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51)
2023(13283)
2022(11957)
2021(11290)
2020(9760)
2019(23059)
2018(23102)
2017(45187)
2016(24720)
2015(27969)
2014(28327)
2013(28407)
2012(26188)
2011(23722)
2010(23779)
2009(21855)
2008(21575)
2007(19181)
2006(16430)
2005(14420)
作者
(72233)
(60288)
(59889)
(57229)
(38240)
(28892)
(27451)
(23844)
(22745)
(21407)
(20483)
(20116)
(18945)
(18933)
(18674)
(18666)
(18428)
(17870)
(17224)
(17200)
(15073)
(14665)
(14570)
(13644)
(13561)
(13449)
(13318)
(13298)
(12160)
(11903)
学科
(101409)
经济(101309)
管理(68927)
(65792)
(54472)
企业(54472)
方法(50169)
数学(43843)
数学方法(43343)
(26544)
(24968)
中国(24867)
(22975)
业经(20582)
地方(20521)
(18610)
贸易(18602)
(18005)
农业(17541)
理论(17024)
(16953)
(16002)
(15841)
财务(15766)
财务管理(15729)
企业财务(14851)
环境(14765)
技术(14482)
(13835)
银行(13782)
机构
大学(355592)
学院(351641)
管理(140341)
(138109)
经济(134956)
理学(121995)
理学院(120566)
管理学(118320)
管理学院(117684)
研究(116914)
中国(85491)
(76157)
科学(74934)
(61886)
(59796)
(59561)
业大(55021)
研究所(54684)
中心(53162)
(51226)
财经(49975)
北京(48323)
(47880)
师范(47458)
农业(47016)
(45290)
(41978)
(41614)
经济学(40684)
师范大学(38459)
基金
项目(240371)
科学(187305)
研究(174737)
基金(172765)
(150317)
国家(149054)
科学基金(127007)
社会(107085)
社会科(101315)
社会科学(101284)
(94356)
基金项目(92588)
自然(83957)
自然科(81928)
自然科学(81904)
教育(80940)
自然科学基金(80390)
(79677)
编号(72661)
资助(71832)
成果(59397)
重点(53662)
(53159)
(50807)
课题(49550)
(49287)
科研(46421)
创新(45916)
教育部(45260)
大学(45105)
期刊
(148237)
经济(148237)
研究(101835)
中国(64975)
学报(58054)
(53335)
科学(52557)
管理(48879)
(47130)
大学(43070)
教育(40839)
学学(40109)
农业(36804)
技术(30902)
(26789)
金融(26789)
业经(24458)
财经(23690)
经济研究(23483)
图书(20364)
(20030)
问题(19740)
(19585)
技术经济(17921)
理论(17681)
科技(16865)
(16862)
实践(16391)
(16391)
商业(15994)
共检索到506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段达娜  程黎  陈啸宇  杨庆华  
超常儿童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重要对象之一。自我概念作为人格的核心成分,对超常儿童学业成就、创造性才能、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对超常儿童实验班的101名10~11岁超常儿童和普通班144名同龄普通儿童进行横断研究,使用《自我描述问卷》测量被试的自我概念。运用潜在剖面分析考察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自我概念潜在类别的共性与差异。然后,重新选取163名超常儿童实验班学生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追踪研究,运用潜在转变分析考察超常儿童自我概念随时间变化的类别转变模式。结果发现:(1)在横断研究中,超常儿童和普通儿童均可划分为高自我概念组和低自我概念组两个潜在类别,但在超常儿童群体内部低自我概念组的比重更高(51.5%);(2)在追踪研究中,随着时间变化,部分超常儿童自我概念呈现下降趋势,从高自我概念组向中等自我概念组转变(概率为0.406)或从中等自我概念组向低自我概念组转变(概率为0.246)。本研究结果为基于超常儿童自我概念的不同类别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实证参考,也从社会情感发展和适应性视角,为开展有效的超常儿童教育提供启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罗如帆  肖文  苏彦捷  
使用自我描述问卷(SDQ-Ⅱ)测量11-13岁超常儿童和同龄儿童的自我概念,被试为北京第八中学超常实验班和与之年龄匹配的中小学生。结果表明:超常儿童在一般学校自我,诚实可信赖自我,与同性关系自我三个维度显著低于同龄儿童;超常儿童与同龄儿童诚实可信赖自我和与同性关系自我概念的发展模式存在差异,同龄儿童的自我概念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对自身的看法和知觉更为正性,而超常儿童的自我概念相比之下变化较小。结果显示,超常儿童的自我概念具有与同龄儿童不同的发展模式。文章根据这些结果对超常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振兴  郭成  赵小云  邓欢  
