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3)
- 2023(916)
- 2022(927)
- 2021(865)
- 2020(836)
- 2019(1992)
- 2018(2121)
- 2017(3876)
- 2016(2311)
- 2015(2678)
- 2014(2716)
- 2013(2762)
- 2012(2662)
- 2011(2415)
- 2010(2397)
- 2009(2369)
- 2008(2307)
- 2007(2022)
- 2006(1694)
- 2005(1434)
- 学科
- 济(10492)
- 经济(10482)
- 管理(6407)
- 业(6345)
- 方法(6121)
- 企(5750)
- 企业(5750)
- 数学(5458)
- 数学方法(5428)
- 学(3426)
- 财(2378)
- 贸(2363)
- 贸易(2363)
- 易(2269)
- 中国(2076)
- 地方(1874)
- 农(1764)
- 关系(1698)
- 业经(1567)
- 制(1463)
- 务(1423)
- 财务(1422)
- 财务管理(1417)
- 理论(1402)
- 企业财务(1376)
- 策(1359)
- 和(1351)
- 技术(1302)
- 划(1282)
- 人事(1241)
- 机构
- 大学(35798)
- 学院(34855)
- 研究(13506)
- 济(11905)
- 经济(11630)
- 管理(11324)
- 科学(10725)
- 农(10642)
- 理学(10313)
- 理学院(10134)
- 管理学(9721)
- 管理学院(9685)
- 中国(9139)
- 农业(8500)
- 业大(8093)
- 所(8087)
- 研究所(7601)
- 京(7323)
- 农业大学(5561)
- 中心(5354)
- 财(5240)
- 室(5201)
- 江(5143)
- 省(5127)
- 实验(4878)
- 院(4803)
- 实验室(4722)
- 业(4621)
- 重点(4521)
- 科学院(4505)
共检索到49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娥珍 李志春 孙健 游向荣 李昌宝 李丽
以广西主栽龙眼品种"石硖","储良"和"大乌圆"为试材,分别研究这些品种的果实在低温条件下,贮藏期间果皮褐变度与主要褐变底物和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4℃冷藏条件下龙眼果皮的褐变度与褐变底物的变化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相一致,且PPO、POD活性高的龙眼品种果实易出现褐变。
关键词:
龙眼 酶促褐变 酚类底物 酶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艺晖 林河通 林艺芬 张居念 赵云峰
【目的】研究拟茎点霉侵染对龙眼果实采后果皮褐变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采后龙眼果实用拟茎点霉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4个孢子/mL)浸泡接种5 min,以无菌水处理的龙眼果实为对照。经过处理的果实在(28 1)℃、相对湿度90%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测定果实病害指数、果皮褐变指数、MDA含量、产生速率、活性氧清除酶(SOD、CAT、APX)活性和内源抗氧化物质(AsA、GSH)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果实相比,拟茎点霉侵染提高了龙眼果实病害指数和果皮褐变指数。同时,拟茎点霉侵染促进龙眼果皮产生速率增加,且在整个侵染过程维持较高水平;拟茎点霉侵染0—2 d内的果皮GSH含量和APX活性明显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莲 陈梦茵 林河通 陈艺晖 林艺芬 陈绍军
【目的】研究呼吸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DNP)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采后龙眼果实用0.1mmol·L-1的DNP浸泡0.5h,以蒸馏水处理的果实为对照,果实晾干后用0.015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在(28±1)℃下贮藏。定期测定贮藏期间果皮褐变指数、三磷酸腺苷(ATP)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自由基()产生速率、活性氧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内源抗氧化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果实相比,经DNP处理的龙眼果实果皮褐变指数增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洁云 黄永才 黄伟华 吴艳艳 牟海飞 李方林 吴代东 董伟清 王艳
【目的】探索低温处理对香蕉果皮褐变度、电导率和PPO、POD活性的影响,以及褐变度与电导率、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未受寒的桂蕉6号香蕉生果,经不同低温处理后,检测果皮褐变度、电导率、PPO活性、POD活性。【结果】对香蕉果实只进行低温处理,当达到一定的低温及处理时间果皮出现褐变,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时间的延长,电导率增大,PPO、POD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低温处理后再常温放置12 h,经11℃及以下低温处理的香蕉果皮均出现褐变,各处理间电导率差异较小,PPO、POD活性随处理温度的降低、时间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有林 张润光
目的研究石榴贮期果皮褐变机理,探讨防褐变技术。方法以采后陕西临潼净皮甜石榴为试材,研究了贮藏温度、气体成分和pH对果皮褐变的作用,测定了引起果皮褐变的主要物质单宁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抗坏血酸氧化酶(AAO)、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与果皮褐变的关系。结果单宁是石榴果皮褐变的底物;AAO、PPO、POD活性与果皮褐变指数呈正相关性,CAT活性与果皮褐变指数呈负相关性。石榴在pH 4.0、(5.0±0.5)℃、5.0%CO2+8.0%O2+87.0%N2的气体成分条件下贮藏,每隔5 d在(15±0.5)℃下间歇升温处理24 h,贮藏120 d褐变指数仅为...
