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7)
2023(1723)
2022(1428)
2021(1368)
2020(1198)
2019(2553)
2018(2543)
2017(4146)
2016(2571)
2015(2789)
2014(2742)
2013(2741)
2012(2659)
2011(2502)
2010(2425)
2009(2155)
2008(2300)
2007(2069)
2006(1830)
2005(1633)
作者
(11557)
(9957)
(9847)
(9241)
(6362)
(4874)
(4353)
(3993)
(3838)
(3589)
(3564)
(3471)
(3448)
(3353)
(3262)
(3131)
(3045)
(2954)
(2902)
(2842)
(2774)
(2609)
(2498)
(2346)
(2270)
(2232)
(2231)
(2186)
(2153)
(2125)
学科
(6873)
(5809)
经济(5801)
管理(5674)
(5416)
(4221)
企业(4221)
(2784)
(2522)
方法(2453)
(2384)
(2379)
植物(2333)
(1920)
及其(1911)
生态(1910)
生物(1881)
数学(1875)
(1846)
森林(1846)
(1818)
数学方法(1815)
(1779)
(1758)
农业(1722)
虫害(1722)
业经(1678)
技术(1671)
防治(1648)
(1641)
机构
大学(40324)
学院(39880)
研究(19159)
(18405)
科学(17599)
农业(14855)
业大(13555)
(12832)
中国(12673)
研究所(12202)
管理(10540)
(9998)
农业大学(9738)
(9467)
(9356)
(9203)
理学(9161)
实验(9119)
经济(9029)
理学院(8953)
实验室(8752)
管理学(8461)
管理学院(8411)
重点(8269)
(7984)
中心(7442)
(7300)
技术(6960)
(6959)
科学院(6898)
基金
项目(31971)
(23258)
国家(23110)
科学(22575)
基金(21978)
科学基金(17333)
研究(15172)
自然(14827)
自然科(14471)
自然科学(14458)
自然科学基金(14209)
(13360)
(11769)
基金项目(11704)
科技(10256)
资助(9520)
计划(9450)
重点(8221)
专项(7658)
社会(7327)
科研(7129)
(6969)
社会科(6772)
社会科学(6770)
(6691)
(6684)
教育(6590)
(6370)
创新(6076)
(5652)
期刊
学报(18966)
(16729)
科学(13656)
大学(13122)
学学(12921)
农业(11505)
(10213)
经济(10213)
中国(8783)
研究(8020)
业大(7073)
林业(6485)
(6329)
农业大学(5495)
(4127)
管理(3952)
科技(3875)
自然(3730)
中国农业(3477)
自然科(3316)
自然科学(3316)
农林(2974)
(2974)
(2952)
科技大(2895)
科技大学(2895)
(2881)
技术(2465)
教育(2314)
资源(2161)
共检索到58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长龙  江世宏  徐汉虹  
在室内测试了12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荔枝蒂蛀虫的产卵驱避作用,结果表明,在选择性试验和非选择性试验中红花羊蹄甲的乙醇提取物驱避作用最高,分别为79.52%和86.87%。用4种不同溶剂对红花羊蹄甲的乙醇提取物做进一步的分离,确定其有效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乙酸乙酯和水层萃取物中,驱避率分别为80.69%和74.2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韦德卫  黎柳锋  曾宪儒  于永浩  曾涛  王助引  陈海珊  
于室内测定了21种植物提取物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有3种植物提取物的产卵忌避率在70%以上,分别是灵香草82.0%、枫杨74.4%、地黄连71.7%。对灵香草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分离,得5个分离组分,进一步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氯仿萃取部分和脂溶性部分,其产卵忌避率分别为93.7%和91.8%,说明灵香草氯仿萃取部分的产卵忌避活性最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  罗诗  曾鑫年  潘达强  
