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65)
- 2023(4079)
- 2022(3755)
- 2021(3689)
- 2020(3102)
- 2019(7315)
- 2018(6771)
- 2017(11170)
- 2016(6601)
- 2015(7522)
- 2014(7407)
- 2013(7453)
- 2012(7082)
- 2011(6652)
- 2010(6618)
- 2009(5939)
- 2008(5858)
- 2007(4683)
- 2006(4068)
- 2005(3700)
- 学科
- 济(23918)
- 经济(23908)
- 管理(14465)
- 业(13906)
- 方法(12552)
- 数学(11595)
- 数学方法(11483)
- 企(10812)
- 企业(10812)
- 学(7887)
- 中国(6907)
- 农(6739)
- 教育(6124)
- 财(5125)
- 制(5078)
- 研究(4860)
- 贸(4531)
- 贸易(4529)
- 农业(4430)
- 易(4409)
- 业经(4365)
- 生(4190)
- 地方(3946)
- 环境(3903)
- 理论(3602)
- 研究生(3554)
- 划(3536)
- 技术(3451)
- 度(3444)
- 制度(3437)
- 机构
- 大学(95796)
- 学院(92388)
- 研究(41265)
- 济(35527)
- 经济(34653)
- 管理(31357)
- 科学(28150)
- 中国(27741)
- 理学(27409)
- 理学院(26939)
- 农(26569)
- 管理学(26258)
- 管理学院(26086)
- 所(22632)
- 京(21440)
- 农业(21439)
- 研究所(21178)
- 业大(20450)
- 中心(17445)
- 院(14988)
- 财(14311)
- 农业大学(14221)
- 江(14154)
- 室(13500)
- 省(13415)
- 北京(13361)
- 范(13138)
- 科学院(13071)
- 师范(12884)
- 实验(11895)
- 基金
- 项目(69012)
- 科学(52973)
- 基金(49934)
- 家(47566)
- 国家(47208)
- 研究(43509)
- 科学基金(38170)
- 自然(27774)
- 省(27654)
- 自然科(27136)
- 自然科学(27125)
- 基金项目(26847)
- 自然科学基金(26654)
- 社会(26016)
- 社会科(24677)
- 划(24675)
- 社会科学(24670)
- 教育(21363)
- 资助(20418)
- 重点(17013)
- 计划(16185)
- 编号(16098)
- 部(14984)
- 科技(14825)
- 发(14714)
- 创(14524)
- 科研(14113)
- 创新(13706)
- 课题(12519)
- 专项(12464)
共检索到142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艳梅 刘震 牛晓锋
在河南省郑州市以1年生毛白33泡桐为试验材料,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梢枝顶芽、上部侧枝、中部侧枝和下部侧枝的顶芽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梢枝顶芽、上部侧枝顶芽、中部侧枝顶芽及下部侧枝顶芽IAA的变化趋势一致,变化趋势为"降低-升高-降低",只是上部侧枝顶芽IAA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能会推迟;2)梢枝顶芽、上部侧枝顶芽和下部侧枝顶芽GA3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双峰"形;而中部侧枝顶芽GA3含量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3)不同部位顶芽ABA含量均是先升高,之后下降,最后在较低水平上趋于稳定状态;4)泡桐不同部位顶芽ZR...
关键词:
泡桐 内源激素 酶联免疫 顶芽死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元凯 翟明普 聂爱社 常丽若
用常规方法对兰考泡桐苗木顶芽水分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兰考泡桐苗木顶芽与侧芽和与枝条相比 ,具有较强的保水力 ;顶芽RWC在入冬前后下降幅度较大 ,与旬平均低温呈显著正相关 ;侧芽RWC与枝条RWC较顶芽RWC与枝条RWC为相关 .水分胁迫可能是兰考泡桐苗木顶芽死亡的原因之一 .此外 ,对不同条件下兰考泡桐苗木顶芽和顶端苗干不同条件下的失水速率 ,与顶芽有关的物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兰考泡桐 顶芽 水分生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艳梅 张龙冲 马天晓 刘震 任雪敏 耿晓东 宋良红
【目的】探讨日照长度与温度、水分等因子对泡桐顶芽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探明泡桐顶芽死亡原因及机制。【方法】通过日照长度处理、日照长度与营养调控及日照长度、温度和水分调控等方法,对泡桐生长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日照长度对泡桐苗木株高影响差异极显著,延长日照长度可促进苗木高生长,延长当年生长期;不同日照长度处理下高生长停止时间由早到晚依次为8 h(8月27日)、12 h(9月3日)和14 h(9月3日)、16 h(9月10日),24 h日照长度下高生长停止时间最晚,为9月24日左右,且后期切枝水培顶芽萌发率最高。2)日照长度与施肥对泡桐高生长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12 h和24 h日照长度下施肥对...
