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55)
- 2023(4767)
- 2022(4356)
- 2021(3921)
- 2020(3663)
- 2019(8832)
- 2018(8733)
- 2017(17188)
- 2016(9747)
- 2015(11207)
- 2014(11520)
- 2013(11759)
- 2012(11302)
- 2011(10309)
- 2010(10538)
- 2009(9889)
- 2008(10130)
- 2007(9372)
- 2006(7975)
- 2005(7128)
- 学科
- 济(43756)
- 经济(43716)
- 业(25469)
- 管理(25354)
- 方法(23159)
- 数学(20775)
- 数学方法(20613)
- 企(19722)
- 企业(19722)
- 农(12396)
- 财(10867)
- 中国(10147)
- 学(10104)
- 贸(8500)
- 贸易(8498)
- 地方(8478)
- 易(8229)
- 农业(8063)
- 业经(7837)
- 制(7579)
- 和(6783)
- 务(6529)
- 财务(6516)
- 财务管理(6494)
- 银(6183)
- 银行(6143)
- 企业财务(6097)
- 理论(6004)
- 融(5940)
- 金融(5938)
- 机构
- 大学(150210)
- 学院(148281)
- 济(61033)
- 经济(59711)
- 管理(54679)
- 研究(52160)
- 理学(46962)
- 理学院(46413)
- 管理学(45549)
- 管理学院(45270)
- 中国(38181)
- 科学(34042)
- 农(32687)
- 京(31955)
- 所(28418)
- 财(27534)
- 农业(26234)
- 业大(26100)
- 研究所(26008)
- 中心(24188)
- 江(23242)
- 财经(22021)
- 北京(20078)
- 经(19841)
- 经济学(19194)
- 范(19161)
- 师范(18922)
- 州(18056)
- 院(17861)
- 经济学院(17549)
- 基金
- 项目(96844)
- 科学(73998)
- 基金(68881)
- 研究(67591)
- 家(61278)
- 国家(60780)
- 科学基金(50012)
- 社会(41170)
- 社会科(38918)
- 社会科学(38899)
- 省(38686)
- 基金项目(36761)
- 自然(33165)
- 划(32859)
- 自然科(32348)
- 自然科学(32334)
- 自然科学基金(31755)
- 教育(31403)
- 资助(28937)
- 编号(27652)
- 成果(22954)
- 重点(22357)
- 部(21864)
- 发(21196)
- 创(19739)
- 计划(19327)
- 科研(19275)
- 课题(19068)
- 创新(18510)
- 教育部(18053)
共检索到215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陆柳淑 李雪露 李露 雷宇行 何钢 乔中全
【目的】研究紫薇品种间的花粉形态特征及花粉活力差异,为后续紫薇品种杂交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3个紫薇品种的雄蕊群花粉粒表面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研究,每个品种随机选取10粒花粉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利用固体培养基对13个紫薇品种的花粉活力进行测定。【结果】13个紫薇品种长短雄蕊花粉粒均呈长球形,有3条萌发沟,裂至接近两极,萌发沟间未连接,在极面观花粉粒呈钝三角形,均属于N3P4C5型花粉。紫薇品种间花粉粒外壁纹饰、极轴长、赤道轴长、萌发沟特征及花粉粒体积大小均差异显著,其中花粉大小为538.91~1 402.40μm~2,极轴长为30.51~46.31μm,赤道轴长为17.35~31.49μm,萌发沟长为18.38~34.36μm,萌发沟脊宽为5.72~11.34μm。花粉外壁主要包括孔穴状、脑皱状及皱波状3种纹饰,13个试验品种长雄蕊花粉粒相比于短雄蕊花粉粒,其花粉粒表面更为光滑饱满。花粉活力测定结果以‘紫精灵’紫薇花粉活力最强,花粉活力为93.94%,其中‘湘韵’紫薇为不育品种,其不育类型表现为雄性不育,花粉不萌发。【结论】紫薇不同品种的花粉粒形态特征和花粉粒表面纹饰可以作为紫薇品种分类鉴定的参考指标之一,本试验中的13个紫薇品种除不育品种‘湘韵’紫薇外,其他试验品种表现出较高的花粉活力,均可作为紫薇品种杂交育种工作材料。
关键词:
紫薇 花粉形态 雄蕊群 花粉活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素红 包满珠 黄燕文 陈龙清
