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43)
- 2023(10165)
- 2022(8357)
- 2021(7667)
- 2020(6646)
- 2019(15412)
- 2018(15857)
- 2017(31302)
- 2016(17556)
- 2015(20451)
- 2014(20991)
- 2013(20788)
- 2012(19460)
- 2011(17775)
- 2010(18291)
- 2009(17359)
- 2008(17668)
- 2007(16249)
- 2006(14614)
- 2005(13554)
- 学科
- 济(75174)
- 经济(75094)
- 管理(46567)
- 业(45198)
- 企(34212)
- 企业(34212)
- 方法(31784)
- 数学(27920)
- 数学方法(27687)
- 中国(23754)
- 农(23615)
- 财(18870)
- 制(16995)
- 业经(16469)
- 地方(15906)
- 贸(15089)
- 贸易(15083)
- 农业(15011)
- 学(14821)
- 易(14661)
- 银(13465)
- 银行(13435)
- 行(12805)
- 融(12056)
- 金融(12054)
- 理论(11294)
- 和(11235)
- 体(11026)
- 务(10919)
- 财务(10884)
- 机构
- 大学(263152)
- 学院(261658)
- 济(108723)
- 经济(106225)
- 管理(93783)
- 研究(90539)
- 理学(78687)
- 理学院(77762)
- 管理学(76433)
- 管理学院(75924)
- 中国(69927)
- 京(56994)
- 科学(54124)
- 财(53012)
- 所(47586)
- 农(44972)
- 研究所(42444)
- 江(42047)
- 中心(41360)
- 财经(41346)
- 业大(37224)
- 经(37138)
- 北京(36917)
- 范(36471)
- 师范(36122)
- 农业(35346)
- 经济学(34035)
- 州(33931)
- 院(31891)
- 经济学院(30951)
- 基金
- 项目(156933)
- 科学(120768)
- 研究(118648)
- 基金(109920)
- 家(94706)
- 国家(93877)
- 科学基金(78071)
- 社会(72721)
- 社会科(68678)
- 社会科学(68656)
- 省(61728)
- 基金项目(57644)
- 教育(55589)
- 划(52018)
- 编号(51387)
- 自然(47713)
- 自然科(46470)
- 自然科学(46455)
- 自然科学基金(45584)
- 资助(45405)
- 成果(43976)
- 课题(35770)
- 重点(35736)
- 发(35343)
- 部(35324)
- 创(31796)
- 性(30907)
- 项目编号(30385)
- 教育部(29969)
- 大学(29850)
- 期刊
- 济(128336)
- 经济(128336)
- 研究(83974)
- 中国(54255)
- 农(42099)
- 财(41739)
- 学报(39655)
- 科学(35397)
- 教育(33885)
- 管理(33846)
- 大学(29877)
- 农业(27898)
- 学学(27299)
- 融(27290)
- 金融(27290)
- 技术(24030)
- 业经(21772)
- 财经(20839)
- 经济研究(20417)
- 问题(18367)
- 经(18006)
- 图书(15330)
- 贸(15225)
- 业(14939)
- 技术经济(13707)
- 理论(13582)
- 国际(13223)
- 商业(13198)
- 版(12377)
- 实践(12214)
共检索到409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储
19世纪美国西部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转变的历史震颤,这不仅是工业化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融合,而且是各种社会因素积极整合的必然结果,为我们认识工业化提供了有益的参照。借鉴美国西部工业化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在我国西部工业化进程中,落实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美国 中国 西部 工业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罗善兴
传统产业的辉煌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里程碑。发达国家的管理和科技革命带动了21世纪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并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世界经济格局,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也迎来了发展机遇。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需要充实和改造传统经济成分;另一方面,又要探索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道路,以扭转产品或服务在价值分配中的不平衡状态。
关键词:
传统产业 高新技术 知识经济 创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德敏 池尔敏 李世龙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城乡结构和就业结构5个方面入手,对重庆市工业化所处阶段进行判定,得出了重庆市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一阶段的结论。针对该结论以及重庆市工业化进程中现行阶段存在的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以及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结构性问题,结合新型工业化要求,有针对性地对重庆市推行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 产业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汪川
本文试图从内生增长理论的角度为理解英法的工业化差异提供新的视角。本文从理论模型和经济史实两个方面论证了工业化过程中工业部门生产力的飞跃使得工业品相对价格显著下降,从而压缩了工业利润空间的事实。因此,本文认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本身抑制了工业化过程,并指出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法国等欧洲大多数国家工业化的相对迟滞。本文模型部分的结论显示,与工业化同时进行的农业生产力变革对工业化以及长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而这正是英国成功实现工业革命的原因。
关键词:
工业化 农业生产力进步 长期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邢华彬 庞志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开始重新审视先进制造业的价值,提出了回归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美国再工业化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客观要求,更是立足于保持长期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举措,这将极大地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对美国经济本身和中国经济也将产生深远影响。为将美国再工业化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我国应从延伸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拉动内需、推进加工贸易转型以及促进人力资本快速积累等方面加以应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范新成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民礼
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没有什么固定模式可以借鉴。党的十六大提出 :我国要走一条以信息化为基础的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 ,体现了中国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前苏联走过的工业化道路而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其思想的立足点就是全球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的中国国情。而这种具有“中国特色”工业化思想一直体现在建国以来的工业化道路探索之中。本文试从产业间关系、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间关系、科技与人才的作用、对外开放等几个方面对新型工业化所蕴涵的战略思想进行探析 ,得出这些思想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的结论
关键词:
中国特色 中国国情 新型工业化道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宗植
在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日益突出、经济全球化对工业化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我国工业化的实现必须另辟蹊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经济效益高、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环境污染小的路子。走这条路必须坚持技术进步推动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发挥比较优势原则。
关键词:
我国 新型 工业化 道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潘启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永乐
通过构建区域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测算和分析,并与其他区域进行多角度动态比较,结果显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取得显著进展,但区域内省际分异较明显;新型工业化总水平以及工业化进程、科技创新、资源环境、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均落后于其他区域且差距并未明显缩小甚至趋于扩大,而经济效益水平持续提升已居各区域之首。最后针对西部地区薄弱环节提出促进新型工业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新型工业化 区域比较 动态演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政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探讨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区别,充分认识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研究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殊性,明确我国工业持续快速增长面临的主要矛盾和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艰巨性 主要矛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熙保
中国的工业化开始于50年代初,但只是到了1978年以后,中国才进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在1979—1992年,GNP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1992和1993年又分别以13%和13.4%的超高速增长。这种增长势头现在仍然很强劲。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毫无疑问,中国在下个世纪将会实现工业化。那么,中国将在何时实现工业化?为了加快工业化步伐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晓雷
一、工业化概念及理论的发展演变从世界上看,工业化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18、19世纪的西方古典经济学。作为工业资本理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从工业和农业的比较利益出发,论述了工业生产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国民财富的重要原因,所以,国富增加(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在于现代都市社会的形成和随之而来的工业化。对工业化理论的广泛阐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的一般认识是,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之所以先进,是因为它们实现了工业化。发展中国家要追求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也必须实现工业化。1943年,罗森斯坦-罗丹(P·Rosenstein-Roden)在他的著名论文《东欧和东欧国家的工业化问题》中提出:发展中国家要从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