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5)
- 2023(1867)
- 2022(1621)
- 2021(1484)
- 2020(1443)
- 2019(3140)
- 2018(3114)
- 2017(5404)
- 2016(3480)
- 2015(4071)
- 2014(3841)
- 2013(3992)
- 2012(3969)
- 2011(3627)
- 2010(3672)
- 2009(3235)
- 2008(3350)
- 2007(3065)
- 2006(2723)
- 2005(2659)
- 学科
- 济(9673)
- 经济(9659)
- 管理(6785)
- 业(6674)
- 学(5192)
- 企(4995)
- 企业(4995)
- 农(3713)
- 中国(3575)
- 方法(3547)
- 财(3068)
- 制(2741)
- 数学(2676)
- 数学方法(2603)
- 贸(2508)
- 贸易(2505)
- 易(2431)
- 农业(2415)
- 地方(2373)
- 业经(2363)
- 理论(2188)
- 银(2134)
- 银行(2115)
- 水产(2031)
- 行(2009)
- 教育(2006)
- 和(1892)
- 融(1838)
- 金融(1837)
- 动物(1812)
- 机构
- 大学(49682)
- 学院(48910)
- 研究(22976)
- 科学(17212)
- 农(17094)
- 中国(16306)
- 济(15264)
- 经济(14766)
- 所(14312)
- 农业(13814)
- 管理(13786)
- 研究所(13168)
- 京(11834)
- 理学(11174)
- 业大(11118)
- 理学院(10929)
- 管理学(10547)
- 管理学院(10461)
- 中心(9991)
- 省(9390)
- 江(9107)
- 室(8748)
- 业(8342)
- 农业大学(8214)
- 财(8144)
- 院(7978)
- 实验(7837)
- 技术(7776)
- 科学院(7719)
- 实验室(7575)
共检索到82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和明 吕复兵 朱根发 操君喜
以蝴蝶兰P42和P39为亲本,配制成正反2个杂交组合,对杂交F1的植株性状、花部性状和开花期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的株幅、叶长、叶宽、花径和花梗高度5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分别占中亲值的74.1%,65.15%,79.2%,88.5%和67.7%,均较中亲值明显下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衰退现象,但某些性状上仍可出现超高亲个体,选育花径较大或植株更大的个体是可能的;叶数、花朵数和花色的遗传能力强,尤其是花朵数和花色,其平均变异系数分别达到30.1%和29.95%,分别占中亲值的105.0%和111.45%;在F1花色分布上,正交组合比反交组合更容易选出超亲优良个体,其F1的超亲个体占杂种数...
关键词:
蝴蝶兰 正反交 性状 F1 遗传表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和明 吕复兵 肖文芳 李佐 蒋明殿
关键词:
蝴蝶兰 自交 性状 S_1代 遗传表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松敏 吕复兵 姜潇 王顺顺 肖文芳 李佐 蔡文杰 朱根发 陈和明 彭东辉
为探究火焰蝶兰群体表型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花色表型多样性,以蝴蝶兰‘聚宝红玫瑰’与云南火焰兰属间杂交F1代其中的117个单株为试验材料,采用性状离散特征描述、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类平均聚类分析统计学等方法,对35个表型性状及花色表型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5个表型数量性状变异范围为7.6%~239.1%,变异程度大;性状值分布于双亲的性状之间,且都呈现明显的单峰分布,整体呈现较好的连续正态分布趋势;中亲优势率为-94.54%~1 336.98%,其中叶片长度等15个性状表现为正向中亲优势,株高等20个性状中亲优势值为负值。2)35个性状中分别有281对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有74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系统聚类将117个单株在遗传距离16.10处分为Ⅰ、Ⅱ、Ⅲ这3大类群,聚类结果反映出各类群的性状特征。3)结合RHSCC和CIELab参数值将F1代花色分为浅紫色、紫红色、橙红色、橙色、橙黄色和黄色6色系,各色系参数与CIELab表色空间的明度(L*)、红度(a*)和黄度(b*)均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综上,本研究为后续开展重要观赏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等研究奠定基础,为兰科植物杂交亲本的选配以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蝴蝶兰 火焰兰 属间杂交 表型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针杉 涂红霞 周荆婷 马艳 柴久凤 王旨意 杨鹏飞 杨小芹 Kumail Abbas 王浩 王燕 王小蓉