利用触角电位仪测定了22种植物精油、19种精油单成分及其9种混合精油对荔枝蒂蛀虫的触角电生理活性。对肉桂油和香茅醛触角电位的剂量反应测定结果表明,在0.000 1~5μL剂量范围内,荔枝蒂蛀虫的触角电位反应相对电位值与剂量的增加呈直线相关,而在高于5μL的剂量下相对电位值增加不明显。在5μL的剂量下,肉桂油和香茅醛对成虫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大,相对电位值分别为101.43和100.00。在精油单成分中,香茅醛对成虫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大,相对电位值为75.65。肉桂油与香茅醛以1/1(V/V)比例混合后,混合物对成虫的相对电位值最大,达114.38。雌虫对大部分精油及其精油单成分的触角电位反应比雄虫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赞安  游兰韶  梁广文  
报道了茧蜂科刻绒茧蜂属一新种——荔枝蒂蛀虫刻绒茧蜂Glyptapanteles conopomorphae Tsang et You sp.nov.,记述刻绒茧蜂属属征,新种形态,与近缘种的区别,并有新种产地、寄主及模式标本保存地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辉  陈晓琴  江世宏  
关键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辉  陈晓琴  江世宏  
【目的】研究荔枝蒂蛀虫成虫羽化和交尾规律及性信息素释放节律,为开展荔枝蒂蛀虫化学生态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在室内温度(26±1)℃、相对湿度(80±5)%和光照周期14L∶10D条件下,观察荔枝蒂蛀虫成虫的羽化和交尾习性;采用正己烷浸提雌蛾性腺获得粗提物,用触角电位仪测定雌蛾性信息素的释放节律,用Y型嗅觉仪测定雄蛾对雌蛾性腺粗提物的选择趋性反应。【结果】荔枝蒂蛀虫成虫羽化高峰期在化蛹后7~8d;3日龄成虫交尾最为活跃,交尾高峰期在22:00-01:00;3日龄雄蛾对3日龄处女雌蛾性腺粗提物的触角电位反应较强,尤其对22:30-00:30雌蛾性腺的粗提物反应最强,说明22:30-00:30是荔枝...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辉  江世宏  陈晓琴  
应用扫描电镜对荔枝蒂蛀虫雄蛾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雄蛾触角上主要分布5种感受器,分别是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腔锥感受器、锥形感受器、鳞形感受器.对各种感受器的形态特点进行描述,其中毛形感受器数量最多.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亚军  邹传山  王若茜  林连男  张国财  
为探究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对舞毒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以及杀虫机理,本研究通过生物测定、离体和体内酶活性实验,分析了上述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的杀虫效果及对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乙酰胆碱酯酶(ACh E)和羧酸酯酶(Car E)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均对舞毒蛾3龄幼虫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其中苦参碱杀虫效果最强,致死中质量浓度(LC50)为0.420 mg/m L;离体酶活性实验发现,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离体GST、ACh E和Car E活性均有抑制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长举  杨志慧  邹矛  胡建芳  邓望喜  
选用4种易于取得的中草药、香料和食用油,分别对玉米象、赤似谷盗和绿豆象的驱避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山柰、黑胡椒、米糠油对玉米象成虫、赤拟谷盗幼虫和绿豆象成虫及八角对玉米象成虫、赤拟谷盗幼虫都有明显驱避作用,其中山柰的驱避作用最强。当按0.3ml·皿(-1)的浓度拌小麦和绿豆时,处理48h,山柰对玉米象和绿豆象的驱避率高达100%;黑胡椒对玉米象的驱避率为86%;对绿豆象为80.5%;八角对玉米象的驱避率为78.2%。用滤纸法处理72h,山柰、八角、黑胡椒、米糠油对赤拟谷盗幼虫的驱避率依次为94.7%、84.3%、50.1%和33.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勇  罗建军  丘麒  翁群芳  胡美英  钟国华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盾叶薯蓣等23种植物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甲醇对荔枝霜疫霉病菌生长的影响明显小于乙醇、丙酮、石油醚、乙酸乙酯、正己烷、苯、甲苯、正丁醇。盾叶薯蓣(根)、水菖蒲甲醇提取物(干粉)10 mg/mL浓度处理后7 d抑菌率分别为94.14%和98.50%;野核桃、百部、苦参、朱砂藤、八角莲、筒鞘蛇菰甲醇提取物相同浓度时抑菌率达80%以上。75%乙醇对盾叶薯蓣的提取率20.80%。盾叶薯蓣75%乙醇提取物1.0 mg/mL和5.0 mg/mL处理对荔枝霜疫霉病菌丝生长的抑菌率分别为86.64%和96.15%,对荔枝霜疫霉病菌孢子囊芽管萌发的抑制中浓度(质量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香英  胡福初  范鸿雁  王祥和  韩冰  林尤奋  
