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80)
- 2023(8500)
- 2022(7353)
- 2021(6979)
- 2020(5721)
- 2019(13374)
- 2018(12711)
- 2017(22894)
- 2016(12545)
- 2015(14336)
- 2014(14387)
- 2013(13858)
- 2012(13108)
- 2011(11966)
- 2010(12620)
- 2009(12071)
- 2008(11423)
- 2007(9970)
- 2006(9086)
- 2005(8513)
- 学科
- 济(46018)
- 经济(45966)
- 管理(36434)
- 业(33028)
- 企(27758)
- 企业(27758)
- 融(26364)
- 金融(26362)
- 银(23968)
- 银行(23948)
- 行(23253)
- 中国(22616)
- 财(18537)
- 方法(15812)
- 地方(14274)
- 制(14001)
- 数学(13321)
- 数学方法(13143)
- 农(12945)
- 中国金融(11123)
- 务(11107)
- 财务(11072)
- 财务管理(11038)
- 业经(10990)
- 企业财务(10574)
- 学(10230)
- 贸(9299)
- 贸易(9288)
- 理论(9261)
- 农业(8975)
- 机构
- 学院(170587)
- 大学(170585)
- 济(68380)
- 经济(66765)
- 研究(61236)
- 管理(59473)
- 中国(55118)
- 理学(49502)
- 理学院(48788)
- 管理学(47875)
- 管理学院(47539)
- 京(39658)
- 财(37370)
- 科学(35620)
- 所(31339)
- 中心(30567)
- 财经(27896)
- 研究所(27824)
- 江(27448)
- 农(26978)
- 北京(26094)
- 经(25274)
- 范(24040)
- 师范(23813)
- 州(22786)
- 业大(22405)
- 院(21913)
- 经济学(21705)
- 银(20880)
- 农业(20844)
- 基金
- 项目(105216)
- 科学(81720)
- 研究(80261)
- 基金(74810)
- 家(64201)
- 国家(63618)
- 科学基金(53987)
- 社会(49879)
- 社会科(47211)
- 社会科学(47198)
- 省(40603)
- 基金项目(39056)
- 教育(36945)
- 划(34918)
- 编号(33228)
- 自然(33053)
- 自然科(32279)
- 自然科学(32271)
- 自然科学基金(31712)
- 资助(30698)
- 成果(29421)
- 重点(24584)
- 课题(24437)
- 发(23663)
- 部(22903)
- 创(22340)
- 性(21801)
- 创新(20980)
- 项目编号(20345)
- 国家社会(20316)
共检索到288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传荣
武汉国民政府的财政困难与财政军事化密切相关,为解决财政问题,武汉国民政府运用政治权力强势干预金融,导致商人疏离。在内交外困之下,该政权颁行集中现金令。政令的实施虽有切实利益,但各方应对所带来的困难及纸币过度发行对武汉金融市场的影响使其得不偿失。集中现金风潮爆发后,该政权采取疏通申汉汇兑、稳定金融市场、整顿纸币等措施应对,但由于商人暗中抵制,应对实效不佳。宁汉合流后,武汉因集中现金风潮遗留的各种债务不仅数额巨大,且涉及诸多利益群体,悉数清理并非易事。与武汉国民政府不同,南京国民政府建政伊始就采取联合资本家、保护工商业的政策,债务清理过程中对鄂省府及商民又做了一定程度的妥协,从而有利于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以清结债务,建立并巩固其在湖北的统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焦建华
为了增强中央财权和财力,南京国民政府在1927—1936年间先后三次对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系统进行改革,逐步确立了近代财政分税制度。分税制改革是加强中央财权与财力的需要,是地方自治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近代中国财政转型的需要。因此,分税制改革符合历史潮流,加强了中央财权,增强了中央财力,有助于中央政治集权和政权巩固,从全国范围而言财权集中仍需加强。但是,财政分权存在诸多失误,进而反噬集权努力,而且财政支出不当,削弱了统治合法性,中央集权也随之成为泡影。
关键词:
集权 分权 分税制改革 国民政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柳靖 王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教育宗旨和方针中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通过专门的职业教育法规和多起职业教育议案,确立了职业教育制度,形成了职业学校教育、职业补习教育和职业指导三者有机结合的较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教育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发展对我国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国民政府 职业教育 发展 启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柳靖 刘冬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通过了专门的职业教育法规和多起职业教育议案,形成了职业学校教育、职业补习教育和职业指导三者有机结合、较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指导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发展对当前职业指导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国民政府 职业指导 发展 启示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锐 周海燕
南京国民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发展具有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亦是对二千多年中国"重农抑商"路径锁定的继续突破。政府通过制度与立法保障以及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建构现代金融体制和加强国家关键资源管控,推进自由契约、财产权和自由企业的保护,激活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引导新兴工商产业发展和传统农业振兴;开放与自由使金融市场、商品市场以及土地市场表现活跃,乡村复兴使传统农业迈向现代转型之路,商会、农会、同业公会等民间经济组织及舆论自由构成经济发展的助力与保护,同时还促进政府及其决策之优化;政府与市场双向互动关系迎来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期。该时期南京国民政府重构政府权威与适时有效干预经济发展、政府与市场在经...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传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各界在进行乡村卫生建设时,适应现实采取了多种建设路径。如:综合化的路径,专业与非专业相结合的路径,经济实用的路径,非慈善、非赢利化的路径,西医主导、不排斥中医的路径,渐进、稳妥、务实的工作路径,多方合作的路径。这些路径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受制于特定的环境,它们也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英兰
