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8)
2023(1831)
2022(1716)
2021(1883)
2020(1488)
2019(3807)
2018(3280)
2017(4809)
2016(3093)
2015(3572)
2014(3598)
2013(3773)
2012(3872)
2011(3657)
2010(3685)
2009(3551)
2008(3688)
2007(2740)
2006(2516)
2005(2493)
作者
(10992)
(9340)
(9145)
(8731)
(6045)
(4700)
(4208)
(3678)
(3656)
(3342)
(3280)
(3273)
(3240)
(3107)
(3093)
(2834)
(2796)
(2795)
(2668)
(2622)
(2416)
(2415)
(2252)
(2137)
(2132)
(2089)
(2065)
(2057)
(2047)
(1997)
学科
(9074)
经济(9068)
管理(5455)
教育(5103)
(4468)
研究(4451)
(4406)
中国(4281)
(4032)
研究生(3529)
(3501)
方法(3364)
(3276)
企业(3276)
数学(2950)
数学方法(2845)
(2769)
制度(2761)
(2756)
(2727)
服务(2310)
医疗(2224)
(2224)
地方(1996)
(1899)
理论(1847)
及其(1811)
(1791)
贸易(1789)
(1741)
机构
大学(44970)
学院(40648)
研究(24462)
中国(16076)
科学(15426)
(13889)
(13368)
经济(13210)
研究所(12114)
(11947)
(11919)
管理(11359)
(10140)
中心(9764)
农业(9379)
理学(8907)
业大(8875)
理学院(8664)
管理学(8318)
(8281)
管理学院(8231)
北京(8116)
(7630)
研究院(7335)
(7084)
(7050)
教育(7004)
师范(6962)
(6937)
(6603)
基金
项目(27637)
科学(19877)
基金(18483)
(18181)
国家(18043)
研究(17830)
科学基金(13633)
(10740)
(10410)
自然(10114)
自然科(9841)
自然科学(9834)
自然科学基金(9646)
基金项目(9299)
教育(9020)
社会(8942)
社会科(8329)
社会科学(8329)
资助(8225)
重点(7147)
编号(6836)
计划(6736)
科技(6685)
成果(6202)
课题(6185)
(5824)
(5809)
科研(5737)
专项(5355)
(5247)
期刊
研究(19098)
(18339)
经济(18339)
中国(16474)
学报(11944)
教育(10754)
(10151)
科学(9822)
大学(8502)
学学(7724)
农业(7071)
(6766)
(5647)
(4537)
管理(4412)
林业(3819)
业大(3755)
(3572)
卫生(3572)
技术(3322)
研究生(3194)
学位(3170)
(3098)
金融(3098)
(2940)
农业大学(2886)
图书(2863)
国际(2841)
经济研究(2834)
资源(2630)
共检索到80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宇  徐焕文  尚福强  焦宏  张利民  罗建新  滕文华  刘桂丰  
【目的】通过对16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调查,研究其地理变异规律,进行种源区划分,为各种源区选用生产力高、适应性强的优良种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定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实验林场、辽宁省本溪市山城实验林场与内蒙古金河林业局的16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为对象,调查18个种源在每个试验点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等性状,进行单点、多点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然后对各种源生长性状与其产地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依据分析结果进行优良种源选择及种源区划。【结果】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性状在各试验点的种源间以及种源与地点的交互作用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以各地点参试种源单株材积均值排序分...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高玉池  魏志刚  杨传平  刘桂丰  刘关君  
对黑龙江省帽儿山10年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种源试验林14个种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在树高、胸径、材积和纤维素质量分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各种源4个性状的遗传参数比较和主成分分析表明,东方红、帽儿山和乌伊岭种源为优良纤维材种源,其纤维素质量分数遗传增益分别为5.29%,9.96%和2.85%,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43.26%,38.07%和36.96%。各种源性状与对应的地理气候因子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主要受温度和日照的影响,即白桦生物性状的地理变异的实质是对温度和日照时间的高度适应。聚类分析将14个种源划分为3个种源区,即大兴安岭种源区、辽东种源区和小兴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青华  金国庆  张蕊  储德裕  秦国峰  周志春  