【目的】通过观测分析中国樱桃地方种质‘南早红’(早熟,橙红)和‘红妃’(紫红,综合性状优良)杂交F_1代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探究果实主要性状遗传规律,为优异性状基因挖掘奠定工作基础,也为新品种选育和杂交亲本选择与选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和测试分析‘南早红’(NZH)和‘红妃’(HF)正、反交F_1代群体(n=226)果实大小(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风味(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颜色(果实花色苷含量)、形状(果形指数)、果实生育期、果柄长度等17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其遗传倾向并预测遗传模式。【结果】正交(‘南早红’ב红妃’)和反交(‘红妃’ב南早红’)F_1群体单果质量分离广泛,分别为2.59—7.46和2.45—6.48 g,但平均单果质量(4.30 g、4.05 g)均小于中亲值(4.58 g)。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杂种优势明显,前者正、反交群体均值分别为14.55%和14.51%,高于亲本HF(12.97%)和NZH(11.36%),超高亲率分别达78.52%和76.09%;可滴定酸在正、反交群体中的均值(0.67 g/100 mL、0.59 g/100 mL)略低于中亲值(0.63 g/100 mL),低低亲率为47.92%和41.94%。F_1果皮颜色也呈现连续变异,包括橙红、红色、紫红和黑紫等类型,以红色为主。果实花色苷含量变异较大,分布范围分别为3.12—112.51和1.80—79.94 mg·kg~(-1)。果实生育期在正反交F_1群体中存在差异,正交的比反交的短2 d。果柄长度表现为超亲遗传,超高亲率分别为49.25%和43.33%。遗传模型预测表明,正、反交11个果实性状最适遗传模型的主基因数目完全一致,果实纵径和果实生育期为1对主基因,其他性状均为2对主基因。【结论】中国樱桃杂交F_1代果实主要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连续分布的数量性状,其中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可滴定酸、花色苷含量呈变小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果柄长度呈增大的趋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娟娟 陈洪伟 王红利 刘克锋 石爱平
对影响一串红品质的几个性状F1中表现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一串红杂交选育提供指导。以4个自育品种红粉佳人、橙香公主、白马王子、彩铃红和一个国外品种展望紫为亲本,进行不包括正反交在内的双列杂交,配制成10个杂交组合,对F1子代植株性状、花部性状和开花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F1株高、茎粗、叶面积、花序粗、花序长、花序轮间距、花轮数、盛花期8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分别占中亲值的104.87%,126.01%,123.79%,111.09%,147.41%,134.32%,120.84%,94.51%,且有超亲个体大量出现,F1整体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但不同组合杂种优势不同。杂交F1只有红色和紫红色2种...
关键词:
一串红 杂交育种 遗传表现 杂种优势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芳 牛立新 原雅玲 张延龙
【目的】研究朱顶红花径、花梗高度等6个观赏性状在杂交一代(F1)的遗传表现,为朱顶红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外院1号、苹果、红狮子等10个朱顶红品种为亲本,配成12个杂交组合,观测其F1代花径、花梗高度、花梗直径、花色、花型以及花朵开张角度等遗传性状,并与其亲本的相应性状进行比较,计算狭义遗传力。【结果】朱顶红F1代的花径、花梗高度、花梗直径与其双亲比较,表现出明显的衰退现象,杂种总平均花径、花梗高度和花梗直径分别相当于中亲值的89.8%,81.0%和88.1%,但仍有超高亲个体存在;在花色遗传上,红色较红白间色、粉色、白色的遗传能力强;在花型遗传上,重瓣对单瓣表现为显性遗传;在花...
