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83)
2023(9807)
2022(8701)
2021(8299)
2020(7007)
2019(16107)
2018(16076)
2017(30815)
2016(16888)
2015(19042)
2014(18887)
2013(18768)
2012(16930)
2011(15163)
2010(14943)
2009(13563)
2008(12974)
2007(11011)
2006(9416)
2005(7979)
作者
(50056)
(41441)
(41116)
(39025)
(26455)
(20033)
(18635)
(16462)
(15888)
(14618)
(14253)
(13844)
(13002)
(12949)
(12830)
(12755)
(12618)
(12340)
(11867)
(11652)
(10550)
(10136)
(10002)
(9403)
(9312)
(9279)
(9138)
(9130)
(8366)
(8365)
学科
(63487)
经济(63421)
管理(48112)
(45884)
(39198)
企业(39198)
方法(31072)
数学(26637)
数学方法(26331)
(19373)
(16050)
中国(15143)
(14431)
业经(14125)
地方(12281)
理论(11892)
(11085)
(10907)
贸易(10902)
(10571)
农业(10570)
技术(10244)
环境(10214)
(9648)
财务(9588)
财务管理(9573)
教育(9546)
(9430)
企业财务(9037)
(8843)
机构
大学(238781)
学院(236318)
管理(95745)
(86248)
经济(84287)
理学(84051)
理学院(83057)
管理学(81557)
管理学院(81148)
研究(77504)
中国(53878)
科学(53120)
(50602)
(42269)
业大(40141)
(39559)
(36937)
研究所(36787)
中心(34358)
农业(33577)
(32466)
北京(31488)
(31195)
师范(30809)
财经(30752)
(28186)
(27973)
(26909)
技术(26522)
师范大学(25006)
基金
项目(171565)
科学(132902)
基金(123145)
研究(121616)
(108553)
国家(107674)
科学基金(91721)
社会(73541)
社会科(69525)
社会科学(69505)
(68449)
基金项目(66245)
自然(62554)
自然科(61054)
自然科学(61033)
自然科学基金(59915)
(57573)
教育(55501)
资助(50882)
编号(49686)
成果(39659)
重点(38228)
(36495)
(36114)
(35951)
课题(33791)
创新(33530)
科研(33419)
计划(32884)
大学(31580)
期刊
(89808)
经济(89808)
研究(64809)
学报(44378)
中国(39020)
科学(38351)
(37947)
管理(33608)
大学(32183)
学学(30350)
农业(27108)
(26280)
教育(26124)
技术(20012)
业经(15371)
(14571)
金融(14571)
图书(14556)
经济研究(14186)
财经(13929)
(13662)
科技(12942)
理论(12197)
业大(12171)
(11854)
(11671)
实践(11508)
(11508)
问题(11492)
情报(11062)
共检索到324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仕玉  萧凤回  
对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黑斑病病原物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进行分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齿瓣石斛叶片中分离黑斑病病原物链格孢菌,以PSA为基本培养基,研究培养基pH值、附加不同碳源和氮源、温度、光照等培养条件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齿瓣石斛链格孢菌菌丝最适宜生长的温度25℃,20℃最宜产孢;最适宜的pH值为5~6;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产孢量以光暗交替下培养最多;在PSA培养基上加入淀粉或硝酸铵对菌丝生长最好,产孢则以葡萄糖较好,在其他碳源或氮源的培养基上极少产孢。齿瓣石斛链格孢菌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高慧  李昆  孙永玉  侯锐  闫红  
石斛(Dendrobium SW.)为兰科(Orchid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常附生于温暖湿润半荫环境下的树干或岩石上,生长缓慢,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目前发现的石斛属植物有1 500多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热带和太平洋岛屿的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等地区。我国记载有86种(含2变种)[1],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有51种,18种为我国特有种[2],在我国西南、中南及台湾地区均有分布,尤其云南南部最多。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是石斛属的重要药用植物,其石斛多糖含量与铁皮石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孔琼  袁盛勇  王传铭  薛春丽  郭建伟  李珣  周银丽  吴光梅  
【目的】文章对铁皮石斛叶片黑斑病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引起铁皮石斛黑斑病的病原有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2种真菌;菌丝在2527℃生长速度最快,最适p H为6,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钠;产孢最适培养基为PCA,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 H为8;光照的有无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影响不大。【结论】研究可为铁皮石斛黑斑病的防治提供理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冰  黄宇飞  张鑫宇  傅俊范  刘长远  
