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3)
- 2023(625)
- 2022(564)
- 2021(557)
- 2020(482)
- 2019(1080)
- 2018(922)
- 2017(1612)
- 2016(1109)
- 2015(1175)
- 2014(1245)
- 2013(1252)
- 2012(1237)
- 2011(1222)
- 2010(1158)
- 2009(1052)
- 2008(1133)
- 2007(1058)
- 2006(920)
- 2005(878)
- 学科
- 学(3055)
- 虫(2073)
- 济(2028)
- 经济(2026)
- 害(1347)
- 业(1335)
- 管理(1274)
- 虫害(1241)
- 水产(1133)
- 方法(1123)
- 企(1095)
- 企业(1095)
- 及其(1089)
- 动物(1087)
- 防(1058)
- 防治(1007)
- 治(1004)
- 病虫(894)
- 病虫害(894)
- 数学(848)
- 动物学(843)
- 物(823)
- 数学方法(794)
- 森(769)
- 森林(769)
- 林(759)
- 植(719)
- 植物(707)
- 农(675)
- 理论(653)
- 机构
- 大学(18007)
- 学院(16909)
- 研究(9824)
- 科学(8846)
- 农(8778)
- 农业(7064)
- 所(6862)
- 研究所(6524)
- 业大(6444)
- 中国(6053)
- 室(4859)
- 省(4858)
- 京(4740)
- 实验(4675)
- 农业大学(4670)
- 实验室(4486)
- 重点(4265)
- 院(4167)
- 林业(3937)
- 研究院(3738)
- 业(3705)
- 中心(3568)
- 管理(3565)
- 江(3544)
- 科学研究(3441)
- 技术(3233)
- 济(3050)
- 科学院(3042)
- 北京(3005)
- 林(2945)
共检索到27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翠玲 钟觉民
利用蓑蛾科老熟幼虫头部的F1、AF1、AF2毛和Fa、AFa孔的相对着生位置,3对胸足的长度,第8和第9腹节上D1、D2、SD13对毛片的愈合程度,臀板上刚毛的数量,结合幼虫身体的大小、颜色以及袋囊的外部形态特征,鉴定了在中国已发现的11种蓑蛾的幼虫。
关键词:
蓑蛾,幼虫,分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朴美花 方志刚 李灿镛
详细记述了中国螟蛾科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和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幼虫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所有标本均保存在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室。图2参7
关键词:
昆虫学 幼虫形态 螟蛾科 鳞翅目 中国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朴美花 樊乐慧
详细记述了中国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和稻蛀茎夜蛾Seasamia inferens(Walker)幼虫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朴美花 刘水志 李灿镛
详细记述了中国绢野螟属Diaphania桑绢野螟D. pyloalis (Walker),瓜绢野螟D. indica (Saunders)和黄杨绢野螟D. perspectalis (Walker)幼虫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所有标本均保存在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幼虫标本室。图3参6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朴美花 方志刚 李灿镛
波纹蛾科是一个较小的科 ,隶属于鳞翅目。在韩国已记述的波纹蛾科成虫有 1 5种 ,大多数是农林害虫。幼虫刚毛微小 ,长在小乳突上 ;头甚宽 ;腹足退化 ;小至中型 ;折叶或卷叶成巢。记述了韩国波纹蛾科重要害虫Thyatirabatis (Linnaeus)和Kuramamirabilis (Butler)老熟幼虫的形态特征 ,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所有标本均保存在韩国江原大学森林资源保护学科昆虫标本室。图 2参 6
关键词:
昆虫学 幼虫形态 波纹蛾科 鳞翅目 韩国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朴美花 李灿镛 方志刚
记述了韩国夜蛾科重要害虫灰长须夜蛾Herminatarsicrinalis(Knoch)和希饰夜蛾Pseudoipsstylpha(Butler)老熟幼虫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所有标本均保存在韩国江原大学校森林资源保护学科昆虫标本室。图2参5
关键词:
昆虫学 幼虫形态 夜蛾科 鳞翅目 韩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单林娜 杨莲芳
首次记述了中国毛翅目特有种傅氏鳞石蛾 (Lepidostomafui(Huang) ) 和弓突鳞石蛾 (L. arcuatum (Huang) ) 幼虫的形态特征。傅氏鳞石蛾幼虫与黄褐鳞石蛾 (L. flavumUlmer) 极为相似, 但前者体稍大, 头壳色浅, 前胸背板 4根外侧刚毛的第 2与第 3根的间距等于或大于第 2与第 1根间距的 2倍 (后者第 2与第 3根的间距小于第 2与第 1根间距的 2倍)。弓突鳞石蛾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头壳黑褐色, 沿头顶经颅侧区至上颚基部具白色宽环带。对两种幼虫的筑巢、化蛹等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探讨, 发现两种幼虫均利用枯叶筑四方形管状巢, 老熟幼虫巢的四面...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单林娜 杨莲芳
