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3013)
2022(2886)
2021(2969)
2020(2602)
2019(6424)
2018(6533)
2017(12637)
2016(6961)
2015(8256)
2014(8492)
2013(8854)
2012(8784)
2011(8523)
2010(8752)
2009(8764)
2008(8913)
2007(7923)
2006(7376)
2005(7140)
2004(6360)
作者
(21066)
(17483)
(17084)
(16643)
(11026)
(8242)
(8104)
(6693)
(6621)
(6469)
(5854)
(5783)
(5779)
(5662)
(5394)
(5321)
(5145)
(5030)
(5004)
(4929)
(4627)
(4255)
(4217)
(4058)
(4056)
(3973)
(3945)
(3842)
(3498)
(3407)
学科
(31711)
经济(31681)
管理(18684)
(17755)
(13783)
企业(13783)
中国(13428)
方法(12789)
数学(10554)
数学方法(10482)
(8950)
(8587)
(8381)
(7835)
(7740)
贸易(7734)
(7716)
银行(7710)
(7572)
(7488)
(6776)
金融(6775)
(6424)
业经(5924)
理论(5620)
(5619)
教育(5273)
(5137)
(5095)
农业(4868)
机构
大学(117920)
学院(112098)
(50102)
经济(49103)
研究(41191)
管理(39520)
中国(34127)
理学(32396)
理学院(31965)
管理学(31614)
管理学院(31375)
(27908)
(26003)
科学(22050)
(21427)
财经(21222)
(19127)
研究所(18692)
北京(17776)
中心(17709)
(17540)
师范(17480)
(16921)
经济学(15931)
财经大学(15585)
师范大学(14348)
经济学院(14241)
(14112)
(13737)
(13583)
基金
项目(56887)
研究(45760)
科学(43998)
基金(40922)
(34221)
国家(33905)
社会(28783)
科学基金(27569)
社会科(27158)
社会科学(27150)
基金项目(21265)
教育(21253)
编号(19995)
(19463)
成果(19386)
(17782)
资助(17030)
自然(15376)
自然科(14907)
自然科学(14902)
自然科学基金(14635)
(14253)
课题(13471)
重点(12829)
(12595)
教育部(12532)
项目编号(12473)
(12258)
人文(11884)
社科(11791)
期刊
(63610)
经济(63610)
研究(44588)
中国(23494)
(20646)
管理(16168)
学报(16070)
教育(15721)
(14366)
金融(14366)
科学(14178)
大学(12431)
(12183)
财经(11745)
图书(10900)
学学(10602)
经济研究(10430)
(10179)
(9738)
问题(9129)
业经(8840)
技术(8749)
国际(8470)
书馆(8421)
图书馆(8421)
农业(8032)
理论(7976)
实践(7108)
(7108)
商业(5956)
共检索到194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彬强  
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文献整理从清末民初开始起步,丁谦、沈曾植等人主要运用传统的经史之法整理研究相关文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民国年间,冯承钧、张星、向达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既受中国传统学术熏陶,又通"西学",将中西文献予以比证校勘,并吸收当时西方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文献整理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整理研究整体处于停滞阶段,但在某些领域仍取得持续性进展。改革开放后,在新材料、新方法、新思潮等多种有利因素的促进下,整理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扎实的文献基础。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彬强  
海上丝绸之路文献是反映古代中国和世界各国通过海上航线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各种历史文献及现代研究文献的总和,对于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解决海洋岛屿争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措施主要有3个方面:系统梳理文献脉络、建立联合采购机制、共建共享信息资源。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林春培  刘佳  田帅  
[目的/意义]挖掘国内海上丝绸之路理论研究的热点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对于贯彻落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提升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的跨领域协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文献计量挖掘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热点,并通过绘制战略坐标图来分析各热点领域的内部研究结构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国内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机遇和挑战下海洋经济与海洋强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意义及对南海区域的影响、沿海城市和港口的发展、以互联互通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这四大研究领域,各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黎明辉  
海上丝绸之路是岭南音乐文化海外传播和内陆拓展创新的主要途径,与岭南移民、海外留学、宗教传播紧密相关。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还促进了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发展,也促进了岭南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创新。本文通过对岭南音乐文化的特点与内涵进行分析,探究了海上丝绸之路对岭南音乐文化的影响,海上丝绸之路对岭南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中国新时期的音乐变革具有深远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许培源  陈乘风  
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和我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有重叠和合作空间,也存在竞争。印尼一方面乐于通过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其"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提升其国际地位,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印尼国内也存在反对的声音。中国可将印尼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示范、中介和重要市场,并注意从印尼最为关心的海上互联互通和出口型制造业两大方面与该国战略对接,注重形成"点、线、面"的一体化协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伟光  
