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25)
2023(12826)
2022(11542)
2021(11185)
2020(9085)
2019(21747)
2018(21363)
2017(39911)
2016(21870)
2015(24850)
2014(24695)
2013(24483)
2012(22796)
2011(20366)
2010(20226)
2009(18577)
2008(17930)
2007(15229)
2006(13528)
2005(11591)
作者
(61710)
(51300)
(50834)
(48439)
(33046)
(25038)
(23353)
(20080)
(19819)
(18375)
(17991)
(17276)
(16394)
(16113)
(15685)
(15640)
(15380)
(14988)
(14697)
(14683)
(12648)
(12593)
(12286)
(11924)
(11472)
(11456)
(11412)
(11376)
(10262)
(10172)
学科
(86934)
经济(86744)
管理(57227)
(55556)
(45205)
企业(45205)
方法(38048)
数学(31758)
数学方法(31409)
(26192)
中国(25295)
地方(23394)
(20195)
(20141)
业经(19795)
农业(17540)
(15518)
理论(15237)
(14703)
贸易(14694)
(14571)
(14170)
环境(13382)
技术(12530)
教育(12196)
(11849)
金融(11844)
(11679)
地方经济(11648)
财务(11617)
机构
大学(301570)
学院(298349)
管理(118914)
(115540)
经济(112932)
研究(105034)
理学(103132)
理学院(101798)
管理学(100015)
管理学院(99472)
中国(76700)
科学(66268)
(65600)
(52900)
(52160)
(48909)
研究所(48418)
中心(48239)
(46754)
业大(45097)
(43665)
师范(43280)
财经(41444)
北京(41087)
农业(38046)
(37954)
(37598)
(35756)
师范大学(35260)
经济学(33413)
基金
项目(210450)
科学(165033)
研究(155321)
基金(151685)
(132561)
国家(131172)
科学基金(111968)
社会(97546)
社会科(91339)
社会科学(91307)
(82326)
基金项目(81942)
自然(72827)
自然科(71035)
自然科学(71020)
教育(70757)
自然科学基金(69717)
(69152)
编号(64494)
资助(61157)
成果(52725)
重点(47155)
(46242)
(44989)
课题(44029)
(42952)
创新(39987)
科研(39922)
教育部(39420)
大学(39074)
期刊
(129247)
经济(129247)
研究(91006)
中国(60492)
学报(49008)
科学(46122)
(44434)
管理(42017)
(38932)
教育(37167)
大学(36836)
学学(34089)
农业(31223)
技术(25092)
(23515)
金融(23515)
业经(20594)
财经(19486)
经济研究(19357)
图书(19264)
问题(16773)
(16518)
(16271)
资源(16025)
理论(15347)
科技(15185)
(14568)
实践(14225)
(14225)
现代(13533)
共检索到446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彭希哲,侯杨方  
本文以《澄江范氏家谱》为基本研究资料,结合其它的史料,对明清时期600年间江南范氏家族的出生、死亡、增长波动等人口现象,以及影响它们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进行了时间序列的分析,初步总结出了范氏家族的人口发展规律。研究表明,中国明清时期自然生育率状态下江南地区家庭生育子女数在5~6之间,除少数特殊年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在长时期内保持稳定;人口变动主要受外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尤其以清初与太平天国战争影响为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侯杨方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历史人口中并不存在着“预防性抑制”及婚内节育行为。本文对明清时期两个家族人口的生育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其他的实证研究成果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在人口压力较为严重的时期,不同阶层的中国人口通过推迟男子的婚龄、保持独身,以及婚内节育来应付环境的挑战。另外,“多子多福”仅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理想而非现实,因为明清时期不同社会阶层妇女的终身生育率均在4~6之间,本文探讨了决定这一生育水平的内在原因。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冯季昌  华林甫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前兵  
改革开放以来,家族企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家族企业在员工结构、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局限性日益严重,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着家族企业的健康成长。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江阴海达橡塑集团创业期、扩展期以及成熟期三个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演化过程作了深入考察和分析,并构建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与家族企业成长关系模型,旨在更好地促进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晓伟  龚胜生  张涛  李孜沫  石国宁  梅佳琪  