品种是人们长期培育的成果,是重要的种质资源,对它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人们对品种资源的研究也多见报导.陈俊愉对品种的传统形态分类进行了系统研究;褚孟嫄对一些果梅品种的同工酶及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包满珠报导了野梅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玉 徐婉 胡杏 蔡明 潘会堂 张启翔
通过观测尾叶紫薇Lagerstroemia caudate花朵的开放过程,并采用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生活力,研究了尾叶紫薇的开花习性、花粉萌发及储藏条件。结果表明:凌晨3:30尾叶紫薇花萼开裂;6:00花瓣全部展平;6:30花药开始开裂,柱头上开始分泌黏液,进行杂交育种时须于6:30前去雄;6:30-7:30是授粉的最佳时间。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比较蔗糖、聚乙二醇4000(PEG 4000)、硼酸和氯化钙对尾叶紫薇花粉的离体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离体培养基为100 mg.L-1蔗糖+30 mg.L-1硼酸+30 mg.L-1氯化钙+150 g.L-1PEG 4000,花粉萌发率可达96.28%...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围 陈建华 王晓明 曾惠杰 乔中全
【目的】明确紫薇花粉形态特征,探究蔗糖、硼酸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紫薇花粉萌发的影响,以期为紫薇属花粉活力研究和杂交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试验以新鲜紫薇花粉为试验材料,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紫薇花药和花粉形态特征,通过荧光显微镜判断花粉是否具有活力,通过离体萌发法和完全随机二因素试验讨论蔗糖和硼酸对紫薇花粉萌发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探究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以及赤霉素(GA3)对紫薇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结实紫薇花药较干燥,表面粗糙厚实,花粉数量多,长雄蕊花粉饱满,极轴长与赤道轴长比值(P/E)1.70,短雄蕊P/E值为1.50。不结实紫薇花药较湿润,表面较光滑,开裂少,长雄蕊花粉平均极轴长(P)30.13μm,赤道轴长(E)21.21μm;短雄蕊平均极轴长(P)22.42μm,赤道轴长(E)20.12μm,P/E比值为1.11,花粉均为长球形。结实紫薇花粉在柱头上有明显的花粉管萌发,而不结实紫薇花粉在柱头上未发现花粉管。蔗糖与硼酸组合试验对花粉萌发有显著影响,蔗糖浓度在100~200 g/L间时,花粉萌发率随硼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蔗糖浓度为250 g/L时,随着硼酸浓度的增加紫薇花粉萌发率下降。NAA浓度在0.5~10 mg/L时,花粉萌发率随NA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IAA浓度在1~10 mg/L之间时,花粉萌发率随IA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GA3浓度在20~80 mg/L之间时,花粉萌发率均有所提高。【结论】结实紫薇和不结实紫薇花药和花粉外观形态差异不大,不结实紫薇花粉没有活力。结实紫薇花粉离体培养中,蔗糖浓度为200 g/L与硼酸浓度为150 mg/L的配置组合对紫薇花粉萌发的处理效果最好。NAA、IAA以及GA3浓度分别为10 mg/L、10 mg/L、60 mg/L时对紫薇花粉萌发的促进作用最佳。
关键词:
紫薇 结实 花粉 萌发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魏国芹 孙玉刚 安淼 秦志华 李芳东
采用纤维素酶解法和离体培养法分别对甜樱桃7个品种单花药内花粉数量和不同培养基上花粉萌芽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花粉数量差异较大,萨米脱、拉宾斯、友谊、美早、早大果、布鲁克斯和红灯的平均花粉数分别为2 984,2 312,2 168,1 950,1 913,1 513,1 133粒/花药;拉宾斯的花粉萌芽率最高,其次为友谊、萨米脱和布鲁克斯,美早和红灯的花粉萌芽率最低;MS基本培养基对花粉的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蔗糖比果糖和甘露醇更利于花粉萌发;适宜花粉萌发的蔗糖浓度为20%;低浓度硼酸促进花粉萌发,高浓度硼酸抑制花粉萌发;钼酸钠对樱桃花粉萌发无明显促进作用;适合花粉萌发的pH值为6.8...
