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01)
2023(2560)
2022(2221)
2021(2084)
2020(1788)
2019(4264)
2018(4166)
2017(8028)
2016(4793)
2015(5360)
2014(5353)
2013(5376)
2012(5379)
2011(4777)
2010(5025)
2009(4627)
2008(4618)
2007(4142)
2006(3741)
2005(3293)
作者
(16517)
(14354)
(14164)
(13482)
(9159)
(6790)
(6354)
(5515)
(5341)
(5283)
(5063)
(4949)
(4766)
(4762)
(4573)
(4395)
(4233)
(4151)
(4104)
(4093)
(3766)
(3688)
(3566)
(3347)
(3333)
(3233)
(3183)
(3090)
(3056)
(3033)
学科
(21558)
经济(21538)
方法(10148)
(9607)
数学(9152)
数学方法(9050)
管理(8957)
(7691)
(6134)
企业(6134)
(5594)
中国(5274)
地方(5141)
(4586)
农业(4334)
地方经济(3652)
(3612)
(3578)
贸易(3573)
税收(3499)
(3482)
(3447)
业经(3214)
(3103)
金融(3101)
收入(2960)
(2841)
银行(2809)
理论(2721)
(2693)
机构
大学(73948)
学院(72036)
研究(30969)
(28519)
经济(28051)
科学(22683)
管理(21699)
中国(20958)
(20934)
理学(18830)
理学院(18497)
(18074)
管理学(17973)
管理学院(17866)
农业(17018)
研究所(16936)
(16330)
业大(15016)
(13211)
中心(12727)
(11686)
(10901)
农业大学(10883)
(10727)
科学院(10612)
财经(10495)
(10398)
实验(10010)
(9978)
北京(9815)
基金
项目(50399)
科学(39051)
基金(37727)
(35838)
国家(35618)
研究(30851)
科学基金(28481)
自然(20576)
自然科(20127)
自然科学(20115)
基金项目(19812)
(19804)
自然科学基金(19763)
社会(19002)
社会科(17987)
社会科学(17982)
(17612)
资助(15437)
教育(14279)
重点(12303)
计划(11979)
(11223)
(11003)
科技(10623)
编号(10430)
科研(10328)
(10199)
创新(9723)
专项(9479)
成果(9299)
期刊
(30571)
经济(30571)
研究(20497)
学报(20432)
(19526)
科学(16472)
中国(14308)
大学(13705)
学学(13197)
农业(12952)
(9955)
管理(7708)
(6825)
业大(6159)
教育(5754)
财经(5419)
经济研究(5367)
农业大学(5252)
(5244)
(5112)
金融(5112)
(4707)
技术(4525)
问题(4433)
中国农业(4123)
业经(3871)
林业(3827)
世界(3673)
自然(3629)
(3593)
共检索到107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薛永常  李金花  卢孟柱  张绮纹  
A fragment of PAL (phenylalanine ammonia_lyase) gene was amplified by RT_PCR from poplar (Populus×euramericana cv. “74/76”) developing second xylem mRNA. It was cloned into pGEM-T Easy vector and identified by restriction enzyme, PCR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The sequence of the amplified DNA fr...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青海  乔宪凤  马秋明  何维明  郑新民  刘西梅  安立国  颜艳  魏庆信  
为深入探索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WHe株的致病机理,并为新型疫苗研发提供技术支持,采用长链RT-PCR技术对其基因组全长cDNA进行了扩增鉴定,并对含复杂二级结构的3′末端和5′末端非编码区扩增片段进行了测序分析。扩增结果表明,扩增出的JEV WHe株基因组全长cDNA分子近11 kb大小;非编码区测序分析表明,扩增产物为WHe株所特有。提示长链RT-PCR法可用于JEV WHe株基因组全长cD-NA的扩增。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尹增芳  樊汝汶  
利用常规电镜技术,观察研究了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化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美洲黑杨导管形态的建成可划分为初生壁的延展、次生壁的构建与穿孔板的形成等3个时期。初生壁的延展是导管分化的初始阶段,导管细胞高度液泡化,细胞质及其细胞器贴壁分布。次生壁的构建是导管分化的关键阶段,次生壁物质的沉积在导管液泡膜破裂之前即已开始,此时导管分子内细胞器结构清晰,其中高尔基体及其分泌小泡最为丰富,说明高尔基体与次生壁物质的合成及运输密切相关;导管分子液泡膜裂解后,次生壁物质沉积极为迅速,伴随次生壁物质的合成,导管分子细胞质解体,细胞核染色质凝聚并边缘化,表现出程序化细胞...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贺  张志宏  高秀岩  刘月学  黄飞飞  
