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0)
- 2023(751)
- 2022(683)
- 2021(676)
- 2020(578)
- 2019(1237)
- 2018(1171)
- 2017(1740)
- 2016(1329)
- 2015(1434)
- 2014(1433)
- 2013(1418)
- 2012(1514)
- 2011(1419)
- 2010(1458)
- 2009(1305)
- 2008(1318)
- 2007(1180)
- 2006(983)
- 2005(996)
- 学科
- 学(3646)
- 虫(2972)
- 害(2576)
- 虫害(2246)
- 济(1928)
- 病虫(1927)
- 病虫害(1927)
- 经济(1926)
- 防(1657)
- 防治(1517)
- 治(1514)
- 及其(1470)
- 业(1210)
- 水产(1119)
- 管理(1115)
- 方法(1097)
- 物(1045)
- 动物(987)
- 企(970)
- 企业(970)
- 生物(927)
- 植(878)
- 植物(866)
- 数学(862)
- 动物学(812)
- 数学方法(805)
- 贸(805)
- 贸易(805)
- 易(795)
- 森(762)
- 机构
- 大学(20767)
- 学院(20362)
- 农(13130)
- 研究(12052)
- 科学(11477)
- 农业(10713)
- 所(8861)
- 业大(8709)
- 研究所(8451)
- 中国(6931)
- 农业大学(6882)
- 室(6853)
- 实验(6660)
- 省(6586)
- 实验室(6439)
- 重点(6119)
- 业(6110)
- 京(5274)
- 科学院(4708)
- 技术(4657)
- 中心(4461)
- 院(4337)
- 林业(4068)
- 江(4043)
- 生物(4039)
- 研究院(3847)
- 科学研究(3810)
- 部(3809)
- 林(3731)
- 家(3398)
共检索到31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永廷 薛召东 曾粮斌 张岗 陈权 朱爱国
【目的】对分离的一种苎麻根腐病线虫进行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病原线虫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研发及苎麻根腐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从感染苎麻根腐病植株根中分离出一种植物病原线虫,利用显微技术观察线虫的形态特征,对其进行初步鉴定;之后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提取单条线虫的DNA,利用通用保守性引物扩增了线虫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并用软件DNAstar和DNAMAN进行序列分析,对该植物病原线虫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根据形态特征,将获得的苎麻根腐病线虫初步鉴定为咖啡短体线虫。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线虫rDNA-ITS序列与咖啡短体线虫湖北种群、越南种群、台湾种群、日本种群...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琳琳 章淑玲 肖顺 张绍升
在福建省福清市渔溪镇花生根部发现根腐线虫的侵害,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r DNA-ITS区测序及序列比对,将其鉴定为咖啡根腐线虫.盆栽接种试验证明,该线虫可以侵染花生的根系和荚果,影响植株生长并降低结荚率,对花生具有显著的致病性.
关键词:
咖啡根腐线虫 花生 致病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学彪 程瑚瑞 方中达
查明了我国的一种新病害即玉米根腐线虫病。该病在所调查的冀、晋、豫、鲁、苏5省普遍发生。在17市(县)的玉米根样和根际土样中,病原线虫出现频率分别高达92%和82%。病株根系稀少,根部发生坏死病斑,地上部瘦弱矮小。病原鉴定为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 Pratylenchus scribneri。P.scribneri 纯培养群体接种五米苗后,诱发与田间病株相似的症状,并繁殖同一种线虫。接种量为5000条/钵的处理苗,经12周后,根内 P.scribneri 群体密度高达1619条/gDW;与对照相比,病株株高、顶叶叶颈高度和干重分别下降11%、14%和22%。
关键词:
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 玉米 致病性 分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焱琨 王硕 徐菲菲 夏艳辉 王珂 李洪连 李宇
[目的]明确从山西长治玉米根际分离到的一种根腐线虫病的病原种类及其对玉米的致病性,为玉米根腐线虫病害的识别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贝曼漏斗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离,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的根腐线虫进行种类鉴定,并采用室内盆栽接种的方法测定其对玉米的致病性。[结果]形态学分析发现,待鉴定的短体线虫与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cribneri)的形态特征较为一致;rDNAITS、rDNA 28S D2~D3区和mtDNA-COI区序列分析发现,该短体线虫种群与NCBI数据库中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的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基于rDNA-ITS、rDNA 28S D2~D3区和mtDNA-COI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该短体线虫种群与其他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种群位于同一高度支持的分支,据此将山西长治玉米根际分离到的短体线虫鉴定为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与对照组玉米植株相比,接种供试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60 d后,玉米表现出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地上部鲜质量和根鲜质量显著减轻,根部出现明显的褐色病斑甚至坏死腐烂的发病症状,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在玉米根际的繁殖系数(Rf)达到19.44。[结论]山西长治玉米根腐线虫病的病原种类为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其对玉米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瑶君 徐菲菲 任航 夏艳辉 赵子尧 李宇 李洪连 袁虹霞 王珂
为明确采集于豫北地区鹤壁市和焦作市玉米根际土壤样品中根腐线虫的种类,采用改良的贝尔曼漏斗法分离土壤样品中的根腐线虫,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形态鉴定,并基于rDNA 28SD2-D3区和rDNA-ITS区的序列对采集的根腐线虫进行分子鉴定。形态学与分子鉴定的结果均表明:来源于鹤壁市的HB-1种群为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cribneri),来源于焦作市的JZ-257种群为落选短体线虫(P.neglectus)。基于rDNA 28S D2-D3区和rDNA-ITS区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供试2种短体线虫分别与GenBank数据库中其它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和落选短体线虫处于同一高度支持的分支。本研究结果为玉米根腐线虫病害的识别与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汤涤洛 涂修亮 付聪 熊伟 汪红武
【目的】研究不同根型苎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了解苎麻与微生物的互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分析了种植不同苎麻的根际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结果】不同根型苎麻的根际土壤真菌组成相似,但是种植苎麻的根际与自然休闲处理(对照)土壤真菌群落存在差异。根际土壤真菌的OUT数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表现为CK(自然休闲处理)> R3(中根型)> R2(浅根型)> R1(深根型)。苎麻的根际土壤真菌在门水平包括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壶菌门、接合菌门,其中担子菌门为第一优势门。在属水平丰度较高的有木耳属、梨孢霉属、斜盖伞属。【结论】不同根型苎麻对根际定殖的真菌类群存在选择性,并影响植物与微生物的互作关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学谦 兰庆渝 何万兴 邓大林 谢成伦
四川桃树根腐线虫的鉴定赵学谦1兰庆渝2何万兴1邓大林2谢成伦IDENTIFICATIONOFTHEPEACHROOTROTNEMATODESINSICHUANPROVINCEZhaoXueqian1LanQingyu2HeWanxing1DenDa...
