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99)
- 2023(10812)
- 2022(9241)
- 2021(8862)
- 2020(7627)
- 2019(18083)
- 2018(17569)
- 2017(33685)
- 2016(18524)
- 2015(21764)
- 2014(21662)
- 2013(21934)
- 2012(21097)
- 2011(19114)
- 2010(19241)
- 2009(18423)
- 2008(18891)
- 2007(16737)
- 2006(14578)
- 2005(13534)
- 学科
- 济(85325)
- 经济(85238)
- 管理(50880)
- 业(48331)
- 方法(42285)
- 企(38535)
- 企业(38535)
- 数学(38166)
- 数学方法(37851)
- 财(24845)
- 中国(24618)
- 税(21895)
- 农(20861)
- 税收(20425)
- 收(20249)
- 贸(18729)
- 贸易(18723)
- 易(18275)
- 学(16695)
- 制(15898)
- 业经(14659)
- 务(13723)
- 财务(13700)
- 地方(13695)
- 财务管理(13662)
- 融(13419)
- 金融(13417)
- 农业(13389)
- 银(13291)
- 银行(13264)
- 机构
- 大学(279480)
- 学院(273285)
- 济(123139)
- 经济(120889)
- 管理(100976)
- 研究(98792)
- 理学(86547)
- 理学院(85544)
- 管理学(84213)
- 管理学院(83699)
- 中国(77429)
- 财(61477)
- 京(59628)
- 科学(57434)
- 所(50713)
- 财经(47782)
- 研究所(45553)
- 农(44850)
- 中心(44494)
- 经(43557)
- 江(40415)
- 经济学(40215)
- 北京(38677)
- 业大(37673)
- 经济学院(36490)
- 财经大学(35439)
- 农业(35415)
- 范(35212)
- 师范(34893)
- 院(34539)
- 基金
- 项目(172896)
- 科学(136007)
- 基金(128673)
- 研究(125613)
- 家(112095)
- 国家(111240)
- 科学基金(94102)
- 社会(81853)
- 社会科(77683)
- 社会科学(77659)
- 基金项目(66699)
- 省(62658)
- 自然(59087)
- 教育(57853)
- 自然科(57765)
- 自然科学(57747)
- 自然科学基金(56799)
- 资助(54907)
- 划(54545)
- 编号(49467)
- 成果(42309)
- 部(40887)
- 重点(39166)
- 发(36430)
- 教育部(35376)
- 国家社会(35307)
- 创(34760)
- 中国(34055)
- 课题(33904)
- 大学(33766)
共检索到424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新安
宏观税负体现了一定时期内一国国民经济的税收负担能力,传统的观点认为我国近代时期税收负担沉重,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我们利用拉弗曲线对1927~1936年间的最佳宏观税负进行了测定,然后与当时国民经济所承受的实际税负进行对比,得出了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结论。
关键词:
宏观税负 经济增长 税收负担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江晓薇
经济增长是一年经济运行的综合结果。本文试用白描的手法,着重对1990年实际经济增长动态进行趋势性分析,并找出影响增长的相关因素,勾画出经济运行的总轮廊,推出1991年经济增长的变化。1990年经济增长的特点是,由上半年经济波动逐步转入下半年持续增长。这种变动主要受消费和投资需求由紧到松、出口持续增长、以及松动银根,增加贷款投入等因素影响。1990年经济增长反映的是这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巍
本文对 1 92 7— 1 93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变量做了数理的和数量的考察与描述。实证分析显示出 :在这个时段上 ,国民收入正向影响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正向影响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正向影响投资 ,投资正向影响国民收入。同时 ,本文在对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的某些研究程式进行观察和对现代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上 ,对经济史研究中的分析方法做了点滴探讨和归纳。本文认为 ,经济史研究应符合经济学的逻辑和使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白羽
一般地说,政府活动范围和收支水平将随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扩增.近百年来,世界各国的财政经济实践已证明,宏观税负具有增长的刚性;但我国的情况恰好相反.建国40年来宏观税负不断降低,特别是近10年来下降幅度更大.因此,研究我国宏观税负问题必须以这一特点为核心. 一、我国宏观税负变化趋势我国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如果用m表示财政总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m_1表示不含债务的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m_3表示可比财政收入(剔除了价格和债务的影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高凌江
以巴罗、斯库利模型为分析框架,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研究我国的宏观税负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通过征税把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使用的过程中,政府征税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没有被政府有效地使用税收对经济产生的正效应所抵消,而政府支出本身也对经济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从这个角度判断,我国宏观税负水平不是最优的。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调整财政体制,进行相应的税收改革。
