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80)
2023(9260)
2022(8389)
2021(7990)
2020(6741)
2019(15813)
2018(15929)
2017(31178)
2016(17045)
2015(19308)
2014(19288)
2013(19233)
2012(17637)
2011(15764)
2010(15411)
2009(13937)
2008(13327)
2007(11286)
2006(9803)
2005(8352)
作者
(49009)
(40465)
(39897)
(38153)
(25668)
(19408)
(18165)
(16085)
(15391)
(14302)
(14029)
(13363)
(12642)
(12638)
(12383)
(12250)
(12194)
(11993)
(11490)
(11405)
(10076)
(9720)
(9644)
(9222)
(9030)
(8959)
(8895)
(8872)
(8036)
(7961)
学科
(67771)
经济(67699)
管理(47179)
(44660)
(36090)
企业(36090)
方法(32921)
数学(28793)
数学方法(28498)
(20793)
地方(16061)
中国(15808)
(15139)
(14886)
业经(14792)
农业(13315)
(11376)
贸易(11371)
(11002)
理论(10977)
(10908)
环境(10783)
技术(10313)
(10101)
(9407)
财务(9347)
财务管理(9328)
教育(9168)
(9058)
企业财务(8822)
机构
大学(236179)
学院(234737)
管理(98853)
(91204)
经济(89029)
理学(86788)
理学院(85874)
管理学(84456)
管理学院(84051)
研究(76999)
中国(55814)
(50170)
科学(49842)
(41560)
业大(38821)
(38552)
(38500)
中心(35569)
研究所(35482)
(33708)
农业(32705)
财经(31671)
(31558)
师范(31300)
北京(31240)
(28923)
(27857)
(27339)
经济管理(26063)
师范大学(25466)
基金
项目(168744)
科学(132234)
研究(123523)
基金(121679)
(105667)
国家(104777)
科学基金(90208)
社会(75729)
社会科(71661)
社会科学(71639)
(68034)
基金项目(66300)
自然(60289)
自然科(58803)
自然科学(58789)
自然科学基金(57695)
教育(55814)
(55803)
编号(51683)
资助(49893)
成果(40562)
重点(37096)
(36883)
(35690)
(34880)
课题(34476)
创新(32488)
科研(32372)
教育部(31271)
人文(31089)
期刊
(96797)
经济(96797)
研究(66516)
中国(41842)
学报(37855)
(37462)
科学(35177)
管理(33734)
大学(28294)
农业(26959)
(26534)
学学(26448)
教育(25802)
技术(20318)
业经(16864)
(16135)
金融(16135)
理论(14731)
经济研究(14126)
图书(14112)
财经(13989)
实践(13988)
(13988)
(13563)
问题(12615)
科技(12225)
(11681)
资源(11674)
技术经济(11641)
现代(10746)
共检索到332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吕长全  
18世纪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口增加,这些都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息息相关。以往对于清代农业经济史的研究或偏重生产,或偏重流通;生产是流通的基础,"生产既支配着与生产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本文试图将粮食的生产和流通贯通起来,探索上述宏观背景下山东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考证了18世纪山东省的耕地、人口、亩产量、耕作制度等,并且对全省人地关系、人均粮食占有量、仓储存粮进行了量化估算,进而从总体上确定了全省的粮食供求状况。在此基础上,第二部分探究18世纪山东省粮食价格的时间序列特征,包括季节性、不规则波动、长期趋势。此外,还用统计和计量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内粮食市场的整合。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吕长全  
18世纪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口增加,这些都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息息相关。以往对于清代农业经济史的研究或偏重生产,或偏重流通;生产是流通的基础,"生产既支配着与生产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本文试图将粮食的生产和流通贯通起来,探索上述宏观背景下山东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考证了18世纪山东省的耕地、人口、亩产量、耕作制度等,并且对全省人地关系、人均粮食占有量、仓储存粮进行了量化估算,进而从总体上确定了全省的粮食供求状况。在此
关键词: 山东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红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分析了山东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所面临的压力 ,并有针对性提出了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邵晓梅  
本文根据山东省自 5 0年代以来的有关粮食生产统计数据 ,分析了粮食总产量的时间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山东省粮食生产发展变化的直接动力和间接因素。结果表明 :①粮食单产的提高和不同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是影响粮食生产的直接动力 ,其中小麦、玉米的单产与种植比例对山东省粮食总量变化贡献率最大。②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自然灾害是引起粮食总产量变化的间接因素 ,其中农业自然灾害是造成粮食总产量减损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晶  
山东省作为粮食主产区的13个粮食生产大省之一,在满足区域粮食需求和为国家提供余粮中作用重大,为明确山东省粮食生产结构中不同作物的变化特点和竞争优势,文章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对山东省的粮食生产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山东省粮食作物增长的积极因素主要还是国家粮食整体增长的大背景;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均具有结构性发展优势,但不具区域竞争优势。主要原因是山东小麦的单产增长率低于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增长率低于全国。(2)山东省粮食作物单产和粮食作物播面比重在全国均处较高水平,未来如农业技术条件没有重大突破,作物比较效益没有重大变化,山东省粮食产量继续增长将较为困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栾军强  王荣成  朱子媛  李甜甜  
