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5)
2023(492)
2022(443)
2021(460)
2020(403)
2019(774)
2018(725)
2017(888)
2016(872)
2015(965)
2014(911)
2013(941)
2012(961)
2011(947)
2010(938)
2009(814)
2008(800)
2007(733)
2006(570)
2005(532)
作者
(4961)
(4255)
(4174)
(3871)
(2778)
(2229)
(1872)
(1672)
(1612)
(1597)
(1578)
(1566)
(1443)
(1390)
(1389)
(1388)
(1329)
(1304)
(1281)
(1234)
(1182)
(1168)
(1073)
(1041)
(1008)
(995)
(980)
(978)
(975)
(974)
学科
(2585)
(1854)
(1647)
虫害(1498)
生物(1438)
病虫(1416)
病虫害(1416)
(1122)
防治(1101)
(1100)
(993)
微生(990)
微生物(990)
水产(920)
及其(904)
生物学(897)
病害(830)
微生物学(767)
(664)
动物(663)
(655)
贸易(655)
(651)
(647)
(589)
经济(589)
动物学(583)
(564)
各种(558)
(535)
机构
学院(12926)
大学(12726)
(10643)
农业(8840)
科学(8209)
研究(7571)
业大(6477)
(5716)
农业大学(5710)
(5677)
实验(5599)
研究所(5523)
实验室(5474)
重点(5131)
(5083)
(4382)
中国(3998)
生物(3971)
技术(3754)
科学院(3494)
中心(2973)
(2949)
(2846)
(2557)
工程(2507)
(2497)
农业科学(2481)
科技(2458)
(2412)
(2344)
基金
项目(11526)
(8626)
国家(8564)
基金(7625)
科学(7501)
科学基金(6109)
自然(6068)
(6046)
自然科(5934)
自然科学(5922)
自然科学基金(5818)
科技(5129)
(5040)
计划(4811)
基金项目(4105)
(4015)
专项(3751)
农业(3332)
(3289)
研究(3284)
资助(3235)
重点(3126)
技术(2903)
科研(2671)
(2634)
(2569)
创新(2564)
产业(1700)
教育(1686)
(1676)
期刊
(10372)
学报(10353)
农业(7039)
大学(6508)
学学(6497)
科学(6276)
业大(3992)
农业大学(3715)
(3549)
中国(3383)
(2416)
自然(2378)
自然科(2350)
自然科学(2350)
中国农业(2317)
农林(1857)
(1857)
林业(1651)
农业科学(1639)
科技(1535)
科技大(1499)
科技大学(1499)
农学(1450)
华北(1450)
西南(1423)
水产(1415)
西北(1224)
(1218)
华中(1104)
中农(1066)
共检索到18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翰昌  
从养殖的患病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组织分离出1株病原菌CQWL002,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菌落半透明。经回归感染试验,证明该菌为鲢的病原菌。用API系统结合常规生理生化实验对该菌进行初步鉴定。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菌的分类学地位,测定了其16SrDNA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的同源性,构建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上述几种方法的鉴定结果,最后鉴定株菌CQWL002为河流弧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保坤  余俊红  李筠  纪伟尚  徐怀恕  
1999年 4~ 5月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海区网箱养鱼场花鲈 (Lateolabraxjaponicus)幼鱼发生暴发性传染病 ,死亡率达 5 0 %。从具有明显症状的病鱼的病灶组织分离到 1株优势菌SF 1,经人工感染和从人工感染发病的花鲈再分离的SF 3菌株的再感染试验结果表明 ,所分离的菌株为此次花鲈烂尾病的致病菌。经形态、生理生化等 64项特征指标鉴定 ,SF 1和SF 3均为哈维氏弧菌 (Vibrioharvey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孟多、呋喃妥因、氯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磺胺类、复方磺胺、三甲氧苄氨嘧啶、多粘菌素E等 10种药物对该菌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明元  刘广锋  冯娟  
从养殖的患病军曹鱼身上分离出1株病原菌JT2,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有极生鞭毛,能运动,菌落半透明。经回归感染实验,证明该菌为军曹鱼病原菌。进行了常规生理生化实验,并用API-ID32E系统鉴定该菌。再经Biolog-GN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结果JT2与鲨鱼弧菌(Vibrio carchariae)相似度最高。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菌的分类学地位,测定了其16SrDNA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的同源性,构建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株与V.carchariae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上述几种方法的鉴定结果,最后鉴定该株菌为鲨鱼弧菌V.carchariae。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静  Liswaniso Gadafii  郭安南  阎永伟  张德民  裘琼芬  黄素文  戴海平  