关键词:
宽口径宏观税负 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华
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本文借助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从数据的平稳性、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面实证分析了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宏观税负提高会严重影响投资,并进而对实际GDP产生负的冲击。这一结论表明我国的税收政策实践与凯恩斯主义原理相符。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玉龙
近年来,研究有关税收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多,但从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角度来进行研究的却不多。在宋则行先生推导的国民经济增长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税收和政府支出因素的同时,再做出如下假定:资本的有机构成保持不变;政府只对剩余价值征税;剩余价值率保持不变;税收不会改变产品间的比例关系。从而可以更清晰地看出我国宏观税负的总体水平。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施永培 韩跃箭
上海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宏观税负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征。本文通过描述上海地区宏观税负现状,实证分析了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提出了优化上海宏观税负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上海 宏观税负 国内生产总值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安亭
通过对中部六省1996~2005年区间数据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1996~2005年,我国中部地区宏观税负水平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部分省份宏观税负和经济增长水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产业结构对宏观税负的影响是显著的。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宏观税负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伦俊
1994年我国成功地进行了新税制改革,自此税收每年增长近千亿元。但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财政困难未得到缓解,这与税收增长很不协调。因而不少人提出财政解困提高税负成为必然。本文分析了我国宏观税负的实际水平,对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适应性方面进行了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安体富 林鲁宁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税收长期过快增长,会加重企业和居民的负担,对刺激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需、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利。从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来看,当前中国应采取适度减税政策。
关键词:
宏观税负 经济发展 适度减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永刚
如何理性看待中国宏观税负水平?本文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宏观税负国际比较、社会福利支出国际比较、单位劳动者税收占劳动力成本比重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仅按宏观税负概念计算出来的中国宏观税负并不高,但若考虑社会福利支出水平和单位劳动者税收占劳动力成本比重,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相对较高。并从结构性减税、增加福利支出、提高收入水平、降低非税负担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元伟
宏观税负是税制建设的核心要素。对宏观税负的认知,直接影响着税制改革的进程。当下对我国宏观税负的不同见解,主要缘于对宏观税负的性质、表达方式以及价值判定标准的认知差异。本文试图从细致辨析政府收入的本质内涵及社会可分配财富的构成入手,并基于对我国2019年宏观税负的数量分析,探求完善宏观税负研究的理论指引、分析框架和价值标准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
宏观税负 政府收入 可分配税源 价值标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肖卫国 袁建港 袁威
在考虑异质性家庭流动性约束的基础上,本文使用MS-VAR模型和Probit模型考察了1999-2012年中国房价对消费的非线性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房价对消费存在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两种区制,并且这两种区制在样本期间多次发生转换。当受流动性约束家庭占比增加时,房价上涨加剧了家庭流动性约束状况而抑制消费增长;当无流动性约束家庭占比增加时,在中长期房价上涨能够促进消费增长。上述结果得到了C-M模型比较检验的支撑。由此得到的政策建议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制定应密切关注家庭流动性约束的变化;当前多数中国家庭面临较强的流动性约束,房价上涨会抑制居民消费的增长,因此必须控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关键词:
房价 消费 非线性特征 流动性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