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24年生49个产地的马尾松种源试验,以研究和揭示已达主伐年龄时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差异和地理变异模式,通过聚类进行种源区划并选择优良种源。结果表明: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皆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种源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及树干通直度呈典型的纬向倾群变异模式,这种变异主要是由其产地水热资源条件差异引起的。较之于北部种源,南部的种源生产力水平高且树干通直。种源木材基本密度虽与产地经纬度相关性较小,但却与产地年均温、1月均温、无霜期和≥10℃积温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选择生产力高的速生种源可同时改良树干通直度,但会明显降低其木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文杰  庞宏东  胡兴宜  王晓荣  林富荣  
研究枫香种源间性状差异及地理变异规律,并进行优良种源选择,为枫香良种选育和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14个省份22个枫香种源为研究材料,选取生长性状指标和形质指标,进行种源间差异性分析,广义遗传力估算、地理变异规律研究,采用多目标决策法进行优良种源选择等。结果表明:枫香种源间在胸径、树高、材积、第一枝下高、冠幅和通直度6个性状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选出优良种源6个,入选的优良种源平均胸径、树高、材积、冠幅和通直度分别大于总体均值的5.25%、8.30%、16.51%、1.26%和2.11%。选出的优良种源对调种造林、杂交育种、"边选边育"等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沈汉   郑成忠   邱勇斌   汪清华   华克达   缪强   范艳如   姜景民   韦一   刘军  
【目的】通过分析10年生香椿Toona sinensis生长与形质性状的种源变异,揭示不同性状在地理种源上的变异规律,并进行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选择。【方法】以浙江开化县林场的10年生香椿种源林为试材,测定其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材积、树干圆满度和树冠圆满度,获取各种源生态环境因子,进行方差、主成分、相关性和聚类等分析,计算广义遗传力、综合选择指数和遗传增益,阐明生长和形质性状地理变异模式及与产地生态因子关系。【结果】树高、胸径、树干圆满度和材积存在极显著(P<0.01)种源差异,种源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和材积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种源胸径与冠幅、枝下高和材积之间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胸径与产地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日最低气温和最干燥季节日平均气温等显著(P<0.05)正相关。根据种源聚类结果,可将香椿划分为南部和北部2个种源区,并筛选出3个优良种源,分别为元谋、恩施和太和。【结论】10年生香椿种源间差异显著,并且树高、胸径、材积等性状存在从南向北逐渐减小的变异规律,对其进行选择时胸径是主要的遗传改良性状,可为材用型香椿良种选择提供可靠依据。图3表6参25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爱华  李建祥  张超英  李庆贱  王顺  陈晓阳  李悦  
开展树种的全分布区种源试验,研究种源间遗传变异,对选择优良种源,指导种子区区划具有重要意义。对河南郏县的侧柏全分布区种源试验林66个种源19年植株的树高、地径、冠幅、最长枝长、最粗枝径、分枝角等指标分析表明:树高、地径、冠幅和分枝角在种源间均有极显著差异,其遗传方差分量分别为14.938%、10.802%、14.097%和9.079%,其种源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70、0.63、0.66和0.60;最粗枝径和冠形指数也存在显著差异,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39和0.32。与该试验点的早期研究结果相比,种源间的变异系数随年龄增长呈减小趋势。以选择生态和用材兼用型的优良种源为目的,把树高、地径、冠幅及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因刚  周志春  金国庆  廖国华  余能健  王月生  
为了探讨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幼龄收获阶段生长、干物质积累和药用成分等种源变异和地理模式,并为福建明溪选育出多个药用优良种源,在福建明溪、浙江淳安和安吉等3个地点开展种源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年生三尖杉树高、地径、分枝数、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枝、叶药用成分均存在显著的种源变异。三尖杉生长和干物质积累量的种源分化可较多地归因于长叶和短叶类型间的差异。较之于短叶类型三尖杉种源,长叶类型三尖杉种源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量大,其种源间分化也较大。除种源效应外,栽植地条件对三尖杉生长影响显著。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间叶片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质量分数差异较小,而枝条2种酯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承志  张振  郑一  金国庆  丰忠平  周志春  徐刚标  
