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16)
2023(11038)
2022(9823)
2021(9361)
2020(7872)
2019(18039)
2018(18001)
2017(33980)
2016(19141)
2015(21525)
2014(21549)
2013(21364)
2012(19909)
2011(17994)
2010(18002)
2009(16387)
2008(15788)
2007(13632)
2006(11711)
2005(10213)
作者
(58654)
(48721)
(48554)
(45927)
(31220)
(23578)
(21779)
(19406)
(18700)
(17316)
(16822)
(16588)
(15649)
(15407)
(15110)
(15106)
(14967)
(14331)
(14028)
(13831)
(12521)
(12091)
(11858)
(11170)
(10918)
(10883)
(10882)
(10719)
(9984)
(9809)
学科
(71375)
经济(71288)
管理(50325)
(47489)
(39592)
企业(39592)
方法(33427)
数学(28473)
数学方法(28091)
(23186)
(18958)
中国(18066)
(16543)
业经(15736)
地方(14743)
理论(13787)
农业(12763)
(12552)
(12470)
贸易(12464)
(12261)
(12054)
环境(11533)
教育(11507)
技术(11470)
(10403)
财务(10343)
财务管理(10324)
(9835)
企业财务(9781)
机构
大学(276347)
学院(271586)
管理(104608)
(97795)
经济(95363)
研究(95338)
理学(91223)
理学院(90031)
管理学(88239)
管理学院(87765)
中国(65722)
科学(65604)
(59723)
(53003)
(50312)
业大(46861)
研究所(46641)
(43786)
农业(42169)
中心(41639)
(39414)
(38253)
师范(37762)
北京(37436)
财经(35652)
(34217)
(32427)
(32242)
技术(30942)
师范大学(30817)
基金
项目(194022)
科学(150300)
基金(139272)
研究(136339)
(124059)
国家(123043)
科学基金(103483)
社会(81864)
社会科(77217)
社会科学(77195)
(77085)
基金项目(74785)
自然(70876)
自然科(69177)
自然科学(69151)
自然科学基金(67897)
(65935)
教育(62847)
资助(57064)
编号(55203)
成果(45677)
重点(44190)
(41613)
(41028)
(40423)
课题(38835)
计划(38090)
科研(37854)
创新(37717)
大学(35582)
期刊
(106484)
经济(106484)
研究(76595)
学报(54565)
中国(51539)
(48068)
科学(46780)
大学(39126)
学学(36811)
管理(36573)
农业(34025)
教育(33092)
(31189)
技术(21821)
(17971)
金融(17971)
(17384)
图书(16652)
财经(16600)
业经(16518)
经济研究(15862)
业大(15248)
(14769)
科技(14731)
(13934)
理论(13566)
问题(13466)
实践(12710)
(12710)
林业(12650)
共检索到386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史国英  魏源文  林丽  杨丽涛  李杨瑞  胡春锦  
为了给甘蔗根际促生细菌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对微生物功能基因的挖掘利用提供有价值的菌种资源。利用常规分离方法从甘蔗根际中分离获得菌株GG08160,通过固氮酶活性测定、固氮酶基因nif H扩增及序列分析鉴定该细菌的固氮能力;采用SalkowSki比色法和溶磷圈D/D比值方法分别测定该菌株分泌iaa以及对无机磷的降解能力,利用含有浓度梯度草甘膦的培养基胁迫培养测定该菌株对草甘膦的抗性;采用盆栽接种法明确菌株对甘蔗幼苗的实际促生长作用;根据形态学、BioloG检测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菌株GG08160进行鉴定,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G08160具有固氮、分泌ia...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狄义宁  谢林艳  谷书杰  马豪  刘鲁峰  何丽莲  李富生  
为进一步挖掘甘蔗栽培种及其亲缘野生种中内生菌的功能与价值,筛选出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功能活性的微生物菌株,用于促进甘蔗产业的增收增产。以前期分离纯化获得的589株甘蔗内生细菌为基础,筛选并鉴定具有固氮、溶磷、解钾等促生长特性的功能菌株。在此基础上,对菌株产生的有机酸、吲哚乙酸(IAA)和嗜铁素也进行了定量测定与种类划分。结果表明:共有12株功能菌株被筛选得到,分别编号为B7、B9、C9、D5、E12、F5、G3、H5、J8、L9、M3、O9,其中多株菌株同时具有固氮溶磷解钾等生物学活性;12株菌株分别属于Pantoea、Pseudomonas、Enterobacter、Serratia、Acinetobacter和Bacillus 6个属。进一步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3与C9对于无机磷和有机磷的溶解能力较强,溶磷量分别为1 386.97±331.96与2 523±68.17mg/L;菌株M3解钾能力较强,解钾量为8.59±0.08mg/L;各菌株所产生的有机酸主要为酒石酸,其次为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12株功能菌株可产生IAA及嗜铁素,但产生嗜铁素的种类随菌株而异;各菌株与甘蔗种苗共培养过程中均能促进甘蔗种苗芽长与根长的生长,其中表现较优的有E12、C9、G3菌株处理组。该研究可为后续微生物菌肥开发奠定材料基础,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怡凡  刘巍  朱其立  孙敏  李延锋  朱建强  