哈维群弧菌是弧菌属的核心菌群,包括溶藻弧菌在内的6个种在表型和遗传型上均十分相似,要准确鉴定各种有一定难度。看家基因的研究及生化鉴定系统的出现为弧菌鉴定提供了多种方法,本文比较了16S rRNA基因、toxR基因和pyrH基因以及VITEK 2 COMPACT GN鉴定卡对溶藻弧菌相关分离株的分辨力。哈维群弧菌基因组内16S rRNA基因是多拷贝的,且拷贝间序列差异大于种间差异,不适用于种的鉴定。单拷贝基因toxR和pyrH序列种内差异均小于种间差异。基于toxR基因相似性比较可清楚地将18个疑似溶藻弧菌分离株和5个参比株归并到4个种;toxR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也显示,哈维群弧菌各种独立地聚类...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丽  李林桂  周俊芳  王元  房文红  
从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养殖池水中分离纯化到一株能裂解细菌的细菌AS212菌株,对其进行了形态观测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了系统进化树,测定了其对不同来源菌株的裂解谱,分析了其对水体中细菌的裂解能力。结果表明,AS212菌株呈短杆状,端生单根鞭毛,直径0.6~0.7μm、长度1.0~1.2μm;该菌株不仅能裂解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弧菌等革兰氏阴性菌,还能裂解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芸  李茜茜  蔡皓  张红星  李林  
从发生冻害的植物组织中分离到1株冰核细菌MB03,该菌株在-3℃时在2min内的冻结率达到96.5%,而产生1个冰核所需要的细胞数约为2.9×103个,其冰核活性明显高于冰核细菌标准菌株和其它分离菌株。进一步对MB03进行了鉴定,经个体形态与培养特征观测、部分生理生化反应、G+C摩尔分数测定、16SrDNA序列对比分析、菌落原位杂交探测特异性基因和PCR扩增冰核基因等鉴定,确定该菌为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林桂  周俊芳  李新苍  李丽  房文红  姚小娟  李国烈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海水养殖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具有发生率高和流行面广等特点。本文从患红体病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分离得到一株细菌HNBX-1,经生化实验结合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基因鉴定为副溶血弧菌。毒性实验表明,弧菌HNBX-1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极强,感染24 h时的LD50为3.5×104cfu·mL-1;对其重要毒力基因———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DH)、耐热溶血毒素相关基因(TRH)和Ⅲ型分泌系统(T3SS1和T3SS2)的分析结果显示,HNBX-1中的T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文珍  郭迟鸣  郭莺  林志楷  陈菲  刘黎卿  
【目的】从海洋来源生物样本中筛选对金线莲茎腐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展开生防能力研究,为开发相应的生防菌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稀释涂板法,从福建东山珊瑚自然保护区的珊瑚样本中分离、纯化菌株。利用菌落对峙试验筛选出对金线莲茎腐病病原菌具有较明显抑制效果的菌株,并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和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明确其分类地位。再通过平板对峙试验、GC-MS和生长速率法,验证和测定该菌株对金线莲茎腐病病原菌的生防能力。【结果】分离得到1株对金线莲茎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JXL具有拮抗作用的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HY181-2。为排除菌落生长的竞争性影响,对HY181-2进行了小量发酵试验,获取发酵萃取物。GC-MS分析表明,菌株HY181-2的发酵萃取物具有抗氧化、抑菌等作用。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室内比对分析菌株HY181-2发酵萃取物和4种杀菌剂对尖孢镰刀菌JXL的抑制作用。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浓度下,相较其他4种化学杀菌剂,菌株HY181-2发酵萃取物对菌株JXL菌丝的抑制作用不是最佳的。但随着浓度升高,菌株HY181-2发酵萃取物对菌株JXL菌丝的抑制效果十分显著。当浓度为100 mg/L时,菌株HY181-2发酵萃取物对菌株JXL的菌丝抑制率高达85.03%。【结论】以毒力指数为指标,菌株HY181-2发酵萃取物在此次室内毒力测定试验中效果仅次于10%苯醚甲环唑,EC_(50)值为2.72 mg/L。但菌株HY181-2发酵萃取物为微生物生长代谢所得,相较于化学杀菌剂而言,来源安全、健康、无农残,而且可以随着微生物的生长源源不断的获取。并且菌株HY181-2还具有生防菌所特有的生长速度快的特点。若将菌株HY181-2开发成相应的微生物制剂应用于实际生产,不仅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进一步减低农残,还可以减少种植户的生产成本。因此本研究为开发利用海源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HY181-2作为生防菌剂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献稿  吴淑勤  石存斌  李宁求  
