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83)
2023(2628)
2022(2204)
2021(2109)
2020(1882)
2019(4110)
2018(4062)
2017(6810)
2016(4341)
2015(4869)
2014(4819)
2013(4832)
2012(4945)
2011(4578)
2010(4676)
2009(4254)
2008(4378)
2007(3889)
2006(3471)
2005(3095)
作者
(17879)
(15274)
(15182)
(14286)
(10100)
(7742)
(6714)
(6031)
(5926)
(5763)
(5588)
(5410)
(5263)
(5232)
(5088)
(4847)
(4726)
(4579)
(4543)
(4469)
(4247)
(4081)
(3968)
(3728)
(3549)
(3464)
(3460)
(3451)
(3418)
(3371)
学科
(12464)
经济(12446)
(8091)
(7631)
管理(7523)
(5566)
企业(5566)
方法(5463)
(4546)
数学(4475)
数学方法(4353)
(3088)
农业(3058)
中国(3034)
及其(2915)
业经(2713)
理论(2676)
(2632)
贸易(2632)
(2559)
(2552)
(2521)
(2457)
(2406)
(2279)
防治(2238)
环境(2235)
(2222)
虫害(2185)
(2140)
机构
大学(70971)
学院(68703)
研究(32243)
(28061)
科学(26379)
农业(23284)
(20534)
中国(20230)
研究所(19364)
(19314)
业大(18950)
经济(18772)
管理(18010)
(16220)
理学(15681)
理学院(15269)
农业大学(15035)
管理学(14573)
管理学院(14465)
(13608)
(13249)
(13151)
中心(13141)
实验(12858)
实验室(12435)
科学院(12004)
(11920)
重点(11875)
(10344)
技术(10272)
基金
项目(51109)
科学(37063)
基金(36092)
(36065)
国家(35819)
研究(27754)
科学基金(27215)
自然(21415)
(21175)
自然科(20870)
自然科学(20851)
自然科学基金(20473)
(19115)
基金项目(19006)
资助(14979)
社会(14834)
计划(14357)
科技(14117)
社会科(13836)
社会科学(13828)
教育(12961)
重点(12960)
(11877)
(11012)
专项(10963)
科研(10658)
(10464)
(10429)
(10297)
创新(10006)
期刊
学报(26760)
(26669)
(22085)
经济(22085)
科学(19551)
农业(19018)
大学(17699)
学学(17184)
研究(15616)
中国(15295)
(10589)
业大(9731)
农业大学(8713)
(7135)
(6111)
教育(6047)
管理(6034)
自然(5532)
中国农业(5495)
自然科(4721)
自然科学(4721)
林业(4388)
科技(4350)
技术(3914)
(3737)
金融(3737)
资源(3699)
农林(3644)
(3644)
财经(3404)
共检索到101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小梅  彭亚军  周小毛  罗坤  柏连阳  
通过富集培养技术,从农药厂排污口、废液池等长期受丁草胺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以丁草胺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C5;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sp.)。菌株C5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为:pH7.0、温度30℃。在丁草胺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C5接种量为5%(OD600=1.34)时,该菌株对丁草胺的降解率达76%以上。在实验室条件下,当丁草胺质量浓度为5mg/L,C5接菌量为10%时,出苗率达到87%,仅比空白低10%,比未加菌组高50%。株高比空白低44%,比未加菌高93%。综合分析出苗率和株高等指标,菌株C5对丁草胺造成的水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小梅  彭亚军  周小毛  罗坤  柏连阳  
通过富集培养技术,从农药厂排污口、废液池等长期受丁草胺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以丁草胺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C?5;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 sp.)。菌株C?5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为:pH7.0、温度30℃。在丁草胺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C?5接种量为5%(OD600=1.34)时,该菌株对丁草胺的降解率达76%以上。在实验室条件下,当丁草胺质量浓度为5 mg/L,C?5接菌量为10%时,出苗率达到87%,仅比空白低10%,比未加菌组高50%。株高比空白低44%,比未加菌高93%。综合分析出苗率和株高等指标,菌株C?5...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利锋  廖晓兰  柏连阳  周小毛  
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法,研究了中药羌活粗提物减轻乙草胺对水稻幼苗伤害的效果和对水稻幼苗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草胺质量浓度为0.05 mg/L的条件下,当羌活粗提物质量浓度分别为0.050 0、0.125 0、0.250 0、1.250 0 g/L时,水稻幼苗的株高分别恢复到清水对照的77.9%、95.1%、96.1%、96.2%;株鲜重恢复到清水对照的80.9%、98.8%、94.0%、98.4%;GSTs活性检测表明,羌活粗提物能诱导水稻幼苗地上部GSTs活性增强,当羌活粗提物的质量浓度为0.150 0、0.200 0和0.250 0 g/L时,水稻幼苗地上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孝军  黄怡  邱宗清  白云凤  郭玉清  林志华  何海斌  杨桂娣  