【目的】筛选及开发对马铃薯早疫病具有生防效果的菌株,以期丰富该病的生防菌种资源。【方法】从马铃薯种植区该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块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生防菌株,利用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及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其种属进行分类鉴定。通过测定菌株对马铃薯块茎切片的防病效果、抑菌广谱性与生物学功能初步验证其防效功能,并设置盆栽试验印证菌株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效及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结果】获得1株对马铃薯早疫病菌平板抑制率达89%的生防菌株WK-1,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对马铃薯离体块茎切片的防效为88.39%,其抑菌效果具有广谱性,有溶解无机磷及产铁载体的能力,盆栽防效为74.49%,且有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得到改善。【结论】生防菌株WK-1在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方面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能,可以作为高效复合功能菌剂的候选菌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贺磊  胡军华  徐立  姚廷山  冉春  李鸿筠  刘浩强  雷慧德  
从发病桑椹上分离纯化出一株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此菌株为一种桑椹致病菌,为桑茎点霉Phomam oricola。对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菌株在多种培养基上均可以生长,在PDA和燕麦培养基生长最适合;适合温度为18~23℃,最适pH值为6,最适碳、氮源为淀粉和NaNO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亚波  吴盼盼  王鹏  刘剑  徐天森  王浩杰  舒金平  
筛胸梳爪叩甲(Melanotus cribricollis)是浙江笋用林内昆虫的优势种群,其幼虫(即金针虫)是笋期主要害虫之一,在湖州市的德清和安吉、杭州市的余杭和临安等重要竹区的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中,鲜笋带虫率可达62%,种笋受害率更是高达80%以上,严重制约了当地竹产业的健康发展(徐天森,2004)。由于金针虫营地下生活,防治一直是竹笋生产管理的难点。化学防治会导致竹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正坪  王立新  李荣禧  刘彩凤  李永杰  
分离鉴定小麦根腐病菌 ,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 ,结果表明 ,小麦根腐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平脐蠕孢属麦根腐平脐蠕孢 (Bipolarissorokiniana(Sacc .)Shoemakey)。该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30℃ ,最适 pH值为 7,最适培养基为PDA ,6 0℃ 5min为致死温度。分生孢子在水滴中才能萌发 ,萌发的最适 pH值为 7,最适温度为 2 5℃ ,在供试的营养液中 ,以土壤浸液中萌发率最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思宇  孙妍  覃仁柳  杨尚东  谭宏伟  
【目的】比较耐旱性不同甘蔗品种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为筛选和开发利用有益功能细菌及构建新型甘蔗耐旱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耐旱甘蔗品种桂辐98-296和旱情敏感甘蔗品种桂糖36号,在设施内进行桶栽管理,以不种植甘蔗的盆土为空白对照(CK);采集其根际土壤及CK土壤样品,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土壤样品的细菌群落结构。【结果】桂辐98-296根际土壤的优势细菌数量在门、纲、目、科、属、种和可操作分类单元(OTU)7个分类水平上均高于CK;桂糖36号根际土壤优势细菌数量仅在目、属、种和OTU 4个分类水平上高于CK;在门分类水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ot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细菌均是2个甘蔗品种根际土壤及CK土壤共有的优势细菌门类;桂辐98-296根际土壤还富集了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等具有提升植物耐旱能力的细菌门类,其丰度占比均高于桂糖36号相应的细菌门类;在属分类水平,马杜拉菌属(Actinomadura)、norank_c_Actinobacteria、unclassified_o_Frankiales和norank_o_JG30-KF-CM45是2个甘蔗品种根际土壤的优势菌属;与桂糖36号相比,norank_f_Nitrosomonadaceae和norank_c_Actinobacteria是桂辐98-296根际土壤特有的优势细菌属。【结论】与旱情敏感甘蔗品种桂糖36号相比,耐旱甘蔗品种桂辐98-296根际土壤中富集了丰度高占比、且具有提高植物抗逆功能的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等优势细菌门类;同时还富集了未分类的放线菌属和金霉素链霉菌属等特有优势细菌属,并拥有更丰富的信号分子与相互作用功能。桂辐98-296根际土壤中富集的特有优势细菌属norank_f_Nitrosomonadaceae和norank_c_Actinobacteria有望作为提高甘蔗耐旱能力的备选功能菌属开发利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谷志静  陈锡时  韩士杰  刘灵芝  
