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3)
- 2023(1247)
- 2022(1180)
- 2021(1019)
- 2020(971)
- 2019(2076)
- 2018(2061)
- 2017(3392)
- 2016(2307)
- 2015(2631)
- 2014(2704)
- 2013(2707)
- 2012(2682)
- 2011(2475)
- 2010(2489)
- 2009(2287)
- 2008(2369)
- 2007(2175)
- 2006(1853)
- 2005(1735)
- 学科
- 济(6719)
- 经济(6711)
- 学(6413)
- 方法(4609)
- 数学(3839)
- 管理(3770)
- 数学方法(3620)
- 业(3504)
- 企(3103)
- 企业(3103)
- 水产(2620)
- 动物(2273)
- 动物学(2015)
- 理论(1668)
- 和(1410)
- 害(1361)
- 财(1264)
- 虫(1259)
- 中国(1217)
- 农(1197)
- 及其(1175)
- 贸(1175)
- 贸易(1174)
- 策(1168)
- 易(1150)
- 研究(1118)
- 物(1020)
- 虫害(1002)
- 防(993)
- 技术(970)
- 机构
- 大学(36874)
- 学院(35683)
- 研究(17676)
- 科学(15913)
- 农(14481)
- 农业(11993)
- 所(11895)
- 中国(11789)
- 研究所(11324)
- 业大(10120)
- 管理(9441)
- 室(8828)
- 京(8792)
- 实验(8558)
- 实验室(8282)
- 济(8246)
- 省(7940)
- 理学(7929)
- 经济(7893)
- 重点(7845)
- 理学院(7764)
- 管理学(7226)
- 农业大学(7222)
- 中心(7187)
- 管理学院(7180)
- 业(7144)
- 技术(6803)
- 院(6779)
- 江(6645)
- 科学院(5931)
共检索到54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洋 黄远青 邓秋敏 MUSTAPHA Umar Farouk 彭友幸 李广丽 江东能
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是我国东南沿海名优养殖鱼类,具有XY性别决定系统, Dmrt1是其性别决定候选基因。金钱鱼生长具有性别二态性,雌鱼生长快于雄鱼。目前缺乏快速鉴定金钱鱼遗传性别的分子标记,阻碍了其性别控制育种技术的建立。本研究以公布的金钱鱼基因组数据,在Dmrt1附近设计多对标记引物,并通过PCR扩增验证标记的性别特异性。其中,标记引物Dmrt1-Marker-4-F/R在雌鱼中仅扩增出一条593bpX染色体条带,而在雄鱼中能扩增出593 bp和693 bp两条条带,分别来自X和Y染色体,表明该标记为共显性标记。利用该标记检测我国南海沿岸3个不同地理群体213尾金钱鱼的遗传性别与表型性别完全一致。此外,快速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的片段较短DNA样品也可用于该对标记引物准确鉴定遗传性别。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经济可靠的金钱鱼遗传性别鉴定方法,将旨为促进金钱鱼性别控制育种技术的建立,并为金钱鱼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金钱鱼 性别鉴定 分子标记 二代测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庆亮 陈家骅 杨春花 季清娥 黄居昌 杨建全 郑敏琳
为进一步优化橘小实蝇遗传性别品系大量饲养技术,对其性比与有效卵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种群密度下,当性比(♀∶♂)为1∶2、1∶1、2∶1、4∶1时,单雌有效卵量间没有显著差异;对性比(X)和单雄有效卵量(Y)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得到方程Y=0.747X3-36.408X2+887.368X-102.805,由方程可知,在一定种群密度下,1.5∶1<♀∶♂<2∶1的性比最适宜橘小实蝇遗传性别品系的人工繁育.
