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67)
2023(11128)
2022(9401)
2021(8794)
2020(7064)
2019(16446)
2018(16173)
2017(29575)
2016(15936)
2015(18591)
2014(18290)
2013(18335)
2012(18130)
2011(16847)
2010(17105)
2009(15800)
2008(15830)
2007(14016)
2006(12792)
2005(12224)
作者
(48060)
(40215)
(40022)
(38150)
(25866)
(19497)
(18110)
(15605)
(15442)
(14415)
(13965)
(13677)
(13237)
(13004)
(12784)
(12365)
(11897)
(11682)
(11636)
(11471)
(10451)
(9794)
(9774)
(9258)
(9100)
(9062)
(8935)
(8875)
(8199)
(8166)
学科
(77043)
经济(76965)
管理(37003)
(36433)
中国(27607)
(26716)
企业(26716)
方法(26019)
数学(22178)
数学方法(21942)
地方(20666)
(20521)
(18643)
贸易(18629)
(18113)
业经(16033)
(15739)
(15347)
金融(15347)
(14647)
(14542)
银行(14519)
(14386)
(14240)
农业(13589)
(12965)
环境(11548)
地方经济(11459)
(11363)
(9997)
机构
大学(235501)
学院(232935)
(106018)
经济(104023)
研究(98021)
管理(79726)
中国(77608)
理学(65914)
理学院(64987)
管理学(63908)
管理学院(63466)
科学(57216)
(53932)
(51688)
(47867)
研究所(46524)
中心(43046)
(40585)
财经(36421)
(36032)
北京(35964)
(35211)
(34206)
师范(33888)
经济学(33731)
(33283)
农业(31554)
业大(30856)
经济学院(30178)
科学院(29824)
基金
项目(145014)
科学(113857)
研究(107133)
基金(105286)
(93259)
国家(92514)
科学基金(76596)
社会(68932)
社会科(65363)
社会科学(65350)
基金项目(54030)
(53015)
教育(48087)
自然(46809)
(46797)
自然科(45717)
自然科学(45707)
自然科学基金(44894)
资助(44162)
编号(41730)
(37568)
成果(36208)
重点(34156)
(33352)
课题(30794)
发展(30426)
中国(30334)
(29946)
国家社会(29713)
(29221)
期刊
(128194)
经济(128194)
研究(82473)
中国(57708)
(38700)
学报(37579)
科学(35969)
(34269)
管理(32776)
教育(29591)
(28753)
金融(28753)
大学(28549)
农业(26974)
学学(26379)
经济研究(21797)
技术(19351)
国际(19196)
(18711)
财经(18677)
业经(18624)
问题(16943)
世界(16492)
(16442)
(15877)
图书(11874)
资源(11597)
技术经济(11449)
(11211)
论坛(11211)
共检索到396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争平  
1895—1930年中国国际收支发展趋势及主要特征陈争平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交易的综合。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支付空前巨额的战争赔款,与此同时,外国对华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对华贸易额、……等都成倍增长,国际收支内容的变化对中国经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争平  
1895~1936年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与以往相比,这一时期中国政府的有关工商政策,以及社会观念等都发生了有利于近代化的转变,然而中国近代化的步履却十分艰难,许多史实表明:资本形成问题或曰资金供给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近代化发展的”瓶颈”。1895年以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也显著加深。这一时期处于“被动附庸型开放”状态下的中国国际收支对近代化的资金供给究竟起了何种作用,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管涛  
2001年以来,我国逐渐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外部门发展表现强劲,国际收支连年顺差且不断扩大。2001年新增外汇储备466亿美元,2002年又增742亿美元,2003年前9个月已增975亿美元。持续较大顺差形式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一个突出特点。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秀珍  黄艳会  
中国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不断上升,移动应用快速增长,移动服务不断丰富,移动消费群体加速渗透,用户行为、需求特征愈发明显。基于中国联通全网用户数据进行大数据挖掘,研究发现,"70后"和"80后"是移动消费主力,且月均消费2 000元以上的中高消费用户占比提升;移动消费行为全天候,不同年龄、学历、消费能力、手机品牌的用户表现出不同的消费行为特征,电商、团购、旅游、网约车和支付五大移动消费平台的用户使用时间也不尽相同;服装服饰和数码类商品为主要的移动消费商品,女装和高端电子产品对苹果、三星用户吸引力更大;服务O2O市场增长迅猛,外卖服务市场爆炸式发展,在线旅游服务渗透率持续提升。未来,在政策支持、消费升级和网络环境改善的助力下,移动消费发展形势依然向好,但移动端流量红利逐渐消失,市场增量空间缩小,移动消费市场将进入平稳发展期,主要表现为跨界融合主导移动消费市场,移动消费模式向资源共享化发展,物联网引导线上线下消费融合。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秀珍  黄艳会  
中国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不断上升,移动应用快速增长,移动服务不断丰富,移动消费群体加速渗透,用户行为、需求特征愈发明显。基于中国联通全网用户数据进行大数据挖掘,研究发现,"70后"和"80后"是移动消费主力,且月均消费2 000元以上的中高消费用户占比提升;移动消费行为全天候,不同年龄、学历、消费能力、手机品牌的用户表现出不同的消费行为特征,电商、团购、旅游、网约车和支付五大移动消费平台的用户使用时间也不尽相同;服装服饰和数码类商品为主要的移动消费商品,女装和高端电子产品对苹果、三星用户吸引力更大;服务O2O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明  