为了探讨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的纵向关系,以及该纵向关系在城市与流动儿童之间的差异,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对653名城市儿童和686名流动儿童进行连续五次追踪。交叉滞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1)虽然总体上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的纵向关系支持了交互影响模型,但儿童类型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城市儿童支持了发展观,而流动儿童则支持了交互影响模型;(2)在七年级上学期到八年级下学期期间,流动儿童先前的学业成绩对后来的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显著大于城市儿童。未来教育实践中要注重群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培养流动儿童的积极学业心理品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程黎  王菲  
选取10岁超常儿童共74名,其中城市超常儿童34名,流动超常儿童40名。采用问卷法,考察了两组超常儿童在自我概念和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分析了家庭教养方式对超常儿童自我概念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和流动超常儿童在自我概念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城市超常儿童的非学业自我概念要显著高于流动超常儿童。(2)在家庭教养方式方面,城市超常儿童在情感温暖理解这一维度上的得分明显地高于流动超常儿童,而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这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流动超常儿童。(3)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保护和拒绝否认对超常儿童的自我概念总分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具体来说,家庭教养方式对学业自我概...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振兴  郭成  连晓荷  缪华灵  
为了探讨流动初中生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轨迹,对356名流动初中生进行了连续五次追踪。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发现:(1)流动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呈现出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的分段线性发展轨迹,其下降速度在七年级上学期到七年级下学期期间明显大于七年级下学期期间到九年级上学期期间;(2)流动初中女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初始均值显著高于男生,且这种性别差异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教育工作者应抓住实施干预的"关键期",关注流动初中男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水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宋鸿雁  
本研究采用二十句陈述自我概念测验技术 (TST)、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深入访谈法 ,对自强中专的明眼、弱视和盲生共 93人 ,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研究。研究表现 :在自我概念和个性方面 ,这三类被试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 ;三类被试在自我概念和个性方面的差异均随年级升高而减小 ;视障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内部差异明显大于明眼学生内部差异 ;致残年龄对盲童的精神和社会自我影响显著。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子华  晏静露  张兴利  刘正奎  
本研究通过对14391名9至15岁儿童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探讨了自我概念对英语学习效能感的影响。结果表明:(1)儿童自我概念在9-15岁这一阶段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自9岁至11岁发展比较平缓,12岁开始呈快速下降趋势;(2)流动儿童与普通儿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不同性别的儿童自我概念整体发展态势相同,但均存在显著差异;(3)自我概念总分、学业自我、非学业自我及其七个因子均与英语学习效能感显著相关,学业自我概念对英语学习效能感的预测力明显高于非学业自我概念。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曾守锤  吴华清  
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的研究是当前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综述主要围绕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的特点、影响因素、功能和干预展开。文末还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晓玉  陈建文  刘艳  郑欣彤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对湖南省2010名中职学生进行了间隔半年的两次测量,考察中职学生学业自我概念与生涯发展的双向关系以及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交叉滞后分析、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中职学生学业自我概念与生涯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家庭教养方式能正向预测T1的学业自我概念和生涯发展;家庭教养方式通过T1的学业自我概念间接影响T2的生涯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学业自我概念和生涯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中职学生积极学业自我概念和良好生涯发展状态的形成,家庭教养方式还通过学业自我概念对中职学生生涯发展产生延后的间接影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宋萌  崔兆宁  