关键词:
甜樱桃 花粉 花粉量 花粉萌芽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国顺 倪建军 邓建平 范永梅
以布朗李 5个品种 (玫瑰皇后、黑宝石、日本大紫、澳得罗达、蜜思李 )为试材 ,测定花粉发芽率和花粉管长度 ,确定花粉生活力 ,并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不同质量浓度的硼、2 ,4- D,GA3对黑宝石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间花粉生活力有差异 ,其中以黑宝石花粉生活力最强 ,培养 15 h花粉发芽率和花粉管长分别为5 5 .2 1% ,5 .6 5μm ;温度对黑宝石花粉生活力有显著影响 ,培养 15 h时 ,2 4,16 ,8℃培养条件下发芽率分别为5 5 .2 1% ,45 .6 2 % ,2 9.2 8% ,花粉管长分别为 5 .6 5 ,5 .2 0 ,3.5 2μm;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玉兰
对诱变新品种‘皖玉’、‘皖粉荷’及其辐射原种‘寒慕情’,诱变新品种‘红皖樱’、‘黄皖樱’及其辐射原种‘寒紫霞’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从孢粉学领域探讨了诱变新品种的遗传变异特征.进而由孢粉学角度讨论了新品种‘皖玉’、‘皖粉荷’、‘红皖樱’、‘黄皖樱’与其原种之间的遗传变异关系.
关键词:
寒菊,花粉形态,形态变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晓霞 金樑 王晓娟
【目的】紫花苜蓿的育性特征与种子产量紧密相关,研究紫花苜蓿不同亚(变)种的育性遗传变异可为紫花苜蓿育性基因定位和种子生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07-2008年,利用TTC染色法和生物统计学方法对3个紫花苜蓿亚种,包括黄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subsp.falcata)、紫花苜蓿(M.sativa subsp.sativa)和蓝花苜蓿(M.sativa subsp.caerulea),以及1个紫花苜蓿变种杂花苜蓿(M.sativa var.media)共计9个品种的花粉活力、胚珠数和结实率进行了观察,并研究分析了不同品种花粉活力与胚珠数的遗传变异以及与结实率之间的相关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芳芳 张绍铃 张虎平 胡红菊 田瑞 李青松
在离体条件下对142个梨品种(系)的花粉量及花粉萌发率进行测定比较,研究花粉量和花粉萌发率在梨品种间的差异及其与授粉的关系。结果表明:梨花粉量和花粉萌发率因品种不同差异明显,单个花药花粉量变幅为0~8 940粒,花粉萌发率变幅为0~93.71%,其中‘威宁黄酸梨’的花粉量最多,‘麻壳’的花粉萌发率最高,而‘爱宕’和‘大理冬梨’的花粉量及花粉萌发率均为0。梨花粉量和花粉萌发率的分布规律在品种间不符合正态分布。对花粉量及花粉萌发率进行聚类分析,供试品种可明显区分为七大类群,其中第Ⅰ、Ⅱ类共33个品种(系)具有较多的花粉量及高的萌发率,在生产上可以满足梨树授粉需要,其余品种不宜作授粉树。
关键词:
梨 花粉量 花粉萌发率 聚类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石辰 王大玮 董云祥 罗正平 陈璨 夏晞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和不同无性系华山松花粉形态的区别,以及不同贮藏条件下花粉生活力的差异。[方法]以6个种源18个无性系的华山松花粉为试材,对其花粉全长、体长、体高及气囊的长、宽、高等形态指标进行测量与分析,同时利用染色法对室温及4,-20℃下贮藏0,10,20,30和90 d的华山松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花粉形态大小在不同种源和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顾欣 张延龙
【目的】明确百合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及不同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百合属5个野生种和7个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并根据花粉形态的定量特征,对这12个种和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2种百合属植物的花粉形状呈超长球形或长球形,外壁纹饰均为单基柱网纹,单萌发沟,但在网脊宽度、网眼大小及内部突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卷瓣组的‘川百合’(Lilium davidii)和‘山丹’(Lilium pumilum)聚为第1类群;卷瓣组的‘卷丹’(Lilium lancifolium),百合组的‘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亚洲百合系的‘精粹’(E...
