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497)
2022(1382)
2021(1312)
2020(1253)
2019(2899)
2018(2887)
2017(5200)
2016(2842)
2015(3106)
2014(2847)
2013(2881)
2012(2819)
2011(2556)
2010(2847)
2009(2876)
2008(2817)
2007(2653)
2006(2634)
2005(2687)
2004(2375)
作者
(7935)
(6500)
(6457)
(6350)
(4319)
(3208)
(2990)
(2604)
(2537)
(2468)
(2273)
(2236)
(2198)
(2195)
(2147)
(2145)
(2071)
(1935)
(1926)
(1921)
(1909)
(1660)
(1641)
(1551)
(1547)
(1537)
(1502)
(1472)
(1419)
(1350)
学科
(11169)
经济(11149)
管理(6850)
(5960)
(4828)
企业(4828)
中国(3977)
(3564)
(3492)
关系(3317)
地方(2788)
教育(2730)
(2699)
对外(2668)
(2656)
(2625)
银行(2625)
(2535)
经济关系(2510)
外经(2442)
对外经济(2424)
(2345)
贸易(2341)
业经(2307)
(2279)
农业(2182)
(2106)
金融(2106)
(2039)
制度(2002)
机构
大学(37646)
学院(36235)
研究(15058)
(14127)
经济(13673)
中国(12384)
管理(11570)
理学(8764)
理学院(8642)
(8626)
管理学(8452)
管理学院(8373)
科学(8296)
(8275)
(8177)
(7794)
中心(7696)
研究所(6760)
(6602)
(6523)
(6345)
师范(6301)
(6255)
北京(5882)
财经(5682)
(5272)
(5161)
师范大学(5072)
(5014)
银行(4981)
基金
项目(18956)
研究(15055)
科学(14205)
基金(12843)
(11047)
国家(10917)
社会(9120)
科学基金(8759)
社会科(8567)
社会科学(8566)
(7475)
教育(7299)
成果(6620)
编号(6419)
基金项目(6119)
(6110)
资助(5417)
课题(5053)
自然(4942)
自然科(4827)
自然科学(4824)
自然科学基金(4719)
(4438)
重点(4423)
(4222)
(4137)
(4095)
(3996)
项目编号(3883)
大学(3716)
期刊
(21218)
经济(21218)
研究(15660)
中国(11833)
教育(8370)
(6829)
(6716)
(6509)
金融(6509)
学报(6142)
管理(5431)
科学(4921)
大学(4743)
图书(4592)
农业(4126)
学学(3911)
书馆(3878)
图书馆(3878)
技术(3358)
业经(3059)
财经(2930)
经济研究(2878)
(2845)
论坛(2845)
(2828)
国际(2763)
问题(2682)
(2567)
(2230)
世界(2197)
共检索到74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贺  
在西方工业革命相继爆发、海上商业文明进一步扩张的18-20世纪,体现中国传统陆路贸易模式的中俄茶路走向衰落似乎已经是必然的结局。然而,拥有工业和科技优势的英国最终通过战争、鸦片、盗取茶种和技术等手段从积贫积弱的中国夺取了茶叶贸易的主导权。历史充分说明,公平的竞争环境只能靠国家的实力来维护。重构中国茶与茶路的历史文化价值,复兴中国茶文化的话语权是我们当今必须肩负起的历史责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迈克尔·D.博德  迈克尔·J.杜克尔  大卫·C.惠洛克  李征  
本文检验了美、英、德三国在20世纪实行的货币政策与其股票市场兴衰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发现:当产出快速增长且通货膨胀率维持低位时,股票市场多为繁荣;当通货膨胀持续上升且货币政策日趋紧缩时,股票市场也日渐萧条。借助对于上述几国战后数据的隐性变量VAR分析,本文证实了通货膨胀因素对于股票市场存在着明显影响。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价格指数的非预期性波动来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迎胜  
本文在对19世纪至20世纪初俄国书业立法和书刊审查制度进行回顾和研究的基础上,与我国同期的书业立法和书刊审查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了这一时期该领域所存在的规律性。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迎胜  
文章从“藏书家的文化层次、身份特点”、“藏书范围”、“藏书家的学术成就”、“藏书理念”4个角度对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俄私家藏书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了两国这一领域的共性和特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金亮  刘巍  
本书对自苏联解体至上个世纪末的中俄贸易做了实证分析。在宏观经济环境和国际大环境基本稳定的条件下,数量关系说明,影响中俄两国之间贸易额的主要因素是两国的国民收入。在上个世纪末,对两国贸易负面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俄罗斯国民收入的持续走低。新世纪已经来临,中俄两国贸易是否会有大幅度进展?两国领导人的积极努力虽有一定作用,但关键取决于俄国经济的复苏程度。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实际国民收入变动1%,中国对俄出口额就同向变动2.28%,呈强弹性;中国国民收入变动1%,中国从俄罗斯的进口额就同向变动2.62%,弹性极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锦贵  