采用梯度富集、硝酸银试验、砷形态转化测定、16S rDNA,T-RFLP等方法,从中分离、鉴定出具有高效氧化三价砷[As(Ⅲ)]功能的砷氧化细菌,优化了砷氧化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并以"汕优63"水稻为研究材料,水培种植,探讨As(Ⅲ)胁迫下该菌株对苗期水稻生长的修复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福州农田水稻土中分离出的高效砷氧化菌为侧胞短芽胞杆菌,最佳培养条件为:4-羟基苯甲酸作碳源、蛋白胨作氮源、pH 8.0、培养温度25℃.最佳培养条件下,该菌株在10h内能将200mg·L~(-1)的As(Ⅲ)氧化为五价砷[As(V)].As(Ⅲ)胁迫下,水培液0.25%(体积分数)接种该菌株并调控7d后,苗期水...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明根  王丽丽  傅民杰  
在前期筛选东当归地适宜化学除草剂扑草净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扑草净的安全性,采用GC-MS法检测了东当归根中的扑草净残留量.结果表明:GC-MS法检测的扑草净添加回收率为83.5%-90.8%,相对标准差为0.55%-2.60%.残留测定结果显示,春季1年生东当归移栽地分别处理扑草净(40%)2和4 kg.hm-2,秋季收获(施药后152 d)后烘干的东当归根中扑草净残留量分别为0.0368和0.0464 mg.kg-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琪   刘瑞   徐刚   曹颖   胡尚连   赵博  
【目的】筛选能高效降解水稻秸秆的细菌,为水稻秸秆降解提供菌种资源,进而为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采自四川绵阳水稻田中的腐烂秸秆与土壤混合物以及羌王竹海中的腐烂竹节与土壤混合物为研究对象,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细菌,经刚果红和苯胺蓝染色法以及滤纸条崩解试验筛选水稻秸秆降解菌,并检测其酶活性,综合水稻秸秆降解率和降解产物表征分析对其降解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腐烂水稻秸秆与土壤混合物及腐烂竹节与土壤混合物中分离得到63株细菌,且有4株细菌出现刚果红和苯胺蓝脱色圈,其中菌株QZ67脱色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最大,且滤纸崩解最彻底。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QZ67为台中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taichungensis)。在30℃、p H 8条件下发酵8 d,菌株QZ67的滤纸酶、木聚糖酶、锰过氧化物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达到最高,分别为4 455.87,2 742.53,1 239.60和10 824.18 U/L,漆酶活性在发酵第10天达到最高,为2 160.49U/L。菌株QZ67在30℃、p H 8、160 r/min条件下处理水稻秸秆30 d,相对降解率可达28.95%。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菌株QZ67作用下,水稻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被降解。X光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接菌处理相比,菌株QZ67处理30 d后水稻秸秆的结晶度明显降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菌株QZ67处理30 d后,水稻秸秆受到严重破坏,原本成束的维管束组织破裂成蜂窝状,基本组织变得松散细碎,水稻秸秆表面的蜡质-硅化层基本脱落。【结论】筛选获得1株具有较强纤维素、木质素降解能力的台中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taichungensis)QZ67,该菌株能有效降解水稻秸秆,有利于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促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润珍  钱传范  卢向阳  
本文利用生测法测得土壤中莠去津对直播及移栽京稻19的药害极限浓度分别为0.06和0.08mg/Kg。土壤中莠去津含量低于此极限浓度时对水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高于此限值则抑制水稻生长。试验结果以鲜重计,经回归分析求得直播京稻19和移栽京稻19的 EC_(10)值分别为0.094mg/kg 和0.124mg/kg。NA 土壤处理浓度8mg/kg 以上及沾根处理0.01%~0.04g/株,能解除土壤中高达0.6mg/kg 莠去津对水稻的药害。而 NA 浸种处理 NA/种子重量百分比在0.05~0.50范围内无解毒效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鑫钰  朱宏建  周倩  任佐华  吴凌婧  刘二明  
为了筛选具有生防价值的拮抗烟草青枯雷尔氏菌的内生细菌,从湖南长沙、永州、郴州烟草青枯病发病区的健康烟株采集茎秆,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获得150个内生菌株。抑菌结果表明,21个内生菌株对烟草青枯雷尔氏菌2316菌株有拮抗效果,占总菌株数的14.0%。拮抗菌株中,F1菌株24 h对烟草青枯雷尔氏菌株2316抑菌圈直径达6.5 mm,其抗菌谱研究表明,该菌株对辣椒白绢病菌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柑橘溃疡病菌等5种病原细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F1菌株为莫哈韦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美  金子靖  李博  刘哲君  赵敏  孙艺萍  
从SBR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出1株有聚–β–羟基丁酸酯(PHB)积累能力的聚磷细菌(将其命名为"LB4"),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方法分析,鉴定该聚磷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采用厌氧、好氧交替培养方法,研究影响其积累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因素。结果表明:在厌氧初始阶段,当pH为8.0,COD为2 000 mg/L,培养温度为35℃时,通过批式补料方式短期限制磷元素对其进行培养,最有利于该菌株积累PHB,PHB的最高积累量可达菌体干重的32.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文珍  郭迟鸣  郭莺  林志楷  陈菲  刘黎卿  