关键词:
朱顶红 杂交 遗传 观赏性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莉 陈发棣 滕年军 陈素梅 崔娜欣 顾俊杰
以晨光、友谊牡丹莲、瑰丽、红樱桃、厦门碗莲和素馨6个荷花品种为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共配制杂交组合26个,并对结实种子数超过10粒的13个杂交组合F1的部分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花色遗传上,白色的遗传潜能最低,黄色次之,红色遗传潜能最强;杂种一代的花瓣数目和叶柄高度表现出明显的遗传优势,F1代花瓣数目和叶柄高度的总平均值分别相当于中亲值的122.4%和121.1%;花冠直径和花梗长度在F1代有衰弱的趋势,F1代花冠直径和花梗长度的总平均值分别相当于中亲值的95.4%和84.7%。
关键词:
荷花 杂交 性状 遗传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俞继英 张阳 郑锦凯 王春 徐宏磊
以蝴蝶兰Phalaenopsis黄花系品种P.‘Taipei Gold’(2n=3x=57)作母本进行杂交育种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育性障碍,为了克服这种障碍,多年来选择不同的父本进行杂交,终于发现采用P.‘Sara Gold’作父本进行杂交,收到蒴果1个,培育出杂交后代群体180株,其中有开花株99株。对杂交后代株高、冠幅、着花量、花径、花箭数、侧枝数及花色、唇瓣颜色和花瓣上的斑点进行观测记载。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生长发育指标优于双亲的株数百分比:株高、冠幅、着花量、花径、侧枝数和花箭数分别占67.68%,86.87%,61.62%,24.24%,21.21%和26.26%;花瓣和唇瓣的颜色,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云燕 温超 王珂永 马男 赵梁军
利用‘神马’、‘优香’等5个切花菊品种组配成6个杂交组合,进行其杂交F1代花序直径、小花数目、株高等若干性状的统计分析,研究切花菊杂交F1代若干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结果表明:与双亲相比,切花菊杂种一代的花期分离广泛,多介于双亲之间;父母本各花色遗传潜能的大小为:白色>粉色>黄色>绿色,且白色表现出较强的偏母性遗传特点;杂种总平均花序直径、舌状花数目和筒状花数目分别相当于亲中值的85.3%、83.5%和93.6%,但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优势不一样,且优势表现程度依组合而异;花瓣长度、花梗粗度、株高、茎粗度表现出一定的减小趋势;各性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根据育种目标所确定的对切花菊...
关键词:
切花菊 杂种 性状 遗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雪娜 陈希 蒋甲福 陈俊律 管志勇 史玉娇 房伟民
[目的]通过对非洲菊F1代观赏性状的统计分析,总结性状分离特点,为其杂交育种中的亲本选择和杂交配组提供依据。[方法]以12个非洲菊品种配成12个杂交组合,对各组合后代的花色、花序直径、花盘直径、瓣性、花序姿态、花葶长和花葶直径7个主要观赏性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F1代花色发生广泛分离,紫红色的遗传力大于红色,红色的遗传力高于橙色;黄色具有偏母性遗传特性,而橙色、红色、紫红色和白色未表现出明显的偏母性遗传特性;以白色为母本时,复色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合。在瓣性上,半重瓣的遗传力高于单瓣和重瓣。在花序姿态上,平展的遗传力高于下翻和上翘的。F1代的花序直径和花葶长与双亲相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衰退...
