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94)
- 2023(4984)
- 2022(4583)
- 2021(4183)
- 2020(3882)
- 2019(9256)
- 2018(9148)
- 2017(18046)
- 2016(10276)
- 2015(11805)
- 2014(12025)
- 2013(12107)
- 2012(11575)
- 2011(10597)
- 2010(10737)
- 2009(10034)
- 2008(10178)
- 2007(9485)
- 2006(8050)
- 2005(7231)
- 学科
- 济(44801)
- 经济(44759)
- 管理(26703)
- 业(25825)
- 方法(23491)
- 数学(21059)
- 数学方法(20897)
- 企(19978)
- 企业(19978)
- 农(12724)
- 财(12358)
- 中国(10784)
- 地方(9761)
- 学(9732)
- 贸(8573)
- 贸易(8571)
- 易(8296)
- 农业(8202)
- 制(8053)
- 业经(7975)
- 和(6883)
- 务(6642)
- 财务(6628)
- 财务管理(6602)
- 银(6411)
- 银行(6383)
- 融(6266)
- 金融(6264)
- 企业财务(6203)
- 理论(6148)
- 机构
- 大学(153470)
- 学院(151992)
- 济(63141)
- 经济(61796)
- 管理(56409)
- 研究(52724)
- 理学(48503)
- 理学院(47923)
- 管理学(47047)
- 管理学院(46757)
- 中国(39164)
- 科学(33798)
- 京(32349)
- 农(32269)
- 财(29759)
- 所(28389)
- 农业(25904)
- 业大(25824)
- 研究所(25806)
- 中心(24773)
- 江(23521)
- 财经(23402)
- 经(21134)
- 北京(20345)
- 经济学(20019)
- 范(19629)
- 师范(19418)
- 州(18458)
- 经济学院(18327)
- 院(17851)
- 基金
- 项目(99010)
- 科学(76067)
- 基金(70678)
- 研究(70311)
- 家(62395)
- 国家(61900)
- 科学基金(51245)
- 社会(43194)
- 社会科(40885)
- 社会科学(40866)
- 省(39522)
- 基金项目(37817)
- 划(33559)
- 自然(33398)
- 教育(32722)
- 自然科(32591)
- 自然科学(32578)
- 自然科学基金(31986)
- 资助(29473)
- 编号(28901)
- 成果(24144)
- 重点(22827)
- 部(22406)
- 发(21725)
- 创(20293)
- 课题(19961)
- 科研(19549)
- 计划(19304)
- 创新(19025)
- 教育部(18686)
共检索到222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苟才明 余世权 黄宁 荣廷昭 张吉海 徐克成 李志龙
分析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配合力,可以为探明自交系的应用价值提供技术支撑。选用11个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17个玉米地方种质新选的自交系的配合力、杂种优势以及主要性状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GCA表现突出,且构成产量因子性状GCA表现也较好的新选自交系有P1-1、P1-16和P1-14;SCA值高、杂种优势强的组合是P2-4×P1-10;在株高、穗位高、穗行数等4个性状中,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对F1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而穗长、秃尖长、百粒质量等5个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非加性效应。因此,对于高产组合的选配,至少要选择1个GCA高的材料作亲本,并在此基础上兼顾S...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苟才明 杨克诚
选用8个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新选的15个自交系的配合力、杂种优势以及主要性状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GCA表现突出,且构成产量因子性状GCA表现也较好的新选自交系有GP2-1,GP5-2和GP5-5;SCA值高、杂种优势强的组合是48-2×GP3-3和ES40×GP1-2;在穗长、秃尖长、穗粗等12个性状中,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对F1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而穗重和单株产量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非加性效应。因此,对于高产组合的选配,至少要选择1个GCA高的材料作亲本,并在此基础上兼顾SCA的选择,而利用群体自交选系则应根据性状遗传特性决定其选...