疫灾与人类始终同在,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该文基于疫灾史料,运用空间分析模型,探讨江南地区过去近千年来疫灾流行的时空变迁特征。研究表明:1)在过去近千年中,江南地区疫灾流行之年多达300个,近乎三年一遇,且疫灾越来越频繁,清代更是集中了52%的疫灾之年。2)江南地区疫灾流行呈现“夏秋高发、春季多发、冬季少发”的特点,季夏、孟秋易于疫灾流行。3)江南地区过去近千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长期上升趋势,在周期上可分为两个400 a左右的波动周期。4)江南地区疫灾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聚集型,形成了以今杭州、苏州、上海为中心的疫灾频发区,疫灾频数的总体分布特征是北部多南部少;疫灾分布重心总体上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迁移的变化;但疫灾强度则由东向西北、西南递减;5)江南地区疫灾流行格局受人类活动格局影响,湖区、三角洲前缘疫灾重于山地丘陵区,滨海区疫灾重于腹地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家涛  
为巩固统治,清王朝根据江南地区河网密布的现实交通环境设立了水驿。水驿多临河而建,借助驿路勾连,呈现出"三段一环"的分布格局,且与其所具有的建设交通网络、传递文报、递送公务人员与外使朝贡、调防军队、运输饷银、发展地区经济等六大功能紧密相连。从江南水驿的设置入手,梳理江南地区水驿驿路,并探析水驿分布格局,进而解读江南水驿的功能,可以再现清王朝在江南区域驿传机构的原貌。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建勤  
明清时期的江南,文人士大夫好游成风。文人专心于游事,固然是其习性所使,但事实上也与他们的人生遭际不无关联。而文人们的寻幽探胜、流连风景活动,客观上也产生了积极广泛的文化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家涛  
为巩固统治,清王朝根据江南地区河网密布的现实交通环境设立了水驿。水驿多临河而建,借助驿路勾连,呈现出"三段一环"的分布格局,且与其所具有的建设交通网络、传递文报、递送公务人员与外使朝贡、调防军队、运输饷银、发展地区经济等六大功能紧密相连。从江南水驿的设置入手,梳理江南地区水驿驿路,并探析水驿分布格局,进而解读江南水驿的功能,可以再现清王朝在江南区域驿传机构的原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华语  
江南是唐代最重要的麻布生产中心。据《新唐书·地理志》相关资料可知,唐天宝间江南地区每户实有麻田12亩;又据《通典·食货典》等资料推算得知,天宝十四载(755)江南地区课户与不课户的比例分别约占当时总户数的60%和40%,进而可计算出唐天宝间江南地区年产麻布凡27 626 745.6端。唐代江南地区对麻布的需求紧迫而多样,一是可输纳赋税,二是充着衣料,三是成为日常用品(如布囊、麻袋等)的材料,四是充当货币职能等。江南地区麻布的产量及社会需求,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唐代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也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华语  
江南是唐代最重要的麻布生产中心。据《新唐书·地理志》相关资料可知,唐天宝间江南地区每户实有麻田12亩;又据《通典·食货典》等资料推算得知,天宝十四载(755)江南地区课户与不课户的比例分别约占当时总户数的60%和40%,进而可计算出唐天宝间江南地区年产麻布凡27 626 745.6端。唐代江南地区对麻布的需求紧迫而多样,一是可输纳赋税,二是充着衣料,三是成为日常用品(如布囊、麻袋等)的材料,四是充当货币职能等。江南地区麻布的产量及社会需求,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唐代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也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佩颖  刘平养  徐露怡  
长期以来,江南地区的农田、水系、河网在保障区域的生态安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哺育了光辉灿烂的水乡文明。但是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田水系的生态服务功能却完全丧失了。通过对传统江南水乡农田生态服务变迁及驱动因素的分析,发现快速城市化不但导致农田面积的大幅度缩小、质量退化和承载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大幅增加,还使农村被边缘化,从而根本上改变了江南农村人与自然、人与水、人与土地协调发展的关系。本文提出,应结合江南地区城市群的对生态安全和生态服务的强烈需求,推动江南地区小规模农业向服务农业转变,并通过外部性的内部化扶持各种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行为的延续和发展,重建江南水乡农田水系的生态服务能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国伟  
家庭,是社会单位,也是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选择部份有代表性的家庭,联系有关社会因素进行人口再生产过程的研究,对于探索人口变动规律,讨论人口对策,将是有益的。 安乡县安障乡沙河口村,有户李姓,从人口普查中发现,他在全县氏族人口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笔者从1982年以来,先后四次对该户人口再生产过程进行了专题性调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赵岩  李彭元  
抗战爆发后,日军攻占上海、南京、杭州、苏州、镇江等地,以“接收”为名掠夺江南地区文献,重要文献被运到日本,而被日军视为所谓“违禁”书籍被销毁,部分文献“归还”汪伪政权。汪伪政权接收文献被“分让”给日伪机构。被掠去日本的江南文献,只有少部分战后归还中国。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马俊亚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春声  
郑振满同志的博士论文、经过几年的修改、扩充,新近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列入其“博土论丛”出版,名为《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以下简称《家族)。此书甫出,国内外学术界普遍重视,好评如潮,论者誉其为“规范的社会史专著”,“史料翔实、专精,并以分析细微,思辩深邃,逻辑严密见长”。笔者曾与振满庄傅衣凌、杨国桢教授门下同窗三年,深知《家族》的成书经过及作者之心路历程,近日再次细读全书,仍深为其殚思竭虑、察微知远的治学精神所感动,故愿写下一点读后的感想。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