[目的]区域农业生产格局通过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变动实现调整,将山东省137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域,以期对其粮食供需关系和供需关系变动下农业生产新变化进行细致描述。[方法]文章基于县域尺度,以重心模型刻画近10年山东省粮食供需背景,综合利用粮食生产空间转移系数、区位熵、结构变动指数等方法,分别从产量和结构探讨农业生产在粮食供需背景之下的格局演变。[结果](1)2008—2017年山东省缺粮区数量增长,粮食供需重心明显西移,西部须面对来自自身粮食需求和东部缺粮量同时上涨的双重压力。(2)山东省粮食生产转出区数量先减后增,粮食生产转入区数量先增后减,粮食生产与供需变动存在空间一致性,粮食生产转入区进一步向西集中。(3)供需变动下山东省农业种植结构仍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粮食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而非粮作物集中趋势增强。(4)山东省农业生产结构变化指数高值区可分为粮食生产提升型和城市规模扩张型两类。前者为缓解粮食供需压力,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显著上升;后者呈现以市区为中心的接触扩散格局,但也通过保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粮食供需,并未出现粮食作物大规模转变为非粮作物。[结论]在粮食供需背景下,山东省应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以求适应供需关系的新变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文保  林翊华  欧阳怀东  王家丽  王梦浩  魏建华  
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农业发展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全面总结了农村改革以来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剖析了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提出了 2 1世纪初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落成  
解放以后,中国的地区粮食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1984年以来,总的变化趋势是:粮食生产从南方地区向北方地区转移。虽然目前还没有明显转移到西部地区,但从发展的观点看,西部地区将成为中国的三大粮食生产的区域之一。在203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将达到7亿t,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35%、50%和15%,南方与北方地区的比例是1∶1.5。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殷培红  方修琦  马玉玲  田青  
利用2000—2003年县级统计数据,揭示21世纪初我国粮食供需的空间格局。我国粮食供需平衡以东西分异规律为主,其次是南北分异。地势第二级阶梯以东,主要余粮区分布最广,北方明显多于南方;胡焕庸线以西,常年缺粮区为主;两线之间,潜在缺粮区居多。东北地区、华北平原生产全国近70%的余粮。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既是我国温饱水平缺粮总数最多的地区,也是第三大余粮生产区。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农牧交错带,温饱水平缺粮总量列第二位,是我国粮食安全最脆弱的地区。上述地区主要位于环境变化敏感地带,粮食安全自然风险最大。因此,加强环境变化对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研究,对深入认识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梅方权  
中国人口的继续增长,将在21世纪30年代达到高峰期,耕地将继续减少,人民生活开始进入富裕阶段。21世纪前期中国粮食状况如何,举世瞩目。分析表明:到21世纪的30年代,中国的16亿人口不仅能自己养活自己,而且能由小康水平进入到富裕的食物消费水平。21世纪初期是中国粮食、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展历史时期。人口继续增长,在21世纪30年代达到高峰期,耕地将减少到更低的低谷,非耕地资源开发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人民生活将开始进入富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的粮食状况如何,成了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笑涓  曲长祥  
21世纪我国粮食消费的新趋势张笑涓曲长祥一、建国以来我国粮食消费的简要回顾回顾我国粮食消费的历史过程,有两个突出表现:一是1978年前后的差异性。1978年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整个经济体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有些是根本性改变,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粮食消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单哲  李宪宝  
本文在山东省人口变动及粮食需求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粮食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进行了预测,分析了粮食安全的需求压力;通过建立粮食生产模型,分析各要素对粮食总产及单产的影响,并结合粮食生产要素的变动情况分析了山东省粮食安全的供给压力;通过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财政支出对粮食产出的影响。最后,在总结山东省粮食安全总体状况及未来变动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山东省粮食安全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绍洪  戴尔阜  靳京  
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研究是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的前提,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理论基础。对不同条件下的作物生产潜力准确估算和适宜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是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采用PS123作物生长模型进行作物生产潜力计算,根据山东省禹城市实际状况,确定了模型输入参数,计算了研究区玉米、小麦和大豆的光合、光温、气候和气候-土壤生产潜力,采用作物结构订正计算区域粮食生产潜力。考虑粮食生产中光热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社会经济资源等方面,从准则层和因子层两个层面构建了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目标值和权重,对禹城市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山东省禹...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继文  崔家鸣  
为了探索影响山东省各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关键因素,以及受何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值法对2011—2017年山东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基于上述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以山东农业科技规律为根本,提高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水平;改进粮食耕作模式,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颜色  刘丛  
利用从第一历史档案馆获得的清代1742—1795年15省的府级主要粮食品种月度价格数据,本文通过回归和协整分析比较了清代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差异,发现18世纪时南方粮食市场的整合程度显著优于北方市场。在对区域面积、粮食品种进行稳健性检验并分析了天气冲击和政府干预等因素以后,本文发现南北方差异依然显著。而交通条件,特别是水路交通的差异是导致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北方河流,特别是黄河,无法像南方河流那样促进交通条件改善和市场发育,是导致南北方市场整合差异的重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