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1)
- 2023(1206)
- 2022(1106)
- 2021(1076)
- 2020(922)
- 2019(2198)
- 2018(2163)
- 2017(4402)
- 2016(2454)
- 2015(2651)
- 2014(2727)
- 2013(2800)
- 2012(2831)
- 2011(2570)
- 2010(2643)
- 2009(2468)
- 2008(2285)
- 2007(2006)
- 2006(1791)
- 2005(1704)
- 学科
- 济(12213)
- 经济(12207)
- 土地(8173)
- 学(5065)
- 地方(4373)
- 管理(4226)
- 农(4148)
- 经济学(3525)
- 业(3516)
- 问题(3143)
- 方法(2990)
- 农业(2811)
- 数学(2782)
- 数学方法(2767)
- 城市(2505)
- 中国(2335)
- 资源(2199)
- 环境(2069)
- 发(1833)
- 地方经济(1644)
- 制(1638)
- 城市经济(1601)
- 业经(1598)
- 企(1461)
- 企业(1461)
- 生态(1449)
- 财(1427)
- 利用(1191)
- 开发(1162)
- 和(1127)
- 机构
- 大学(33918)
- 学院(33646)
- 研究(14251)
- 管理(12008)
- 中国(11531)
- 济(11135)
- 经济(10781)
- 科学(10655)
- 农(10447)
- 理学(9876)
- 京(9767)
- 理学院(9661)
- 管理学(9397)
- 管理学院(9346)
- 农业(8458)
- 业大(8074)
- 所(7759)
- 中心(7503)
- 研究所(7157)
- 资源(6775)
- 市(6429)
- 省(6320)
- 江(6250)
- 北京(6074)
- 农业大学(5923)
- 范(5494)
- 院(5490)
- 师范(5425)
- 科学院(5105)
- 州(5037)
共检索到55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罗舒雯 谭永忠 牟永铭 王庆日
研究目的:以栅格为基本土地单元,在多准则评价基础上开展县域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方法: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MCDA)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相结合。研究结果:龙泉市的优化开发区面积约为12 km~2,主要分布在市区和开发区;适宜开发区面积约为33 km~2,主要分布在优化开发区的周边区域;适度开发区面积约为345 km~2,主要分布在适宜开发区的周边区域,以及高速公路沿线的安仁镇、查田镇和小梅镇;重点保护区面积约为117 km~2,主要分布在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和实验区;特别保护区面积约为62 km~2,主要分布在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基本农田分布区及地质灾害分布区;其余区域为适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曲晨晓 孟庆香
研究目的:构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体系,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为区域土地利用调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归纳对比法,专题图叠加法,系统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等级体系,划分出5个土地利用功能区和20个功能亚区。研究结论:在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等级体系框架下,对区域进行功能分区,可实现对区域土地利用的调控。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土地利用 功能分区 许昌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洁瑕 陈佑启 姚艳敏 石淑芹
针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内涵的土地利用分区方案,以综合区分区域的功能特点。在回顾以往土地利用区划的特点及问题的基础上,首先界定土地利用功能概念,即在区域土地资源背景调查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大功能评价,分析其现状、趋势及分异规律,进而根据区域发展的要求,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分区;然后提出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方案,即采用"3S"技术和列联表互斥矩阵分类方法,依据土地利用功能内涵及分区原则,在土地资源利用基础上,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与土地生态环境3个方面进行区域的划分。最后,以吉林省为例,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结果表明,该方案实践...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孟祥旭 梅昀
研究目的:基于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原理探讨新形势下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思路,为区域土地利用调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广西柳城县为例,通过对基本区划单元的耦合关系评价,得到土地开发利用指数和土地保护指数在空间上的组合,并据此确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结果: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使各区划单元的土地利用、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得到较好的匹配。研究结论:分区方案及结果可以较为清晰地反映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引导土地利用、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保护 耦合关系 功能分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兵明 王渊 曾志强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规”协调研究已经历了定性研究阶段,即从编制内容、依据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两规相互协调和衔接的对策。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两规”协调研究开始进入定量分析阶段。文章以龙泉市金沙新区规划协调为例,应用Mapinfo7.0,把AutoCAD DWG文件格式转化为Mapinfo MID/MIF格式文件,基于ArcGIS进行叠加分析,由于改进了规划工作路线和技术方法,针对“两规”进行有效协调,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GIS 协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庄红卫 张芳 刘卫芳
我国人多地少,正值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欠发达山区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可以通过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来加强用途管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以欠发达地区山区的吉首市为例,采用系统聚类法,构建了欠发达县级市域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指标体系,对市域内土地进行功能分区,并根据各区域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土地合理利用的发展方向和用途管制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婷 龚健 高静 潘越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前提。将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引入广西贺州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中,基于阻力约束视角开展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农业用地扩张阻力评价,通过分析不同用地扩张的适宜性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区。结果表明:(1)生态用地扩张阻力以各生态保护源为中心向四周扩张,农业用地扩张阻力由贺州市中部向四周递增,建设用地扩张阻力呈中部低、四周高的特点;(2)依据各类用地扩张的适宜性将贺州市划分为生态保护核心区、农业生产核心区、建设开发核心区、生态保护涵养区和生产生态拓展区,其空间分布与贺州市现状用地布局相符且契合相关规划的用途分区及管控要求。