【目的】microRNAs(miRNAs)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地鉴定草莓中保守miRNA的方法。【方法】以草莓叶片为试材,在利用改进的CTAB法成功富集小于150bp的小分子RNA的基础之上,采用3′端加接头、5′端和3′端两端加接头、利用茎环等3种RT-PCR策略来检测鉴定草莓中保守miRNA,同时比较总核酸、总RNA和小分子RNA等不同种类的模板对利用茎环RT-PCR检测miRNA的影响。【结果】对于植物中20种miRNAs,通过3′端加接头方式鉴定出7种;通过两端加接头方式鉴定出1种;而利用茎环的方式鉴定出15种。分别以3种核酸为模板的茎环RT-...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馨宇  戚华彩  董向向  李贺  张志宏  
micro rNA(mirNA)是来自真核生物自身基因组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转录后水平上负调控基因表达,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以栽培草莓艳丽为试材,利用rT-Pcr技术克隆草莓叶片中5种新mirNA的前体及靶基因,分析靶基因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结果表明:草莓mi r-6,mi r-12,mi r-13,mi r-14,mi r-29的前体长度分别为513 bP,309 bP,464bP,334 bP和343 bP,均能形成典型的茎环结构,其中mi r-12、mi r-13的成熟mirNA序列在茎环3'端臂上,mi r-6、mi r-14、mi r-29成熟mirNA序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庆杰  迟德富  
【目的】研究不同品系杨树的亲本来源、干部硬度等特性与抗性的关系,为杨树抗杨干象新品系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连续2年研究11个亲本来源的67个不同杨树品系2~3年生杨树的被害株率、杨干象虫口密度与杨树木质部硬度、韧皮部硬度、韧皮部厚度、胸径以及各品系杨树亲本来源的关系。【结果】1)杨树木质部硬度达到(45.43±3.59)HD为免疫品系,硬度达到(44.17±2.76)HD为高抗虫品系,抗虫、感虫和高感品系木质部平均硬度分别为(43.6±0.53)HD、(40.39±2.98)HD和(39.47±2.98)HD;杨树韧皮部硬度达到(33.96±4.72)HD为免疫品系,硬度达到(32.61±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鹏  林益明  林建辉  
对紫金牛科 (Myrsinaceae)的桐花树 (Aegicerascorniculatum)和海桑科 (Sonneratiaceae)的海桑 (Son neratiacaseolaris)的次生木质部的组织结构和数量特征进行了研究 ;并讨论了桐花树和海桑的木材结构与环境关系 ;它们的导管直径小、导管数量多、导管分布频率高 ,是对海滨盐渍环境的适应 ,保证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安全性。桐花树和海桑的纤维壁厚度 (W )与纤维腔宽度 (L)的比值 (2W /L)分别为 0 6 7和 0 4 5 ,均小于 1 ,从木纤维 2W /L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凤兰  曹弘瑜  李俊清  
通过对珙桐与喜树茎次生木质部的比较解剖学观察,发现两种植物次生木质部结构中导管的穿孔类型虽然都属于梯状穿孔板,但穿孔的长短和穿孔上的横隔数却存在明显的差别.珙桐的导管梯状穿孔板上的横隔有77条,而喜树只有26条.表明两者在系统发育上可能不是处在一个水平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国旗  张纪林  安树青  李瑾  王云静  
对生长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不同土壤盐度下的主栽树种杨树 (欧美杨无性系 6 9杨 )进行了解剖 ,描述了杨树次生木质部结构的特征 ,测量了次生木质部的 16个数量特征 :年轮宽度 (ARW)、导管长度 (VL)、早材和晚材的导管分子面积 (VA)、导管周长 (VP)、导管直径 (VD)、导管单孔率 (PSV)、导管频率 (VF)、纤维长度(FL)、纤维宽度 (FW)、射线高度 (RH)和射线频率 (RF)。实验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土壤盐度胁迫下 :(1)杨树次生木质部形态特征的差别不明显 ,但是组成分子趋向于小型化。 (2 )次生木质部数量特征的变化比较明显 ,即当土壤含盐量从 0 0 36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宝江  李国秀  