胡汉民是国民党元老之一,1933年1月~1936年6月,胡汉民在广州创办了《三民主义月刊》,公开针砭时政。其中有关南京政府对日外交的论文十余篇,抨击南京政府依靠国联制日、求助列强抵御日本、国际合作外交以及对日妥协的外交政策;提出一系列抗日外交主张,即从直接交涉到武力抗战。并指出“降日是绝路”,抗日“是我们唯一的生路”。胡汉民既有借抗日而反蒋的目的,也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立场,颇有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
胡汉民 南京政府 对日外交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金普森 王国华
从1927年4月到1937年底的近五年中,南京国民政府发行了29种计104000万元的内债,笔者曾撰专文进行阐述与分析。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从整理内债,暂缓债务支付和压缩军费等措施,勉力维持预算平衡,未发行内债。但是从1933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又自接连大举内债。本文拟讨论1933—1937年间的内债情况,并对1927—1937年间的内债发行作一点总的详述。 一、1933—1937年内债发行情况 财政部长宋子文在1932年整理公债时,曾口头承诺四年之内不再发行新内债。但是,不到一年又自食其言,不得不依赖发行内债来支撑财政。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强 胡君
中国现代大学的边疆服务肇始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与近代以来中国基督教传播路径的转向、大学的现代转型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抗战建国宗旨的倡导密切相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大学边疆服务活动以边疆服务、研究与训练的一体化为指导思想,既体现了参与各方共同服务于抗战建国方针的民族主义倾向,又包含了各自差别化的利益诉求;服务活动的开展既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大学 边疆服务部 边疆服务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冉春
作为留学教育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经费管理主要受留学教育整体政策引导,同时亦为其时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所制约。而经费管理的举措是否科学有序,往往又会反过来影响留学教育整体效能的发挥。本文从历史角度着眼,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相关情况加以初步探讨,以求对当前相关决策实施予以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公派留学 经费管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卫兵
省立大学国立化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现象,是指由省立大学变革为国立大学的过程。这一过程时间相对集中,但方式大相径庭。从组织变革的视角来看,省立大学国立化源于在变革压力面前不断削弱变革阻力:变革压力来自"混乱无序的办学环境"和"办学经费困境",变革阻力表现为省立大学、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讨价还价"。为削弱变革阻力,省立大学"让员工参与变革"并"得到上级的支持",教育部则采用"强制实行变革"的方式,助推省立大学国立化。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省立大学 国立化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晋文
1927—1936年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政府的制度变迁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但制度变迁的滞后性,阻碍了贸易的大发展,对工业化的作用也有很大局限。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对外贸易 工业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姜良芹
1 93 2年内债整理案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债信无疑是一个较大的破坏 ,但考诸当时的财政、金融状况 ,整理债务是当时解决财政困难所能找到的最好办法。而且 ,该整理案的实施选择了“一·二八”事变后国难沉重的时刻 ,较顺利地被接受下来。内债整理案的成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避免了财政危机的发生 ;整理案后债市开始良性转型 ,推动社会游资从政府债券流向产业部门 ,有利于工商实业的发展 ;内债延期减息偿付 ,固然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损失惨重 ,但客观上也起到了增强银行业风险意识的作用 ,促使银行业向管理现代化不断迈进。此次整理案的成功除选择了较好的时机 ,还与以江浙财团为主体的持票人会的支持分不开。当时江浙...
关键词:
国民政府 1932年 内债整理 持票人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超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南边疆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愈发凸显,成为提供抗战物资和发展军事工业的关键性空间区域,开发西南边疆经济成为南京国民政府要解决的重大时代任务。为此,南京国民政府制订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鼓励移民垦殖,改良西南边疆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西南边疆工业生产,建立经济市场中心;改善西南边疆的交通运输,促进经济一体化;统一货币,发展西南边疆金融业。政府制定和实施的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拉平和缩小了西南边疆与核心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促进西南边疆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一体化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透过空间经济学的核心-边缘理论视角审视这些经济政策,其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超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南边疆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愈发凸显,成为提供抗战物资和发展军事工业的关键性空间区域,开发西南边疆经济成为南京国民政府要解决的重大时代任务。为此,南京国民政府制订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鼓励移民垦殖,改良西南边疆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西南边疆工业生产,建立经济市场中心;改善西南边疆的交通运输,促进经济一体化;统一货币,发展西南边疆金融业。政府制定和实施的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拉平和缩小了西南边疆与核心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促进西南边疆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一体化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透过空间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