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46)
- 2023(11318)
- 2022(9966)
- 2021(9683)
- 2020(8029)
- 2019(18924)
- 2018(18752)
- 2017(36086)
- 2016(19441)
- 2015(22189)
- 2014(21986)
- 2013(22063)
- 2012(20201)
- 2011(18381)
- 2010(18131)
- 2009(16434)
- 2008(15851)
- 2007(13283)
- 2006(11574)
- 2005(10185)
- 学科
- 济(80221)
- 经济(80131)
- 管理(52920)
- 业(49830)
- 企(40455)
- 企业(40455)
- 方法(38267)
- 数学(33750)
- 数学方法(33439)
- 中国(24428)
- 农(20465)
- 财(18056)
- 学(17049)
- 贸(16792)
- 贸易(16784)
- 易(16385)
- 业经(16193)
- 地方(14632)
- 制(13649)
- 农业(13565)
- 和(12720)
- 环境(12444)
- 理论(11865)
- 银(11662)
- 银行(11627)
- 技术(11537)
- 融(11200)
- 金融(11199)
- 行(11134)
- 务(10933)
- 机构
- 大学(279705)
- 学院(273927)
- 济(115878)
- 经济(113665)
- 管理(110663)
- 研究(97404)
- 理学(96491)
- 理学院(95406)
- 管理学(93982)
- 管理学院(93482)
- 中国(72506)
- 京(60546)
- 科学(59037)
- 财(49415)
- 所(48882)
- 研究所(44959)
- 中心(42728)
- 农(41715)
- 财经(40734)
- 业大(39839)
- 北京(39006)
- 经(37401)
- 范(36568)
- 江(36488)
- 师范(36283)
- 经济学(35434)
- 院(35106)
- 农业(32755)
- 经济学院(32017)
- 财经大学(30647)
- 基金
- 项目(191846)
- 科学(151309)
- 基金(141512)
- 研究(140867)
- 家(123481)
- 国家(122528)
- 科学基金(104779)
- 社会(89664)
- 社会科(84994)
- 社会科学(84971)
- 基金项目(75183)
- 省(70830)
- 自然(67722)
- 自然科(66163)
- 自然科学(66148)
- 自然科学基金(64979)
- 教育(63725)
- 划(61231)
- 资助(58818)
- 编号(56185)
- 成果(45927)
- 部(43778)
- 重点(42519)
- 发(40522)
- 创(39374)
- 课题(38407)
- 教育部(37755)
- 国家社会(37415)
- 创新(36783)
- 科研(36574)
- 期刊
- 济(121033)
- 经济(121033)
- 研究(84781)
- 中国(49639)
- 学报(42961)
- 科学(41264)
- 管理(39550)
- 农(37554)
- 财(34790)
- 大学(32516)
- 学学(30266)
- 教育(29096)
- 农业(27074)
- 技术(22139)
- 融(21278)
- 金融(21278)
- 经济研究(20287)
- 财经(19452)
- 业经(17629)
- 经(16605)
- 问题(15988)
- 图书(15467)
- 业(14554)
- 理论(14227)
- 贸(13744)
- 世界(13555)
- 技术经济(13269)
- 科技(13132)
- 实践(12880)
- 践(12880)
共检索到396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跃生
18世纪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动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18世纪中后期人口较快增长所形成的庞大规模,对以后人口发展有着很大影响。本文对这个时期人口数量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这一时期官方人口统计中存在的漏报现象,对《清实录》中所载人口数字作了必要的校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跃生
18世纪初期中国的人丁数量和人口数量究竟有多少?这在学术界歧异较大。本文首先对该时期人丁的统计方式作了考察,并校正了一些与实际不相符合的人丁数字,进而对丁与户的关系以及户口比、丁口比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18世纪初期的人丁数量和人口数量提出新的估算方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尹文耀
本文从中华民族历史和未来长期发展出发 ,分析了数百年中国人口数量与发展、人口素质与发展、人口结构与发展三大矛盾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及其转化 ,提出了未来人口与发展基本战略的几个要点 ,指出稳定低生育水平不应是权宜之计 ,而应是未来百年、甚至更长时期的战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耀岭 徐洋洋
基于2000~2020年各种统计年鉴、历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世界人口展望2022》中相关数据,构建劳动力素质综合评价模型,测算中国未来名义劳动供给量与有效劳动供给当量的变动情况,分析人口质量抵补人口数量的可行性及实现路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名义劳动供给量将从2020年的7.447亿人降至2050年的5.659亿人,有效劳动供给当量虽然高于名义劳动供给量,但受限于劳动年龄人口基数的持续缩小,将在2028年达到峰值7.529亿人后开始下降,并于2050年降至6.431亿人;通过教育改革与健康干预提升相对劳动质量,有效劳动供给当量达到峰值的年份可推迟至2032年,并在2050年之前一直保持在7.14亿人以上,在短期内实现人口质量抵补人口数量;长期来看,充分发挥人口质量的抵补效应离不开一定规模的人口基数,需要在全面提升人口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翟振武 ,李小平,李建新,刘爽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韩娟娟
与图书馆的其他业务不同,我国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称谓一直不统一。1949年之后,参考咨询工作这一术语逐渐取代了参考工作成为国内图书馆界广为接受的称谓。文章试图从学习苏联图书馆学理论及实践工作经验,咨询工作所占比重增加等不同的侧面,探讨影响参考咨询工作术语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
