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63)
2023(10076)
2022(9107)
2021(8780)
2020(7101)
2019(17165)
2018(16845)
2017(31823)
2016(17420)
2015(19704)
2014(19741)
2013(19516)
2012(17849)
2011(16057)
2010(15868)
2009(14396)
2008(13952)
2007(11431)
2006(9931)
2005(8532)
作者
(49361)
(40914)
(40368)
(38656)
(26057)
(19561)
(18500)
(16250)
(15573)
(14450)
(14172)
(13544)
(12714)
(12696)
(12648)
(12294)
(12220)
(12114)
(11554)
(11363)
(10010)
(9753)
(9693)
(9286)
(9139)
(9031)
(8928)
(8922)
(8140)
(7975)
学科
(69424)
经济(69346)
管理(47547)
(43531)
(35856)
企业(35856)
方法(32066)
数学(27925)
数学方法(27628)
中国(22055)
(17108)
地方(16631)
(15494)
(15263)
业经(14286)
(11732)
贸易(11727)
农业(11518)
环境(11471)
理论(11399)
(11347)
(11296)
(10377)
技术(10141)
(9549)
财务(9491)
(9479)
财务管理(9472)
教育(9398)
企业财务(8966)
机构
大学(241870)
学院(238179)
管理(98733)
(92890)
经济(90695)
理学(86188)
理学院(85141)
管理学(83712)
管理学院(83277)
研究(82170)
中国(59192)
(54932)
科学(52057)
(40778)
(39756)
研究所(37419)
中心(36831)
业大(36304)
(35950)
北京(35395)
(33059)
师范(32820)
财经(32481)
(32026)
(30242)
(29702)
农业(28132)
师范大学(27049)
(26934)
经济学(26691)
基金
项目(171492)
科学(134862)
研究(124928)
基金(124556)
(108104)
国家(107220)
科学基金(92784)
社会(78024)
社会科(73792)
社会科学(73772)
基金项目(67767)
(65451)
自然(61390)
自然科(59938)
自然科学(59928)
自然科学基金(58804)
(56280)
教育(56256)
编号(51242)
资助(50500)
成果(40704)
重点(37793)
(37150)
(36267)
(35168)
课题(34704)
创新(32770)
科研(32548)
教育部(31813)
大学(31756)
期刊
(98145)
经济(98145)
研究(73096)
中国(43275)
学报(37459)
科学(36062)
管理(34409)
(31524)
大学(28215)
(27952)
教育(26657)
学学(26169)
农业(22687)
技术(20157)
(16460)
金融(16460)
业经(15525)
经济研究(15408)
图书(14769)
财经(14634)
问题(14367)
理论(13199)
实践(12388)
(12388)
(12339)
科技(12134)
资源(11943)
现代(11484)
(11444)
技术经济(11237)
共检索到343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均  
收集了自清光绪末期至民国中期北京城市户口统计资料,通过数据分析和相关社会经济因素分析,表现了近代北京城区及其内部的人口地理特征,包括人口规模演变、各阶段人口分布状况、城市人口职业结构等几个方面。明确指出近代北京城市人口的发展与变化是城市性质由封建政治中心向近代工业时代的政治中心及区域中心城市转变的必然结果和主要表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袁熹  
人口变化是北京近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 ,指出北京近代人口变化的几个显著特征。第一 ,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第二 ,人口自然结构变化明显 ,外来人口比重大于本市人口 ,性别比高 ,青壮年人口占城市总人口一半以上 ,等 ;第三 ,人口社会经济结构呈多方向变化 ,家庭人口趋于缩小 ,从旗人为主到汉人为主的变化 ,教育程度两极分化 ,职业结构的近代色彩 ,等 ;第四 ,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最后 ,本文指出 ,这些人口变化和人口问题体现了北京城市转型期的特点 ,而这些人口问题的解决程度 ,也将成为衡量北京近代化水平的尺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覃成林  周立云  覃成菊  
北京城市人口的增长是必然的 ,但必须对人口规模进行必要的调控 ,这是北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北京城市人口增长调控要运用市场化的方式 ,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措施 ,以结构调整为导向 ,适度控制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 ,重点优化城市人口结构 ,合理调整城市人口空间布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耀军  刘沁  韩雪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属于城市空间结构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因此,城市人口空间的分布状态是否合理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多年来,北京市在注重人口规模调控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人口空间分布的优化。文章应用北京市第三、四、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结果,通过借助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工具和技术对数据转换与处理,模拟结果显示,从1982年至2010年间,北京城市核心区人口分布趋于疏散和合理,城市功能拓展区变化趋于集中和不均衡。这样的趋势必将引起城市功能拓展区交通拥堵,教育、医疗资源紧张,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影响北京的和谐发展与世界城市建设。优化北京人口空间分布需要综合措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杜午禄  
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依然是我国当前人口问题中的核心所在,而城市人口增长过快,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人口膨胀问题更是突出焦点。北京市的人口增长问题,形势也十分严峻,从人口普查资料反映出的信息是:人口总量逐年增加,人口增长率高居全国各省市的前列,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胡兆量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制订的总体规划人口规模指标都被提前突破。制订符合实际的人口规模指标要依据北京发展的特殊规律。北京发展的特殊性是首都地位带来的超强集聚力。可以从天时、地利和人口三方面分析北京的超强集聚力。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的根本途径是遵循北京的发展规律,尽可能地控制和分散城市的功能和项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玮  
一、现实问题 《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以下简称《规划方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原则批准已近三年了。在这三年中,随着蓬勃开展的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北京市人口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它使我们思虑:北京城市人口规模如何控制?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昊光  
