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69)
- 2023(5305)
- 2022(4725)
- 2021(4217)
- 2020(3896)
- 2019(9137)
- 2018(9086)
- 2017(17869)
- 2016(10010)
- 2015(11473)
- 2014(11825)
- 2013(11849)
- 2012(11268)
- 2011(10227)
- 2010(10335)
- 2009(9745)
- 2008(9871)
- 2007(9227)
- 2006(7754)
- 2005(6925)
- 学科
- 济(44002)
- 经济(43963)
- 业(26044)
- 管理(25247)
- 方法(23205)
- 数学(20974)
- 数学方法(20796)
- 企(19918)
- 企业(19918)
- 农(12558)
- 中国(11180)
- 财(10801)
- 学(9547)
- 地方(8734)
- 贸(8658)
- 贸易(8656)
- 易(8374)
- 业经(8355)
- 农业(8172)
- 制(7528)
- 银(7054)
- 银行(7030)
- 融(6890)
- 金融(6888)
- 行(6688)
- 和(6681)
- 务(6655)
- 财务(6640)
- 财务管理(6619)
- 企业财务(6198)
- 机构
- 大学(150567)
- 学院(149597)
- 济(61386)
- 经济(60067)
- 管理(55267)
- 研究(51257)
- 理学(47744)
- 理学院(47158)
- 管理学(46215)
- 管理学院(45926)
- 中国(37950)
- 科学(33611)
- 农(32150)
- 京(31776)
- 所(27697)
- 财(27307)
- 业大(25940)
- 农业(25886)
- 研究所(25351)
- 中心(24143)
- 江(22872)
- 财经(21998)
- 北京(19927)
- 经(19823)
- 范(19479)
- 经济学(19307)
- 师范(19254)
- 州(18030)
- 经济学院(17734)
- 院(17529)
- 基金
- 项目(98405)
- 科学(75617)
- 基金(70041)
- 研究(69276)
- 家(61995)
- 国家(61504)
- 科学基金(50992)
- 社会(42274)
- 社会科(40016)
- 社会科学(39998)
- 省(39510)
- 基金项目(37502)
- 自然(33604)
- 划(33449)
- 自然科(32798)
- 自然科学(32786)
- 教育(32240)
- 自然科学基金(32167)
- 资助(29050)
- 编号(28666)
- 成果(23467)
- 重点(22725)
- 部(21923)
- 发(21729)
- 创(20236)
- 课题(19686)
- 科研(19483)
- 计划(19466)
- 创新(18981)
- 大学(18404)
共检索到215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谷静丛 王冲 王国琴 王鹏文
为了明确110份玉米自交系的亲缘关系,更好地利用和改良玉米自交系,以代表国内主要杂种优势群的4个标准测验种(丹340、黄早4、Mo17、K12)与106份普通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选用28对SSR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25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变异为4.46个,变异为2~10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值为0.85,变化范围为0.75~0.94。利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可将110份普通玉米自交系划分为6个类群。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SSR 杂交优势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邱正高 祁志云 雷开荣 袁亮 张亚勤 柯剑鸿 吴红 杨华
以13个不同类型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格林芬方法Ⅱ遗传交配设计,分析了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采用SSR标记对这13个自交系及5个对照自交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CML162、S181、HN06-10、S147、掖478综合性状配合力表现优良;控制轴粗、穗行数、单粒厚度、百粒重、出籽率和秃尖6个性状的遗传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控制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行粒数、粒长、单穗粒重7个性状的遗传以基因非加性效应为主。根据品种间的分子遗传多态性,将18个自交系划分成7个类群:丹340、渝5、HN06-10为一类;B73、掖478、京甜、CML162为一类;MO17、太191o2、青贮、S147为...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数量性状 配合力 聚类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玉玲 薛喜梅 连东军
采用二倍体胚和三倍体胚乳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以 5个玉米自交系及其间配制的F1,F2 ,BC1,BC2 为材料 ,研究了 5个玉米种子性状的胚直接效应、胚乳直接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 ,除粒宽外 ,各性状的遗传同时由细胞质效应和胚、胚乳、母体基因效应所控制 ,百粒重主要受胚乳和母体效应的影响 ,粒长的遗传以母体效应为主 ,粒宽和粒厚以胚乳效应为主。各部位子粒百粒重的胚乳直接加性效应与母体加性效应的协方差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其余性状的胚、胚乳直接效应与母体效应间的协方差均不显著 ,通过母体植株的遗传表现可以对这些性状进行有效的选择。在提高百粒重的玉米育种中 ,以任一部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柳展基 唐桂英 单雷 毕玉平
利用高油玉米自交系By804和普通玉米自交系B73为材料,克隆Enoyl-ACP reductase(ENR)基因,同时比较ENR基因的序列和表达差异。结果表明,ENR基因编码蛋白在高油和普通玉米中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在授粉后15,25和35 d的胚中,ENR基因呈下调表达,在同一发育时期,ENR基因在高油玉米By804中较高表达。
关键词:
高油玉米 ENR基因 表达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兵伟 覃嘉明 黄安霞 覃永嫒 郑加兴 秦洪波 时成俏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60个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及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表明:42对引物标记60个玉米自交系共扩增出144个清晰的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可产生2~7个清晰可辨的条带,平均为3.43个,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18~0.978。60个自交系可分为9个类群,分析结果与这些自交系综合性状的差异性表现基本一致。"温带种质×热带种质"是研究中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模式。
关键词:
SSR 玉米自交系 遗传多样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高岭 徐尚忠
对160份湖北省玉米地方品种的2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8个公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0.6%。以前8个公因子为综合指标对160份玉米品种进行系统聚类,结果聚成了15大类。
关键词:
玉米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新芝 彭泽斌 傅骏骅 黄长玲 李连城
