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1)
- 2023(9762)
- 2022(8886)
- 2021(8426)
- 2020(7118)
- 2019(16827)
- 2018(16793)
- 2017(32140)
- 2016(18095)
- 2015(20444)
- 2014(20533)
- 2013(20175)
- 2012(18322)
- 2011(16402)
- 2010(16325)
- 2009(14608)
- 2008(14023)
- 2007(11976)
- 2006(10359)
- 2005(8745)
- 学科
- 济(66924)
- 经济(66855)
- 管理(49599)
- 业(46522)
- 企(39242)
- 企业(39242)
- 方法(33754)
- 数学(29246)
- 数学方法(28861)
- 农(17912)
- 中国(16654)
- 学(15605)
- 财(15574)
- 业经(14759)
- 地方(14028)
- 理论(13958)
- 农业(12009)
- 和(11611)
- 教育(11319)
- 技术(11212)
- 贸(11047)
- 贸易(11041)
- 环境(10903)
- 易(10685)
- 制(10331)
- 务(10175)
- 财务(10115)
- 财务管理(10094)
- 划(9970)
- 企业财务(9553)
- 机构
- 大学(248864)
- 学院(248177)
- 管理(100686)
- 济(90357)
- 经济(88169)
- 理学(87990)
- 理学院(87027)
- 管理学(85424)
- 管理学院(85010)
- 研究(81668)
- 中国(56682)
- 科学(54390)
- 京(53573)
- 农(43614)
- 所(41590)
- 业大(41159)
- 财(39471)
- 研究所(38452)
- 中心(36430)
- 江(35287)
- 农业(34272)
- 范(33921)
- 北京(33701)
- 师范(33611)
- 财经(32411)
- 院(29752)
- 经(29467)
- 州(29089)
- 技术(28958)
- 师范大学(27036)
- 基金
- 项目(178221)
- 科学(137727)
- 研究(129439)
- 基金(125632)
- 家(110281)
- 国家(109339)
- 科学基金(92838)
- 社会(77377)
- 社会科(73157)
- 社会科学(73133)
- 省(72260)
- 基金项目(67892)
- 自然(62222)
- 自然科(60739)
- 自然科学(60725)
- 教育(60667)
- 划(60634)
- 自然科学基金(59565)
- 编号(53862)
- 资助(52327)
- 成果(43197)
- 重点(40016)
- 部(38578)
- 课题(37662)
- 发(37441)
- 创(37270)
- 创新(34616)
- 科研(34093)
- 计划(33325)
- 项目编号(32916)
共检索到348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思东 汪明 杨谷良 张琳 周建
对引进栽培的 12个猕猴桃品种果实进行考评和内含营养成分分析 ,采用“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规则进行综合评价 ,选出了适合长江流域丘岗山地栽培的金魁、米良 1号、魁蜜、庐山香等优良品种
关键词:
猕猴桃 果实品质 综合评价 优良品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飘 涂美艳 宋海岩 陈栋 孙淑霞 李靖 徐子鸿 刘春阳 林立金 江国良
【目的】研究避雨栽培对猕猴桃果实叶片生理指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露地栽培(CK)为对照,比较连栋钢架拱型棚(MS)和夯链复膜屋脊棚(RS)两种栽培条件下猕猴桃果实发育期百叶重、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果实内外品质指标等变化规律。【结果】与CK相比,MS和RS栽培均能显著提高猕猴桃果实发育期内百叶重、果实糖酸比、果实发育前期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量,果实发育后期叶片CAT活性、果实Vc含量和单果重,且MS栽培提升作用更突出;与CK相比,MS和RS栽培均能显著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但对果实发育期叶片叶绿素b含量、SOD和POD活性、果形指数等的影响无明显规律,且多数时期与CK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避雨栽培有利于猕猴桃叶片生长,并提高猕猴桃果实品质,改善风味。
关键词:
猕猴桃 避雨栽培 生理指标 果实品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旭峰 姚春潮 樊秀芳 龙周侠 张有平 王志常