关键词:
百合 花粉形态 扫描电镜 聚类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光芬 杜文文 段青 贾文杰 王祥宁
为研究亚洲百合的花粉活力变化规律及形态在倍性水平上的差异,以8个亚洲百合品种为材料,采用混合染料染色法和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并以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形态。结果显示,3种倍性亚洲百合的花粉最高活力时段均在开花第1天,三倍体品种为上午10:30,二倍体和四倍体品种为中午12:30,花粉活力的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花粉大小与倍性呈正相关,极轴值范围为96.47~137.91μm,赤道轴值40.68~56.55μm,四倍体品种的P×E值最大,其次为三倍体和二倍体。花粉中部网眼大小的范围为3.93~8.57μm,随品种倍性增加而增大,形态参数聚类显示倍性相同的品种之间花粉相似性更高。研究表明,不同倍...
关键词:
亚洲百合 品种 倍性 花粉活力 花粉形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金平 王媛媛 张琪 王文和 冷平生 赵祥云
以不同类型百合的花粉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品种百合花粉萌发的特点以及不同类型百合花粉的萌发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旨在为百合杂交育种中父本材料的选择以及授粉方法的改良提供依据。以百合5个类型共43个品种的花粉为材料,利用离体萌发法,探讨不同品种百合花粉萌发活力,筛选适用于大部分品种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在蔗糖100g·L(-1)、硼酸20mg·L(-1)、琼脂10g·L(-1)的固体培养基上可以较好地萌发。大多数百合品种都能在12h内达到最大萌发率,也有少数品种在24h还处于萌发状态。百合会因自身遗传特性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万卉敏 李永华 杨秋生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河南33个蜡梅品种进行花粉形态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蜡梅花粉属等极、左右对称型花粉,大小中等,多为长球形,以单粒形式存在,具2孔沟;外壁纹饰分疣状、蠕虫状、孔穴状及穴状4种类型;花粉形态(特别是花粉外壁纹饰、花粉形状及大小的差异)可作为蜡梅品种分类的参考依据之一;但其花粉性状与外部形态无明显的相关性。因此不支持单独以花粉形态特征来区分和鉴定蜡梅品种。
关键词:
蜡梅 花粉形态 品种分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陶依玲 闫亚丹 李鑫玉 翁怀峰 文亚峰 邵凤侠
【目的】明确6个不同柳杉品种间雄球花及其花粉形态特征的差异,筛选出具有育种优势的优良品种,为柳杉授粉品种的选育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柳杉品种的雄球花及其花粉为试验材料,在体视显微镜下观测单小枝雄球花及单个雄球花形态特征。使用显微镜观察并统计花粉数量,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小孢子叶及花粉形态,随机选取10个花粉并测量花粉的形态指标。【结果】6个柳杉品种的雄球花均着生于小枝上部或顶端,形状均为椭圆球体状;雄球花的花粉囊纵裂;花粉形状均为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及赤道面观均为圆形,表面有两种不同直径的带小刺颗粒状纹饰,属小型花粉。6个柳杉品种间雄球花的纵径、横径、单球质量、雄球花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6个柳杉品种间雄球花花粉的花粉量、极轴长等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极赤比差异不显著,说明6个品种柳杉花粉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形状无显著性差异。6个柳杉品种雄球花的着生位置有利于花粉的散发与传播。6个品种柳杉之间雄球花的形态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各品种柳杉花粉在属的水平上表现出一致性。就花粉的质量、数量以及形态特征而言,‘林场007’品种相较于其他5个品种更具有授粉优势,可考虑将其作为柳杉授粉良种,应用于柳杉育种工作。
关键词:
柳杉 雄球花 花粉 形态特征 授粉良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