新中国60年来,随着城市的转型,以及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资源资产化和环境生态化,北京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科学问题与政策问题,虽然60年来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形态特征非常直观,但其发生发展的机理、动力及过程却十分复杂。本文利用时间和空间发展指标测度其地区资源、生态、文化、社会、经济及其与外围城市之间相互作用对北京城市发展空间的体现,并从立体趋势面分析政策、制度和经济社会变迁对空间干预的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小岗  宋金平  杨鸿雁  赵倩  
利用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普查的公园数据,基于ArcGIS、Fragstats软件平台和景观生态学的景观指标,采用整体格局、分区格局和梯度格局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2000-2010年北京城市公园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并揭示了引起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近10年北京城市公园的数量与面积呈现大幅度的增长,其中专类公园和社区公园面积增长最快;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在分布规模上占绝对优势;公园的连接度由"中心高外围低"向"中心高外围也不断提高"方向发展;公园的聚集度由城市中心聚集向外围多方位多处聚集发展。②各类城市公园在各扇区和圈层的均衡比指数(ERI)差异较大、均衡比曲线变化幅度复杂,分区间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明显。③基于45°八方位样带的梯度分析进一步表明,北京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不很均衡、梯度变化特征显著,大面积公园主要分布在"正北"和"西北"方向;在"西"、"东"、"西北"、"东北"方向附近的公园面积、数量较多,且数量和面积增长较快。④北京城市重大事件、城市绿化方针政策、快速城市化和居民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是引起近10年城市公园空间格局变化的四大主要因素;四大因素促成了公园数量和面积等总体格局的大幅增长,也造成了公园在各分区和梯度上的分布不均衡。研究结果对于北京城市公园进一步优化布局和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弘  
北京"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城市空间格局,使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给中心城区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压力,限制了北京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影响到北京的可持续发展。东京、巴黎等都通过建设"副中心"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矛盾。北京应借鉴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启动建设京西副中心、通州—亦庄副中心和顺义副中心,打造分散疏解中心区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解决北京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矛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城市作为现代人普遍生活、工作的场所,对其研究已成为多学科关注的焦点。城市的空间构造,是城市研究的基本内容。文章从人口研究的角度,分析了作为特大城市北京的地域构造,以及北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认为,形式上的“市”和实质城市的区分、城市的“工作地人口”和“居住地人口”的区分、“昼夜人口比”、城市地域的“功能区”与“居住区”的划分等基本概念与方法,在城市地域构造研究中有普遍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焦新颖  李伟  陶卓霖  喻忠磊  宋金平  张文新  
本文应用北京区域统计年鉴2005、2009、2013年3期分区县、分行业产值数据,采用结合GIS的偏离份额模型,分析北京市2004-2008年、2008-2012年和2004-2012年3个时段中心城与新城间产业空间演化情况,并预测2012-2020年产业空间演化趋势。研究发现:1北京工业向新城扩散明显,尤其是向顺义、通州、亦庄和房山,呈弧形向东向南扩展;2商业、生产性服务业虽出现向城市发展新区新城转移趋势,但在中心城区集聚状况没有明显改变,在市域内呈圈层式分布,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呈轴向扩展;3房地产业扩散明显,朝阳、通州、大兴发展突出,总体呈环状扩展;3公共服务业向新城扩展显著,但高质量的教育、卫生、文化资源仍集聚于中心城区。从总体上看,北京产业空间演化以工业外溢为主,房地产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也有显著扩散,但生产性服务业和商业扩散并不明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梅  
城市化是快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有效方式,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但大城市人口的过度聚集又会对城市的承载力造成巨大压力以及"城市病"的集中爆发。人口、资源与环境的不协调发展是北京"城市病"突发的根源所在,如何实现首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首都城市发展的内在肌理出发,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切实构建能适应后工业时代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治理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东春  汪元元  
北京水资源严重匮乏,加之大城市雨水利用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北京市雨水利用现状、政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促进建设开发、制定技术标准、经济激励政策、运营监管和宣传教育五方面提出北京市雨水利用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琪延  侯鹏  
居民的环境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环境状况,而环境行为意愿又直接指导着环境行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相关数据,在对居民环境行为意愿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使用非参数统计分析研究了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群体之间环境行为意愿的差异,结果发现不同属性特征居民的环境行为意愿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环境意识、奥运、环境知识、环境状况以及传统道德对市民环境行为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环境行为意愿均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总效应发现,对环境行为意愿影响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环境态度、环境知识、奥运影响、环境状况和环境道德。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应该在发展绿色产业、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