 从大连金州区海湾养虾池底分离获得光合细菌Rx菌株的初筛菌株,并对其纯培养物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DNA中G+C摩尔百分比等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Rx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大小为(0.5~0.7)μm×(1.0~1.2)μm,单极生鞭毛,光合内膜为泡囊状,繁殖方式为二分分裂生殖;Rx菌株的纯培养物含细菌叶绿素a和球状素型类胡萝卜素,光照厌氧和黑暗好氧条件均能生长;Rx菌株生长盐度为5~100g/kg,生长pH为5.8~8.4;Rx菌株不能利用硫化物为电子供体,其生长受高浓度硫化物的抑制;能利用谷氨酸而不能利用柠檬酸钠、酒石酸为有机碳源或电子供体;盐酸硫胺素(t)、生物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怡凡  刘巍  朱其立  孙敏  李延锋  朱建强  
【目的】筛选及开发出对马铃薯早疫病害具有防治效果的拮抗细菌菌株,旨在丰富该病的生防菌种资源。【方法】从马铃薯种植区早疫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块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拮抗菌株,利用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及16S rDNA与gyrB基因序列分析的多项分类法,对获得的拮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通过测定拮抗菌株对马铃薯块茎切片的防病效果、抑菌广谱性及其生物学功能初步验证菌株的防效功能,并进一步设置盆栽试验印证供试拮抗菌株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结果】通过初筛与复筛获得1株对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平板抑制率达89%的拮抗细菌WK-1菌株,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对马铃薯离体块茎切片的防治效果为88.39%,对马铃薯黑痣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以及水稻恶苗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此外,有溶解无机磷以及产铁载体的能力,盆栽防治效果为74.49%,且经拮抗菌剂WK-1处理,土壤根区微生物群落结构得到改善,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细菌的多样性上升。【结论】本研究筛选得到的对马铃薯早疫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WK-1,可有效防控马铃薯早疫病害的发生,为该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及菌种资源,应用于农业植物病害防治工作的前景良好,可根据实际种植生产需要进行推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勇  王万立  刘春艳  郝永娟  杨秀荣  
对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生防木霉菌进行分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生防木霉菌属于半知菌类、丛梗孢目、木霉菌属,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该菌以小麦粉和豆粉浸出液培养基生长最适,在小麦粉和PDA培养基上孢子生成最快、产生孢子量多,分生孢子在1%葡萄糖溶液中萌发效果最好;20~30℃为其菌落生长和分生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木霉菌菌落生长和孢子可以耐受45℃的高温,致死温度为55℃持续15 min;适宜pH为5~8;短时间紫外线照射不会对生防木霉菌的生长和孢子着生产生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亚钦  张书红  张影  刘星  吴大付  刘永卓  王菲  
【目的】对玉米根际解磷和解钾细菌进行筛选、鉴定,并分析其生态适应性,以期为丰富解磷和解钾微生物资源库以及微生物菌肥的开发利用提供优良菌株。【方法】利用平板稀释法从玉米根际筛选具有解有机磷和解无机磷能力的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其种类,随后挑选解有机磷和无机磷能力最强的菌株,分析其解钾能力和生态适应性。【结果】在玉米根际筛选获得9株解有机磷细菌和2株解无机磷细菌,其对应培养液中速效磷质量浓度分别为0.018~4.479和5.383~6.242 mg/L。由系统进化树可知,这些菌株分别隶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贪铜菌属(Cupriavidus)、勒克氏菌属(Leclercia)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解有机磷最强的菌株P4-5与弗雷德里克斯堡假单胞菌(P. frederiksbergensis)聚为一支,解无机磷最强的菌株CP4-12与非脱羧勒克菌(L. adecarboxylata)聚为一支。菌株P4-5和CP4-12从含钾长石培养液中分解出的速效钾质量浓度分别为8.100和1.333 mg/L。菌株P4-5耐盐性强,不耐强酸、强碱以及中度以上干旱和高浓度农药;而菌株CP4-12耐盐性、耐旱性及耐药性均较强,但不耐强酸和强碱。【结论】从玉米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了2株兼具解磷和解钾能力的细菌,均具有耐酸碱、耐盐、耐干旱和耐农药能力,为微生物菌肥的研制提供了优良的菌种资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翠  吕德国  秦嗣军  刘国成  
