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46)
2023(8836)
2022(7061)
2021(6310)
2020(4810)
2019(10720)
2018(10321)
2017(19493)
2016(10416)
2015(11442)
2014(11682)
2013(11520)
2012(11102)
2011(10041)
2010(10224)
2009(9322)
2008(9091)
2007(8304)
2006(7569)
2005(7121)
作者
(30482)
(25414)
(25310)
(23769)
(16010)
(11946)
(11417)
(9779)
(9634)
(9120)
(8623)
(8371)
(8152)
(8052)
(7860)
(7734)
(7478)
(7267)
(7221)
(7196)
(6448)
(6248)
(6209)
(5746)
(5726)
(5714)
(5676)
(5606)
(5197)
(5030)
学科
(53713)
经济(53675)
(25844)
管理(24574)
地方(20924)
(19565)
企业(19565)
中国(18761)
(16604)
业经(15969)
方法(13517)
地方经济(12002)
产业(11643)
农业(11457)
(10699)
数学(10099)
数学方法(9928)
(9266)
金融(9264)
技术(9114)
(8997)
银行(8986)
(8857)
(8721)
环境(8478)
(8422)
贸易(8411)
(8305)
(8235)
发展(8076)
机构
学院(151421)
大学(145283)
(63441)
经济(62047)
研究(56642)
管理(53290)
理学(44331)
理学院(43754)
管理学(43064)
管理学院(42773)
中国(42368)
科学(33605)
(32035)
(28601)
(27619)
研究所(25581)
中心(25223)
(25042)
(24808)
(23118)
师范(22916)
北京(20911)
财经(20884)
(20775)
(20702)
业大(20276)
经济学(18948)
农业(18915)
(18713)
(18248)
基金
项目(95779)
科学(75471)
研究(75361)
基金(65179)
(55725)
国家(55138)
社会(47918)
科学基金(46842)
社会科(45522)
社会科学(45514)
(41125)
基金项目(33760)
教育(33236)
(33080)
编号(31911)
(29033)
自然(26412)
成果(26166)
自然科(25717)
自然科学(25715)
资助(25376)
自然科学基金(25230)
发展(24088)
课题(23733)
(23653)
重点(22120)
(20860)
(19721)
(19517)
创新(19371)
期刊
(83685)
经济(83685)
研究(49661)
中国(37349)
(25993)
教育(22648)
管理(22483)
学报(20527)
科学(20502)
(19102)
农业(18002)
业经(16847)
(16837)
金融(16837)
大学(16248)
学学(15148)
技术(14978)
经济研究(13105)
问题(10975)
财经(10036)
(8994)
(8958)
商业(8679)
科技(8036)
(8001)
论坛(8001)
(7847)
图书(7728)
技术经济(7722)
(7638)
共检索到248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林宇  周慧  
齐鲁民间民俗文化是源自山东的地域文化代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民族精神的结晶。齐鲁历史悠久、文化资源深厚,因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成为齐鲁文化的重要代表。对齐鲁民间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剖析了齐鲁民间民俗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齐鲁民间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化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声怡  许慧宏  
本文从民俗文化产业化的视角来研究福建省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福建省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的长远价值及意义所在,接着介绍了福建省农村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现状,然后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福建省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的现实条件进行剖析,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发展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东  
"互联网+"的出现整合了民俗文化发展的产业链,重塑了民俗文化产业的相关格局,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还反过来对民俗文化产品的供给提出了更多的成本价值创新和效用价值创新的要求。蓝海战略以产业的价值创新为基础,借助"互联网+"为民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寻找新的市场边界。文章揭示基于蓝海战略的"互联网+"民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机理,满足民俗文化产品更多差异化需求和解决民俗文化产品供给中的成本创新和价值创新的要求。在经济新常态下,借助蓝海战略的相关理论,利用好互"互联网+"对民俗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要求,必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文凌云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绿色共享发展成为时代趋势的背景之下,促进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以及生态农业的融合发展,能够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群聚效应、增加农村各类产业的综合收益。因此,应当因地制宜地推动民俗文化传承、乡村旅游革新以及生态农业推广,强化多个产业之间的合作互补、协同共进,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驱动农村社会长效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景婧  韩鹏杰  
随着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公共休闲文化空间正在成为基层文化复兴与发展的重要场域。以三边民俗文化园为例,通过考察分析文化空间的特色设置、建构逻辑与文化拾遗,发现民俗文化空间蕴藏推动乡村发展、提升民众自信与培育民族精神的丰富文化资源。但文化空间的民俗传统脱离昔日的原生态语境,在行政作为与旅游观光目的下被静态复制或用于寄托乡愁。这种文化空间建构方式在为振兴乡村文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潜藏着地方民俗发展的问题与局限。只有充分关注乡村文化发展语境、乡村民俗本来样态、乡村民众心理微变和乡村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联互动,才能有效推动地方民俗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樊舒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旅游业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部分,而民俗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本文力图通过对民俗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分析,论述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美丽中国的实现,并提出发展在中国民俗文化旅游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金祥  
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载体和依托。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积极兴建文化产业园区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衍生了发展理念不科学、规划定位不合理、集聚效应不明显、创新能力不显著等问题,亟待通过控制园区数量和规模、优化园区生长外部环境、理顺体制完善机制等路径逐步加以解决。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泽华  
民俗文化蕴藏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思想价值与人文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俗文化唯有紧跟时代潮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型,适应时代新语境,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民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除了深入阐挖民俗文化之精粹外,还应借助创意性思维对其熔魂铸魄,通过科技赋能不断创新民俗文化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新表达。同时,要推动传统民俗文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践应用,重视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不断激活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时代风尚与现实意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幸岭  刘武安  
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的考察和对文化功能变迁理论的梳理,利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来分析了旅游者与"表演者"互动空间,提出了民俗文化功能分化模型,简要分析了目前关于民俗旅游研究中出现研究路线分离的迹象,并初步形成了一种民俗旅游的梯级开发思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曾光敏  王院成  张雪琼  
"本地再现式"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是欠发达地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为例,分析了当地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以客家特色民俗文化为依托的因地制宜发展战略,并为实施该战略在拓展市场营销、挖掘特色文化、创新管理、加强政府主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红  
天津是一座具有悠久传统习俗的城市 ,文化底蕴丰厚。本文通过分析天津民俗文化旅游景观的形成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 ,探讨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提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 ,为天津旅游业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潘秋玲  李雪茹  
旅游开发对目的地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是“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以西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当地饮食、节庆和娱乐民俗文化产生的影响效应。文章指出旅游目的地提供给游客的往往是当地民俗文化中易于被商品化的一类;传统的民俗文化一旦被推向旅游市场,它必然要遵循市场运作的原则,为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而发生形式和内容上的改变;对此,当地居民与游客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感知差异,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当地居民对“原汁原味”的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莫利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因为区域性之间的不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诸多不同,从而衍生出很多民俗文化,而民俗文的不同越发加大,人们的好奇心理就被深入激发。基于此,本文浅谈了基于民俗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的开发,以期可以为相关行业带来启发。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邢志勤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其中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模式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大亮点。各个地方将文化作为旅游的一部分,既鲜明地体现了区域特色,又能将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传承下去,为提升人才素质和发展区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国家也大力提倡将文化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以民俗文化旅游最有代表性,民俗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享受生活的新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怀忠  
<正>建筑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可以通过形式、构造和材料等引发人们对民俗文化的学习和情感共鸣。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民俗文化可以提升建筑的文化认同和地域性,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这种设计方法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形式语言,还为社会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运用中式建筑的坡屋顶作为建筑的设计元素,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建立联系的方式之一。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