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8)
2023(2103)
2022(1874)
2021(1809)
2020(1581)
2019(3554)
2018(3383)
2017(6155)
2016(3422)
2015(3968)
2014(3756)
2013(3696)
2012(3757)
2011(3356)
2010(3620)
2009(3088)
2008(3020)
2007(2828)
2006(2552)
2005(2313)
作者
(10588)
(9039)
(8749)
(8328)
(5946)
(4382)
(3908)
(3567)
(3467)
(3209)
(3176)
(3063)
(3051)
(2900)
(2869)
(2812)
(2563)
(2553)
(2535)
(2506)
(2309)
(2254)
(2185)
(2110)
(2067)
(2023)
(1914)
(1880)
(1858)
(1817)
学科
(10118)
经济(10095)
(8852)
管理(6464)
(6177)
企业(6177)
(5596)
教育(5595)
研究(4204)
(4202)
中国(4161)
(4101)
农业(3587)
研究生(3546)
方法(3221)
(3137)
制度(3135)
(2669)
数学(2609)
数学方法(2554)
(2527)
服务(2491)
(2377)
医疗(2374)
(2362)
金融(2361)
业经(2297)
(2277)
地方(2068)
理论(2062)
机构
大学(49900)
学院(46014)
研究(20897)
(18263)
经济(17656)
管理(16520)
理学(13789)
中国(13625)
理学院(13539)
管理学(13199)
管理学院(13099)
(11613)
科学(11385)
(10505)
(10191)
中心(9473)
研究所(9184)
(8373)
(8214)
(8192)
师范(8133)
农业(7910)
业大(7778)
北京(7658)
(7652)
教育(7352)
(6943)
师范大学(6804)
财经(6349)
(6220)
基金
项目(31958)
研究(25275)
科学(24781)
基金(22528)
(20960)
国家(20240)
科学基金(16043)
社会(15191)
社会科(14159)
社会科学(14154)
教育(12850)
(12292)
基金项目(11481)
(10859)
编号(10618)
成果(9868)
自然(9737)
自然科(9464)
自然科学(9457)
自然科学基金(9300)
资助(9139)
课题(8126)
(7651)
重点(7540)
(7061)
(6769)
(6640)
大学(6634)
教育部(6537)
国家社会(6264)
期刊
(23800)
经济(23800)
研究(18424)
中国(15826)
教育(12724)
(9606)
学报(8560)
科学(7767)
(6817)
大学(6711)
农业(6281)
学学(6000)
(5950)
管理(5758)
(4675)
金融(4675)
(3772)
(3630)
卫生(3630)
技术(3474)
世界(3363)
图书(3209)
研究生(3187)
学位(3159)
财经(3100)
业经(3009)
(2935)
经济研究(2786)
(2719)
问题(2707)
共检索到80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国雄  
采用根据父母是否提要求、是否关心儿童两个维度编制的《家庭教养方式调查表》考察了107名中学聋生报告的母亲教养方式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显示,由24道题组成的调查表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在控制了年龄因素后,聋生的期中语文、期末数学成绩与母亲的关心程度相关显著,而要求程度则与各因素都几乎无关;部分专制型、溺爱型及放任型的教养方式应引起家长和教育者重视。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国雄  
采用修订的《家庭教养方式调查表》测查了470名普通中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并探讨了其中247名普通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321名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的异同。结果显示,由24道题组成的调查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效度;普通高中生父母对子女的要求程度和关心程度都显著低于初中生,父母对子女的要求程度显著高于其关心程度;尽管母亲对中学男女生的教养方式没有明显差异,父亲对男生尤其是高中男生的要求程度、对女生尤其是初中女生的关心程度都明显高一些;结合两个维度对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进行诊断之后发现,采取放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的文化程度偏低,而权威型和溺爱型的父母文化程度则较高。应用该调查表对职业高中生的测查发现了类似的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群  陈庆华  
目的:探讨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了解何种家庭教养方式能促进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方法:本研究以"中国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和"家庭教养方式问卷"为研究工具,对合肥市275名初中学生和191名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合肥市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母亲关怀能正向预测中学生全部积极心理品质,母亲冷漠拒绝、父亲冷漠拒绝可以负向预测中学生大部分积极心理品质。结论:改善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应有助于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国雄  陆婷  
采用根据班杜拉(1996)改编的问卷测查了832名普通中学生和职校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并探讨了其道德推脱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遇到道德相关问题时青少年倾向于不认可进行道德推脱,但随年龄增长其道德推脱水平呈上升趋势(除在初二和初三之间有所下降),尤其在初一和初二、高二、高三之间差异显著;女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低于男生;尽管学校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普通高一男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低于同龄的职校一年级学生,在进入高二、高三后道德推脱水平明显向职校生趋同;青少年的道德推脱水平与其家庭教养方式显著有关,放任型的教养方式下其道德推脱水平最高,而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下其道德推脱水平最低。这些结果揭示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郑名  
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226名幼儿的行为问题与其母亲的教养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离异家庭幼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其行为问题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显著相关,且离异家庭与正常家庭母亲的教养方式也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母亲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离异家庭幼儿行为问题的干预,关键是对母亲教养方式的干预。改善不良的教育方式,是减少幼儿行为问题发生的根本措施。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向蓉  雷万鹏  
基于湖北省8市18县(区)1850个家庭的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问题行为有显著影响,权威型教养方式总体上有利于抑制儿童的问题行为,而忽视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效应因儿童个体特征、家长教育素养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家庭教育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家长应采取何种教养方式以抑制儿童问题行为,既取决于儿童的个性特征,也取决于家长自身的教育素养。从家庭教育政策视野看,重点关注忽视型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重视家长教育素养提升,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是促进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邝立平  何秀梅  祖思萌  冯现刚  
