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2)
2023(231)
2022(188)
2021(212)
2020(157)
2019(342)
2018(338)
2017(636)
2016(367)
2015(436)
2014(465)
2013(468)
2012(450)
2011(400)
2010(448)
2009(390)
2008(363)
2007(304)
2006(255)
2005(228)
作者
(955)
(786)
(753)
(751)
(503)
(385)
(358)
(317)
(292)
(280)
(276)
(252)
(248)
(245)
(231)
(227)
(223)
(214)
(206)
(196)
(190)
(190)
(188)
(184)
(181)
(172)
(165)
(160)
(159)
(159)
学科
(2627)
(2133)
财政(1952)
(1808)
(1602)
贸易(1602)
(1600)
出口(1387)
出口贸易(1387)
(1387)
(1352)
经济(1342)
支出(1214)
财政支出(1064)
管理(821)
(698)
(679)
方法(588)
数学(568)
数学方法(566)
中国(514)
概况(510)
进出(509)
进出口(509)
进出口贸易(509)
(444)
企业(444)
(386)
地方(364)
收入(345)
机构
大学(4950)
学院(4868)
(2598)
经济(2561)
(1994)
管理(1833)
研究(1666)
理学(1564)
理学院(1551)
管理学(1546)
管理学院(1536)
中国(1287)
财经(1254)
(1160)
经济学(954)
(914)
财经大学(909)
经济学院(888)
财政(867)
中心(827)
科学(792)
(786)
(777)
(754)
(705)
(637)
研究所(634)
(618)
(589)
北京(562)
基金
项目(3065)
研究(2506)
科学(2424)
基金(2285)
(1902)
国家(1886)
社会(1761)
社会科(1666)
社会科学(1666)
科学基金(1583)
(1108)
基金项目(1096)
教育(1043)
编号(1039)
资助(971)
成果(936)
(920)
国家社会(794)
自然(790)
自然科(767)
自然科学(766)
自然科学基金(760)
(753)
(748)
(744)
(739)
社科(711)
课题(691)
人文(679)
重点(678)
期刊
(2829)
经济(2829)
研究(2016)
(1738)
(1287)
中国(989)
国际(942)
(725)
贸易(725)
国际贸易(691)
财经(685)
(666)
财政(666)
(664)
管理(590)
经济研究(573)
(564)
学报(543)
大学(485)
农业(477)
问题(476)
(466)
金融(466)
学学(457)
业经(416)
科学(416)
经贸(378)
教育(340)
世界(326)
外经(295)
共检索到8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慧娴  
<正>8月21日,财政部公布1—7月财政收支情况。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334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1623亿元,基本民生、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科技攻关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保持必要支出强度,持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投入
关键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志刚  杨白冰  
预算支出偏离度反映出财政预算软约束问题。基于中国分省的财政经济数据,本文实证分析发现:财政支出分权的提高会降低预算支出偏离度,积极财政政策会加大预算支出偏离度,并且财政分权和积极财政政策对预算支出偏离度的影响还具有交互效应,这些影响在欠发达地区均更为显著。此外,我们还发现新预算法的实施、财政透明度的提高有助于降低预算支出偏离度,而经济扩张期预算支出偏离度则倾向于扩大。为了克服内生性问题,本文利用工具变量方法巧妙构造了一种传导机制,结果发现在晋升激励的背景下,省委书记的年龄与学历将分别通过影响财政支出总量与结构,进而影响财政分权水平的高低,这些最终将对预算支出偏离度产生冲击。基于上述分析,我们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容根  
1998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中国经济成功克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放缓的不利影响,大体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水平。客观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有诸多外部和内部因素,其中,持续有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及其持续性进行分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寿生  刘南昌  杨正位  
(一)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抑制经济下滑局面和通货紧缩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做出了扩大内需的重大决策,持续四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机。随着经济增长形势的好转,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呼声也高了起来。淡出的理由可大致归纳为: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已经实现、潜在财政风险增大、政府投资效果不理想等方面。我们认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成  
1998年以来,我国已连续5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推进社会发展和进一步深化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好转,对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还是继续的争论也不时出现,这说明学术界在如何认识积极财政政策,对当前乃至今后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以及是否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等重大问题上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在对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综合权衡基础上实行的阶段性政策,与发达国家以反周期为特征的短期扩张性政策有明显不同。今后一段时期应当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只有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才能为实现财政长期稳固、健康运行提供基础和保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谭健恒  
多数人基于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和其它负面效应而持反对观点。但对国债余额占GDP比重的实证分析得出一般的财政风险论并不成立。积极财政政策产生不可或缺的作用 ,不宜在当前退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丁志帆   孔存玉  
基于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更加注重人力资本等民生支出的经济事实,构建了包括财政支出结构和人力资本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以考察不同类型财政支出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消费性政府支出在短期对居民消费和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政策效力不具持续性;投资性政府支出对私人支出具有较强的挤出效应,且其政策效力取决于公共资本的生产性对企业生产率的边际影响;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在中长期不仅不会挤出私人支出,而且有利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因此,应当将减少消费性政府支出、转变投资性政府支出的思路和方向、增加人力资本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以此推动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安体富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已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已经形成,并正在增强。因此,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但是鉴于我国经济中尚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应采取渐进式的“淡出”方式,可以把今明两年作为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过渡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逐步“淡出”,应当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在调控目标、调控方式、调控手段和方法组合上进行适时调整。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安体富  
本文分析认为,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受政府财力、财政风险的制约及“挤出效应”、旧体制复归等负面因素的影响,有必要适时“淡出”直至退出;同时,据对近年尤其是200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的判断,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但鉴于我国经济中尚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应采取渐进式的“淡出”方式,可以把2003年、2004年作为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过渡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俊海,黄俊,杜福林  
一、引言 从1998年我国陷入通货紧缩以来,如何启动消费,刺激国内需求一直是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而国内需求不足的主要表现是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萎缩。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国内需求和投资,中央政府连续5年(1998-2002年)实施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平  
研究财政支出结构指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各种不同用途的财政支出划分为若干类,并关注每类财政支出在全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份额。在研究财政支出结构时,指出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存的诸多不合理之处,进而解决财政支出"缺位"、"越位"及"错位"现象,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是我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文章通过构建经济模型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当前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下应如何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詹正华  
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其功效正在逐步降低,弊端正逐步显现,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已经不大,逐渐淡出已成为必然。但是如何在淡出的同时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必须从三方面入手:1.对积极财政政策进行战略性调整,可主要采用引导性财政政策。2.继续进行结构性税收改革。3.逐步实现由单一型积极财政政策向整体扩张型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的转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邱华炳  苏宁华  
自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发行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时期,由于国债增长过于迅猛,使人们担心政府财政特别是中央政府财政面临的债务风险问题。本文想从政府的债务风险着手,研究国债投资以后如何进行国债资金的回收用于归还债务,解决中央政府将来可能出现的债务风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万东  
1998年,面对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的国际背景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我国实施了以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的反周期调节政策即积极财政政策,积极扩大内需,使我国经济不仅度过了危机,而且走过了一段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既稳定又较快增长的经济增长阶段。这一政策是一项长期政策还是一项短期措施?如果是短期政策它应该如何退出?它如果退出应该有怎样的政策替代?对此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进行了大量讨论,现将有关观点做一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