在甜樱桃砧木落叶期,利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测定分解卵磷脂和溶解磷酸三钙的细菌,发现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的数量高于非根际土壤,但无论是根际还是非根际土壤,有机磷细菌比无机磷细菌多。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种类较多,而非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种类较少。根际土壤的有机磷细菌主要为假单胞菌属,且2种砧木之间根际与非根际解磷细菌种类明显不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丹  程丽  夏冰  汪仁  
[目的]以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uearum)为筛选靶标,分离石蒜根部土样中的拮抗细菌并研究其抑菌特性及机制。[方法]通过抑菌活性筛选拮抗菌株,根据菌落及细胞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结果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并对拮抗菌株产活性抗真菌成分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显微观察拮抗菌发酵上清液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对活性物质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及对蛋白酶K敏感性进行测定。[结果]共获得有稳定拮抗效果的菌株7株。以其中1株对小麦赤霉病菌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细菌HH1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鉴定其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抑菌试验发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银坤   李昊   李子昕   李知新   张玉彦   李文财   任建军   唐姝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一株牦牛源短小芽孢杆菌(命名:TS1)的分离鉴定、抗逆性、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对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初步探索其作为益生菌添加剂在畜牧养殖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健康牦牛新鲜粪便进行100℃水浴处理10 min以筛选具有抗逆性的芽胞杆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通过测量生长曲线、耐酸、耐胆盐试验、药敏试验及抑菌试验等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全基因测序分析其可能产生抗菌物质的类型。[结果]TS1为短小芽胞杆菌且具有耐酸、耐胆盐生长特性;TS1对于12种常见的抗菌药物敏感,且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链球菌具有抑菌作用。测序分析显示该菌株可编码与Amylocyclicin同源性达48.90%的一种新型抗菌肽,进而发挥其抗菌活性。[结论]短小芽胞杆菌TS1有一定的抗逆性和潜在的益生能力及广谱抗菌效果,并且在畜禽肠道微生物系统中对抗生素耐药性传递的风险较低,适合作为益生菌添加剂类抗生素替代产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钱莹莹   邓勋   王铮   宋小双   梁军  
[目的]为获得落叶松枯梢病的生防菌。[方法]通过对峙实验和发酵液复筛,筛选获得对落叶松枯梢病菌(Neofusicoccum laricinum)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菌株,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展开研究。[结果]筛选得到1株对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有显著拮抗作用的土壤真菌T2,结合形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其平板对峙抑菌率达到74.16%,发酵液的抑菌率达到91.29%。发酵液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松球壳孢菌、金黄壳囊孢菌、杨灰星叶点霉和立枯丝核菌表现出强抑制作用,抑菌率均为92.00%,对拟枝孢镰刀菌和杨生褐盘二孢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分别为79.67%和62.67%。T2能利用多种碳氮源、有广泛的酸碱度适应能力及较高的致死温度。[结论]通过筛选得到的钩状木霉T2对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显著,抑菌谱广,环境适应力强。本研究可为落叶松枯梢病的防治提供理论研究和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