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43)
- 2023(9653)
- 2022(8022)
- 2021(7219)
- 2020(6099)
- 2019(13370)
- 2018(13196)
- 2017(23966)
- 2016(13433)
- 2015(14919)
- 2014(14687)
- 2013(14039)
- 2012(12927)
- 2011(11571)
- 2010(11440)
- 2009(10478)
- 2008(10010)
- 2007(8988)
- 2006(7863)
- 2005(6912)
- 学科
- 济(45921)
- 经济(45851)
- 管理(38508)
- 业(34358)
- 企(27684)
- 企业(27684)
- 方法(20093)
- 数学(17124)
- 数学方法(16907)
- 学(15212)
- 财(14558)
- 农(14060)
- 中国(13492)
- 制(11171)
- 业经(10765)
- 贸(10559)
- 贸易(10555)
- 易(10280)
- 农业(9354)
- 务(9087)
- 财务(9058)
- 财务管理(9037)
- 银(8883)
- 银行(8820)
- 体(8790)
- 环境(8692)
- 企业财务(8602)
- 地方(8567)
- 融(8429)
- 金融(8421)
- 机构
- 大学(190408)
- 学院(189077)
- 研究(71327)
- 济(69703)
- 经济(68166)
- 管理(67129)
- 理学(58238)
- 理学院(57487)
- 管理学(56096)
- 管理学院(55814)
- 中国(52758)
- 科学(50215)
- 农(48174)
- 京(41948)
- 所(39050)
- 农业(38867)
- 业大(38264)
- 研究所(36211)
- 中心(32259)
- 财(32013)
- 江(29321)
- 院(26176)
- 北京(26008)
- 农业大学(25448)
- 财经(25368)
- 省(24392)
- 技术(23804)
- 范(23450)
- 室(23316)
- 经(23158)
- 基金
- 项目(136981)
- 科学(105531)
- 基金(99298)
- 家(92760)
- 国家(92024)
- 研究(88575)
- 科学基金(75974)
- 社会(54678)
- 省(54373)
- 自然(53932)
- 基金项目(52768)
- 自然科(52667)
- 自然科学(52646)
- 自然科学基金(51738)
- 社会科(51662)
- 社会科学(51648)
- 划(47484)
- 教育(40334)
- 资助(39893)
- 编号(33222)
- 重点(31953)
- 计划(30325)
- 发(28882)
- 创(28772)
- 部(28521)
- 科研(27709)
- 科技(27334)
- 创新(27014)
- 成果(25975)
- 业(25326)
共检索到279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赖晓健 洪万树 张其永
将性成熟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分别暴露于性信息素17α-P和PGE2 24 h和48 h后,检测其排卵率,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检测嗅觉系统上17α-P受体(PR)和PGE2受体(EPs)免疫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发现暴露后雌鱼排卵率升高,且暴露48 h后的排卵率高于暴露24 h后的排卵率;嗅觉系统PR和EPs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加。雌鱼排卵率的升高与PR和EPs免疫阳性细胞数量的增加具有一致性。研究结果提示,环境中的17α-P和PGE2有可能通过中华乌塘鳢嗅觉系统受体PR和EPs的介导,影响其生殖状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赖晓健 洪万树 王桂忠 马细兰 张其永 王琼
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Lacépède)]感受性信息素(17α-P和17α,20β-P)的作用机制,以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进行中华乌塘鳢嗅觉系统孕酮受体的免疫定位和数量分析。结果显示,孕酮受体免疫阳性细胞在性成熟中华乌塘鳢的嗅上皮、嗅神经和嗅球上均有分布,免疫阳性细胞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嗅上皮、嗅球、嗅神经。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华乌塘鳢嗅觉系统的孕酮受体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与其性腺发育程度有关。性成熟雄鱼和雌鱼嗅上皮的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分别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性未成熟雄鱼和雌鱼;性未成熟鱼嗅神经上未发现孕酮受体免疫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细兰 洪万树 张其永 柴敏娟 陈仕玺
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Lacepede)样品体长17.0~19.8 cm,性成熟鱼性腺为Ⅳ~Ⅴ期,性未成熟鱼性腺为Ⅱ期。取嗅囊切片、染色、固定。分别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拍照。结果显示,中华乌塘鳢具一对纺锤形嗅囊,由前、后鼻孔与外界相通,嗅上皮向嗅囊腔内突起形成10~16个初级嗅板,初级嗅板上有次级嗅板,可增大嗅上皮的表面积。嗅板由嗅上皮和中央髓两部分构成,中央髓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构成;嗅上皮排列于中央髓的两侧,由多层细胞组成。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嗅上皮分为非感觉区和感觉区两部分,非感觉区位于嗅板边缘,较薄且平滑,外缘高倍放大呈指纹状或块状结构;感觉...