首次记述了中国毛翅目特有种莫氏斑胸鳞石蛾(Paraphlegopteryx m orseiYang&W eaver)和长叉瘤石蛾(Goera ra-m oseYang&Arm itage)幼虫的形态特征和筑巢、化蛹等生物学特性。莫氏斑胸鳞石蛾幼虫主要鉴别特征为头黄褐色,刚毛3特别细长,前胸背板前半部为黑褐色,后半部黄白色,老熟幼虫巢长16.0 mm,宽约7.0 mm。长叉瘤石蛾幼虫的主要鉴别特征为中胸背板两侧骨片各分为主骨片和侧骨片。主骨片sa1刚毛1根,后缘区sa2刚毛3根,sa3位于侧骨片,具刚毛2根;腹节Ⅰ有1背突;老熟幼虫巢长9.3~12.5 m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立鹏 黄范全 王鸿斌 李国宏 孔祥波 张苏芳 张真
【目的】研究杨小舟蛾的生殖行为,为利用性信息素对该虫种群进行监测和无公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第3代老熟幼虫自然下树化蛹后的杨小舟蛾蛹,羽化后对杨小舟蛾的求偶、交配行为进行观察统计,并对精子在交配过程中的转移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杨小舟蛾雌蛾有着明显的求偶时辰节律,存在2个求偶高峰,分别是4:00和21:00,其中19:00—21:00为日求偶最高峰时段;光期不存在求偶现象。杨小舟蛾有2种求偶方式,除了典型的通过释放性信息素求偶外,也可仅通过飞舞追逐、不释放性信息素迅速完成求偶、交配过程,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1日龄成虫中。不同日龄的杨小舟蛾平均求偶率无显著差异,平均交配率也无显著差异,平均求...
关键词:
杨小舟蛾 生殖行为 求偶率 交配率 精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集昆
采自新疆库尔勒香梨树上的1种新害虫,经鉴定为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优斑螟属1新种,其模式标本均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关键词:
鳞翅目 螟蛾科:新种 新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力 李慧琪 朱耿平 蔡波 李敏 刘强
【目的】椰子木蛾是椰子等棕榈科植物上的重要食叶类害虫,2013年8月该虫已在我国海南省9个市县、广东省中山市和顺德市及广西防城港等地发现,局部地区已形成种群,其入侵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国家林业局于2014年将其增补为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对该新发现入侵害虫进行潜在分布区的预测,可为实施监测和控制其扩散蔓延提供参考。【方法】首先根据椰子木蛾已有的分布记录对其本土种群和我国入侵种群所占有的气候空间进行对比,分析其入侵过程中生态位的保守性,然后结合其主要寄主植物椰子在我国的种植区域,运用Maxent和GARP 2种相关性方案的生态位模型对椰子木蛾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椰子木蛾本土种群和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钱范俊 刘友樵
在我国长江以南杉木产区的一种织叶蛾危害杉木的球果和种子。经研究为Macrobathra属一新种,命名为杉木球果织蛾MacrobathraflavidusQianetLiu.这个种与日本产木包树织蛾MacrobathraquerceaMoriuti,1973相似[1],但在雌,雄外生殖器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涛 曾汉青 盛茂领 才让旦周 周卫芬 孙淑萍
【目的】高山毛顶蛾(鳞翅目:毛顶蛾科)是我国青海海东地区严重危害桦树的潜叶类害虫,阐明其生物学特性及寄生性天敌种类,为该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生物学特性观察在互助县北山林场,采用室外和室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越冬茧在体式显微镜下解剖,并统计寄生性天敌寄生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α=0.05)进行[Ryan-Einot-GabRiEl-WElsh(REGW)]Q测验。【结果】高山毛顶蛾1年1代,以老熟幼虫下树在腐殖质层下0~12 cm土层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并始见成虫,5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下旬成虫羽化结束;产卵期从5月上旬持续到6月上旬;卵...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新华 刘敏艳 胡冠芳 牛树君 余海涛 张新瑞
探明顶羽菊提取物对鳞翅目幼虫的杀虫活性,可为利用该植物研制新型植物源杀虫剂提供线索和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虫体浸渍法和夹毒叶碟法测定了顶羽菊提取物对粘虫的作用方式以及对小菜蛾、菜粉蝶等鳞翅目幼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顶羽菊盛花期全株乙酸乙酯粗提物对粘虫5龄幼虫具有很强的触杀作用,稀释5倍液的校正死亡率为80%;此粗提物之石油醚萃取物对粘虫5龄幼虫具有很强的触杀作用,稀释5倍液的校正死亡率为86.88%,其毒力回归方程为Y=2.5719+2.9107X,致死中浓度LC50值为6.83 g浸膏/L。石油醚萃取物对粘虫的作用方式表现为很强的触杀作用(稀释5倍液的校正死亡率为86.88%)、一定的胃毒作...
关键词:
顶羽菊 提取物 鳞翅目幼虫 杀虫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