2016年7月在辽宁省北镇市的茄子大棚内发现了一种茄子花腐病,该病害发病初期表现为花瓣上产生水渍状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变褐,进而侵染茄子幼果。湿度较大时,发病的花瓣和幼果均产生白色霉层,果实干瘪。为了鉴定自茄子花腐病斑上首次分离出的疑似镰孢菌Fp01,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了其致病性,并且对菌落的形态、色素颜色、菌落生长速率、分生孢子的形态进行观察,初步将病原菌鉴定为层出镰孢菌;采用真菌rDNA ITS区的通用引物ITS4和ITS5对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过测序后,测序的结果在Gen Bank中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前前  阮柳  刘东霞  刘振宇  张雨竹  秦丰  袁军海  马占鸿  王海光  
为明确河北省苜蓿镰孢菌根腐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从河北省部分苜蓿种植地采集的苜蓿根腐病样品中分离获得的10株镰孢菌菌株D19-2(Fusarium oxysporum)、S45(F.proliferatum)、Q1(F.solani)、QD13-2(F.oxysporum)、QZ3(F.equiseti)、N12-1(F.acuminatum)、N1-2(F.redolens)、B1-6-3(F.oxysporum)、B2-1-2(F.tricinctum)和B1-7-5(F.proliferatum),从培养基、温度和培养基pH对各菌株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且探究了光照、碳源和氮源对菌株QD13-2、QZ3、N12-1、N1-2、B1-6-3、B2-1-2和B1-7-5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另外,测定了菌株QD13-2、QZ3、N12-1和N1-2的菌丝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对于菌株D19-2、S45和Q1的菌落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和Czapek,最适温度为26~28℃,最适pH为7~8;菌株QD13-2、QZ3、N12-1、N1-2、B1-6-3、B2-1-2和B1-7-5菌落生长的适宜条件为15~28℃,pH为5~11,全黑暗或光暗交替培养,可溶性淀粉为最适碳源,甘氨酸为最适氮源,氮源为氯化铵时具有抑制作用。菌株QD13-2、QZ3、N12-1和N1-2的菌丝致死温度分别为64、51、48和63℃。研究结果对于了解苜蓿镰孢菌根腐病发生规律和开展病害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旭玉  魏建和  黄娴  冯锦东  隋春  甘炳春  
本文对温郁金叶枯病病原菌(Curvulariaclavata)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温郁金叶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温郁金弯孢霉叶枯病病原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是CA培养基,最适温度是30℃,最适pH值为7。不同碳源对弯孢霉菌丝生长影响差别不大,适宜碳源为葡萄糖,乳糖和D-山梨醇。不同氮源对弯孢霉菌丝生长有差异,适宜氮源为牛肉浸膏和酵母浸膏,弯孢霉菌在硫酸铵中生长缓慢。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媛媛  刘彬  周园园  朱晓峰  高增贵  陈立杰  
为了满足生产中对玉米链格孢叶斑病进行防治以及抗病育种的需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玉米链格孢叶枯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室内药剂筛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温度、p H值等条件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有显著影响。病菌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乳糖和蛋白胨,30℃、p H值为6的条件下生长最好;最适产孢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产孢温度和p H值与最适生长条件基本一致。光照对菌丝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连续光照却明显有利于产孢过程。病菌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0℃,10min;孢子致死温度52℃,10min。药剂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异菌脲对病菌的毒力作用最强,EC50值仅为0.365 mg·L-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周涧楠  黄忠勤  王幸  丁震乾  常勇  苏在兴  周兴根  
【目的】XZ-2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油料研究课题组分离到的1株大豆内生多粘类芽孢杆菌,为明确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及其对3种主要大豆病害的室内生防潜力。【方法】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XZ-2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并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显微观察研究该菌株对引起大豆主要病害的3种病原菌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XZ-2在pH值6~8生长情况最佳,在氯化钠浓度0~15 g/L生长情况相对较好,对光暗不敏感,致死温度为100℃,10min;XZ-2发酵液对3种大豆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拮抗活性,抑菌带直径分别为22.3,24.2和23.6 mm;显微观察发现XZ-2发酵滤液对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的菌丝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受抑制的菌丝膨大、畸形,分枝增多;24 h后对照大豆炭疽病菌孢子萌发而XZ-2发酵滤液处理的大豆炭疽病菌孢子不萌发,说明XZ-2发酵滤液可抑制大豆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结论】XZ-2对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等3种病菌菌丝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大豆炭疽病孢子萌发,说明该菌株对供试的3种大豆病害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费诺亚  李媛  石凌波  孟婷婷  傅俊范  严雪瑞  
