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18)
2023(11926)
2022(10823)
2021(10528)
2020(8702)
2019(20625)
2018(20545)
2017(38851)
2016(21432)
2015(24502)
2014(24533)
2013(24469)
2012(22654)
2011(20505)
2010(20330)
2009(18690)
2008(18115)
2007(15332)
2006(13452)
2005(12013)
作者
(60650)
(50050)
(49610)
(47579)
(31915)
(24096)
(22792)
(19616)
(19140)
(17891)
(17404)
(16667)
(15887)
(15708)
(15469)
(15257)
(14859)
(14723)
(14476)
(14320)
(12397)
(12283)
(12046)
(11441)
(11294)
(11177)
(11150)
(11102)
(10043)
(9872)
学科
(83851)
经济(83758)
管理(58096)
(53943)
(44574)
企业(44574)
方法(38082)
数学(32901)
数学方法(32537)
(23422)
中国(22397)
(20047)
地方(19665)
业经(18289)
(18163)
(15985)
贸易(15974)
(15466)
(15386)
农业(15246)
理论(14752)
(13602)
(12841)
银行(12803)
(12601)
金融(12598)
(12195)
环境(12187)
(12187)
财务(12128)
机构
大学(294276)
学院(291225)
管理(116622)
(115025)
经济(112329)
研究(100798)
理学(100261)
理学院(99114)
管理学(97469)
管理学院(96944)
中国(78137)
(64035)
科学(61805)
(53088)
(50630)
中心(47481)
(46969)
研究所(45882)
业大(43232)
(43097)
财经(41975)
北京(40943)
(40373)
师范(40048)
(38143)
(36706)
农业(36608)
(35610)
经济学(33050)
师范大学(32569)
基金
项目(198745)
科学(155269)
研究(147299)
基金(143061)
(124167)
国家(123097)
科学基金(105401)
社会(90329)
社会科(85388)
社会科学(85366)
基金项目(76937)
(76671)
自然(69144)
自然科(67479)
自然科学(67467)
教育(67308)
自然科学基金(66262)
(65167)
编号(61510)
资助(59177)
成果(50476)
重点(44185)
(43804)
课题(42023)
(41821)
(40790)
创新(38009)
科研(37849)
项目编号(37508)
教育部(37476)
期刊
(128448)
经济(128448)
研究(91138)
中国(58544)
学报(45167)
管理(42461)
(42369)
科学(41960)
(39615)
教育(35992)
大学(34165)
学学(31429)
(30227)
金融(30227)
农业(29563)
技术(25798)
业经(20261)
财经(19727)
图书(19715)
经济研究(19705)
问题(16992)
(16784)
理论(16618)
实践(15497)
(15497)
(15388)
资源(13981)
技术经济(13783)
科技(13703)
书馆(13479)
共检索到444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马国英  
在影响粮价的几种因素中,货币由于是价格的表现手段,其制度变革及流通量的变化等对粮价的影响更为直接。文章对山西1736—1911年间以银计量粮价的整体特征,以及考虑货币变革因素后,以钱计量价格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由于缺乏山西市场上货币实际流量与存量的数值,所以在将以银衡量的价格转变为以钱计量的价格时,将银钱比价和货币铸造的变化纳入考量。研究发现,清代山西省以银计量的粮食价格呈现出较为稳定的态势,但是考虑到清朝后期通货紧缩,粮食价格上涨的幅度实际上要比数据中显示的大。银钱兑换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单一用银计量的粮食价格的波动,政府通过制钱的铸造及贬值来调节市场上粮食价格的变动,维持以银计量的粮食价...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开亮  
本文以东南沿海地区为考察区域,分别从气候变迁、自然灾害、农业收成和粮价变动四个方面对清代温州地区的社会经济演变历史及其机制进行研究,探讨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对东南沿海地区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在气候的冷暖变化方面,18世纪至19世纪前期是暖期,19世纪中后期为冷期。在气候的干湿变化方面,温州地区的旱涝灾害具有频繁多发、涝灾为主、冷期更多的特点,极端的旱涝灾害在冷期更为多发。粮食收成与气候变化存在较为明显的关联性,气候暖期的粮食收成高于冷期,旱灾对粮食收成的影响程度大于涝灾。粮价的变化受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及收成分数的短期影响,长期来看粮价更多地由货币、人口、商业化程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决定。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粮价研究是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直到近代工业化发展起来之前,粮食一直是中国国内贸易的最主要商品和居民家庭的主要消费品。粮食价格是当时市场物价的基础和主要指标,其变动影响乃至决定着整个价格运动的趋向和市场的变化。同时,因其与人民生活的重大关系,粮食供求状况及其价格变动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稳定。因此,研究粮价及其变动趋势不仅对于了解某一历史时期市场和物价的情况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研究许多社会经济、政治问题的基础。然而由于资料缺乏,相对于其他专题来说,粮价问题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相当薄弱,辛勤耕耘于此并卓有成绩的学者并不太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巫锡炜  