关键词:
橘小实蝇 遗传性别品系 性比 有效卵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廷轩 张锡洲 张仁绥
不同植物存在营养基因型差异, 因而具有不同营养特点, 表现在不同植物对养分需求的种类、数量和养分代谢方式等存在差异。植物营养特性差异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根际动态过程的研究上, 包括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两方面。植物营养遗传性, 在育种工作、土宜研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关键词:
植物营养 遗传性 根际动态 土宜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柳新红 何小勇 袁德义 王军峰 葛永金
对采自翅荚木主要分布区的9个种源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翅荚木苗期叶片小叶宽度、长度和面积存在极显著差异,并与种子的大小和千粒质量相关;不同种源间的苗高、地径及苗木生物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翅荚木苗木喜阳耐高温,7—8月地径生长量占全年的47.38%~51.90%,高生长量占全年的62.82%~69.06%。因此,抗寒性等特异性状的选择应该成为翅荚木种源选择的重点,单株选择是培育速生良种的关键。
关键词:
翅荚木 苗期性状 遗传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淑娴 尹佟明 邹惠渝 黄敏仁
不同树种近缘种的种子和苗木的真实性鉴别是林木种苗检验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难题。本文对国内外林木种苗的真实性鉴别研究及相关信息进行了综述 ,并在此基础上 ,对利用种特异分子标记鉴别林木种苗真实性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根据在进化上有同源性的突变基因位点或DNA区段可发展种特异的SNP标记 ;而利用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固定的特异基因位点或DNA区段可发展种特异的STS或SCAR标记。这 2种类型的种特异分子标记均可直接应用到实际的检验过程中。
关键词:
林木种子检验 种特异分子标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忠 熊远著 李宁
对转基因小鼠能否将外源基因遗传给后代以及如果能又将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本研究中 ,2只转基因母鼠与非转基因公鼠交配 ,妊娠足月分娩后分别得到 7只和 8只仔鼠。以DIG标记的人瘦蛋白基因为探针 ,进行Southern杂交 ,结果表明在 2只转基因母鼠生出的仔鼠中各有 3只为含有转基因片段的仔鼠 ,这表明转基因可以遗传给后代。统计分析结果初步表明 ,外源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方式
关键词:
人瘦蛋白基因 转基因小鼠 遗传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周洲
原有的人类遗传性状调查实验是基于其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单基因遗传规律,通过社会调查与群体遗传学分析,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及其运用。但目前的研究发现,这些性状并不完全符合单基因遗传规律,因此有必要对该实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文章对改进后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形成了具有探究式特点的综合性实验。改进后的实验能够使学生掌握群体遗传学数据调查与结果分析的科研思路和操作技术,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少军 姚占州 刘筠
用性反转方法研究革胡子鲇的性别遗传方式USINGTHEMETHODOFSEXREVERSALTOSTUDYTHESEXGENETICTYPEOFCLARIASLAZERA刘少军姚占州刘筠(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长沙410081)LIUShaoJun,...
关键词:
革胡子鲇,性反转,性别遗传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高燕会 樊民亮 骆文坚 黄华宏 童再康
通过优化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反应体系,对浙江省不同来源的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8条随机引物在62个样品中可检测到172个可重复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有170个,多态性比率为99.2%。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同一来源金钱松材料聚为一类,说明金钱松天然群体的RAPD多态性分类和其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关系,但也有特殊个体不一致,表明金钱松天然种群体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并建议对金钱松进行就地保存和迁地保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梦培 傅大立 李芳东 傅建敏 田敏 梁臣
以华仁杏6个杂交组合为实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亲本与杂种扩增谱带的多态性,以甄别真假杂种。筛选出在亲本和杂种之间存在双亲互补带型的引物6对,除2个杂种无法鉴别外,其余品种均可鉴别为真杂种。另外亲缘关系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组合杂交后代表现出来的一致性较高,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差不大,但当父本选择X1时,母本选择H1或H3杂交后代差异比较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文刚 张宝艺 张新全 刘伟 陈永霞 周禾