员工承诺及其影响因素是管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德行领导对员工组织承诺和领导承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以104名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间隔3个月的纵向设计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发现:(1)德行领导对员工组织承诺和领导承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德行领导对领导言行一致有显著正向影响;(3)领导言行一致在德行领导与领导承诺关系中有中介作用,但在德行领导与组织承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磊  傅王倩  王达  暴占光  
随着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人数逐渐增多,其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研究也日益丰富。歧视知觉是留守儿童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已有的研究更关注歧视知觉的水平,并未深入讨论其发生的过程性与情境性。因此本研究以湖南省醴陵市的28名留守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初中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及其问题行为。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在言语歧视、回避、行为歧视和攻击四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歧视知觉,而歧视知觉可能引起留守儿童的回避、退缩、攻击、违纪等问题行为。最后,提出了对留守儿童教育及干预的意见与建议,以期促进留守儿童的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习德   杜文明  
“未来目标迷茫”与“学习投入不足”是中职学生面临的两大难题。目标设定促进学习投入,还是在不断的学习投入之中明晰目标,这两个问题也是中职教师长期的教育困惑。基于此,采用交叉滞后模型,对417名中职学生开展未来目标(含内部与外部目标)与学习投入为期半年的追踪,以考察两者间的因果作用路径。结果表明:不同的未来子目标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单向作用路径与双向因果路径。在男生、女生之间存在“行动驱动目标型”和“目标驱动行动型”的性别差异。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一是要强化中职学生内部目标对学生投入的积极作用,弱化外部目标的消极影响;二是要拓展学习渠道,丰富实践形式,引导学生热情投入,在投入中逐渐认识自我,进而明晰未来目标,并持续为之投入;三是要创建更多的男女合作学习内容与互动实践项目,使“目标与投入”作用模式的“男女有别”发展为“男女互补”,高效助推中职学生的成长成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程黎  王寅枚  李泊  
本研究选取10-12岁的流动超常儿童共66名,采用问卷法分别考察其人格和创造力的发展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流动超常儿童的人格对其创造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0-12岁的流动超常儿童:(1)创造力各维度的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其中,10岁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组;(2)在人格宜人性、谨慎性和开放性上均表现出随年级增长而递增的趋势,其中,12岁组在人格宜人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10岁组;(3)人格的外向性对创造力的流畅性(47.9%)和变通性(56.1%)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而宜人性对创造力的独特性(29.6%)具有较好的负向预测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包元杰  Simon Dolan  
当前对于价值观匹配作用机制的研究存在着不够系统、经验研究不足、以及过于关注社会作用机制的特点。本研究从自我概念理论出发,希望能够更完整的分析和理解价值观匹配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假设基于组织的自尊和组织认同这两种自我概念变量能够在控制对组织的信任这一社会作用机制的中介作用的同时,中介价值观匹配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以及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发现,对组织的信任中介了价值观匹配对上述三种结果变量的作用,而基于组织的自尊和组织认同对价值观匹配作用的中介作用则因结果变量不同而不同。本研究讨论了上述发现在理解价值观匹配作用机制方面的理论意义,并指出了其在组织文化管理方面的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泉  宋宝香  邓朝晖  
本文通过跨层次纵向实验研究表明:(1)个体的知识共享价值感对个体的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作用;(2)知识共享倾向对个体的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作用;(3)个体的知识共享倾向在个体的知识共享价值感对个体的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作用中起完全中介的作用;(4)"团队知识共享价值感水平"在个体知识共享价值感对个体知识共享倾向的影响作用中具有跨层次调节作用;(5)"团队知识共享倾向水平"在个体知识共享倾向对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作用中具有跨层次调节作用。本文最后对本研究结果的意义、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