关键词:
泡桐 顶芽 人工调控 连续生长 接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艳梅 马天晓 刘震
幼年期泡桐顶芽越冬死亡,翌年多利用侧芽以假二叉分枝的形式生长,造成"冠大干低",严重影响桐材产量与质量。了解泡桐顶芽死亡的原因、机理及研究进展,对木本植物芽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对可能导致泡桐顶芽死亡的原因及机制进行综述,重点阐述泡桐顶芽死亡与顶芽生长发育状况、温度、水分、光周期、平埋、内源激素及程序性死亡之间的关系,并对引起泡桐顶芽死亡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
泡桐 顶芽死亡 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侯元凯 翟明普
The overwinter terminal buds of Paulownia elongata seedlings,tranplanted in February or before the mid of March in Zhengzhou of Henan Province were not able to flush due to water lost from the buds,and the bud died from the dry within 15~20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Supplementary measures would be...
关键词:
兰考泡桐 顶芽萌发 顶芽接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梅 牛晓峰 刘震 张娜 范新
以毛白33泡桐为研究对象,通过外部形态观察研究泡桐生长停止和顶芽死亡过程,同期观测其光合特性,并分析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泡桐的高生长停止于9月下旬;9月底10月初,多数泡桐顶芽已经由绿变褐而干枯;地径生长的停止期晚于高生长;泡桐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是双峰型,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性;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温呈显著正相关性;非气孔因素可能是诱导泡桐顶芽死亡的主要原因;9—10月泡桐的光合速率有所下降,但仍维持较高的水平,且主要用来粗生长和休眠侧芽的形成;泡桐顶芽枯死是进化过程中采取的一种适应策略。
关键词:
毛白33泡桐 顶芽 死亡过程 光合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宝强 王雁 彭镇华 李莉
运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卡特兰在花芽分化期经3种不同温度处理其新叶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25℃/20℃处理能显著促进花芽分化,30℃/25℃处理花芽能正常分化,35℃/30℃处理抑制花芽分化;(2)25℃/20℃、30℃/25℃处理的新生叶片中赤霉素(GA3)、玉米素(ZR)、脱落酸(ABA)含量增加,吲哚乙酸(IAA)含量减少;35℃/30℃处理抑制新生叶片中GA3、ZR、ABA含量,促进IAA含量,而较低的GA3、ZR、ABA含量和较高水平的IAA含量不利于花芽分化;(3)35℃/30℃处理使GA3/IAA、GA3/ZR的比值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不利于花芽分化。保...
关键词:
卡特兰 花芽分化 温度 新叶 内源激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安佩 刘东玉 纵丹 吴海 郑元 何承忠
植物内源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甚微,也往往不是由一个器官产生,却通过极性和非极性运输到达一定的部位而产生重要的作用[1],它们参与各细胞、组织和器官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维持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2]。高等植物通过顶端分生组织和侧生分生组织的活性来建立地上株型系统,而植物激素作为整合调控分生组织信号的使者,与植物株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陶昱含 房丽莎 岳继飞 周亚飞 谢焕冬 张召增 刘亚丽 刘震
【目的】为探究外源ABA是否能促进泡桐形成休眠芽以及对泡桐顶芽生理特性和内源激素的影响,解决泡桐顶芽死亡问题实现高干材培育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方法】本研究以2年生白花泡桐盆栽苗为试验材料,对泡桐的顶芽和叶片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ABA(70、90、110 mg.L-1),外施ABA后对顶芽的外部形态变化追踪以及分析幼苗叶片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膜系统[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处理时间的变化。比较不同处理对泡桐内源激素和内含物的影响,探讨泡桐顶芽对外源ABA的响应机制。【结果】1)泡桐顶芽和叶片喷施不同浓度ABA的效果有很大差异,其中以90 mg.L-1ABA喷施叶片的效果最佳,相比其他处理更能促进叶片的生长,延迟顶芽萎缩发褐时间,但泡桐仍未形成休眠顶芽,顶芽最终死亡。2)外施ABA后能明显提高SOD活性和POD活性,缓解活性氧积累带来的危害,其中90 mg.L-1ABA喷施叶片的效果最佳;9月5日到9月19日外源ABA提高CAT活性,而在9月26日后降低CAT活性含量;外施ABA能降低顶芽的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但在整个过程中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只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膜脂过氧化对细胞膜的伤害;9月19日后顶芽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显著提高,进一步促进枝条渗透调节物质积累从而提高抗寒性;而对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效果。