为探讨家庭不良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完美主义、自伤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完美主义在其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选取南方医科大学一到二年级本科生1200人,采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冷漠拒绝和过度保护分量表、中文版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非适应性完美主义总分、担心错误、父母期望、个人标准、行动疑虑与自伤总分、父母冷漠拒绝及过度保护均呈正相关,适应性完美主义(条理性)与父母冷漠拒绝和过度保护呈负相关。(2)非适应完美主义在父母冷漠拒绝与自伤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徐淑慧  苏春景  
采用问卷法对120名男性未成年犯与120名男性高中生进行调查,探讨了未成年犯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孤独感的基本状况,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未成年犯和高中生家庭内部教养方式差异显著;(2)未成年犯与高中生在父亲教养方式的多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在母亲教养方式的少数维度上差异显著;(3)未成年犯孤独感显著高于高中生;(4)未成年犯和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均可预测其孤独感。结论:未成年犯的家庭教养方式更为消极,并且有在严重的孤独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程黎  王菲  
选取10岁超常儿童共74名,其中城市超常儿童34名,流动超常儿童40名。采用问卷法,考察了两组超常儿童在自我概念和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分析了家庭教养方式对超常儿童自我概念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和流动超常儿童在自我概念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城市超常儿童的非学业自我概念要显著高于流动超常儿童。(2)在家庭教养方式方面,城市超常儿童在情感温暖理解这一维度上的得分明显地高于流动超常儿童,而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这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流动超常儿童。(3)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保护和拒绝否认对超常儿童的自我概念总分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具体来说,家庭教养方式对学业自我概...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郭晓飞  藏学萍  刘刚  王玲凤  
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教养方式评价问卷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测查了526名特殊家庭和510名普通家庭的中小学生及其教养人,旨在探讨特殊家庭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家庭,特殊家庭教养人在教养子女时更多地采用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其情感温暖也更少。不同类型特殊家庭教养人教养方式的比较显示,流动、分居、离异家庭教养人的教养方式较消极,留守家庭教养人的教养方式相对较积极。特殊家庭小学生教养人的教养方式优于特殊家庭初中生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女生教养人的教养方式优于男生。教养人的情感温暖有利于提高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养人的拒绝否认、干涉保护、惩罚严厉等教...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叶晓梅   朱红   王伊雯  
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以促进城乡教育公平与共同富裕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而了解城乡家庭教养现状与预测改进效果是基础环节。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城乡家长在“严”教养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乡村家长的“慈”教养比例显著低于城市。严慈相济的教养方式能显著促进城乡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发展,而乡村家庭教养方式中重“严”轻“慈”是引起乡村儿童非认知能力低于城市的重要原因。预测乡村家长“慈”教养比例提升至城市均值水平,城乡儿童非认知能力发展的五个维度——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开放性与尽责性的差距将依次缩小31.58%、40.40%、47.67%、30.00%和74.19%。未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定向发力,关注城乡差异现状,助益乡村地区家长构建严慈相济的教养理念,促进儿童人格健全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兰勇  蒋黾  
在中央和地方政策支持下,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面临土地流转期限较短、流转合同不规范、流转违约率高等一系列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稳定性,也影响了家庭农场的长期投资经营。为此,在分析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及其双方续约意愿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双方续约意愿模型,分析了制约流转双方续约意愿的原因,提出促进流转双方续约意愿的具体策略。研究表明:相关部门可通过加强土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流转社会支持度、增强流转合同约束力、提高土地流转满意度等方面,提高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双方续约意愿,进而提高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稳定性。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江小英  周静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为聋生的沟通与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正深刻地影响着聋生的学习和生活。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83名中学聋生网络交往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中学聋生普遍喜欢网络交往,他们的能力基本能满足网络交往的需要;网络交往对聋生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学校网络资源配置相对缺乏,聋生网络交往对象局限于聋人。因此,应改善校园网络环境,重视聋生的网络交往,加强聋生网络交往指导,并构建聋生网络学习和交流平台。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佟永峰  李焰  范杰  
目的:(1)对生活满意感量表(SWLS)的测量学特征进行检验。(2)了解中学聋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方法:应用生活满意感量表(SWLS),对北京、沈阳、哈尔滨、长春、抚顺5个城市的441名中学聋生进行了团体施测。结果:(1)生活满意感量表(SWLS)在我国中学聋生的试用中,其内部一致性系数α=0.7647,表明量表具有很好的同质信度;具有非常好的重测信度,两次测验的相关系数为0.977;(2)SWLS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3)被试的性别、城乡及家庭完整性等因素对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影响;(4)年龄、年级和家庭收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1)SWL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来测量中学聋生的主...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杨  李泽  蔺秀云  范腾艳  
目的:考察会引发隔代抚养家庭对立违抗障碍儿童的家庭教养行为及造成的对立违抗症状表现。方法:应用访谈法对29名符合对立违抗障碍标准的独生儿童、儿童家长和儿童教师进行访谈。结果:从祖父母对儿童的教养行为、父母对儿童的教养行为、祖父母与父母间的教养行为、父母之间的教养行为这样一个家庭互动方式的角度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祖辈的溺爱,父辈的低父母参与度、过度严苛、简单、粗暴的教养策略,不良的亲子沟通,自身教养行为的不一致,不同养育者(祖辈与父辈、父母)间不一致是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引发儿童对立违抗障碍的家庭教养行为。结论:在对立违抗儿童的干预中,应加大父辈在儿童教养中的参与度,减少祖父母与父母异辈之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