关键词:
四川,桃树,根腐线虫,新纪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尚卿 韩晓清 缪作清 吴志会 张立娇
为了确定引起河北省丰南区发现的一种植株青枯、维管束褐变的番茄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培养纯化、致病性测定、田间接种后再分离、菌落和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鉴定,确定该病害为尖孢镰刀菌番茄颈腐根腐病专化型引起的番茄颈腐根腐病。确定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番茄颈腐根腐病专化型。对茎基接种和浸根接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茎基接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浸根接种。为接种完成该病害的抗病育种和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杰 段玉玺 王媛媛 孙华 李进荣
细菌是大豆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成员,利用有益细菌菌株作为生防因子是解决土传微生物病害的重要途径。本试验对部分细菌菌株对大豆根腐病菌及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部分菌株对大豆根腐病原菌-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抑制效果明显,但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抑制效果不明显;获得了7株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具有抑制效果的菌株。在田间筛选过程中,从1069株细菌中筛选获得14株菌株,这些菌株包衣处理大豆种子表现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有可能成为有应用前景的生防菌株。
关键词:
细菌 大豆胞囊线虫 大豆根腐病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俊斌 赵纯森 周茂繁
近几年来,随着药用植物种植面积的增加以及品种的野转家,病害问题日益突出,成为限制药材生产的主要障碍,药用植物根腐病是发生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如贝母和西洋参的根腐病在一般年份都可引起产量损失20%~30%,发病严重时产量损失高达70%~80%,甚至绝收...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根腐病 病原鉴定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继康 谭龙涛 喻春明 朱爱国 陈平 王延周 朱涛涛 熊和平
根系是苎麻(Boehmeria nivea)吸收氮素的主要器官,开展苎麻根系对不同氮素水平的响应研究对其品种改良和农艺调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以往研究的不足,本研究设置了0、6、9、12和15 mmol·L(-1)氮素水平处理进行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氮效率苎麻根系性状对氮素水平的响应特征,及其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增施氮素可显著提高苎麻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比表面积(P0.05)。增施氮肥可显著促进苎麻根系体积与活力的增长,其中氮高效基因型苎麻H2000-03根系体积在12mmol·L(-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惠哲 李淑菊 马德华 董金皋
在天津市及周边地区采集病株进行组织分离 ,同时分离到两类病原菌 ,经初步的生物学特性鉴定表明 ,引起黄瓜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甜瓜疫霉、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经接种试验 ,认为甜瓜疫霉为主要致病菌
关键词:
黄瓜根腐病 病原菌鉴定 致病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成伦 赵学谦 何万兴 邓大林 兰庆渝
对四川省27个市县柑桔根围线虫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植物线虫15个属27种,其中发生普遍,对柑桔生产造成一定危害的有半穿刺、短体、根结、肾形、轮线虫、针线虫、盾状、盘旋、螺旋等9个属中的部分种类
关键词:
柑桔,线虫,鉴定,四川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丽飞 胡先奇 刘春国
首次报道了灯盏花根际土壤的2种滑刃线虫:内卷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involutusMinegawa,1992),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Bastian,1865)。灯盏花是这2种线虫的新记录寄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桂信 舒自美 张克云
[目的]从江苏如皋水稻田土样中分离到昆虫线虫一新株系N3(简称虫株N3),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其进行了鉴定。[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线虫的形态特征,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测计并构建基于18S r DN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等,对虫株N3进行了系统分类鉴定。[结果]虫株N3主要形态特征是:食道基球退化;交合刺整体弧形弯曲,基部愈合弯曲;引带近腹部端,附着于交合刺基部;生殖乳突P3近泄殖腔,P2、P4远泄殖腔;双子宫。18S r DNA分子系统树表明:虫株N3与Diplogasteroides na
关键词:
昆虫线虫 分类 新种 如皋似双胃线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