【目的】研究成熟期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的种源变异规律,加深对马尾松群体遗传进化的理解,为马尾松木材材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3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中具有代表性的20个种源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标准测定参试材料的木材力学性质指标。采用SPSS软件,分析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和生长性状的种源间差异显著性,探讨木材力学性质指标与生长性状指标、种源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马尾松种源木材力学性质。【结果】马尾松不同种源木材力学性质差异极显著,各项力学性质指标变异系数的变异幅度为5.40%~21.04%。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指标与种源地理经度、纬度相关性不显著,但与种源的气温和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差异主要受种源水热资源影响。种源气温是马尾松种源木材力学性质表现的最佳预测因子,种源气温越低,其木材硬度和抗弯强度越高。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指标与其胸径、材积呈显著负相关,但与高径比呈显著正相关,木材力学性质指标间呈显著正相关。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隶属值排名前3位的种源分别是湖南安化、四川南江和贵州黎平。结合生长性状表现,综合排名前3位的马尾松种源分别是浙江庆元、湖南安化和贵州黎平。【结论】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质在种源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种源选择可望获得预期的马尾松材性遗传改良效果。初选出的木材力学性质和生长表现优良的马尾松种源,可为林业生产提供良种材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建忠  熊涛  张磊  李蔷薇  费晓云  石前  黎怀玲  兰俊  
[目的]研究广西国有东门林场25年生大花序桉种源生长与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筛选优良种源及单株,为大花序桉良种繁育及中大径材培育提供优质遗传材料。[方法]采用方差分析、构建性状选择指数方程综合分析等方法,对11个大花序桉种源进行生长与形质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及选择。[结果]表明:大花序桉胸径(DBH)、树高(H)、单株材积(V)、树干通直度(ST)和树干圆满度(SF)在种源间呈极显著差异;上述5个主要性状的种源遗传力(H2)为0.634 0.895,单株遗传力(H2)为0.136 0.342;以DBH、H、V、ST和SF 5个性状指标构建大花序桉种源/单株选择指数方程,按标准选择出4个优良种源和13...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军辉  顾万春  夏良放  万军  干小雄  
以桤木Alnus cremastogyne自然分布区内13个种源的生长、材性和果实等性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桤木的地理变异及其趋势,探讨了地理变异的气候生态学基础,并划分了种源区。研究表明,桤木种源生长性状与生态梯度值(EGA)的相关显著,在单个生态因子分析中,桤木种源生长量呈以经度和海拔为主的梯度变异。单株生物质产量和纤维长度与经度和纬度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地理趋势并不明显。而木材基本密度与经度的正相关关系显著,呈单向渐变模式。根据桤木种源EGA和试验林生长表现,把桤木划分为3个种源区:盆西北周沿区、盆中区和盆南周沿区。图1表4参1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嫚嫚  刘宝光  顾宸瑞  王楚  陈肃  姜静  刘桂丰  
【目的】肉桂酰辅酶还原酶(Cinnamoyl-CoA Reductase,CCR)是催化木质素合成特异途径中的第一个限速酶。通过测定转基因株系和野生型株系(WT)的木质素和单体含量,探究转BpCCR1基因正义链和反义链对白桦木质素含量的影响,进而筛选出转基因优良株系。【方法】以获得的7年生白桦转BpCCR1正、反义链株系为试验材料,采用PCR及qRTPCR技术分别对目标基因的稳定性及表达量进行检测,采用改进的Klason法及液相色谱法分别对木质素含量及单体含量进行测定,采用硝酸-氯酸钾法和排水法分别对木纤维长和宽及基本密度进行测定,并调查树高及胸径,以此来分析转BpCCR1正、反义链对白桦上述性状的影响。【结果】PCR检测表明,5个转正义链株系及14个转反义链株系的目标基因均为阳性;qRT-PCR分析显示,BpCCR1基因不但在转正义链株系中上调表达,而且在转反义链株系中也呈上调表达。转正、反义链白桦株系木质素含量均增加,其中10个转反义链株系的Klason木质素和总木质素含量均值较野生型株系(WT)分别提高了7.46%和7.05%,木质素含量最高的FCR11株系较WT株系分别提高了12.26%和11.81%;转基因株系基本密度虽然有一定的变化,但无明显规律。转正义链株系的木纤维宽明显变小,5个株系均值较WT减少8.82%;而转反义链株系的木纤维长受到明显抑制,有11个株系与WT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 <0.05),其平均材积生长量较WT提高77.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FCR2、FCR27和FCR33株系为优良株系。【结论】转BpCCR1正义链及反义链均提高白桦木质素含量,综合树高、胸径等6个性状筛选出3个优良转基因株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焕文  刘宇  李志新  彭儒胜  尚福强  邹建军  刘桂丰  姜静  