20世纪俄国目录学前期发展的特点 ,是十分重视书目的教育职能 ,注重发挥书目在阅读中的指导作用。其中期的发展特点 ,是重视目录学学科建设 ,突出理性层面的系统研究。当代中国目录学研究 ,也应当注意发挥书目教育职能 ,在理论建设上要与时俱进。参考文献 7。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庄国土  
中国茶叶在17世纪传入西欧,在18世纪前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其输入地及贩运者也以西欧国家为主。研究18世纪中国与欧州的海上茶叶贸易,对了解18世纪中外海上交通、白银内流以及中国对外贸易史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国茶叶输欧溯源 茶叶为欧洲人认识与享用始于16世纪来华的欧洲耶苏会士。第一批茶叶输入欧洲,系1607年由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从中国澳门运到爪哇,再于1610年运抵荷兰阿姆斯特丹。但作为一种商品输入欧洲,可能是在1637年以后。1637年1月2日,在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写信给驻在巴达维亚城(现雅加达)的公司总督:“既然茶已开始为一些人所消费,我们希望公司所有的船都应从中国...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彭斐章  付先华  
文章全面地回顾了 2 0世纪中国目录学的发展历程 ,系统地总结了 2 0世纪中国目录学的研究成果 ,对网络环境下中国目录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做了认真的思索 ,并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中国目录学研究应深入研究和实践的几个课题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温耀庆  
世纪之交,中俄双边经贸关系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积极推动和发展经贸合作是两国对外经济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介绍了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新世纪中俄经贸关系的展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韩立华  
21世纪已经来临。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的前景如何,这是两国领导人和人民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当前中俄经贸合作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问题,找出了两国合作升级的突破口,这对于发展两国未来的经贸合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许金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出现了数百个政党和组织,政党体制初步形成。俄国政党体制受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特点的影响,具有自身的特色。从各党派的意识形态、力量对比、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地位、组织情况、成立的时间和顺序等方面可以认识俄国政党体制的特点。俄国政党体制的特点是决定俄国1917年现代化进程中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谢雪峰  
本文介绍了俄国 1 8世纪初叶彼得一世推行的高等教育改革 ,论证了开世界实科教育 (包括高等实科教育 )风气之先的是俄国 ,而彼得一世为其首倡者 ,同时彼得一世还是提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思想先驱。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景彦  
反思20世纪的中、日、俄(苏)3国关系史,我们可以得到许多经验教训。概而言之为:两强凌一弱的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落后挨打”的必然;处强邻之间只有自立自强才是唯一的出路;国家之间的关系只靠“友谊”不能维持长久;处理国家间关系“妥协”必不可少;应该牢记“和则两利,战则两伤”的历史教训,遵守“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准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邢宇宙  
近代中国在迈入现代化进程以来,众多革命者与知识分子基于对乡土中国的认识和判断,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并付诸实践。乡村建设派试图通过乡村教育、卫生、文化与组织改造等重建社会;共产党人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并动员农民进行社会革命。尽管两者在路径选择上存在差异,但都尝试通过一村一地的实验和典型示范扩展开去,强调农村社会动员和农民组织化的作用,实际上都服膺于20世纪以来现代国家建设的总体性目标。这对于1949年后我国乡村建设的实践产生深远影响,当下的乡村在未完结的现代国家建设目标之下,正在政府与社会诸多力量的裹挟中寻求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