述史系列丛书》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乡村教师口述史研究团队深入基层,历经五年访谈、打磨而成。包括:《开拓者的足迹:新中国第一代乡村教师口述史》《泥土上的脚印: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口述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广华 孙宽宁
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外因推动和内因激发共同作用。对此,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乡村教师留守乡村的内源性因素,可以把握乡村教师的内在特征与需求,并给予相应支持和引领。本文利用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程序,通过对16位乡村青年教师的自述进行分析发现,情感归属和发展内驱是影响他们投身乡村教育的核心因素,他们普遍从共生合作的教学环境、尊师重教的区域环境以及良好的家庭生活中获得归属感,从教育氛围浓厚的成长经历、社会为本的人生观和育人为先的价值观中获得发展的内驱力。基于此,可以通过创设共生环境、树立尊师风尚和强化师资培养的乡村特色,以助力乡村学校师资队伍的优化发展。
关键词:
内源因素 环境创设 归属 内驱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武林 曹小曙 黄晓燕
首先利用聚类分析法,划分了1980—2010年中国乡村公路的发展进行阶段,并总结出各个阶段的特征;其次,选取1980、1990、2000和2010年4个时间节点,分析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乡村公路网络密度及差异;最后利用回归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乡村公路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乡村公路发展可划分为缓慢发展、快速发展、质与量并重发展3个阶段;乡村公路网络密度大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状格局,59%以上的国土面积的乡村公路网络密度长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到2010年,可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乡村公路发展水平划分为领先、中游偏上、中游、中游偏下、较落后5类;客货运的发展、农村的生产投资、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等对乡村公路的发展影响较大,国家支农政策对促进乡村公路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乡村公路 发展 影响因素 中国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2019年1月15日,"发现乡村教师,助力乡村教育"研讨会暨《乡村教师口述史系列》丛书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发布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口述史研究中心、广西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卫安
70年来,我国乡村小学教师补充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公办与民办教师并举的补充阶段,以中师生毕业分配为主、代课教师为辅的补充阶段,公开招考与专项项目并存的补充阶段。当前,乡村小学教师补充存在编制总量从严控制与乡村小学教师数量不足、职业吸引力低与乡村小学教师质量不高、全国小学教师整体结构供大于求与乡村小学教师有效供给不足以及县级政府财力有限与乡村小学教师补充的经费偏低等矛盾。"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补充面临特殊困难。新时代,可通过优化外部环境和加强内部支持提升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着力在编制框架内解决乡村小学教师补充问题,把教师培养供给侧改革作为乡村小学教师补充的重要方向,完善多元化的补充渠道,为"三区三州"乡村小学教师补充提供特殊支持政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少之
1949—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70年代末,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但与经济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当然,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又有一些重要的、特殊的因素制约着城市化的发展,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正确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为今后城市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林柏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中国技术引进的目的、方式、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动力、能力和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各阶段宏观经济工作质量、技术创新体系的变动使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成效呈现阶段性差异;计划经济体制对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产生了双刃剑的作用;这些与国际关系等非经济因素交织在一起使1949—1978年中国工业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特点。
关键词:
技术引进 技术创新 成效 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志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两项重大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激起了人们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前身——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热情。这是因为,除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差异之外,就经济体制而言,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体制、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都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模式基本相同;更重要的是,建国前新民主主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郭德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静美 邬志辉
如何补充乡村教师、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是一个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世界上一些国家采取的主要补充策略有:利用经济激励,增强招募优势;培养当地人才,保障定向就业;注重乡村体验,完善职前培养;关注职业发展,注重情感激励;吸纳其他人员,转入教师行业。借鉴国际经验,在我国乡村教师补充中,还需优化经济激励,提高激励有效性;明晰对象和内容,实现培养专门化;选拔优秀学生,注重职后发展;调动多方力量,共担补充责任。
关键词:
乡村教师 补充策略 国际经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志刚
一、历史的潜伏点 任何时代都带有它前一个时代的烙印。中国近代人口运动的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为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人口经济关系埋下了种子,而共和国建立初期的战略选择,也是影响新制度下人口经济关系格局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潜伏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晓凡 辛良杰
为研究中国乡村建设用地扩张现状及其驱动因素,利用乡村人口统计数据和乡村住宅建筑面积现状数据,对我国乡村地区人口与乡村住房面积变化的整体时序特征、空间分异格局及其耦合和协同状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5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呈现线性减少趋势,年均减少1.32×107人,而乡村户籍人口数量也于2008年后进入极缓慢减少的阶段;乡村户籍人口与乡村常住人口数量的差值逐年攀升,至2015年末,已达到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2.0×108人;而我国乡村住房面积仍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年均递增2.48%,年均增长5.8×108 m2。全国常住和户籍口径下的乡村人均住房面积变化均呈现增长态势。常住口径下,25个省份的乡村人均住房面积呈现稳定的线性增长;在而户籍口径下,所有省份的乡村人均住房面积均表现为增长。研究时段内,我国整体乡村人口与住房面积变化的时序关联呈现不协同的特征,并且住房面积变化速率高于人口变化速率。27个省份的乡村常住人口与住房面积变化也呈现上述相同的特点;而户籍口径下,全国各评价省份的住房面积变化速率均高于人口变化速率,其中21个省份乡村户籍人口与住房面积基本呈现协同变化。推进城乡发展统一规划管理,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改革户籍制度,疏导城乡人口流动,是解决在乡村常住人口减少过程中乡村住房面积不降反增这一问题的指导思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