【目的】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鸭茅杂交种进行快速鉴定和遗传分析,建立鸭茅杂交种的快速鉴定体系,揭示鸭茅杂交种群体遗传信息,为鸭茅资源保护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RAP标记技术对140个鸭茅杂交种单株及其亲本(01996、YA02-103)DNA进行扩增,分析杂交种与其亲本间扩增谱带的多态性,以鉴别真假杂交种,并结合形态标记对杂交后代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从192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64对引物在杂交种和双亲间存在扩增多态性,多态性百分比为33.33%。利用能扩增出父本特征带的引物鉴定了140个杂交种,其中106个具有父本的特征带,可鉴定为真杂交种。选择16对多态性引物对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娜 唐颖 徐正进 孙健 徐铨
【目的】籼粳亚种间杂交F_1的育性问题严重阻碍了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探究籼粳杂种不育的遗传机理,挖掘新的籼粳杂种不育调控基因,为促进籼粳杂种结实率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粳稻品种Sasanishiki和籼稻品种Habataki杂交后,采用单粒传法自交10代,获得包含95个株系的稳定遗传重组自交系(RIL),基于Illumina平台,对双亲和RIL进行高通量测序,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RIL中Habataki血缘的分布与比例,进而鉴定偏分离区域作为潜在的籼粳杂种不育位点。同时,剖析“全球3000份水稻核心种质资源重测序计划”中典型籼粳稻基因组变异数据,对群体水平进一步验证并趋近目标育性基因区域。最终通过序列比对锁定籼粳杂种不育候选基因。应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定点基因敲除,对目标基因进行功能验证。【结果】Habataki和Sasanishiki的杂交F_1在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上体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但其结实率显著降低,I_2-KI镜检发现F_1花粉育性显著降低。RIL的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在第1、3、5、6、7和12染色体上检测到明显的偏分离,即该区域的基因型趋向于籼稻Habataki。通过序列比对,进一步确定已知育性基因Sc、S5和HSA1为第3、6和12染色体上偏分离区域的目标基因。应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敲除Habataki中Sc-Haba-3的多拷贝,成功改善了其与Sasanishiki杂交F_1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说明该基因可独立行使功能。同时,在第1染色体的偏分离区域发现Habataki和Sasanishiki之间存在复杂的结构性变异,Sasanishiki基因组中一段24.7 kb包含4个预测基因的片段在Habataki中被一段64.8 kb包含10个预测基因的片段取代,此结构性变异可能参与籼粳杂种育性的调控。【结论】检测到多个籼粳杂种不育相关位点,应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敲除Habataki中Sc的多拷贝成功改善其杂种F_1育性,确定其为水稻亚种间育性改良的目标基因。同时锁定了第1染色体Sd区域的目标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莉 史爱华 李桂萍 余文莉
根据公牛Y-染色体特异重复序列和公母牛共有的DNA序列,设计并合成PCR引物用于牛或牛胚胎性别鉴定,通过PCR反应对公母牛静脉血及牛胚胎进行性别鉴定,结果表明,母牛只能扩增出250 bp的内标基因片段,而公牛能同时扩增出131 bp的Y-染色体特异性基因片段和250 bp的内标基因片段。静脉血样与实际性别的符合率为100%;4~10个胚胎细胞的扩增也出现和静脉血相同的特异条带。这表明该检测方法准确、简便,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
牛胚胎 性别鉴定 PCR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武辉 胡婕 孙成飞 董浚健 田园园 赵金良 叶星
为探究大口黑鲈远缘杂交育种的可能性,本研究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了以大口黑鲈为母本、蓝鳃太阳鱼为父本的远缘杂交实验,成功获得了杂交F_(1)群体。大口黑鲈(♀)×蓝鳃太阳鱼(♂)杂交F_(1)的胚胎具有正常的发育时序,在平均水温(22.5±0.5)℃条件下,胚胎发育历时约49 h,受精率约为65%,孵化率约为21%。室内养殖10周,结果显示杂交F_(1)日均增重1.55 g,饲料利用率为0.75,杂交F_(1)与大口黑鲈(日均增重1.56 g)具有相似的生长速率,且显著高于父本蓝鳃太阳鱼(日均增重1.07 g)。杂交F_(1)的形态特征表现出明显的杂交属性,可数性状(侧线鳞数、背鳍、胸鳍和臀鳍数)和测量性状(可量性状和框架测量性状)均介于双亲本之间;测量性状比少数偏向于大口黑鲈而多数偏向于蓝鳃太阳鱼,且部分性状比超越了双亲本。5S rDNA基因扩增和分析显示,亲本大口黑鲈和蓝鳃太阳鱼各有2种类型的5S rDNA,杂交F_(1)继承了双亲本4种类型的5S rDNA;4种类型的5S rDNA 编码区序列(CDS,120 bp)高度保守;杂交F_(1)与大口黑鲈的2种5S rDNA类型的转录间隔区(NTS)均包含1个“GCT”可变区(序列长度186~205 bp),而杂交F_(1)与蓝鳃太阳鱼的2种5S rDNA类型的NTS则高度保守(序列长度分别为86和263 bp)。5S rDNA分析结果证实了杂交F_(1)融合了双亲本的基因组。本研究为大口黑鲈远缘杂交育种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