使用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文章考察了教育结果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以及它们如何随着队列推移而变动的趋势。主要有两点发现:第一,不论男性还是女性,教育结果不平等程度均随着队列的推移而上升,但幅度呈减弱的趋势;该上升态势的原因主要在于,随着队列推移,初中升高中这一转换层级上的机会不平等程度不断上升,同时,处于该层级转换的人口比例提高、通过该层级转换的预期收益增加使得该层级的重要性也不断上升。第二,在所有队列中,男性的教育结果不平等始终低于女性,这主要是由于女性在不同转换层级上始终面临着更大的机会不平等,而各级转换重要性的性别差异随着队列推移已趋于消失。最后讨论了文章所具有的方法论和实质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祁祥  
储蓄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变量。这一变量不仅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收入分配状况和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而且对消费、投资等参数也有直接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改革以来我国储蓄变动趋势的实证考察,确定影响我国储蓄变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有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刚  
关于中国近代机器面粉工业的研究已有不少重要成果 ①。本文拟对抗日战争前 1 0年间机制面粉工业的发展与不发展 ,外资企业及进口面粉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面粉工业的市场、原料及生产 ,抗战前中国机制面粉产量等问题 ,提出若干看法 ,以见教于同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燕泽英  
当前粮价下降的原因分析及趋势预测●燕泽英今年以来,河北省粮食价格继续下滑,玉米等“卖难”问题虽有缓解但没有明显改观,粮食市场价格低于国家定价进一步显化。一季度,河北省粮食收购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25.1%,其中,小麦、玉米分别下降8.7%和34.2%。...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盛保富  
近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并引发部分国家粮食危机,成为继次贷危机和能源危机之后全球关注的新焦点。"粮荒"已波及世界许多地方,导致一些国家粮食供求关系紧张,粮食安全对社会政治稳定的波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裴传智  
1995年经济趋势与货币信贷调控研究中国人民银行资金计划司裴传智1994年,计划、财税、金融、外汇、价格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顺利出台,经济增长速度在周期性回落中成功地实现了“平稳过渡”并在高水平上运行,能源、交通运输和主要原材料供应稳定增长,人民币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韩燕仪  
康熙年间,清政府曾规定盐价的制定原则为:价由商定,官员调控。康熙四十三年(1704),偏沅巡抚赵申乔核减衡州、永州、宝庆三府盐价一事,集中体现出在这一原则主导之下地方官员对盐价的干预。其作用不直接体现于盐价的确定,而是通过监控,对商人的定价形成一定的制约。这种干预行为的起因、曲折过程及实际效果,充分反映了地方官员、盐政官员、盐商以及市场等多种力量对于盐价的影响,揭示出清代盐价的制定机制是结合市场调节与行政干预、并受官商利益关系影响的多轨机制。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罗畅  李启航  方意  
本文利用清代粮价清单中开封府、太原府的小麦价格数据,用谱分析的方法,得出了乾隆至宣统年间的经济周期。从乾隆元年至宣统三年,中国存在3个为期60年的长周期。在每一个长周期内,又可以分为若干个中周期。每次巨额军费支出都刺激了粮价上涨,水旱灾害、生态环境的变迁、极端的气候变化和白银供给量的变化也深深影响着经济周期。随着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中国的经济周期受世界经济景气的影响程度也日益加深。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业键  黄莹珏  
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明显的在于农业生产与粮食供应。气候的冷暖变化和雨量多寡,影响农作物生长期的长短及产量,和自然植被区域的界线。本文考察清代气候的冷暖变迁、自然灾害、粮食生产与粮价变动的关系,我们发现,第一,华东、华北地区,气候的冷暖周期与旱涝的多寡有关。冷期自然灾害较多,正常年相对地较少;暖期自然灾害较少,正常年相对地较多。第二,清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价高峰大都出现在自然灾害多的年份。第三,1641—1720年,1741—1830年粮价与当时旱灾的变动大体一致,1831—1880年的粮价与当时涝灾的变动一致。第四,长期气候变迁与粮价并无明显关系。冷期粮价未见上升,暖期未见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惠彬  
在假冒与盗版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极其重要。《反假冒贸易协定》代表了发达国家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推向更高标准的趋势。虽然不透明的谈判和"富国俱乐部"模式导致《反假冒贸易协定》在批准的过程中引发众多争议,但是批准的受阻并不会使《反假冒贸易协定》走向破产。我国需警惕《反假冒贸易协定》引发的棘轮效应,积极应对发达国家发动的知识产权攻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