关键词:
玉米 群体 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苏俊 闫淑琴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通过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和泰来的两点试验,以玉米自交系Mo17,B73,444,丹340为测验种,对从群体品综1号、中综3号和陕综5号选育的18份自交系进行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以探讨群体选系在我国东北早熟玉米区的利用途径.结果表明,选自同一群体的自交系配合力存在较大差异,陕综5号群体选系HR14,HR17,HR15,中综3号群体选系HR9,HR8,品综1号选系HR4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初步的类群划分结果品综1号选系为瑞德群,中综3号选系为旅大红骨群,陕综5号选系为兰卡斯特群.在供试的72个组合中HR15×丹340,HR17×丹340,HR9×Mo17,HR14×丹340,H...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春梅 任洪 赵晓燕 沈建华 王竹 曹绍书
为挖掘和拓宽贵州优良玉米种质资源,利用5个贵州玉米地方品种为父本,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的8个热带玉米改良群体为母本,按NCⅡ设计组配,对其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玉米地方品种中册亨SuwaN黄包谷和地33综合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高,8个热带玉米改良群体中中群11、中群24和中群27综合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高,40个杂交组合中中群27×册亨SuwaN黄包谷、中群26×地33,中群23×地33,中群11×平塘黄包谷,中群22×马场小黄包谷,中群28×吊南早,中群25×平塘黄包谷,中群22×地33,中群23×平塘黄包谷,中群11×吊南早等组合具有较强的特殊配合力,可进一步组建新的群体和选择优良自交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金柳艳 李明顺 鲁晓民 杨硕 孔晓民 石洁
我国抗粗缩病的玉米种质遗传基础较狭窄,为拓宽我国玉米种质,从国外引进并选育抗粗缩病的材料对玉米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对从阿根廷引进的12份玉米自交系及群体于2013,2014年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并且采用NCⅡ试验设计与4个国内骨干自交系组配48个杂交组合,对其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以及抗性配合力分析,试验分2期播种。结果表明:播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病影响较大;自交系CA1106、CA1108、CA1107,群体CA1104、CA1103对粗缩病抗性较好,48个组合中昌7-2×CA1107抗性较好;12份新引材料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抗性 配合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苟才明 黄宁 徐克成 张吉海 李志龙 刘卫 余世权
以宜宾市农科院玉米所新育成的17个自交系和西南地区目前常用的11个骨干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供试自交系行了杂优类群分析及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按GCA聚类,供试自交系间遗传差异较大,可分为5个杂种优势群;按单株产量SCA聚类,17个新选系可分为4个杂种优势群;行粒数和穗行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达极显著性水平,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达显著水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闫飞燕 范继征 周锦国 程伟东 石达金 钟昌松 覃兰秋 孔祥林
选用墨白1号、苏湾1号、双M9为基础材料,以自交系掖478为导入系制成热带、亚热带种质比例为25%~75%的群体,采用NCⅡ设计,分析包括3个基础材料在内的12个群体(系)与丹340、昌7-2、Mo 17、齐319及CML161、CI44、Tafa2组合的产量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含50%~75%双M9种质群体、墨白1号、含75%墨白1号种质的群体和苏湾1号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而含25%~50%墨白1号种质、50%苏湾1号和25%双M9种质群体的一般配合力较低;在"热带×热带"模式下,不同热带种质含量群体均有较高的产量表现,但以热带种质含量50%~75%与CML161及CI44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雪 胡学爱 杨荣 梁燕 刘世建 卢双才
以四川省雅安市玉米研究开发中心近年来育成的部分玉米新自交系和骨干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其主要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所表现的配合力不同,同一个自交系不同性状间和同一个性状不同自交系间的配合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自交系YA3729、YA3237、YA8201和YA8801能显著改进F1的产量,其产量配合力显著高于平均效应,属于高配合力自交系,用其作亲本易组配出高产杂交种。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易红华 蔡治荣 周胜 周茂林 陈荣丽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重庆市选育的8个糯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所表现的配合力不同,同一自交系不同性状间和同一性状不同自交系间的配合力存在一定差异;自交系S181和N805是较好的亲本,可配制出高产的优良组合。
关键词:
糯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灿 员海燕 雷云天
【目的】筛选出玉米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组合,探明玉米MM群体的育种潜势、所属杂优群体及杂优模式,为其进一步改良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6个分别代表我国玉米主要优势群的自交系(丹598、WN11、武109、丹599、X104和昌7-2)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选自玉米MM改良群体的9个自交系进行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结果】MM群体中自交系3、4、5、7和9具有较高的产量一般配合力(GCA)相对效应值;组合9×丹599、6×WN11、3×武109、8×WN11和1×丹598的产量特殊配合力(SCA)相对效应值较高;9×丹599、3×武109、5×丹598、4×丹599和7×丹598的产...