关键词:
中华乌塘鳢 嗅觉器官 形态结构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沈蓓杰 杨筱珍 吴旭干 常国亮 成永旭
通过观察性腺指数、性腺颜色和卵母细胞长径的变化来评价17α-羟基孕酮对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的影响。分别用10-5mg/g和10-1mg/g剂量17α-羟基孕酮注射性腺发育即将启动的性早熟中华绒螯蟹(九月初),共注射2次,间隔时间为15 d。研究发现:17α-羟基孕酮对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外部特征(壳长和壳宽)没有明显影响,但较高剂量组10-1mg/g剂量组能明显促进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卵巢的早期发育(15 d),卵巢指数和卵母细胞长径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外源给予孕酮能促进性早熟中华绒螯蟹性腺的早期发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宁 关素华 王卫民 刘寒
为了研究团头鲂嗅觉器官的发育过程和嗅觉受体基因(ORs)在嗅囊发育不同时期的组织表达模式,实验基于组织学、形态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的方法进行了探究。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团头鲂嗅觉器官位于后背部和两侧眼睛前方,嗅囊紧贴于嗅腔底部,形状近似椭圆形,嗅基板沿着头尾方向平行排列。嗅囊在团头鲂刚孵化时出现嗅窝外围凹进的痕迹,随后凹进处长出嗅窝,并在中央出现长条形的嗅基板。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单侧嗅囊初级嗅基板由疏松逐渐排列紧密,嗅基板隆起高度、数量及嗅囊总体表面积逐渐增加,在成鱼阶段趋于稳定。qRT-PCR结果显示,代表性ORs在团头鲂发育不同时期的组织中表达模式各异,其中Beta-2、9、10、11在胚胎发育期的囊胚期、胚孔闭合期及嗅板期高表达;Beta-2、9、10、11和Epsilon-7在仔稚鱼期的3~15 dpf中微弱表达,在30~60 dpf时期高表达;Beta-2、10、11及Epsilon-6、7、10、13在幼鱼期至成鱼期嗅囊中高表达,Beta-2、10、9、11及Epsilon-7、10、13在3月龄团头鲂嗅球中高表达;Beta-2、10在幼鱼期至成鱼期脑中低表达。研究表明,团头鲂嗅觉器官的发育进程与ORs表达相关,不同发育时期ORs主要表达部位均在嗅囊中。本研究对进一步探究ORs的功能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后续深入研究鱼类嗅觉识别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团头鲂 嗅觉器官 嗅觉受体基因 基因表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金勇 柳学周 史宝 徐永江 李晓妮 常亚青 王滨
运用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获得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孕酮受体膜组分1(PgRmC1)的C DnA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半滑舌鳎PgRmC1 C DnA序列全长1335 bP,开放阅读框长546 bP;其编码的蛋白是单次跨膜蛋白,在n端13~35位氨基酸残基处有一个跨膜区域。半滑舌鳎PgRmC1氨基酸序列与青鳉(oRyziAs lAtiPEs)相似性最高,达到了82.9%;与青斑河鲀(tEtRAoDon nigRoviRiDis)相似度为81.2%。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半滑舌鳎PgRmC1与鳉形目和鲀形目鱼类PgRmC1聚为一个分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史艳艳 卢洁 王艺磊 王淑红
本研究检测了18S rRNA(18S)、28S rRNA(28S)、组织蛋白酶Z(cathepsin Z,CTSZ)、延伸因子1-α(elongation factor 1-α,EF-1α)、3-磷酸甘油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β肌动蛋白(β-actin)6个候选内参基因在17α,20β双羟孕酮(DHP)诱导鲤(Cyprinus carpio)卵母细胞最终成熟过程的表达情况,并应用不同的内参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Bestkeeper软件分析表明EF-1α的变异系数和标准差是6个候选内参基因中最低的,且Bestk...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金勇 柳学周 史宝 徐永江
采用qRT-PCR方法分析性成熟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不同发育时期卵巢卵母细胞的孕酮受体膜组分1(PGRMC1)mRNA的表达,研究发现,在发育Ⅳ期的卵巢,处于第Ⅳ时相的卵母细胞PGRMC1 mRNA表达量最高(P<0.05),表明PGRMC1主要在卵母细胞成熟阶段发挥作用。PGRMC1对HCG调控作用的正向应答效应预示其参与了卵母细胞成熟调控,为进一步探讨PGRMC1在半滑舌鳎繁殖过程的功能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月影 范光丽 杨国宇 王艳玲 张永德
为了探讨大鼠乳腺中孕酮受体(PR)的变化规律,试验采用RT-PCR方法对不同发育时期大鼠乳腺组织中的孕酮受体表达进行了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妊娠18 d的PR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处女期和妊娠6,12 d (P0.05)。表明PR可能参与了乳腺细胞的发育和泌乳。
关键词:
孕酮受体 乳腺 RT-PCR法 大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路浩 达剑森 梅莉 张英 刘宗平
【目的】研究母鼠妊娠期铅镉联合暴露对新生鼠大脑bcl-2、Bax、c-fosmRNA表达的影响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的保护作用。【方法】35只怀孕SD母鼠被随机分为7组,即A组为对照组(饮用蒸馏水)、B组为铅组(300mg·L-1)、C组为铅+NAC组(300mg·L-1+20mmol·L-1)、D组为镉组(10mg·L-1)、E组为镉+NAC组(10mg·L-1+20mmol·L-1)、F组为铅+镉组(300mg·L-1+10mg·L-1)、G组为铅+镉+NAC组(300mg+10mg·L-1+20mmol·L-1)。采用饮水染毒,染毒时间为21d,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国利 唐文乔 刘东
嗅觉是鱼类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器官,参与觅食、定位、避敌以及生殖洄游等行为。嗅觉功能基于嗅觉信号通路并由嗅觉受体蛋白识别外界环境中的气味分子而实现。嗅觉受体基因编码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在脊椎动物中已发现的嗅觉受体基因有5个家族,即主嗅觉受体基因(MOR)、犁鼻器Ⅰ型受体基因(V1R/ORA)、犁鼻器Ⅱ型受体基因(V2R/Olf C)、痕量胺相关受体基因(TAAR)和甲酰基肽受体基因(FPR)。鱼类占脊椎动物所有种类的50%以上,近年有关鱼类嗅觉受体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多,新的发现不断涌现,但目前国内的相关文献甚少。本文总结了鱼类嗅觉受体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整理了研究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和相应对策,并对研...