本文以10个白桦杂种子代家系为材料,分别在辉南、凌海、丹东等3个试验点营造子代测定林,对5年生白桦树高和胸径等性状进行多地点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树高性状在各地点间和各家系间以及家系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上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胸径仅在地点间达到显著水平(P<0.05)。辉南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有201、203、204、316、318等家系;凌海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有201、202、314、316、318、319等家系;丹东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有202、315、318、319等家系。采用AMMI模型对参试家系的树高性状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203、204、318、319、316属于高产稳产型家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汪企明  徐福元  葛明宏  王章荣  陈天华  
1984年在南京近郊营造了马尾松不同种源以及其他松树试验林。1995年7月对该试验林(13年生)39个马尾松种源以及6种其他松树进行了松材线虫接种。线虫是从当地由于松材线虫病死亡的马尾松树材中提取的。每个种源或树种接种3株,共接135株树木。每株接线虫约5000条。马尾松不同种源和不同松树对松材线虫的抗性及感病进程变异很大。5个强抗性种源(广东高州、英德、信宜,广西忻城和湖北远安)抗性显著高于其他种源,也高于黑松和晚松,但低于高抗性的火炬松、湿地松、短叶松和刚松。马尾松不同种源对松材线虫的抗性变异模式具有随产地的纬度从南向北而不断减弱的趋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汤道平  
[目的]研究来自福建省3个地区的马尾松种源和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马尾松优良种源和家系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来自福建省龙岩、泉州和南平3个种源地共92个家系为材料,通过布置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分析评价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差异规律,选育优良种源和家系。[结果]龙岩地区种源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18.76 m、22.23 cm和0.36 m~3,其次是泉州地区种源分别为17.43 m、20.77 cm和0.31 m~3,最后是低于对照的南平地区种源,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值分别为15.54 m、19.25 cm和0.25 m~3。综合评价表明:泉州和龙岩材料可作为马尾松优良种源地,在家系水平上,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为3.81%~16.08%,同时利用聚类分析法将参试92个家系划分为优良、较优、中等和一般4种类型家系,相应数量分别为3、24、41和24个。家系77-561、79-569和79-568的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达0.61%、4.78%和17.81%,将其评选为优良家系。[结论]从优良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并将其分为3类,优良单株22株,较优单株80株,一般单株52株。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秀花  陈柳英  马丽珍  范辉华  叶穗文  周志春  
针对福建建瓯的7年生33个产地的木荷种源试验林,研究揭示其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差异及地理变异模式,并依据聚类分析结果进行速生优质种源选择。结果表明,木荷胸径、树高、枝下高、材积指数和木材基本密度等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种源变异,其中以材积指数的种源变异最大。木荷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主要受产地温度影响,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来自纬度较低、温度较高产地的木荷种源,其树高、胸径和材积指数等生长量较大,木材基本密度较小。木荷各性状间也存在相关性,其木材基本密度与生长性状呈显著负相关。除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外,不同重复间的微立地效应也非常显著,在较差立地条件下,木荷种源的生长量较小,但木材基本密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