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34)
- 2023(9816)
- 2022(8967)
- 2021(8761)
- 2020(7248)
- 2019(17354)
- 2018(17084)
- 2017(32679)
- 2016(17932)
- 2015(19918)
- 2014(20092)
- 2013(20057)
- 2012(18418)
- 2011(16652)
- 2010(16423)
- 2009(15050)
- 2008(14573)
- 2007(12210)
- 2006(10528)
- 2005(9246)
- 学科
- 济(67517)
- 经济(67448)
- 管理(48387)
- 业(46190)
- 企(38726)
- 企业(38726)
- 方法(32619)
- 数学(28200)
- 数学方法(27852)
- 农(18101)
- 中国(17948)
- 学(16839)
- 财(16277)
- 业经(14573)
- 地方(13926)
- 制(12763)
- 贸(12054)
- 贸易(12049)
- 农业(11913)
- 理论(11809)
- 易(11701)
- 和(11636)
- 技术(10685)
- 环境(10523)
- 务(10398)
- 财务(10338)
- 财务管理(10318)
- 教育(10222)
- 企业财务(9786)
- 划(9477)
- 机构
- 大学(248774)
- 学院(245426)
- 管理(99661)
- 济(93621)
- 经济(91359)
- 理学(86913)
- 理学院(85937)
- 研究(85263)
- 管理学(84370)
- 管理学院(83942)
- 中国(61189)
- 科学(55336)
- 京(53793)
- 所(43638)
- 农(41830)
- 财(41569)
- 研究所(40139)
- 业大(39495)
- 中心(38153)
- 江(34625)
- 北京(34266)
- 财经(33602)
- 范(33160)
- 师范(32852)
- 农业(32714)
- 院(31413)
- 经(30629)
- 州(28581)
- 师范大学(26778)
- 经济学(26546)
- 基金
- 项目(174984)
- 科学(136170)
- 研究(126452)
- 基金(125801)
- 家(110474)
- 国家(109548)
- 科学基金(93275)
- 社会(76861)
- 社会科(72632)
- 社会科学(72613)
- 省(68535)
- 基金项目(67698)
- 自然(62563)
- 自然科(61068)
- 自然科学(61053)
- 自然科学基金(59932)
- 划(58124)
- 教育(57927)
- 资助(52204)
- 编号(51955)
- 成果(42159)
- 重点(39257)
- 部(38147)
- 发(36724)
- 创(36150)
- 课题(35827)
- 科研(33760)
- 创新(33649)
- 大学(32379)
- 教育部(32328)
- 期刊
- 济(101199)
- 经济(101199)
- 研究(72795)
- 中国(46995)
- 学报(43079)
- 科学(39137)
- 农(37216)
- 管理(35367)
- 大学(31928)
- 财(29945)
- 学学(29843)
- 教育(29401)
- 农业(26382)
- 技术(21052)
- 融(18004)
- 金融(18004)
- 业经(15962)
- 经济研究(15704)
- 财经(15441)
- 图书(14951)
- 理论(13515)
- 业(13439)
- 经(12998)
- 科技(12888)
- 问题(12690)
- 实践(12633)
- 践(12633)
- 版(11602)
- 技术经济(11564)
- 林业(11465)
共检索到355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爱华 李建祥 张超英 李庆贱 王顺 陈晓阳 李悦
开展树种的全分布区种源试验,研究种源间遗传变异,对选择优良种源,指导种子区区划具有重要意义。对河南郏县的侧柏全分布区种源试验林66个种源19年植株的树高、地径、冠幅、最长枝长、最粗枝径、分枝角等指标分析表明:树高、地径、冠幅和分枝角在种源间均有极显著差异,其遗传方差分量分别为14.938%、10.802%、14.097%和9.079%,其种源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70、0.63、0.66和0.60;最粗枝径和冠形指数也存在显著差异,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39和0.32。与该试验点的早期研究结果相比,种源间的变异系数随年龄增长呈减小趋势。以选择生态和用材兼用型的优良种源为目的,把树高、地径、冠幅及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华芳
用32P示踪原子法研究了一年生侧柏根系吸收磷的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长和适应有代表性的3个种源侧柏,山东泰安(ST)、贵州黎平(GL)、和内蒙包头(NB)吸收32P的规律相同但数量不同。ST、GL和NB吸收32P的速率遵从方程V=V0Exp(Kt),外流速率遵从E=E0/(Km+t)2。种源侧柏的基因型差异、生理活性和环境条件都影响其对P的吸收。ST、GL和NB的半吸收期T1/2在营养液中分别是6.4、6.1和5.8h,在土壤中分别是40.7、18.4和7.5h;在营养液中的外流最大量一半所需的时间Km分别是0.9、53和14min。ST、GL根部褐色区吸收32P中比NB多,黄褐区类似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阳 沈熙环
侧柏种源试验多年和多地点观测结果表明,种源间在造林成活率、幼林高、径生长量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东、南部种源造林成活率比西、北部种源高;在无冻害区,南部种源的生长量大于北部种源。1~7年生间树高生长紧密相关,但在有冻害区,部分北部种源高生长量却大于南部种源,1~7年生间树高生长量相关性减弱。根据有冻害区和无冻害区各种源的生长表现,对部分种源作了评价,并对侧柏造林和用种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侧柏,种源,成活,生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翠玲