关键词:
鱼类 嗅觉受体基因 基因家族 基因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业芬 李齐发 李二林 涂飞 胡冬利 谢庄 陈玲
【目的】研究湖羊卵巢组织BMP2、BMP4、BMP6和BMP7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排卵数的相关性,筛选影响湖羊多胎性状的候选基因,为揭示湖羊高繁多胎分子遗传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6只经产湖羊母羊,分为产单羔组和多羔组,发情后24~36h屠宰,取卵巢,计数排卵点,记录排卵数;应用RT-PCR技术检测BMP2、BMP4、BMP6和BMP7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各基因mRNA在单羔组和多羔组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BMP2、BMP4和BMP7基因在湖羊母羊卵巢组织内表达,而且在垂体及下丘脑、子宫、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输卵管组织中均有表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青 魏华 张高峰 吴楠
研究了环境激素壬基酚(4-NP)在雌鲫体内的对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和雌二醇水平的影响。雌鲫腹腔注射1、50、100 mg.kg-1的4-NP或1 mg.kg-1的E2,分别在24 h和48 h提取肝脏RNA用RT-PCR查看α型雌激素受体(ER-α)和CYP1A的表达情况和提取血清用荧光免疫法测定E2浓度。结果表明:1 mg.kg-1E2处理组的ER表达在24 h和48 h有显著性增加(P<0.05),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章霞 张莹莹 李蒙 郑尧 王在照
【目的】克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30)基因GPR30,研究其在成鱼各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用EE2(17α-ethynylestradiol)处理大鳞副泥鳅雌性幼鱼后,检测GPR30、ERαmRNA在幼鱼肝脏和卵巢中的表达状况,探究EE2对雌激素膜受体GPR30和经典雌激素核受体ERα基因表达的影响,推测GPR30可能存在的生理功能。【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大鳞副泥鳅GPR30,对其核苷酸序列及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信息和进...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育媚 廖永冠 鲍宝龙
2-甲基异茨醇(2-methylisoborneol, 2-MIB)是由多种放线菌土壤生物、蓝细菌等产生的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在水体中广泛存在。为探究2-MIB对鱼类会产生哪些影响,本研究将斑马鱼饲养在2-MIB浓度为42 ng/L的水中24 h后,进行鳃组织的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2-MIB处理组中有163个基因显著上调,565个基因显著下调。KEGG通路富集显示氧化磷酸化相关的生化过程上调,而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发生下调,RT-qPCR进一步显示,2-MIB显著上调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ndufb7、mt-cyb、mt-nd4、mt-nd6、mt-co2和mt-atp6的表达,而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相关免疫基因rela、cd40、ikbkb、mapk8b、mapk3、ripk1l显著下调。2-MIB暴露后,鳃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本研究表明2-MIB会提高斑马鱼氧化磷酸化水平,同时降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三苯基锡对褐菖鲉脑雌激素受体和视黄酸X受体表达的影响(英文)
兴国红鲤AR基因的鉴定及MT暴露对幼鱼肝中AR和vTg表达的影响
双酚A对鲫雌激素受体表达和雌二醇水平的影响
黄颡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5个重要基因的识别及其在卵巢中的表达对铜暴露的响应
翘嘴鳜pgc1基因表达特征及水体镉暴露对其节律性表达的影响
草鱼孕烷X受体与细胞色素P450 3A mRNA表达相关性初步研究
17beta-雌二醇通过beta受体和cAMP-ERK1/2级联调节仔猪睾丸支持细胞cyclinA2 mRNA的表达
卷烟烟气暴露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组织病理和BDNF表达的影响
河川沙塘鳢GHR和IGF-2基因克隆及mRNA的时序表达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白鼠垂体雌激素受体和白细胞介素–2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