关键词:
石榴 贮藏 果皮 褐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立娟 尹燕雷 杨雪梅 武冲 孙立平
【目的】针对贮藏期石榴果实褐变严重的问题,研究不同浓度柠檬酸处理对其果皮离体褐变的影响,为石榴果实防褐变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石榴品种‘泰山三白甜’和‘泰山三白酸’为试材,利用称重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不同浓度柠檬酸处理对贮藏期石榴果皮褐变度、失重率、平均散失速率、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总酚和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自由基清除率等褐变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2个品种果皮褐变度和失重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增加,第12天时出现峰值;果皮平均散失速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对照、1%和2%柠檬酸处理条件下,‘泰山三白甜’果皮平均散...
关键词:
石榴 柠檬酸 褐变 PPO POD 总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丽梅 陈凤敏 关军锋 及华 冯云霄 孙玉龙 龚新明
研究了贮前预冷对不套袋和套袋(外灰内黑、外黄内白双层纸袋)黄冠梨贮藏品质和果皮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黄冠梨果皮褐变明显重于不套袋果实,并以套外黄内白袋的果实褐变严重。预冷对黄冠梨可溶性固形物(TSS)没有显著影响,但加快硬度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并减轻果皮褐变的发生率,特别是对减轻套外黄内白袋果褐变效果非常明显。相关分析表明,预冷主要通过影响不套袋果实果皮酚含量,套外灰内黑袋果实果皮POD活性和套外黄内白袋果实果皮PPO活性来调控果皮褐变的。
关键词:
预冷 黄冠梨 贮藏品质 褐变 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晓丹 宋方圆 朱文嫱 梁丽雅 闫师杰
以河北鸭梨为试材,通过鸭梨果实褐变指数和果肉LOX同工酶变化的测定,研究缓慢和急速2种降温处理对不同成熟度鸭梨果肉褐变情况和LOX同工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褐变严重程度为:晚采果>早采果>中采果,急速降温>缓慢降温,因此,鸭梨的最佳储藏方法为中采鸭梨(9月中旬)采用缓慢降温处理。鸭梨果肉中LOX同工酶有9条,急降温和缓降温处理对不同成熟度鸭梨果实LOX同工酶表达有一定的影响。急速降温处理比缓慢降温的LOX同工酶活性高,不同成熟度LOX酶活性大小顺序为:晚采果>中采果>早采果,这与褐变指数测定的结果相一致,暗示了脂肪氧合酶与鸭梨果肉的褐变有密切的联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印芳 葛红 彭克勤 赵伶俐 周玉杰 李秋香
【目的】寻找与蝴蝶兰褐变相关的主要酚酸,并了解与总酚含量及相关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个褐变程度不同的蝴蝶兰品种P.‘China Best Girl’(A1)、P.amabilis BL.‘Jude Butterfly’(B3)和Dtps.King Shiang’sRose×Jetgreen Firbird(R4)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其进行了9种酚酸的定性定量分析,并在以叶片为外植体的初代培养过程中,研究了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动态变化。【结果】初步证明绿原酸、邻苯二酚、儿茶酚、咖啡酸及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可能与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莉 孙虹丽 程召阳 贾兵 刘普 叶振风 朱立武 衡伟
为探索砀山酥梨褐皮芽变果皮褐色形成机理,试验以褐皮芽变果皮为材料,克隆了木质素生物合成相关的PAL2、4CL1、CAD1、PPO1、POD4等5个酶基因3'端序列,并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各基因在花后25,50,75,100,125,150,175 d等不同时期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在基因相对表达量各取样时期,锈酥果皮中PAL2、4CL1、CAD1和POD4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砀山酥梨。砀山酥梨果皮中木质素增量仅与POD4酶基因表达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而锈酥果皮中木质素增量与PAL2、4CL1、CAD1和POD4酶基因表达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AL2、4CL1、CAD1和P...