【目的】2015年6月在来自湖北随州的蓝莓苗木中,发现一种由帚梗柱孢霉引起的枝枯病。本研究开展了致病菌的鉴定工作,为病害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病样分离物通过组织分离、单孢分离及纯化后,用柯赫氏法则进行了致病性测定。致病菌的鉴定采用形态学、ITS序列比对及基于EF-1α,β-tubulin和Histone 3三段基因的系统发育树的联合确定,同时本研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通过分离及致病菌测定后,选取代表菌株HBSZ05Ba进一步研究。形态学特征及ITS比对结果均将代表菌株划分入帚梗柱孢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边银丙  周茂繁  
根据松色二孢菌7个菌株的菌落特征、子实体形态、致病力、营养生长及产孢条件,将其分为HZ型和HN型2类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来自湖南和湖北的HZ型菌株致病力强,来自广东的HN型菌株致病力弱,且差异显著(α=0.05)。在供试培养基、pH和15~32℃条件下,HN型菌株菌落生长速度大于HZ型菌株,气生菌丝更发达。HZ型菌株与HN型菌株对高温(36℃)和低温(10℃)的适应性存在明显差异。光照、营养和温度条件均能影响7个菌株产生分生孢子器或分生孢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洋  刘长远  赵奎华  苗则彦  梁春浩  陈彦  王辉  
对尖镰孢菌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尖镰孢菌具有致病性,回接症状与田间一致;PDA为病菌培养的最适培养基,病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pH值为3~12,病菌均能生长,最适pH范围为6~8。以麦芽糖为碳源病菌生长最快,D-半乳糖最慢;以赖氨酸为氮源病菌生长最快,甲硫氨酸为最慢。总体上,孢子萌发和病菌生长对温度、酸碱度、营养物质要求基本一致,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玮  刘波微  李洪浩  彭丽年  巫庆  彭化贤  
对辣椒菌核病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病原菌菌丝在培养基上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在pH为3~11范围内都可以生长,最适生长pH为5~7。菌丝生长对硝酸钠利用最差,丙氨酸和蛋白胨利用最好。碳源以蔗糖生长较好,果糖生长较慢。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5℃。菌核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0~30℃,培养基除米糠培养基外,其余都适合菌核萌发,在pH3~11范围内都可以萌发,最适萌发pH范围为3~7。碳源中,最适合菌核萌发的氮源为蛋白胨,果糖不利于菌核萌发,菌核的致死温度为70℃,菌核浸泡45 d及以上不萌发。通过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生产上辣椒菌核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永文  朱文漓  顾继锐  伍翠芳  吴江  谢显连  徐恒  
从患病南方大口鲶分离得到病原菌N1、N2、N3、N4,以N3为宿主菌,从鱼塘淤泥中分离到三株蛭弧菌。其中蛭弧菌Bd-tw7的宿主菌范围广泛,不仅能降解嗜水气单胞菌、N1、N2、N3、N4等鱼类病原菌,而且能降解大肠杆菌C600、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其在1/10NB双层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透明的噬菌斑,最适温度35℃,最适pH为7.5,短杆状,单极生鞭毛。在水体防病试验中,试验组的鱼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春元  李玉  
【目的】研究来自不同地区的4株有害疣孢霉菌的生物学特性,为双孢蘑菇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采自山东、甘肃、河南、四川的双孢蘑菇湿泡病菌有害疣孢霉菌菌株SD2、GS36、HN15和SC7为供试材料,采用十字交叉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光照对4株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利用凹玻片法分析了温度、pH、光照和相对湿度对4株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4株有害疣孢霉菌菌丝分别在蘑菇提取液培养基、25℃、pH6.0条件下生长最好;菌株SD2和HN15的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菌株SC7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菌株GS36的最适碳源为蔗糖;菌株HN15和GS36的最适氮源为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黄欣阳  刘淼  杨红  孙俊  赵志慧  
对芝麻镰孢茎枯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供试10种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在查氏琼脂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30℃,最适温度25℃;最适pH值为7;光照抑制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64℃10min。病原菌在VBC培养基上易于产孢,产生的孢子多为大型分生孢子,而在CA培养基上产生小型分生孢子较多;产孢温度范围10~30℃,最适30℃,最适pH值为9。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碳源为1%木糖溶液,适宜氮源为0.01%脲溶液;分生孢子在10~30℃温度间均能萌发,最适25℃;萌发最适pH值为8,光照抑制孢子萌发,分生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