在陕西关中地区对引进的21个猕猴桃品种建立试验园,经过连续6年观察、鉴定,结果表明,美味猕猴桃品种在当地长势较强,较中华猕猴桃品种的果个大、产量高、成熟晚、货架期长。美味猕猴桃品种中海沃德、米良1的综合性状较好,海沃德品种果个大而美观,风味酸甜,丰产,货架期长,但生长季前期抗风力较弱;米良1品种果个大而整齐,风味酸甜,抗逆性强,极丰产,货架期较长;蒙迪和徐香品种的果实风味均优,但果个偏小,货架期短。中华猕猴桃品种在高温干旱年份易出现早期落叶,果实风味较美味猕猴桃偏甜,金丰、金阳1、江园1的综合性状相对较好,果实风味酸甜或甜,产量水平丰产或中等,货架期中等或较短。
关键词:
猕猴桃 引种 适应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科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依 雷靖 陈成 徐明 邴昊阳 雷玉山
【目的】对猕猴桃新品种‘瑞玉’与11个美味猕猴桃品种的果实品质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新品种‘瑞玉’的综合品质。【方法】以西安猕猴桃试验站种质资源圃的新品种‘瑞玉’及其他11个美味猕猴桃品种为试材,在果实达到成熟期测其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可食条件下测其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其他11个猕猴桃品种相比,‘瑞玉’的单果质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分别为81.11g和0.83%;果形指数和维生素C含量居中,分别为1.42和83.53mg/hg;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最高,分别为24.50%,21.28%,12.09%和14.5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干物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和0.868;可溶性糖含量与干物质和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和0.841;可滴定酸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9。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主成分1所携带的信息主要是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可滴定酸含量;主成分2所携带的信息主要是维生素C含量和果形指数;主成分3所携带的信息主要是单果质量和硬度。【结论】新品种‘瑞玉’的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品种,且综合品质较高;主成分分析显示,12个猕猴桃品种品质优劣的顺序依次为‘金魁’、‘翠香’、‘瑞玉’、‘海艳’、‘哑特’、‘徐香’、‘晨光’、‘贵长’、‘秦美’、‘秋明’、‘海沃德’和‘米良一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莉 肖静 胡鸿飞 龚世富 付震 王弋 王瑞庆
【目的】研究猕猴桃品种对猕猴桃果酒品质的影响,探索理化指标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为通过原料筛选生产优质猕猴桃酒提供依据。【方法】以生理成熟期的金艳、翠香、翠玉和东红4个品种猕猴桃为原料,经过后熟软化、带皮破碎、添加果胶酶及ADT活性干酵母发酵等工序,酿制4个品种猕猴桃发酵酒,测定4种猕猴桃原料的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TSS)、总酸(TA)、固/酸比、pH值等),分析4种发酵酒在理化参数(TSS、TA、酒精度、残糖、挥发酸、可溶性蛋白)、抗氧化物质(总酚、维生素C、黄酮)、香气物质(酯类、醇类、萜烯类等)和感官品质(外观、香气、口感、风格)等方面的差异,研究不同品种猕猴桃果酒间感官指标与理化指标的关系。【结果】4个品种猕猴桃酿酒原料的TSS、TA和pH,以及4种果酒的TSS、TA、酒精度、可溶性蛋白及总酚、Vc、黄酮等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发酵酒的酒精度与后熟果实原料的pH值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在4种猕猴桃果酒中,共检测出7类83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共有类型6类,共有物质24种,以酯类化合物的种类最多、相对含量最大。4种猕猴桃酒香气成分总质量浓度由大到小分别为金艳(3 907.28μg/L)>东红(3 493.22μg/L)>翠玉(3 176.01μg/L)>翠香(2 768.17μg/L)。4种猕猴桃酒的感官评分中,外观和总分存在一定差异,总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东红>金艳>翠香>翠玉。感官指标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猕猴桃果酒的外观与其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香气与芳樟醇和萜烯类物质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口感与原料果实的固/酸比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黄酮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4个猕猴桃品种中,东红猕猴桃果酒的外观、香气、口感及与感官测试相关的理化指标表现最优,最适于酿制猕猴桃酒。