图书馆 参考工作 参考咨询工作 术语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跃生
18世纪中后期是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活跃时期。这不仅表现在迁移流动数量和规模较大,而且迁移流动者的身份类型比较庞杂;既有近距离的流动,又有远距离的迁移;既有临时流往它乡的糊口之举,又有开辟新的生存空间的永久迁移。人口的迅速增长是人口迁移流动行为活跃的主要动力。同时也应看到,18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人口迁移流动虽有量的增加,却无质的变化。它既表现出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迟滞,又说明在18世纪中后期,中国经济水平的提升虽有很大的困难,却还有一定的扩张能力。
关键词:
18世纪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新
本文就一些学者的“在中国人口问题中 ,数量问题仍然是第一位” ,“规模问题第一位 ,结构问题第二位”等观点进行了讨论。笔者明确提出 ,“不是数量第一 ,结构第二 ,而应该是数量与结构并举”“数量与结构统一”。对此 ,本文做了论证。对于中国未来人口发展战略 ,就人口数量目标而言 ,笔者不赞同人口负增长战略 ,而主张人口可持续不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家强 刘昌宇 唐代盛
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2000年后社会转型特征明显。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口始终是我国追求发展全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基本国情,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要素。人口科学的本质是把握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最基本的特征和趋势性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完善包括人口学在内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社会形态变迁引致我国人口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表明对我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彭秋志 黄培依 陈笛 朱丹
人口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与变化规律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随着数据精度和质量的提升,基于公里网格统计单元宏观分析该问题已具可行性。论文以公里网格为统计单元,结合WorldPop数据集和SRTMGL1数据集,分析了2000—2020年间中国人口数量在地形因子(海拔、起伏度和坡度)梯度上的分布与变化特征,比较了不同人口空间化数据集、DEM数据源以及网格大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口数量分布呈现强烈且持续小幅增强的低地形指向性,海拔、起伏度和坡度梯度上,人口分布半数平衡点在2000年分别为95.6 m、50.7 m和3.01°,到2020年下降至77.0 m、46.8 m和2.88°。(2)相对土地面积分布,人口数量分布呈现范围稳定且强度持续小幅增大的低地形优势性,海拔、起伏度和坡度梯度上,人口主体优势分布上界分别较稳定地位于520 m、137 m和6.84°附近,人口主体优势率分别上升了0.011、0.026和0.038。(3)除DEM数据源差异对人口数量的起伏度分布和坡度分布有显著影响外,其他各项数据差异并未产生明显影响。研究可为宏观理解中国人口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提供新的基础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子慧
经过21年全国范围的计划生育,中国人口结构性特点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即时认识新特点及其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对跨世纪时期中国人口的变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全面分析了这个过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遂良
老年人口的数量变动与死亡率变动的趋势,是进行人口预测,制订人口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医疗保健对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老龄化问题的基本资料。本文所用人口资料根据县公安局年报数,死亡资料系县卫生防疫站综合县、乡、村三级生命登记报告,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彦伟 胡晓阳
从1994—2001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的变化趋势看,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的目标尚未真正实现,且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和学杂费呈现此消彼长的二元化趋势。中央和地方属高校在经费来源结构与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上的差异表明,教育经费向中央属高校进行一定程度的倾斜具有现实必要性,但必须兼顾公平原则,保证中央和地方属高校能够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田雪原
21世纪中国人口具有一些明显变动和发展趋势,驾驶这些趋势促进现代化建设,要在深入研究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选择。关于下一个世纪前十年生育率要不要恢复到更替水平,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激励机制和旨在提高教育劳动生产率的改革,解决城乡劳动力就业的途径,养老保障体制的改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截流”与“分流”,开发中西部的人才战略等问题,作者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和改革的思路,比较充分地阐述了独立的见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