以15个我国生产上常用的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表型性状、杂种优势和RAPD分子标记三种聚类分析方法对玉米自交系的组群划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表型聚类因以表型性状为依据,受环境影响较大,其聚类结果与实际系谱来源出入较大。与表型性状聚类相比,杂种优势聚类与已知系谱来源更接近。RAPD分子标记,具有标记性状数量较多,不受生长发育时期限制和环境影响,无功能性表型效应,无上位及多效作用等诸多优点,其聚类结果与已知系谱符合率较高,反映出的类群关系比较可靠和真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俊意 徐莉
对33个不同来源的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SSR分析,其结果为,自交系间遗传距离在0.1763~0.9490,平均为0.3228。除贞367遗传距离为大于0.90外,其他32个的遗传距离均小于0.51,表明玉米自交系间遗传基础狭窄。33个自交系的遗传距离按类平均法可聚为6类,其中Ⅱ、Ⅲ和Ⅳ类又分为两个亚类。提高玉米的杂种优势利用水平,必须丰富亲本的遗传基础,扩大其遗传差异。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遗传多样性 SS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凌雨 孟全业 王学雄 闫彩清 王圆荣 马玉光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60个山西省主要玉米(Zea maysL.)自交系的遗传变异。用23对扩增带型稳定的引物,从供试自交系中检测出91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等位基因2~7个,平均为3.96个,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600。UPGMA聚类分析将60个自交系划分为唐四平头,旅大红骨,PN,BSSS,Lancaster,Suwan等6个类群,化群结果与其系谱关系和育种家经验基本一致。
关键词:
SSR标记 玉米 自交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洁 孙俊良 李光磊 高海燕 李新华
探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在研究不同玉米品种特性中的应用,筛选玉米加工特性的有效指标。选取辽宁地区26个主栽玉米品种,采用湿磨工艺制备玉米粉,测定了玉米粉的主要成分和理化性质,并对各指标进行基本参数估计、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玉米湿磨粉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具有明显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玉米粉品质由6个主成分构成,其中淀粉品质对玉米湿磨粉品质的贡献率最大,占44.69%;Q型聚类分析按照淀粉品质将供试品种分为4类。主成分分析和Q型聚类分析在结果上的一致性说明多因素分析技术在不同玉米品种特性中的研究是可行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江民 肖植文 张建华 石俊峰 董晓波
在玉米育种过程中,为了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玉米杂交种,要对玉米杂交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筛选较优品种,在筛选过程中不仅要分析各参试品种的产量表现,还要综合考虑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部性状等,才能对各参试品种做较全面的综合评价。聚类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对试验品种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全面的品种评判。本文采用间比法顺序排列试验,设2次重复的试验方法,应用聚类分析法对云南省农科院配制的28个玉米杂交品种,选用莫A和京杂6号作为对照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此方法可以弥补常用的方差统计分析方法针对产量等单一性状的局限,为品种试验结果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聚类分析 玉米 杂交种 筛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武斌 李新海 肖木辑 谢传晓 郝转芳 李明顺 张世煌
【目的】了解53份玉米自交系的苗期耐旱性,挖掘耐旱玉米种质。【方法】采用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保水力和叶片丙二醛含量,结合水分胁迫下的幼苗存活率,评价了53份玉米自交系的苗期耐旱性,筛选出耐旱系13份、中等耐旱系16份和旱敏感系24份。【结果】在水分胁迫下,耐旱系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较高、叶片保水力强、丙二醛含量低,胁迫解除后,植株能恢复生长。随着胁迫强度增大,旱敏感系的叶片保水力下降、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丙二醛含量迅速降低,复水后植株不能恢复生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保水力是玉米耐旱性的重要指标,可用于评价玉米自交系的苗期耐旱性。利用63对SSR引物分析了53份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出245个等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海春 袁昊 李东波 余学杰 柯永培
对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关系的研究和遗传多样性评价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形态标记和SSR分子标记2种方法对82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用15个表型性状计算它们的欧式遗传距离,其平均遗传距离为50.57,变异范围为9.05~146.23,说明供试自交系遗传多样性丰富,以遗传距离38.06为界,将供试自交系分为6类,其聚类结果与其系谱来源的吻合程度较差;利用筛选出来的63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明显的SSR引物,在供试自交系中共检测出等位基因变异601个,每对引物检测到4~24个等位基因,平均为9.5个,每个位点多态性信息量(PIC值)变幅为0.454 6~0.916 9,平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爱花 韦新兴 吴永升 陈国品 郑德波 莫润秀 邹成林 黄开健 谭华
选用具有Suwan血缘的25个自交系作为被测系,以温带自交系掖478、黄早4、MO17、丹340作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出F1杂交组合100个。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11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并估算群体遗传参数。结果表明,Su2-6-5-1、Su2-2-2-2、Su124、Su137-3、Su102、SW93-2-2-2、SW98-1-2自交系在穗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大部分表现为正值,其综合性状较好,利用它们作亲本,较容易组配出强优势组合。而Su119-1、Su127和Su5-8-2综合性状表现较差,需改良后方能利用。对于产量性状,特殊配合力表现为较大正效应值的组合有S...
关键词:
Suwan 自交系 配合力 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木辑 李明顺 李新海 张世煌
利用70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SSR标记研究了66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态性。70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273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7个,平均3.9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于0.121~0.814之间,平均0.584。66份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70~0.93。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6份供试自交系划分为5个类群,分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东北地区生产上主要推广杂交种的亲本大多来自不同的类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