关键词:
非洲菊 杂交 观赏性状 遗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文芳 李佐 陈和明 吕复兵
为提供红花蝴蝶兰新品种选育与育种亲本选择的科学依据,采用形态学性状评价和SRAP分子标记,研究来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自主培育的同一杂交群体的7个蝴蝶兰新品种、3个株系及其父母本‘聚宝红玫瑰’蝴蝶兰和‘红龙’蝴蝶兰的形态特征和遗传多样性差异。首先,形态学性状评价结果表明,子代具明显的倾母本遗传,遗传变异程度较低,基本不具备超亲遗传;其次,对12份蝴蝶兰进行SRAP分析,筛选出带型稳定、多态性较好的24对引物,共扩增出172条谱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7.17条,最多10条,最少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99条,多态性比率58.14%,根据UPGMA聚类图,在遗传距离0.778处,可把亲本和后代分成4类,这与根据形态特征的聚类结果具有较高程度的吻合和较小的差异。综合形态学性状评价结果和分子标记结果可发现,由于亲本相似性程度较高,导致子代的遗传分化较小,不利于优良新品种的选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荆洲 黄昌艳 邓杰玲 闫海霞 王晓国 满若君 卜朝阳
研究蝴蝶兰花径的遗传变异特性,探索决定蝴蝶兰花径形成的重要数量性状,为合理评价与挖掘利用现有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以15个蝴蝶兰品种为试材,分别测量蝴蝶兰花径及10个重要数量性状,进行各性状相关分析,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将各数量性状对花径的影响效果进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①各数量性状与花径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其中x_5(中萼片长)、x_6(中萼片宽)、x_7(花瓣长)、x_8(花瓣宽)对花长、花宽的相关性超过0.9;②x_5(中萼片长)对花长的通径系数最大,为1.805,达到显著水平(t=0.05);③各数量性状对花长、花宽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_1=3.685+2.546x_5;y_2=-4.8...
关键词:
蝴蝶兰 遗传相关 通径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和明 吕复兵 李佐 肖文芳 朱根发
为构建蝴蝶兰品质综合评价体系及分级标准,2010—2012年对收集保存的213份蝴蝶兰资源主要品质性状进行观察统计,应用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建立综合评价体系。18项品质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4.28%,花梗侧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28.45%,类型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9.71%。运用主成分分析将18项评价指标压缩成10个综合因子,并确定株幅、叶长、叶宽、花梗数、花梗侧分枝数、花梗长、花梗粗、花朵长度、花朵宽度、花瓣厚、花朵数、花朵间距、花色、感病指数、花香、类型等16项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雪娜1 陈希1 蒋甲福1 陈俊律2 管志勇1 史玉娇1 房伟民1*
摘要:[目的]通过对非洲菊 F1代观赏性状的统计分析,总结性状分离特点,为其杂交育种中的亲本选择和杂交配组提供依据。[方法]以 12 个非洲菊品种配成 12 个杂交组合,对各组合后代的花色、花序直径、花盘直径、瓣性、花序姿态、花葶长和花葶直径 7 个主要观赏性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F1代花色发生广泛分离,紫红色的遗传力大于红色,红色的遗传力高于橙色;黄色具有偏母性遗传特性,而橙色、红色、紫红色和白色未表现出明显的偏母性遗传特性;以白色为母本时,复色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合。在瓣性上,半重瓣的遗传力高于单瓣和重瓣。在花序姿态上,平展的遗传力高于下翻和上翘。F1代的花序直径和花葶长与双亲相比...
关键词:
非洲菊 杂交 观赏性状 遗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石华 谭学林
本研究利用云南海拔2650 m高寒稻区种植的地方粳稻老品种小麻谷与具有籼稻细胞质背景的改良品系南34为亲本,分析比较了在400、1860和2200 m 3个不同海拔下产生的正反交F2群体形态性状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细胞质和海拔引起杂合体花粉育性的差异可导致其F2群体中形态性状发生明显的遗传变异,其中细胞质对F2群体形态性状遗传变异的效应随产生群体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在2200 m的高海拔细胞质效应最为明显。该研究结果对探讨环境温度对细胞质效应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海拔 籼粳稻细胞质 形态性状 遗传变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