茶藨子属植物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一个类群,但该属植物形态变异幅度大,拥有两性花和单性花的两大复杂类群,属下分类难度较大。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对茶藨子属7个亚属20种植物导管分子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1)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分子均具孔纹导管类型,有一些种类兼具螺纹导管类型,该属导管分子均具尾部,尾部长短不一。2)导管分子长度250~440μm,直径15~30μm,该属植物导管分子属于细小类型。3)穿孔板类型为梯状穿孔板,且穿孔板上横隔数量在5.2~11.0之间,端壁倾斜角度较小,在13.33°~18.95°之间,且种属间变化不大;东北茶藨子、矮茶藨子、木里茶藨子、紫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建军  任艳军  张立彬  
野生欧李(Cerasus humilis)果实俗称"钙果",因其人体所需的活性钙(水溶性钙和磷酸钙)含量高而备受关注(曹琴等,1999;张美莉等,2007;马建军等,2007;刘会茹等,2011)。实生居群的野生欧李果实中矿质营养代谢存在遗传多样性,这与丰富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性状遗传变异类型等因素有关(王有信等,2005),经系统聚类分析,实生野生欧李按果实和叶片大小划分为2种类型:小叶小果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强  周鑫  罗燕  田青  程建国  赵位  
【目的】探索从林麝粪便中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物种鉴定的可行性,为林麝野外调查工作以及分子粪便学在林麝保护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林麝粪便,采用改良的CTAB抽提基因组DNA;按常规PCR法对mTDNA D-looP区和CyT B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后,用DNAmAN 6.0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在不同温度存放不同时间,研究林麝粪便基因组DNA的提取与mTDNA D-looP区和CyT B基因PCR扩增的时效性。【结果】以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均能特异性地扩增出mTDNA D-looP区和CyT B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产物为林麝的mTDNA D-looP区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桂玲  朱琴  李家乐  
SRY基因是人类及哺乳动物睾丸决定因子的最佳候选基因,HMG盒是SRY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唯一功能区,在性别决定中极其重要且高度保守,许多进化程度上明显不同的物种中都能检测出SRY基因的HMG盒,即Sox基因。斑节对虾是一种重要经济虾类,其性别决定机制研究薄弱,至今未找到性染色体。本研究根据人的SRY基因的HMG盒保守区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兼并引物,通过PCR扩增出斑节对虾的Sox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SSCP分析。结果表明,斑节对虾雌雄个体均存在Sox基因,从雌雄个体中均扩增出约350bp和220bp两条基因片段,推测其中350bp片段含内含子,SSCP结果显示斑节对虾内存在Sox基因家族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金先  陈强  刘晓东  林天龙  Theodore G.Clark  
抑动蛋白是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体表纤毛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宿主免疫系统发挥抗虫免疫时的主要识别抗原。根据已经报道的3种抑动蛋白N端及C端保守的多肽片断,设计了一对简并引物P6/P7,以小瓜虫分离株IchFJ9的基因组为模板,成功扩增了抑动蛋白编码区(ORF)的全长基因序列。扩增的iagFJ9基因全长1398bp,编码466个氨基酸,包含18个非标准密码子TAA(Glu,Q)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包含6个以CPXGT为起始的串联重复单位,具有抑动蛋白的特征性结构。同源比较分析显示,扩增的iagFJ9基因与已知的小瓜虫抑动蛋白基因IAG52A基因具有88%同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训才  邓子牛  胡春华  焦徕  韩健  谢跃兰  
为建立主要柑橘病毒病准确、快速的分子检测体系,在表现柑橘衰退病(CTV)、柑橘裂皮病(CEV)和柑橘碎叶病(CTLV)典型症状的病树上采叶样提取总RNA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病毒鉴定用的特异引物为CTV3对、CEV2对和CTLV1对.通过不同退火温度的测试,发现所有参试引物均能在56℃退火时扩增出相应的病毒特异带,从而在保证鉴定准确性的前提下,极大地简化了鉴定程序.用建立的RT-PCR体系对云南、重庆、湖南等地有衰退病、裂皮病和碎叶病症状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体系均能对相应病毒进行准确检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