与传统适宜性评价相比,基于扩张阻力评价的适宜性分析综合考虑了各用地类型的垂直自然要素和水平扩张作用,为具体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研究明确了各功能区的分布并提出对应的发展建议,能够为贺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依据与指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星怡 杨子生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我国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新生的一种分区,也是该轮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核心内容。在剖析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基本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以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在确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2010)的规定,结合德宏州实际,制定了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体系,共计将德宏州划分为8个土地利用功能区,即基本农田集中区、一般农业发展区、城镇村发展区、独立工矿区、风景旅游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和林业发展区;同时,探索和确定了德宏州...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汪樱 李江风
为解决以往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中对于生态效益缺乏考虑或者研究不深的问题,运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生态服务价值系数核算研究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ArcGIS频数自然断裂点法划分生态功能重要性级别,编制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布图,结合研究区自然资源的垂直分异规律、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专题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多因素叠置分区模型,将木鱼镇划分为4个土地利用功能区,即森林重点保护区、特色农业生产生活区、结果显示木鱼镇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与实际相符。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以及粮、茶、果,旅游城镇与工业发展区;探索和确定了各区的土地利用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爽 朱永明
[目的]基于土地利用功能价值最大化对自然发展情景、农业生产功能优先情景、经济发展功能优先情景及生态保育功能优先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进行优化,得到保定市2026年土地利用合理结构与布局。[方法]利用MOP模型优化各情景土地利用结构、FLUS模型优化各情景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各情景功能协调性。[结果]各情景下草地面积都减少,建设用地及水域面积都增长。除农业生产功能优先情景外,耕地面积都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功能优先情景土地利用功能总价值最高,农业生产功能优先情景最低;各情景下建设用地都以外延式增长;林地都以外延式及填充式在山地丘陵地区扩张;农业生产功能优先、经济发展功能优先及生态保育功能优先情景的土地利用结构耦合协调度高于自然发展情景,经济发展功能优先情景下功能间关系最协调。[结论]在现行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下,未来保定市土地利用功能将严重失调,需严格落实耕地及生态用地保护政策、推动建设用地高效利用,实现土地利用功能协调及价值最大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爱萍
本文是在西安市土地资源调查(详查)的基础上,根据土地的地域差异、利用现状及其历史发展特点,从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及改善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出发,对全市土地利用进行分已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制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区 西安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德一 张树文 吕学军 董立峰
选择黑龙江省哈大齐地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为研究区,把土地利用功能划分为资源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四项主功能,并进一步细分成资源供给、景观维护、生态防护、环境净化、经济增长、人口承载、居住生活和文化休闲等8项子功能;然后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三方面选择指标,研究了1976年和2005年两个时段各指标的空间化方法,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各土地利用功能的识别,在千米格网尺度上对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热点进行了监测,采用相关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功能之间的消涨关系,实现了土地利用功能的空间化、定量化和动态化研究,其结果可为土地利用功能的协调配置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吕双双 李莉
[目的]通过对我国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当前研究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探寻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丰富我国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采用文献梳理及归纳总结法,从土地利用功能评价、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土地利用功能演变驱动机制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与讨论。[结果]当前我国在土地利用功能演变方面的研究不断丰富、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受到多因素综合作用,对其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土地利用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缺乏微观、宏观与微观尺度相结合的应用;评价方法较单一;精细化空间分析、驱动机制的研究存在不足。[结论]多尺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对比分析、自然与人文因素驱动机制的辨析、多方法配套分析和多学科结合研究是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菲 门明新 霍习良
为减少滨海生态脆弱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河北省重要的生态脆弱区——黄骅市为研究区,从土地利用的生产功能、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4个角度切入,构建土地利用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黄骅市2003—2012年土地利用功能的动态变化与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03—2012年,黄骅市土地利用总功能动态变化度达97.30%,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12年土地利用功能实现率为0.65,处于中度可持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黄骅市土地利用功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聚特点,生产功能主要集中在市域远离海边的西部,生态功能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市域东北部,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处...
关键词:
土地利用功能 动态变化 空间分异 黄骅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宰斌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分区研究宰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辖区内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所作的统筹安排和长远部署,旨在加强对城乡全部土地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协调产业间的用地矛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及其综合效益。市级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