关键词:
猕猴桃 发酵果酒 品质评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永宏 章文才
本文研究了武汉地区猕猴桃4种栽培方式对树体生长、叶幕光温微气候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树体生产力、枝条与叶面积的发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栽培方式;栽培方式对叶幕叶片光合有效辐射截留、叶果际温度微气候产生显著影响,T架与篱架叶幕温度微气候优于棚架;叶幕内部荫蔽叶片对树体总光合贡献很小,不同栽培方式叶幕阳面叶片的光合日变化规律有差异。
关键词:
猕猴桃,栽培方式,叶幕微气候,光合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飘 林立金 宋海岩 陈栋 孙淑霞 李靖 徐子鸿 刘春阳 江国良 涂美艳
【目的】四川是世界红肉猕猴桃最大生产基地,避雨栽培成为四川红肉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必备技术之一,本研究重点探讨避雨栽培对猕猴桃果实发育期果园小气候环境及主要病害的影响。【方法】以露地栽培为对照,比较连栋钢架拱型棚(MS)和夯链复膜屋脊棚(RS)两种栽培条件下空气温湿度、树冠上下光照强度、0~20 cm土层化学性质以及秋季褐斑病、春季溃疡病发生情况。【结果】与露地栽培(CK)相比,MS和RS栽培的树冠上下光照强度均明显下降,最高减少67.66%;盖棚后春季棚内温度较露地高,但夏秋季较露地低;空气相对湿度以MS栽培最高,露地栽培(CK)次之,RS栽培最低;棚内土壤pH值较露地有所上升,且在夏季高温季节表现最突出;MS和RS栽培对0~20 cm土层中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小,但能显著提高5、6月份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和7、8月份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并降低7、8月份土壤碱解氮含量,从而为猕猴桃果实品质形成提供有利营养条件;MS和RS栽培的猕猴桃褐斑病和溃疡病发病株率与病情指数较CK显著下降。【结论】避雨栽培虽然一定程度降低了果实发育期树冠上下光照强度,增加了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但能有效控制猕猴桃褐斑病和溃疡病的发生,并为猕猴桃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提供较为适宜的土壤营养条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忠慧 王圣梅 黄宏文 姜正旺 黄汉全
针对地处四湖腹地的湖北省监利县果树资源利用率低及涝洼湿地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 ,提出加快果树资源品种结构的调整 ,监北地势稍高 ,排灌方便的地方大力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产业 ,同时利用架面下的行间土地套种蔬菜、瓜类作物、草莓、食用菌以及耐荫湿的中草药植物等立体生态农业的栽培模式 ,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与其相配套的栽培关键技术是采用地下通气排灌暗沟设施 ,重施有机质肥加磷肥 ;高畦壮苗定植 ;巧施追肥 ;适时排灌 ;树盘覆草保墒 ;人工辅助授粉和疏花疏果
关键词:
四湖 猕猴桃 高效模式 关键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仇占南 张茹阳 彭明朗 张文 李天忠 朱元娣
为评价北京野生软枣猕猴桃资源的驯化栽培价值,构建野生软枣猕猴桃品质综合评价体系,采集怀柔地区野生软枣猕猴桃11个样本的果实,以市售的栽培猕猴桃果实为对照,测定了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Vc含量、总酚含量和黄酮含量8个果实品质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值法对测定的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测定果实的DPPH抗氧化活性,探究其与果实的Vc、总酚和黄酮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将8个品质指标综合成3个主成分因子,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4.71%,样本S9和S6的果实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靖 涂美艳 钟程操 孙淑霞 陈栋 宋海岩 刘飘 廖明安 江国良