【目的】从海洋来源生物样本中筛选对金线莲茎腐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展开生防能力研究,为开发相应的生防菌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稀释涂板法,从福建东山珊瑚自然保护区的珊瑚样本中分离、纯化菌株。利用菌落对峙试验筛选出对金线莲茎腐病病原菌具有较明显抑制效果的菌株,并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和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明确其分类地位。再通过平板对峙试验、GC-MS和生长速率法,验证和测定该菌株对金线莲茎腐病病原菌的生防能力。【结果】分离得到1株对金线莲茎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JXL具有拮抗作用的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HY181-2。为排除菌落生长的竞争性影响,对HY181-2进行了小量发酵试验,获取发酵萃取物。GC-MS分析表明,菌株HY181-2的发酵萃取物具有抗氧化、抑菌等作用。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室内比对分析菌株HY181-2发酵萃取物和4种杀菌剂对尖孢镰刀菌JXL的抑制作用。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浓度下,相较其他4种化学杀菌剂,菌株HY181-2发酵萃取物对菌株JXL菌丝的抑制作用不是最佳的。但随着浓度升高,菌株HY181-2发酵萃取物对菌株JXL菌丝的抑制效果十分显著。当浓度为100 mg/L时,菌株HY181-2发酵萃取物对菌株JXL的菌丝抑制率高达85.03%。【结论】以毒力指数为指标,菌株HY181-2发酵萃取物在此次室内毒力测定试验中效果仅次于10%苯醚甲环唑,EC_(50)值为2.72 mg/L。但菌株HY181-2发酵萃取物为微生物生长代谢所得,相较于化学杀菌剂而言,来源安全、健康、无农残,而且可以随着微生物的生长源源不断的获取。并且菌株HY181-2还具有生防菌所特有的生长速度快的特点。若将菌株HY181-2开发成相应的微生物制剂应用于实际生产,不仅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进一步减低农残,还可以减少种植户的生产成本。因此本研究为开发利用海源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HY181-2作为生防菌剂奠定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甜甜  叶甜甜  程国军  李友国  
从湖北省某重金属矿区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能够还原Cu2+的菌株TT1。该菌株可以单抗3 mmol/L的Cu2+。经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认该菌株属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TT1与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8%。在含有0.2 mmol/L Cu2+的培养条件下,菌株TT1的生长不受影响。Cu2+还原的最适温度为30℃,在该温度下,24 h时间内TT1可以还原71%的Cu2+;Cu2+最适还原的pH为6。因此,TT1菌株有望用于含Cu2+废水的处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玲  张雯龙  蓝桃菊  陈艳露  覃丽萍  NARISAWA Kazuhiko  刘斌  
从不同植物的茎和叶中分离获得204株真菌,通过对白菜的致病性测定筛选获得1株能显著促进白菜生长的内生真菌菌株24L-4。结合形态学特征观察进行ITS-r DNA和18S-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确定为DevrIeSIA LAgerSTroem。该菌株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株高、叶宽、茎径和干质量分别较未接种对照处理增加33.3%、65.7%、27.3%和45.1%,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同时,盆栽试验表明:D.LAgerSTroem铁皮石斛盆栽苗的茎径、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较无接种对照增加104.0%、83.9%和114.7%,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显微镜观察发现:D.LAgerSTroem可定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洋  舒巧玉  楼春燕  吴湘  韩志萍  叶金云  
为了筛选能够高效净化水质的光合细菌菌株,采用半固体试管法和双层平板法,从市售光合菌菌液中分离得到2株光合细菌,分别命名为GHJ-1、GHJ-2,对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DNA鉴定,比较了这2株光合细菌对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养殖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经鉴定这两株光合细菌为Rhodovulum sp菌株。菌株GHJ-1、GHJ-2对污水进行15 d的净化处理后,硝酸盐去除率分别为91.4%和96.3%;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68.9%和82.7%;氨氮去除率分别为56.8%和67.5%;COD Mn的去除率分别为61.7%和42.4%。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芸  李茜茜  蔡皓  张红星  李林  
从发生冻害的植物组织中分离到1株冰核细菌MB03,该菌株在-3℃时在2min内的冻结率达到96.5%,而产生1个冰核所需要的细胞数约为2.9×103个,其冰核活性明显高于冰核细菌标准菌株和其它分离菌株。进一步对MB03进行了鉴定,经个体形态与培养特征观测、部分生理生化反应、G+C摩尔分数测定、16SrDNA序列对比分析、菌落原位杂交探测特异性基因和PCR扩增冰核基因等鉴定,确定该菌为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翰昌  
从养殖的患病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组织分离出1株病原菌CQWL002,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菌落半透明。经回归感染试验,证明该菌为鲢的病原菌。用API系统结合常规生理生化实验对该菌进行初步鉴定。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菌的分类学地位,测定了其16SrDNA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的同源性,构建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上述几种方法的鉴定结果,最后鉴定株菌CQWL002为河流弧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