为选择适宜重庆干旱、贫瘠碱性土壤生长的侧柏种源 ,对来自侧柏天然分布区的 30个侧柏种源进行苗期及造林试验研究 .分析结果表明 :侧柏适生于重庆市干旱、贫瘠的碱性土壤 ,各种源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各种源适应性、抗性、生长量进行种源选择 ,初选出河南开封、河南永城、山西长治、山东费县、山西晋城等种源是适生于重庆市碱性土壤的优良侧柏种源
关键词:
侧柏 生长量 种源选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文杰 庞宏东 胡兴宜 王晓荣 林富荣
研究枫香种源间性状差异及地理变异规律,并进行优良种源选择,为枫香良种选育和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14个省份22个枫香种源为研究材料,选取生长性状指标和形质指标,进行种源间差异性分析,广义遗传力估算、地理变异规律研究,采用多目标决策法进行优良种源选择等。结果表明:枫香种源间在胸径、树高、材积、第一枝下高、冠幅和通直度6个性状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选出优良种源6个,入选的优良种源平均胸径、树高、材积、冠幅和通直度分别大于总体均值的5.25%、8.30%、16.51%、1.26%和2.11%。选出的优良种源对调种造林、杂交育种、"边选边育"等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枫香 种源试验 地理变异 优良种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施行博 郑吉联 曲绪奎
在51个不同种源苗期和21个种源7年生幼林基础上,以适应性为主,观测了不同产地种子性状、苗木生长节律以及幼林抗性、生长等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幼林表现南方种源树高大于北方种源,其中尼山种源最高,为最低的2.4倍。侧柏群体变异中的高生长量随温度和降水量增加而增大,东南种源优于西北种源的变异趋势,而西北部种源生长稳定性和适应性比东南部强,据此将侧柏种源划分为七个类群。
关键词:
侧柏 种源试验 地理变异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沈汉 郑成忠 邱勇斌 汪清华 华克达 缪强 范艳如 姜景民 韦一 刘军
【目的】通过分析10年生香椿Toona sinensis生长与形质性状的种源变异,揭示不同性状在地理种源上的变异规律,并进行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选择。【方法】以浙江开化县林场的10年生香椿种源林为试材,测定其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材积、树干圆满度和树冠圆满度,获取各种源生态环境因子,进行方差、主成分、相关性和聚类等分析,计算广义遗传力、综合选择指数和遗传增益,阐明生长和形质性状地理变异模式及与产地生态因子关系。【结果】树高、胸径、树干圆满度和材积存在极显著(P<0.01)种源差异,种源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和材积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种源胸径与冠幅、枝下高和材积之间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胸径与产地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日最低气温和最干燥季节日平均气温等显著(P<0.05)正相关。根据种源聚类结果,可将香椿划分为南部和北部2个种源区,并筛选出3个优良种源,分别为元谋、恩施和太和。【结论】10年生香椿种源间差异显著,并且树高、胸径、材积等性状存在从南向北逐渐减小的变异规律,对其进行选择时胸径是主要的遗传改良性状,可为材用型香椿良种选择提供可靠依据。图3表6参25
关键词:
香椿 遗传变异 纬度变异 温度 种源区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因刚 周志春 金国庆 廖国华 余能健 王月生
为了探讨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幼龄收获阶段生长、干物质积累和药用成分等种源变异和地理模式,并为福建明溪选育出多个药用优良种源,在福建明溪、浙江淳安和安吉等3个地点开展种源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年生三尖杉树高、地径、分枝数、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枝、叶药用成分均存在显著的种源变异。三尖杉生长和干物质积累量的种源分化可较多地归因于长叶和短叶类型间的差异。较之于短叶类型三尖杉种源,长叶类型三尖杉种源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量大,其种源间分化也较大。除种源效应外,栽植地条件对三尖杉生长影响显著。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间叶片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质量分数差异较小,而枝条2种酯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建忠 熊涛 张磊 李蔷薇 费晓云 石前 黎怀玲 兰俊
[目的]研究广西国有东门林场25年生大花序桉种源生长与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筛选优良种源及单株,为大花序桉良种繁育及中大径材培育提供优质遗传材料。[方法]采用方差分析、构建性状选择指数方程综合分析等方法,对11个大花序桉种源进行生长与形质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及选择。[结果]表明:大花序桉胸径(DBH)、树高(H)、单株材积(V)、树干通直度(ST)和树干圆满度(SF)在种源间呈极显著差异;上述5个主要性状的种源遗传力(H2)为0.634 0.895,单株遗传力(H2)为0.136 0.342;以DBH、H、V、ST和SF 5个性状指标构建大花序桉种源/单株选择指数方程,按标准选择出4个优良种源和13...