关键词:
梨 褐皮芽变 基因克隆 实时定量PCR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庆鹏 林琳 曹建康 姜微波
将正常采收及其前后10d采收的鸭梨果实根据质量分为大、中、小3个等级,于(0±1)℃,85%~95%RH贮藏35d。结果表明:贮藏后鸭梨早采果硬度与可滴定酸含量高于晚采果,而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低于晚采果。不同时期采收的大果可滴定酸含量均明显高于中、小果实;中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他级别的果实。采收时果实发育程度对冷藏鸭梨果心褐变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早采中果果心褐变指数和褐变率分别比晚采中果低86.8%和77.4%,更适合在低温下贮藏。
关键词:
鸭梨 采收期 果实大小 贮藏 褐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关军锋 及华 冯云霄 李丽梅 孙玉龙 司建丽
对套袋黄冠梨果皮褐斑病果酚类物质以及相关氧化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果实比较,褐斑严重的果皮和果肉中酚含量、POD和PPO活性较高,但SOD活性差异不显著;同时,果皮褐斑区域较正常区域酚含量、POD、PPO和SOD活性较高。正常果实表面喷洒1%CaCl2、0.1 mmol/L CPZ、0.1 mmol/L TFP、0.5 mmol/L SO和0.05mmol/L EB溶液后,均未对果皮酚类物质含量产生明显影响,仅EB诱发褐变,而CaCl2降低了PPO活性,SO、EB和TFP的作用相反,CPZ的作用较小。这说明,果皮发生褐变与PPO活性显著升高有密切关系,Ca2+-CaM系统和Ca2+...
关键词:
黄冠梨 果皮 褐斑 酚类物质 氧化酶 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关军锋 及华 冯云霄 李丽梅 孙玉龙 司建丽
对不同果园黄冠梨果实分析表明,与正常果实相比,果皮发生褐斑的果实中Ca含量和Ca/Mg、Ca/K、Ca/(Mg+K)比值较低,且果皮中的差别大于果肉。套袋显著降低果皮和果肉Ca含量及Ca/Mg与Ca/K比值,增加果皮的K含量,对果皮和果肉中Mg含量无显著影响。不同单果重果实比较,较小果实的果皮中含有较多的Ca含量及高的Ca/Mg、Ca/K和Ca/(Mg+K)比值,发病程度轻,而特大果(>500 g)相反,中等果居中。这些说明,果皮中低的Ca含量以及Ca/Mg、Ca/K、Ca/(Mg+K)比值可能是果皮发生褐变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黄冠梨 Ca Mg K 褐斑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姗姗 宋述尧 赵春波 周艳丽 张传伟 温涛
【目的】探讨茄科植物果实的微形态学特征和差异,明确茄子对褐纹病的抗性与茄子果皮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扫描电镜对16个抗病性不同的茄子品种的果实表皮结构进行比较观察,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茄子品种进行抗病类型划分。【结果】抗病茄子品种表皮厚度在75~105μm,果实表皮细胞角质层厚,外果皮细胞层数多,细胞排列非常紧密;感病品种表皮厚度在65μm以内,果实表皮细胞角质层薄,外果皮细胞层数少,细胞排列疏松。经聚类分析,高抗病品种(系)聚为第1类,抗病品种聚为第2类,所有的感病品种被聚成第3类。【结论】茄子的抗病性与果皮的组织结构有一定的关系。抗病品种的果皮普遍较厚,感病品种的果皮较薄,但也有果皮薄而...
关键词:
茄子 褐纹病 果皮超微结构 抗病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更森 樊连梅 李淑萍 原永兵
以中华寿桃果实为试材,研究在(1±0.5)℃、相对湿度(90±5)%冷藏条件下不同浓度水杨酸(SA)处理(1.25,2.50,5.00 mmol/L)对桃果实褐变的影响。试验分别测定了与褐变有关的果肉色泽、果实硬度、PPO和LOX活性、H2O2、·O2-、MDA和褐变指数及其值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SA能一定程度维持中华寿桃果肉色泽,减缓果实硬度下降速度,能降低果实中PPO和LOX活性。在活性氧代谢方面,SA能降低果肉组织中·O2-含量水平,提高贮藏前期果实组织中H2O2含量,维持活性氧较高代谢平衡。SA能够减轻MDA对细胞膜的伤害,维持细胞膜稳定性。与对照相比,水杨酸能显著降低果实褐变指数,...
关键词:
水杨酸 桃 果实 贮藏期 褐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