从患病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coioides)肝脏组织分离到EcGY0 2 0 4 0 1菌株 ,经人工感染、回归感染实验证实为致病菌。通过API系统和菌体常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以及 16SrRNA测序分析等综合鉴定 ,Ec GY0 2 0 4 0 1菌株为弧菌属哈维氏弧菌 (Vibrioharveyi) ,其半致死剂量LD50 为 2 .7× 10 6CFU/g鱼体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EcGY0 2 0 4 0 1菌株对利福平、四环素、喹诺酮类及头孢曲松等抗生素较为敏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亮  宋新华  王智文  吴凡  刘训理  
从泰山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细菌4'531,对其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了包括其在内的10株相关种属菌株的系统发育树,最后研究了其对烟赤星病(Alternariaalternate)、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棉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4'531菌株属于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与其亲缘关系较近菌株Paenibacillus polymyxa(AJ320493)的同源性达98%;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该菌株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加涛  阎斌伦  张晓君  白雪松  秦蕾  毕可然  
从三疣梭子蟹育苗场发病且大量死亡的大眼幼体中分离到优势生长的菌株SX1,人工感染试验证明,SX1对健康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及Ⅲ期幼蟹有较强的致病性;对菌株SX1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表型生物学特性检验,并进行了菌株SX1的16S rRNA、gyrB和rpoA 3种基因的同源性检索与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显示,菌株SX1具有发光杆菌属的特征,且16S rRNA、gyrB和rpoA 3种基因序列均与发光杆菌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系统发育树中与Photobacteriumganghwense聚为一个分支,自举数据值达100%。综合菌株SX1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及3种基因的同源性检索与系统发育学分析,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火春  陈国强  陆承平  
对1998年江苏分离的3株猪源链球菌进行了鉴定,其形态、染色均符合链球菌的特点,具α或β溶血,生化试验结果不稳定。用国际通用的链球菌乳胶分型诊断液检测上述分离株,均不在其检测范围,即不属于链球菌兰氏分群的A~G群。但它们凝集猪链球菌2型抗血清,人工接种兔有致病性。表明此次流行的猪败血症的病原不同于以往的C群链球菌,不是马腺疫链球菌兽疫亚种,而是属于R群的猪链球菌2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永宏  张兴  
从陕西杨凌采集的昆虫病原线虫S teinernem a sp.YL 001和S teinernem a sp.YL 002肠道内分别分离到1株具有较高杀虫和抑菌活性的共生菌菌株YL 001和YL 002,并对其从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YL 001和YL 002菌株分别为嗜线虫致病杆菌(X enorhabdus nem a toph ila)和伯氏致病杆菌(X enorhabdus bov ien ii)。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欢欢  王秀华  李晨  黄倢  
从对虾养殖池中分离出1株编号为2013082515(简称菌株15)的菌株,以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为指示菌,分析了菌株15对指示菌的抑菌效果及最低抑菌浓度,同时,分析了菌株15对其他7株弧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菌株15对3株指示菌均具有抑菌效果,对鳗弧菌、哈维氏弧菌及副溶血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0×10~4、2.50×10~5、2.50×10~5 cFu/ml;对其他弧菌也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采用注射及浸泡感染方法分析了菌株15对对虾的生物安全性,结果显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伟妮  周丽  邢婧  战文斌  
从患腹水症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分离到1株优势细菌SR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具有致病性。经API ID32E系统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并测定了其16S rRNA基因序列和热激蛋白HSP60(Heatshock protein,HSP)基因序列。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结果表明,菌株SR1与溶藻弧菌(AY967727)亲缘关系最近,然而置信度较低,仅有27%,不能有效地鉴定到种。HSP6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溶藻弧菌(AF230931)同源性最高,为99.2%。系统发育树表明SR1确与溶藻弧菌(AF...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