关键词:
玉米改良群体 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爱花 韦新兴 吴永升 陈国品 郑德波 莫润秀 邹成林 黄开健 谭华
选用具有Suwan血缘的25个自交系作为被测系,以温带自交系掖478、黄早4、MO17、丹340作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出F1杂交组合100个。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11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并估算群体遗传参数。结果表明,Su2-6-5-1、Su2-2-2-2、Su124、Su137-3、Su102、SW93-2-2-2、SW98-1-2自交系在穗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大部分表现为正值,其综合性状较好,利用它们作亲本,较容易组配出强优势组合。而Su119-1、Su127和Su5-8-2综合性状表现较差,需改良后方能利用。对于产量性状,特殊配合力表现为较大正效应值的组合有S...
关键词:
Suwan 自交系 配合力 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兵伟 黄安霞 覃永嫒 覃嘉明 时成俏
用NCⅡ遗传设计分析方法,选择10个糯玉米自交系1(SN9-111)、2(SHN1111)、3(SHN321)、4(SN602-111)、5(珍5124)、6(JNF20)、7(DW613)、8(YL6113)、9(SNF611)、10(SN668-211)作为父本,10个糯玉米自交系A(SNM121-1)、B(珍5112)、C(SNHN11)、D(SN紫1)、E(YL6112)、F(YL6114)、G(DW62122)、H(宜糯1-112)、I(SN606-1)和J(CT4211)作为母本,进行几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父本系间和母本系间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存...
关键词:
糯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莫润秀 黄开健 黄爱花 韦新兴 贺囡囡 邹成林 郑德波 谭华 翟瑞宁
【目的】分析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耐低氮玉米自交系与自育骨干自交系的配合力,有效评估CIMMYT种质的育种潜力,为我国玉米自交系利用途径扩增和强优势玉米组合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NC-Ⅱ设计,以20个CIMMYT耐低氮玉米材料为母本与6个自育骨干自交系为父本组配120个杂交组合,对其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百粒重、出籽粒和单株产量等10个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2组亲本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除父本系中的穗粗外,其余性状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下同),其余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亲本A2、17、A5、20和19的综合配合力效应值较高,是具有较大潜力的育种材料,应用这些亲本组配出较高产量杂交组合的可能性较大,其中A2×20(桂A10341×CLYN463)组合产量的SCA效应值最高。【结论】A2(桂A10341)是最理想的玉米亲本材料,A2×20(桂A10341×CLYN463)是筛选出的强优势玉米杂交组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麟 江舟 杨克诚 潘光堂 荣廷昭
为探讨玉米地方种质与其选系重组的育种效果,利用SSR标记,分析了玉米地方种质沃日黄与其选系重组自交后代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31对引物均检测到了重组系与沃30不同的基因型;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47~0.84,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1,平均值较大,但变幅也较大;聚类分析可将沃30及8个重组系划分为三类,重组系1、2、3、5与沃30聚为一类,重组系4、8和重组系6、7分别聚为一类。以上结果表明,不仅部分重组系与沃30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而且重组系彼此间也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地方种质与其选系重组具有明显的育种效果。此外,从计算每条染色体上相同基因型百分比的平均值发现,染色体1上相同基...
关键词:
玉米地方种质 重组改良 SSR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文华 黄云霄 蒋辅燕 陈秀华 汪燕芬 罗黎明 张培高 尹兴福 何羊涛
【目的】研究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系杂种优势关系并划分杂种优势群。【方法】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23个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系和3个测验种配制69杂交组合,在云南省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对这些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配合力分析,评价群体的应用价值和利用潜力,再根据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自交系L1、L5、L6、L7、L8、L11、L16、L20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10个强优势杂交组合T3×L20、T1×L8、T3×L21、T2×L20、T3×L1、T3×L11、T3×L5、T2×L6、T3×L12、T1×L4的SCA分别是13.69、28.14、24.08、9.02、9.97、6.09、9.02、17.75、14.40、16.94,除了T3×L11(6.09)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结论】温热玉米种质改良系L8、L11、L16、L20在育种中利用潜力较大,尤其是L11和L20是不可多得的温热玉米改良系。本研究将供试改良系划分为3大类群:L3、L5、L6、L11、L17、L19、L20、L21、L23与掖107划分为Reid群;L1、L2、L12、L13、L16、L18、L22和YML1671划分为非Reid群;L4、L7、L8、L9、L10、L14、L15和YML146划分为Suwan1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