以18年生妃子笑荔枝树为试材,采用烯效唑等5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荔枝花穗喷施处理,比较不同处理对妃子笑雌雄花开放动态、坐果、单株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能够推迟开花物候期,延长花期,显著提高雄花量,有利于提高初始坐果量,产量明显增加,并能够诱导果实种子的败育,提高焦核率;赤霉素和乙烯利处理明显加速开花,缩短花期,并减少开花总量;氯吡苯脲处理显著延缓花穗衰老,延长花期,增加开花量和开花批次,有利于坐果和促进果实发育,且明显增加果皮厚度;萘乙酸处理下雌花率仅5.04%,初始坐果量3.50粒,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的23.16%和25.17粒,说明萘乙酸处理不利于雌花发育和提高坐果,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长举  邓望喜  杨志慧  文必然  何功欣  
用26种中草药和香料植物的丙酮提取液对赤拟谷盗成虫的驱避作用试验表明,当归、鱼腥草、山奈、四季桔皮、芹菜籽、八角茴香、薄荷的效果最好,72小时内驱避率稳定在90%以上。小茴香、芫荽籽、苏籽、四季柑籽、地榆的效果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汤德良  
绿色植物利用基础代谢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氮转化为氨基酸,并且合成核酸、脂类和简单的有机酸,而这些基础代谢物又是合成次生代谢物的前体。毫无疑问,次生代谢物质局限于植物中,尽管在一些动物和微生物中也能分离到一些次生化合物,但目前所发现的次生代谢物大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宏群  刘晓莉  汪建华  符勇耀  金冬桂  
荔枝是典型亚热带常绿果树,其果实被称为"水果之王",在国内外水果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分析荔枝在中国的潜在种植区,为荔枝扩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32个分布点和22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模拟荔枝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并检测其主要影响因子及其阈值。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荔枝潜在生境分布的精度高。对预测结果贡献较大的环境因子是最干季度降雨量、全年平均温度、最冷月份最低温、温度季节性变化和最暖季度平均温度,其适宜的取值区间分别为60~110 mm、21℃~24℃、7.5℃~14℃、31℃~37℃和28℃~30℃。适宜分布区域主要在四川的东南、重庆的西南、广西的中南部、广东和福建的沿海地区、海南的北部、台湾的西北部及贵州的西北和西南部分等。中度区域是以上这些高分布值区域的向外扩展。同时,云南中南部分地区、西藏靠近印度边界林芝地区及湖北、湖南、江西及安徽的零星地区也进入该分布值。不同省份适宜区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广西>广东>重庆>四川>福建>海南>台湾>云南>贵州;中度适生区依次为云南>广西>四川>广东>贵州>福建>重庆>海南>台湾。以上信息反映出荔枝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同时,除传统广西、四川、广东、福建、海南、台湾和云南外,贵州和重庆等适生区和中度适生区也是扩大种植区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玉国  嵇保中  刘曙雯  高江勇  王国兴  况美华  
采用CEPA、GA3、PP333、B9等植物生长物质,以不同浓度处理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枝梢,比较药剂种类和处理浓度对枝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GA3(2 500 mg.L-1)对各供试树种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试验3中对湿地松除外);试验1中,5 000 mg.L-1PP333显著抑制马尾松枝和黑松枝的伸长生长,具有最佳调节效果;试验2中,5 000 mg.L-1PP333显著抑制湿地松和马尾松枝的伸长生长,具有最佳调节效果;试验3中,5 000 mg.L-1PP333+5 000 mg.L-1B9复合制剂显著抑制湿地松和火炬松枝梢的伸长生长,具有最佳调节效果。用"Y"型嗅觉仪测定微红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