关键词:
大花序桉 种源 遗传变异 选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承志 张振 郑一 金国庆 丰忠平 周志春 徐刚标
【目的】研究成熟期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的种源变异规律,加深对马尾松群体遗传进化的理解,为马尾松木材材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3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中具有代表性的20个种源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标准测定参试材料的木材力学性质指标。采用SPSS软件,分析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和生长性状的种源间差异显著性,探讨木材力学性质指标与生长性状指标、种源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马尾松种源木材力学性质。【结果】马尾松不同种源木材力学性质差异极显著,各项力学性质指标变异系数的变异幅度为5.40%~21.04%。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指标与种源地理经度、纬度相关性不显著,但与种源的气温和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差异主要受种源水热资源影响。种源气温是马尾松种源木材力学性质表现的最佳预测因子,种源气温越低,其木材硬度和抗弯强度越高。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指标与其胸径、材积呈显著负相关,但与高径比呈显著正相关,木材力学性质指标间呈显著正相关。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隶属值排名前3位的种源分别是湖南安化、四川南江和贵州黎平。结合生长性状表现,综合排名前3位的马尾松种源分别是浙江庆元、湖南安化和贵州黎平。【结论】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在种源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种源选择可望获得预期的马尾松材性遗传改良效果。初选出的木材力学性质和生长表现优良的马尾松种源,可为林业生产提供良种材料。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木材力学性质 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宇 徐焕文 尚福强 焦宏 张利民 罗建新 滕文华 刘桂丰
【目的】通过对16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调查,研究其地理变异规律,进行种源区划分,为各种源区选用生产力高、适应性强的优良种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定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实验林场、辽宁省本溪市山城实验林场与内蒙古金河林业局的16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为对象,调查18个种源在每个试验点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等性状,进行单点、多点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然后对各种源生长性状与其产地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依据分析结果进行优良种源选择及种源区划。【结果】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性状在各试验点的种源间以及种源与地点的交互作用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以各地点参试种源单株材积均值排序分...
关键词:
白桦 种源试验 地理变异 优良种源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秀花 陈柳英 马丽珍 范辉华 叶穗文 周志春
针对福建建瓯的7年生33个产地的木荷种源试验林,研究揭示其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差异及地理变异模式,并依据聚类分析结果进行速生优质种源选择。结果表明,木荷胸径、树高、枝下高、材积指数和木材基本密度等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种源变异,其中以材积指数的种源变异最大。木荷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主要受产地温度影响,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来自纬度较低、温度较高产地的木荷种源,其树高、胸径和材积指数等生长量较大,木材基本密度较小。木荷各性状间也存在相关性,其木材基本密度与生长性状呈显著负相关。除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外,不同重复间的微立地效应也非常显著,在较差立地条件下,木荷种源的生长量较小,但木材基本密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华芳 戴伟 孟庆英
借助于原子吸收谱仪等测定了侧柏3个种源种子的NUE(K&Zn)、当年生苗木的NUE/(K&Zn)以及28个种源7年生树木7月的NUE′(K&Zn).结果表明,在种源的种子到苗木到树木的生长过程中,各种源的NUE或NUE′(K&Zn)大小的变化趋势不变;生长快的种源(如ST)NUE′大于生长慢的种源(如NB);NUE′能反映种源矿质利用效能的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玉山 邢世岩 唐海霞 冯殿齐
应用AFLP技术对17省市的18个侧柏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选用的8个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1613条,占92.9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1.1993,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0.1239,Shannon's信息指数0.1949,揭示侧柏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中部种源遗传多样性低于南、北部种源。AMOVA分析表明侧柏种源遗传分化大,74.86%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种源内,11.12%存在区域间,14.02%存在于区域内种源间,其分布的间断性、地理隔离以及低水平基因流(Nm=1.4372)是导致其种源间分化的主要因素。应用Nei(1972)遗传距离进行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汪企明 徐福元 葛明宏 王章荣 陈天华
1984年在南京近郊营造了马尾松不同种源以及其他松树试验林。1995年7月对该试验林(13年生)39个马尾松种源以及6种其他松树进行了松材线虫接种。线虫是从当地由于松材线虫病死亡的马尾松树材中提取的。每个种源或树种接种3株,共接135株树木。每株接线虫约5000条。马尾松不同种源和不同松树对松材线虫的抗性及感病进程变异很大。5个强抗性种源(广东高州、英德、信宜,广西忻城和湖北远安)抗性显著高于其他种源,也高于黑松和晚松,但低于高抗性的火炬松、湿地松、短叶松和刚松。马尾松不同种源对松材线虫的抗性变异模式具有随产地的纬度从南向北而不断减弱的趋势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抗性(育种) 松材线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