【目的】为探明猕猴桃溃疡病抗性差异生理机制,并筛选猕猴桃溃疡病抗性相关指标。【方法】本试验以6个四川省主栽猕猴桃品种为试材,通过枝条离体接种和盆栽苗接种,鉴定其对溃疡病的抗病能力,并从枝叶形态结构、生理生化指标上剖析了抗性差异的生理机制。【结果】①6个猕猴桃品种枝、叶形态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叶片气孔密度、气孔长度与溃疡病离体接种试验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6和0.8858),叶片海绵组织厚度与溃疡病离体接种试验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442),而叶片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气孔宽度,枝条皮孔长度、皮孔宽度、皮孔密度、芽眼皮层厚度与溃疡病离体接种病情指数无显著相关性,皮孔形状亦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②盆栽苗接种病原菌后枝条、叶片中SOD、POD、CAT、PPO、PAL活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升高。健康叶片、枝条韧皮部SOD、POD活性与溃疡病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63,-0.9680,-0.9517和-0.8088)。叶片CAT、PPO、PAL、枝条韧皮部CAT、PAL活性与溃疡病病情指数无显著性关系。枝条韧皮部PPO活性与溃疡病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850)。溃疡病病菌接种前叶片、枝条韧皮部可溶性糖含量均与溃疡病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20和-0.8452),但叶片、枝条韧皮部可溶性淀粉与溃疡病病情指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6个猕猴桃品种溃疡病抗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翠玉’、‘东红’、‘伊顿1号’、‘金果’、‘金艳’、‘红阳’。叶片气孔密度、气孔长度、叶片海绵组织厚度、叶片与枝条韧皮部SOD、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是评价猕猴桃抗溃疡病能力的有力指标。
关键词:
猕猴桃品种 溃疡病 抗性 生理指标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世芳 许树洪 吴家森 童祝平 柴世民
猕猴桃早熟品种黄皮果实采后在20.0~33.3℃高温下,7d左右即达最佳食用状态,其时果实的糖酸比为11.76~13.23,固酸比为25.00~26.50。在气温33.3℃时出现呼吸高峰,二氧化碳值为76.2512mg·kg-1·h-1。此后可溶性固形物增速快于可溶性糖含量,而总酸量下降轻快。采后果实蛋白质和维生素C递降最快的气温条件是28~33℃,至最佳食用时蛋白质为1.58%,维生素C525mg·kg-1。在室温贮藏下,多糖类保鲜液处理效果好于单糖类保鲜液。果体失重率达(5.5±0.5)%时是果皮开始皱缩的数量指标,对照样品3d后果皮即皱缩,多糖类保鲜液处理的样品可保鲜14d。1~3℃低温...
关键词:
猕猴桃,果实,贮藏生理 鲜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玉萍 饶景萍 李萌 赵海亮
【目的】探讨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徐香’猕猴桃0℃贮藏期间冷害和贮藏品质的影响,为猕猴桃的采后贮藏保鲜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徐香’猕猴桃果实为材料,用0.5μL/L的1-MCP在20℃下处理果实24h,以蒸馏水处理的果实为对照,然后将其置于0℃下贮藏90d,每隔10d取样测定冷害指数、冷害率、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细胞膜透性、MDA含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分析1-MCP处理对猕猴桃冷藏冷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0.5μL/L的1-MCP处理显著延缓并减轻了猕猴桃冷害的发生,1-MCP处理的果实较对照晚20d发生冷害,0℃贮藏90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国忠 刁太清 文泽富 李映照 李明
以果汁可溶性固形物(SS)含量为采收熟度指标,对当地几个猕猴桃品种的的果实成熟特征进行了比较,确定早熟品种的SS为5.5%,中晚熟品种SS为6.5%。采摘方法对果实商品质量有显著影响。用果剪行二剪法采摘,用小果篮盛装,果园分选,浅层包装存放,可以大大技少损伤率,有效地延长果实软化时间。
关键词:
猕猴桃 采收 熟度 采摘方式 商品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