与现有的国际和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相比较,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不仅表现为高度的开放性,而且突出表现为合作领域、合作制度、合作目标的多样性与多重性。海上丝绸之路是当前中国实施协同性、创新性、积极防御型战略理念和行动方案的重要载体,其战略实施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联动,推进区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等层面的互联互通,推动政策、制度和规则层面的务实合作,降低区域交易成本,加强区域认同与战略捆绑,提升区域合作的战略效应与经济绩效,建构区域合作新格局与区域治理新机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天枢  
中国近期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一超多强的复杂国际格局下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周边格局的有力手段,它旨在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印度的海洋战略作为印度洋上的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对我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分析印度的海洋战略入手,分析了中印双方在印度洋地区所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印度的"东向政策"对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天枢  
中国近期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一超多强的复杂国际格局下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周边格局的有力手段,它旨在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印度的海洋战略作为印度洋上的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对我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分析印度的海洋战略入手,分析了中印双方在印度洋地区所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印度的"东向政策"对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天枢  
中国近期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一超多强的复杂国际格局下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周边格局的有力手段,它旨在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印度的海洋战略作为印度洋上的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对我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分析印度的海洋战略入手,分析了中印双方在印度洋地区所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印度的"东向政策"对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彭渤  胡麦秀  
根据地理区位,将沿线国家划分为海湾六国、南亚四国和东盟十国,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将政府采购(G)、投资(I)和消费(C)作为控制变量,并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回归分析,对1993-2015年间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海湾国家的出口和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为0.142%和0.06%;我国对南亚国家的出口和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1044%和0.0499%;我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为0.119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郭瑞鹏  
2016年10月30日,"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度洋通道安全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召开。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范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徐永林出席会议并致辞。与会学者围绕"海上丝绸之路通道建设的现状和挑战"及"印度洋通道安全机制建设与中国的外交方略"两个主题从多个视角展开了研讨。1.海上丝绸之路和印度洋通道安全建设面临的挑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刘宗义副研究员认为,海上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郭瑞鹏  
2016年10月30日,"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度洋通道安全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召开。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范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徐永林出席会议并致辞。与会学者围绕"海上丝绸之路通道建设的现状和挑战"及"印度洋通道安全机制建设与中国的外交方略"两个主题从多个视角展开了研讨。1.海上丝绸之路和印度洋通道安全建设面临的挑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刘宗义副研究员认为,海上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张玉梅  
2016年6月21日,中国税务学会联合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在北京举办"海上丝绸之路税收服务"宣讲会,中国税务学会第一副会长丘小雄参加宣讲活动并致辞。此次"宣讲会"进行了公益性宣传和税务咨询服务。一是宣讲OECD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项目对中国企业海外的影响以及近期国外有关动态。二是按照企业投资国家(地区),分为北美和拉美、欧洲、中东、亚太地区等四个大组,分别进行税收制度和相关政策的宣讲、咨询,并为做好后续跟踪服务建立了联系机制。此次活动借助中国税务学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韩永红  石佑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法律保障机制旨在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设置路线图,固定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合作的稳定性。这一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既需要处理好与现行多边、双边法律机制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国内法的支撑。因此,海上丝绸之路的法律保障机制应是一个多层级的、多主体参与的、国际法与国内法衔接、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相结合的网络化体系。广东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应努力在该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过程中做出新的制度探索。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叶飞文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是我国面向亚太地区的主要开放窗口之一,历史辉煌,文化独特,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海上丝绸之路和福建文化铸就"丝路精神",形成一道"一带一路"文化独特的亮丽风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