3)外源ABA显著提高了顶芽内源ABA的含量,其中90 mg.L-1ABA喷施叶片的效果最显著;9月26日前外源ABA显著提高IAA含量,随后IAA含量降低;在9月19日前外源ABA显著提高ZR含量;9月12日前高浓度外源ABA降低GA3含量,低浓度则无明显影响,在9月12日后外源ABA提高GA3含量。【结论】外施ABA能明显促进小叶的生长,显著提高顶芽内源ABA、IAA、ZR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对相对电导率和MDA上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中90 mg.L-1ABA喷施叶片的效果最显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活性氧和对细胞膜的伤害,提高抗寒能力,延迟顶芽萎缩发褐时间,但内源ABA整体呈降低趋势,最终没有形成休眠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秀菊 孟繁静
大豆短日(SD)诱导期间,顶芽内的玉米赤霉烯四(ZEN)含量始终比连续光照(CL)下的高;在SD诱导的第2天,预芽中总细胞分裂素(CTK)含量1.9信于CL下的CTK含量;游离氨基酸也一直维持较高含量水平;同化物中,除SD诱导的第2天可溶精含量较高和诱导结束时的蔗糖含量较CL下的高外,其余的测定中CL下的可治糖、蔗糖及淀粉含量CL下均比SD下的高。可见,大豆光周期诱导期间,顶芽内发生了一系列与成花转变有关的变化。
关键词:
短日诱导 植物激素 同化物 大豆 顶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坚钦 刘力 章滨森 裘丽珍
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了雷竹 (Phyllostachyspraecox)地下鞭侧芽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在 1a生鞭中生长促进激素 (IAA ,ZT ,iPA)具相似的月波动规律 ,而与ABA变化规律相反 ;未覆盖 1a生鞭梢部侧芽的生长促进激素 3月份快速增长 ,比其基部侧芽早 1个月形成高峰值 ;覆盖后 1a生鞭基部侧芽同样比对照基部早 1个月形成生长促进激素。 7月份 ,ZT、iPA在 1a生鞭侧芽内含量较低 ,IAA则相对较高 ,ABA在鞭基部侧芽具较高的含量 ,而在鞭梢部具较低的含量。因此 ,生长素 脱落酸与芽的萌动有关 ,产鞭与产笋则与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有关。并探讨了覆盖提早出笋的...
关键词:
雷竹 鞭芽 内源激素 覆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春喜 王绍中 代西梅 尚玉磊 姜丽娜
1997~ 1999年在大田条件下用ELISA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分蘖特性的小麦品种分蘖发生与分蘖节内源吲哚乙酸 (IAA)及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玉米素核苷 (ZR)和玉米素 (Z)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分蘖特性的小麦品种在分蘖发生过程中其IAA和ZR +Z的动态变化明显不同 ;不同品种的分蘖特性与IAA/ (ZR +Z)比值有密切的相关关系 ;春性小麦分蘖初期较高的IAA/ (ZR +Z)比值利于小麦分蘖发生 ,冬性小麦分蘖初期较低的IAA/ (ZR +Z)比值利于小麦分蘖的发生
关键词:
小麦 分蘖 IAA ZR+Z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华宏 童再康 廖望仪 毕春晖 楼雄珍
以香榧Torrega grandis‘Merrillii’雌花芽为材料,研究了芽体中内源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的提取、纯化方法和色谱测定条件。结果发现以石油醚作萃取剂,并结合添加水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过Sep-PakC18小柱处理可达到较好的提纯效果。采用ODS-C18反相柱和Waters 486型紫外检测器。用甲醇-水(体积比为50∶50,用乙酸调节pH为3.0)作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柱温设为25℃,进样量20μL,分离IAA和ABA时紫外检测波长为280 nm。分析GA3时紫外检测波长为210 nm,选用外标法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利娟 孙敏 赵梁军 王定跃
本研究观察了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 Hook.f.)花芽与叶芽的分化进程,测定了花芽和叶芽形态分化过程中封顶叶内源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变化,探讨了毛棉杜鹃花芽分化与内源植物激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毛棉杜鹃花芽分化与叶芽分化形态特征与所持续的时间明显不同,花芽分化时期从7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历时约40~45 d,而叶芽分化持续35~40 d;在花芽和叶芽形态分化期,花芽封顶叶的ABA和ZR含量明显比叶芽封顶叶的高,而且其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而GA3和IAA则相反,花芽封顶叶中ABA/GA3、ABA/IA...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震 何松林 王艳梅 李广涛 蒋建平
为探明泡桐顶芽枯死原因以及利用侧芽进行人工接干的理论基础 ,采用切枝水培法研究了毛白 33泡桐顶侧芽休眠发育的温度特性。结果表明 :①毛白 33泡桐的顶芽和侧芽 1不是因为早霜或寒冷冻害而死 ,可能是进化过程中采取的一种适应策略 ;②毛白 33泡桐侧芽 2、3、4发育成了冬休眠芽 ,能够抵御冬季寒冷而越冬 ,并利用冬季低温信号解除其休眠 ,使冬芽萌发可能温度范围向低温方向扩大 ;③毛白 33泡桐侧芽 2、3、4在春季可以同时萌发 ,但侧芽 3萌发率稍高些 ,而侧芽 5难于萌发 ;④在 2 5℃下上部侧芽的萌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部侧芽的萌发 ,但 15℃下不存在上部侧芽萌发抑制下部侧芽萌发的现象...
关键词:
毛白33泡桐 顶侧芽 冬休眠 温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