从2012年起,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已经逐渐消失。在未来,随着经常账户内部货物贸易顺差继续下降以及服务贸易逆差继续上升、人口老龄化以及高杠杆导致国内储蓄投资缺口收窄甚至倒挂,中国的经常账户可能呈现出短期顺逆差交替、中期转为持续逆差的格局;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以及资本管制程度的下降,中国的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可能呈现出余额变动不居的特点;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经常账户余额最终由正转负、"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藏汇于民格局的形成,中国的外汇储备存量中期内有望逐渐下降。中国国际收支格局变化导致的政策涵义至少包括:第一,无论是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还是中国国内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在未来均会显著增强;第二,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将会发生深刻改变;第三,各种资金频繁的大进大出将会增加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内外部冲击;第四,中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投资需求将会发生趋势性下降,中期内美国国债市场存在显著调整的风险。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生会  
本文分析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后发现,中国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资金输出国,巨额国内储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而外资在弥补国内储蓄不足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小于人们预期。政府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将资金注入实际经济部门并有效地加以利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柳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取得了持续顺差,顺差的主要来源或是金融账户或是经常账户,但趋向于经常账户。从目前趋势看中国有提前形成“新债权国”的可能,也就是说国际收支结构已经具有超前特征。这种变化将影响中国未来的对外经济发展格局和政策走势。本文分析了中国超前性国际收支结构的组合状况、特征、形成原因、变动趋势和调整方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玉阁  闫雪晶  
“九五”时期我国国际收支发展趋势分析贾玉阁闫雪晶任何一个与外部世界有经济交往的国家,其宏观经济目标都包含两种平衡,即实现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充分就业等的经济内部平衡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经济外部平衡,这二者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般来说,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建  
一、发展的起点和目标 (一)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估计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要借鉴各国工业化的历史经验,由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规律,而人均GNP水平又是区分发展阶段的最显著标志,所以必须确定我国目前的人均GNP水平。 用现行汇率估算,1994年中国人均GNP为370多美元,显然是估计过低了。世界银行用购买力平价法计算我国1990年的人均GNP为1950美元,显然又高估了。用人均实物量指标来做对比可能比较准确。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保继刚  
<正>2023年是疫情之后旅游业全面恢复的一年,最近已有很多回顾评述文章。2024年,中国旅游业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在此仅作以下几点预判。一、入境旅游——重回巅峰不容易,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入境旅游,不仅在经济层面,而且在社会文化意义方面以及在我们与西方民间外交的重要性方面都得到政府、业界、学界高度一致的认同,国家在签证、支付方式、增加航班等方面都做了尽可能的改革和便利化。但入境游面临的难点还要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入境游客的类别,中国主要是观光游客和商务游客。20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国外观光游客出于对东方大国的好奇来到中国,尽管当时我们的服务设施落后,但我们真心欢迎他们的到来,同时价格特别便宜,有旅游团,也有大量的年轻的背包客,出现了如阳朔西街洋人街、大理洋人街等现象。而今天,中国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旅游价格已经直逼日本东京、美国纽约等发达城市,中国也不再像过去一样神秘而有独特的吸引力。商务游客与全球化有关,也就是与全球产业布局有关,如果外资下降,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宜勇  池振合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形成了巨大冲击。由于出口的急剧下降,导致国内生产增长率出现大幅度下降。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提出了一揽子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稳定的措施。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及其一系列刺激计划必然会对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形成巨大影响。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首先研究了2009年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并预测了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次,梳理了2009年中国政府出台的有关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最后,分析了我国收入分配领域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中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京文  
中国的经济建设经过建国40余年不懈的努力,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工业生产体系等方面衡量,中国经济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79—1993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3%,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2%,其中出口增长16.1%,进口增长16.2%。现在,中国已经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京文  
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教授当前,中国经济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未来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在未来的15年,中国经济将是世界经济增长中最富活力的;2产业结构日趋合理;3技术装备将有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